石油工业概论ppt课件.ppt
《石油工业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工业概论ppt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油工业概论主讲:赵东风,石油工业概论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1、绪论 2、石油地质3、石油勘探、4、钻井工程5、采油工程6、石油及其产品的储存和集输,第一章 绪论,1.1 什么是石油?定义 石油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呈液态。原油中也含有一小部分液态的非烃组分。天然气也是石油的主要类型,呈气相,或处于地下储基层时溶解在原油中。天然气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呈气态。天然气内也含有一小部分非烃组分。Petroleum(拉丁文:petra 和 oleum)德国人乔治拜耳1556提出Crude oil 原油石油实质上是碳氢
2、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1.2 石油的用途(1)作能源 原油经过加工可制得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用作汽车、火车、坦克、飞机、船只、锅炉、卫星、原子弹、导弹的燃料。(2)作化工原料 化肥、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农药、医药、合成洗涤剂、燃料、炸药的原料。一座年产万吨的合成纤维厂,相当于30万亩棉田一年生产的棉花。(3)作润滑剂 一切机器,都需要润滑,减少磨损。许多种润滑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天然气用途:能源和化工原料。特点:优质、高效、清结、燃烧性能好、污染小,价格低。用作生产合成氨,与煤相比,投资减少一半,成本降低1/3。1.3什么是石油工业?石油工业是从事石油勘探、石油开发和石油加工的基
3、础原材料生产部门。设有地质勘探、钻井、开采、加工和储运等专业。石油工业由两大部分组成:原油勘探与生产(上游)和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下游)。,1.4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1)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据考证,人们于三四千年前就已发现和利用石油。公元前450年,中东的巴比伦人曾把石油用于建筑和铺路。近代石油工业:从1859年美国的EL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油井开始。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发现油田的最活跃时期,到60年代达到顶峰,进入70年代发现油田的数量急剧减小。世界石油发展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煤油时代汽油时代 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表1-1 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变化,世界未来能源需求预测(长期控CO
4、2排放/不控制CO2排放),(2)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古代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油气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公元前1122 公元前770),周代易经就有了“泽中有火”的记载,阐明了出露在湖面、沼泽水面上的可燃天然气苗。中国石油工业近代史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开办苗栗油矿 从美国购进小型钻机一台,在苗栗磺坑钻探石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新式机器钻探油井,1878年在台湾打出第一口油井。1905年在延长地区开办了著名的延长石油官厂。1907我国打成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1938年地质学家孙建初和严爽在甘肃玉门发现了老君庙油田,后来又有人在新疆独山子
5、发现了油矿,并与苏联政府联合开采,使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中国近代史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从1878年开始使用新式机器钻凿油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70年里,一共钻井134口,钻井总进尺63973米,生产天然石油67.71万吨,人造石油232.41万吨,生产天然气117000万立方米。据1948年统计资料,当时全国共有石油职工16000人,其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1700多人,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仅48人。由此可见,中国石油工业近代70年的发展状况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是极不相称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
6、社会的性质。,当代中国石油工业 1949年:石油产量120901吨,其中天然石油69979吨,人造石油为50922吨,天然气产量0.1亿立方米,石油探明储量为29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7.5万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积极恢复玉门和延长油矿和人造石油工业。主要在西北勘探石油。1956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勘探战略东移,1959年9月东北松辽盆地(东北平原)的松基三井喷油,从而发现了大庆油田。1958年9月兰州炼厂建成(100万吨),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年加工100万吨大型炼油厂。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1955年7月石油部成立。,60年代以后:1960年:大庆石油会
7、战开始,经三年努力,进入全面开发阶段。1961年:发现了胜利,1964年开始了大会战。1965年发现了辽河油田,于此同时,四川、江汉、陕甘宁等盆地均有所发现。这些油田的发现,基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1965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到1978年年产量已达一亿吨。近年来,又在塔里木盆地、渤海、南海北部湾等发现了工业油气田,为我国石油工业展示了光辉的前景。这样经过四三十多年的勘探,在我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找到了油气田,建立了十六个石油基地,形成了西北、陕甘宁、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和东南海域等7个油气区。九十年代初,中国石油产量已近1.5亿吨,位于世界先进水平。,松辽盆地,三江盆地,
8、海拉尔盆地,华北盆地,二连盆地,苏 北 盆地,渤 海 盆地,四川盆地,东 海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盆地,江汉盆地,南 黄 海 盆地,台 湾 珠 江 口 盆 地,藏北盆地,黑河盆地,199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6亿吨(16009.5万吨),位于世界第5位;2000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6275亿吨,仍位于世界第5位;2001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6475亿吨,位于世界第4位。2003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7075亿吨,位于世界第5位。人造石油:先后建成了抚顺和茂名人造石油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年产100万吨的页岩油生产能力。从1950至1959年,全国人造石油产
