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水利建设规划.docx
《鄱阳湖区水利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区水利建设规划.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建设规划1规划背景1.1规划的提出为保护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落实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为实现省委、省政府这一战略部署,科学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合理确定区域范围、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功能定位,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重大问题,是推进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和迫切需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水利建设规划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18项专业规划之一。按照江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2、的统一安排,江西省水利厅组织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1.2规划编制的必要性1)编制本规划是保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部署的需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江西的代名词,是我省的名片”。为保护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与饮水安全,落实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以五大水系为纽带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国土主体功能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定位是
3、:立足鄱阳湖,面向全流域,保护“一湖清水”,建设和谐家园,治山治江治湖治贫统筹兼顾,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把区域建设成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区,成为江西的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城乡协调的先行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力争到2020年,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大湖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区、长江下游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全国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做好水利先行、水利基础工作,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2)湖区原生态已不复存在
4、,水生态正在恶化,编制本规划是保护湖区水生态、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需要。鄱阳湖生态首先是水生态,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应以水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和重点,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撑。为保护鄱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水质,江西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但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增长,鄱阳湖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近几年来,鄱阳湖枯水位连年下降,尤其是近两年,鄱阳湖枯水位突破了历史最低点,湖泊水面水体缩小,生物量下降,候鸟数量减少;与此同时,湖泊枯水期水质日渐恶化,水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鄱阳湖原生态已不复存在。为使鄱阳湖水生态适应与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鄱
5、阳湖一湖清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3)区域水利现状及现有水利规划已不能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编制本规划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为治理和开发鄱阳湖流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水利等有关部门对五大河流和鄱阳湖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流域规划工作,先后编制了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的流域规划报告以及鄱阳湖区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这些规划文件对流域的开发治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流域规划安排,我省先后实施了一大批防洪、治涝、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设施,在流域内初步形成了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功能多样的防洪减灾与水资源
6、综合利用体系,水利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治水思路的不断调整与完善,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需编制相应的水利建设规划,以适应和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规划是以水利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区域水利综合规划,规划在深入调查鄱阳湖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分别对区域的水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保护、防洪减灾、节水防污、河道整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本规划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利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2
7、.1自然地理状况鄱阳湖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东经1133011831,北纬24293002之间,流域面积16.22万km2,其中江西境内15.67万km2,占流域面积96.6%,占江西全省国土面积的94.1%,江西绝大部分国土面积属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周边渐次向鄱阳湖区倾斜,形成南窄北宽以鄱阳湖为底部的盆地状地形,流域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山地约占总面积的占78%,岗地、平原、水面约占22%。鄱阳湖水系完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以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鄱阳湖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水系
8、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面积约占长江流域的9%,入江水量约占长江的15.5%。鄱阳湖为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季节性湖泊,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五河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湖水漫滩,湖面宽阔,碧波荡漾,茫茫一片;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湖水落槽,湖滩显露,湖面变小,蜿蜒一线,与河道无异。洪、枯水的湖体面积、湖体容积相差极大,湖口水文站历年最高水位22.59m(为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吴淞高程系统,下同)时,湖面面积为4500km,相应容积为340亿m;湖口站历年最低水位5.9m时的湖平均水位为10
9、.2m,其相应湖体面积仅约146 km,相差31倍,湖体容积仅4.5亿m,相差75倍。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约1596mm,经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1436亿m3。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占全年的75%左右,其中主汛期46月占50%以上,10月至次年3月仅占全年的25%,其中1012月仅占全年的9%。以松门山为界,鄱阳湖分为东(南)、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宽阔,湖水较浅,为主湖;西(北)部狭窄,为入江水道区。全湖最大长度173km,最宽处70km,平均宽度16.9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仅约3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
10、倾斜,高程一般由12m降至湖口约1m。鄱阳湖湖底平坦,平均水深约6.4m,最深处在蛤蟆石附近,高程为-7.5m;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星子湖区约12m,都昌湖区约14m,康山、吴城湖区约16m。鄱阳湖湖区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水道分为东水道、西水道和入江水道。洲滩有沙滩、泥滩、草滩三种类型,共3130 km。其中沙滩数量较小,高程较低,分布在主航道两侧;泥滩多于沙滩,高程在沙滩、草滩之间;草滩为长草的泥滩,高程多在1417m,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各河入湖的三角洲。全湖有岛屿共41个,面积约103 km,岛屿率为3.5%,其中莲湖山面积最大,达41.6 km,而最小的印
11、山、落星墩面积都不足0.01 km;湖中岛屿景色秀丽,风景如画。湖区主要汊港约有20处。鄱阳湖区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为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土壤类型主要有草甸土、水稻土、黄棕壤、红壤、旱地土壤等。2.2水利建设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水利工作十分重视,我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体系。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修建各类水利工程40余万处,其中堤防工程816座(保护农田千亩以上的圩堤),水库工程9783座,山塘24.85万座,引水工程9.59万处,机电排灌站3.21万处。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194.1亿m3
12、,有效灌溉面积275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8.3%;治理低洼易涝耕地面积547万亩,占全省易涝面积的71.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7万km2;堤防工程堤线总长9753km,保护耕地面积1146万亩,保护人口1180万人。“九五”以来,特别是“98”大水后,江西水利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水利投资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进程加快,一批重要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长江干堤与江岸加固整治工程竣工完成并通过验收;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部分重点堤防、赣抚大堤加固工程基本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南昌等重要城市防洪及五河整治重点段等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与区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廖坊水利枢纽
