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血液(blood),血液的功能:1.运输 2.防御和保护 3.调节 4.维持体温 5.医学诊断价值,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组成 组 成:血 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值:男性 4050,女性 3748,新生儿 55,血液,血浆(50%-60%),水(91%-92%),溶质(8%-9%),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电解质,其它物质,代谢产物、营养物质、激素等。,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血 细 胞,二、血量(blood volume)概念: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年
2、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1.少量失血(10%)-无明显临床症状。2.中量失血(20%)-脉搏细速、四肢冰冷、口渴、乏力、眩晕或 晕倒。3.严重失血(30%)-抢救不及时,危及 生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鲜红色(氧合血红蛋白较多)静脉血:暗红色(去氧血红蛋白较多)(二)比重 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 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 取决于血浆蛋白数量。,(三)粘滞性 液体的粘滞性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产生。全血:是水的4-5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是水的1.6-2.4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
3、白 的含量。,(四)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单位:压力(mmHg)或浓度(mOsm)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 Na+和Cl-)(主要为白蛋白)压力 大(99.6%)小(0.4%)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五)酸碱度1.正常人血浆呈弱碱性,pH 7.357.452.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对 次:Na2H
4、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第二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1.形态:双凹圆盘形,直径7 8.5 m,中央 较薄,周边较厚,无细胞核。2.数量: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05.0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Hb:170200g/L3.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 平衡。,(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2.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应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ESR):在静置试管中单
5、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简称血沉。数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1)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红骨髓。(2)造血原料:铁和蛋白质。临床: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3)成熟因子:叶酸和VitB12 临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一)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总数:4.010.0109/L(40001000
6、0/mm3)分类:中性粒细胞 5070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40,白细胞,无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 是炎症时的主要反 应细胞。当急性感 染时,白细胞总数 增多,尤其是中性 粒细胞增多,(二)白细胞的功能,2.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嗜碱性粒细 胞和肥大细胞的 致敏作用。其胞 内的过氧化物酶 和某些碱性蛋白 质,参与对寄生虫 的免疫反应。,3.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释放肝素抗凝。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 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吸引、聚集嗜 酸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 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4.单核细胞吞噬抗原、诱导
7、特异性免疫应答。,5.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 淋巴细胞:体液免疫,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形态:双面微凸圆盘状,直径2 3 m,体积较小,无细胞核。数量: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等多种生理特性。,(三)血小板的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小 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正常为1 3min。2、促进血液凝固 3、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概念: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 的过程,简称凝血。血清
8、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一)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已知 14种,国际命名法命名12种。,(二)凝血的过程,内外源性凝血的区别,(三)抗凝与促凝 1.抗凝血物质 抗凝血酶: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作用: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 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a、a、a失活.肝素: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种粘 多糖,存在于组织中,尤以肝、肺组织中最多。作用: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抑制凝血过程;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释放.,2.促进和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促进:升高温度;粗糙表面延缓:降低温度,二、纤维蛋白溶解 概念:纤维蛋白在
9、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一、血型(一)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分型的依据 和判定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 定型。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 原物质 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 的特异抗体,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二)Rh血型系统 1.Rh血型凝集原:人类RBC膜上有C、c、D、d、E五种 主要凝集原,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分 型:Rh+:有D凝集原为Rh阳性(汉族99)Rh-:无D凝集原为Rh阴性(苗族12.3,塔塔尔族15.8)2.Rh血型抗体: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二、输血直接配血(主侧)RBC+血清-+间接配血(次侧)血清+RBC-+-+输血原则,可 慎少 不 不,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3.临床意义(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2)妊娠:Rh-的母亲 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 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 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 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抗体。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 致胎儿溶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