9、量471.8万吨,占同期原油总量的39.5%,这在当时天然原油产量少、国内石油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对中国国产原油的增长和解决石油产品的供应问题,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特别是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来强,因为目前还无法找到一种物质可以代替石油在一个广泛的领域中充当新的能源。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它的经济多么发达,一旦离开了石油,那么很快整个国家便陷入瘫痪,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湾战争的硝烟恰恰证明了石油对西方诸国的价值。现在,世界各国都投入极大的人力、财力进行石油的勘探、开发和加工,以求得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实际上由于
10、技术水平和其它方面的限制,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尚未探明。据估计,世界常规石油总资源量约为3000亿吨,此外,还有重质油、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石油资源,它们的储量折算为石油估计有八、九千亿吨之多,这些将在下个世纪成为石油的重要来源。现在,世界上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较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下表为2003年油气储量、产量位于前列的国家和地区。,03年世界各地区及主要国家石油产量、油气估算探明储量,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OPEC),“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它是一个自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对其成员国的
11、石油政策进行协调、统一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是196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的,创始成员国有5个,它们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目前,欧佩克共有11个成员国(括号内为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印度尼西亚(1962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
12、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和委内瑞拉(1960年)。欧佩克组织条例要求该组织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产油国减少了石油产量,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飚升。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也有可能依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的产量。,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OPEC),但是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
13、石油市场,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的时候。,2003年欧佩克:石油探明储量1191.12亿吨,占全世界总储量的68.7%;天然气探明储量86.72万亿m3,占世界总储量的50.4%;其中,沙特阿拉伯石油探明储量为355.34亿吨,占欧佩克总储量的1/4多,占全世界总储量的1/5多,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OPEC),国外的石油
14、加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迅速,除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外,已基本上淘汰了中小型炼化企业,保持着大规模低能耗的生产方式,这样,既提高了效益又合理地利用了资源。近年来又提出了“零渣油”炼厂的生产模式,是将炼油、化工、发电和环境保护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利用了能量。英荷壳牌集团(R&D Shell)即将在荷兰建立世界上第一座零渣油炼厂(原油处理能力2000万吨/年),这也是当今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方向。,石油的炼制,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我国的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也蓬勃发展起来了,现在已有年加工原油10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炼油厂30余座。1992年原油总加工
15、能力达1.6亿吨,2002年原油加工能力2.26亿吨,在世界上居第4位。石油化学工业虽起步于60年代初,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使我国的乙烯生产能力扩大了近400倍,1992年年产量已达200万吨,居世界第9位。其它产品如塑料、橡胶、合成氨等也达到了较高的产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从人均石化产品拥有量来看,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美国油气杂志的调查,2001年世界炼油能力为405832万吨/年,2002年达到409388万吨/年。,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美国油气杂志近日发表了世界石油产量年终统计。据报道,2003年全球原油和凝析油年产量预测为34.04亿吨,比
16、上年的实际产量32.71亿吨增长了4,迥异于前几年徘徊不前的状态。2003年世界炼油行业继续呈增长趋势,成为新世纪第二个增长年。世界炼油总能力从2002年的409385.7万吨/年增长到2003年的410272.8万吨/年,增加了887.1万吨/年。但炼油厂总数则继续减少,从2002年的722座减少到2003年的717座,减少了5座炼油厂。,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原油加工能力统计,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最新排名 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在调查分析世界120多家大石油公司的基础上,于2002年12月23日公布了根据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石油炼制能力和油品
17、销售量六项指标销售量六项指标综合测算排出的2001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司名单,并对每个单项指标进行了排序。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居第10位,比2001年第9名下降一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由2001年的第33位跃居第23位,上升了10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99年第一次进入该排名,居第50位之后,就未能再入围,1.5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1.6 中国石油工业的基本构成,我国目前石油的勘探、开发、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工作基本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承担完成的,第二章 石油地质学,2.1现代油气成因
18、理论及储盖要素2.2油气成藏原理2.3油气分布及资源评价,2.1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及储盖要2.1.1石油的成分和性质,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其元素、烃类和非烃组成如下,(一)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其次为硫、氮、氧,个别情况下,硫分的增多,可以使硫氮氧比例达到3%7%,多数油田石油含硫量不到1%,但有些可高达4%5%,2.1.2现代油气成因理论,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油气成因、油气藏形成和油气分布规律三大课题,地壳上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掌握了油气生成及其以后的活动规律,进而认识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19、才能正确的指出找油方向,有效地部署油气勘探工作。因此,正确解决油气成因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19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于油气成因问题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两大学派,2.1.2现代油气成因理论,石油的生成过程 古代富含有机质的浮游生物的遗体,在古沼泽、湖泊、江河、海洋中随泥沙一齐沉积,分散在沉积层中;生成的含有机质的沉积层逐渐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更厚的沉积层,造成了缺氧的还原性环境,使生物遗体保存下来;生物遗体经历地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方面的作用,生成石油烃类。,生油环境 由石油生成的过程可以看出,生成石油的原始环境为:要有比较广阔的低洼地,曾长期为浅海或
20、面积较大的湖水所淹没;这些低洼地区的周围,需要有大量的生物繁殖;同时在水中也要有极大量的微体生物繁殖;需要有适当的气候,利于大量生物繁殖和发育;需要有陆地上经常输入大量泥、沙到浅海或大湖中去;需要存在缺氧还原条件和有机质残骸转化成油的各种外部物理化学条件,2.1.2现代油气成因理论,2.1.3储集层和盖层,大量油气勘探及开发实践,已证实地下不存在什么“油湖”、“油河”,油气是储存在那些具有互相连通的孔隙、裂隙的岩层中,好像水充满在海绵里一样。这些具有孔、洞、缝,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它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是由于它们具备相对高的孔隙性和渗透性。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
21、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它们具备相对低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储存了油气的储集层称为油气层。已经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层。,2.1.3储集层和盖层,孔隙度 孔隙性的好坏用孔隙度来表示。孔隙度又分为绝对孔隙度和相对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是总孔隙体积与占岩石总体积之比,不管孔隙是否连通。即:总孔隙体积 绝对孔隙度100 岩石总体积,(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岩石的孔隙是岩石中未被固体充满的空间。不同的岩石、其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是不同的。为了衡量岩石中孔隙总体积的大小,以表示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提出孔隙度的概念,2.1.3储集层和盖层,相对孔隙度是岩石中能被流体所饱和、相互间充分连通的孔隙的总体积
22、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即:有效孔隙总体积 相对孔隙度100 岩石总体积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储油层储集油气的多少,实际工作中常用有效孔隙度来表示构造岩层储油性能的好坏。,(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2.1.3储集层和盖层,(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岩石中由于孔隙的存在而允许流体在其中通过的特性称为岩石的渗透性,一般情况下,砂岩、砾岩、多孔的石灰岩、白云岩等储基层为渗透性岩层,而泥岩、石膏、硬石膏、泥灰岩等为非渗透性岩层。,根据岩石类型把储集层分为三大类:碎屑岩类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其它类型的储集层。,(二)储集层,2.2油气成藏原理,2.2.1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2.
23、2.2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2.2.3油气藏的形成和类型,石油和天然气在各种地质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在地壳内的任何移动都称为运移。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又可分为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1)初次运移 是指从由原来生成它的沉积物到后来储集它的沉积物的运移。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是压力(静压力),压实作用。另外还有毛细管力。,2.2油气成藏原理,2.2.1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初次运移实质上就是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2)二次运移 是指发生在储集岩内的运移,或从一个储集层到另一储集层中的运移。二次运移主要是在浮力和水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水动力指地下水流动时对油气的携带作用。在有压差存在时,地下水发生流动,水就携带
24、其中的油气一起流动。如果水动力与浮力方向一致,油气运移驱动力加大,反之减小。另外还有动压力、地壳运动引起的各种地质构造运移:引起岩石变形,高、低压区重新分布。,2.2油气成藏原理,2.2.1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圈闭就好象是一个地下的储油仓库,能把油气集中储藏起来。因此,地质圈闭就是油气运移的终点站,是油气的富集场所,即为油气藏的所在地,当然是石油工作者要寻找的主要对象。圈闭包含两个含义:要有适于油气运移、聚集和储存的储集层;能够阻止油气逸散的盖层和遮挡层。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三大类:构造型、地层型和复合型圈闭。,2.2油气成藏原理,2.2.2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2.2油气成
25、藏原理,有机质,沉积物,油气二次运移,储集层,油气藏,初次运移,生油岩,干酪根,2.2.3油气藏的形成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圈闭,按照圈闭的类型及形成条件,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2.2油气成藏原理,2.2.3油气藏的形成和类型,第三章 石油勘探,3.1石油勘探的任务及基本过程3.2石油勘探发展简史3.3油气田勘探阶段的划分3.4石油勘探的工作方法3.5油气的储量分级和估算3.6石油勘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基本过程,(30%),弄清油田范围,初期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克拉玛依油田“黑油山”独山子油田“泥火山”玉门油田“石油沟”延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油工业 概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