13、工程开工建设;一大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河湖清淤疏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正在实施;兴建集中供水工程13351处,单户供水工程105119处,469.8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取得进展,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5.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万亩;全省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由赣江流域扩大到整个鄱阳湖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农发水保项目工程、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长治”工程国家农业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其它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得到扭转;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力度逐步
14、加大,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得到加强,水质监测站网体系逐步完善;水利改革不断深入,水利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水利建设为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3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减灾体系薄弱,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且损失严重现状鄱阳湖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少,防洪措施较为单一,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系统治理。在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上,除修河建有柘林、赣江建有万安、抚河建有廖坊水库以外,其它河流及河段尚无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库,其中赣江万安水库因库区移民问题而未能达设计要求运行,其防洪作用受到
15、极大的限制。流域规划的赣江峡江、饶河浯溪口等干流控制性防洪枢纽工程至今还未兴建。在重要城镇的防洪建设中,现状虽已基本形成一定规模的防洪保安体系,但普遍存在整体防洪能力低下,现有防洪设施标准低、质量差、病险工程多等问题。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防洪要求的提高,现状防洪能力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圩堤是我省最为普遍且重要的防洪工程设施,现有圩堤大多标准低,险工险段隐患多,防洪形势严峻。目前五河干、支流中下游及鄱阳湖滨湖尾闾地区仍有部分5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没有按标准进行加高加固;同时,鄱阳湖一期工程建设的12座保护农田十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经过多年运行已老化或由于河势、水流条件变化
16、,出现新的险工险段,其防能力仍达不到要求。此外,流域内5万亩以下的堤防(特别是15万亩圩堤)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投入更为严重不足,工程大多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现有防洪能力大多仅约为28年一遇。涝灾是五河中下游及滨湖地区发生最为频繁且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治涝工程长期缺乏投入、标准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大多数城镇和主要易涝地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鄱阳湖流域年平均涝灾面积约67万亩。山洪灾害也是我省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繁,损失严重,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发生,现状我省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较差。(2)旱灾频繁,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
17、利用程度低,加上现有设施老化失修,工程型缺水普遍存在。如逢1963年、1978年、1991年和2003年大旱年,全省农业受灾面积在100万公顷以上,还有大批工矿企业停产。至2005年底,全省约有363万亩农田没有灌溉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全,且现有灌溉面积中大多灌溉保证率不高,抗旱能力不足,全省还有约1250.8余万人的饮水安全和78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尚未得到解决,萍乡、东乡、德兴等城镇缺水严重。我省共有各类水库9783座,万亩以上灌区336处,机电泵站3.21万座,但这些工程绝大多数属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兴建,标准低,运行期长,病险工程多,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3)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鄱阳湖流域目前
18、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主要由于经济欠发达,排污少,加之水量丰富,自净能力较强,但水污染呈加剧趋势。根据江西省水文局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上世纪90年代,鄱阳湖以、类水质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排污总量增加,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至2007年,鄱阳湖出湖类水质的水量占80%,其中10-12月湖盆类水以上水质不到30%。据2007年鄱阳湖湖区21个监测站点监测资料,水质劣于类占66.792.3%,几乎没有一处、类水。与历史同期相比较,2001年、类水占80%,没有出现劣类水,到2006年、类水占50%,劣类水占18%,6年期间鄱阳湖水质、类水下降了30个百分点,劣类水上升了1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鄱阳
19、湖水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另据有关调查结果,江西全省91城市(包括建制市和县城所在地)共141个供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水源地136个,水质合格占水源地98.5%;地下水水源地5个,均合格。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排污量增加,部分河段,特别是城市河段污染加剧,造成有水不能用,水质型缺水开始显现。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不到要求,近年来,萍乡市、新余市等近20个县级以上城镇因城区河段污染,不得不改用水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地。此外,鄱阳湖湖区等地区钉螺面积和血吸虫病人有所回升,水利结合灭螺和血吸虫病防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4)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据遥感调查,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据统计,鄱阳湖流
20、域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3186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1%。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1502km2,中度流失面积9795km2,强度流失面积7295km2,极强度流失面积2007km2,剧烈流失面积1137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6.2%、30.9%、23.0%、6.3%、3.6%。流域现有崩岗43830处,崩岗面积17812.22hm2。从崩岗面积分布来看,赣江流域崩岗面积最大,其次为修河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从崩岗数量分布来看,赣江流域崩岗数量最多,其次为修河流域、抚河流域、饶河流域、信江流域。同时,由于修路、采矿、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等开发建设活动没有全面执行水土保持“
21、三同时”制度,加上陡坡开荒、顺坡耕作等不当的农业开发活动,以及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致使流域内每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80万亩左右,将近抵消每年治理面积的1/3。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仍然存在。(5)水利管理及服务职能有待加强水利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水利各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水资源多头管理未根本改变,节水意识淡薄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洪水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一些地区经济活动侵占河道和影响河道行洪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意识需进一步提高,预防监督机制尚待健全。3规划目标与原则3.1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
22、足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建设生态文明、维护河流湖泊健康、促进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着力于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与水生态,提高区域防洪减灾与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对鄱阳湖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与部署,以水环境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充分发挥水利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基础与支撑作用。3.2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体现水利的基础与支撑作用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体现水利建设规划服务于区域水环境安全
23、,服务于“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服务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作用。、以人为本原则。保障防洪安全、用水安全、粮食安全是水利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任务,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安排好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按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分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统筹考虑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协调发展。、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的原则。3.3规划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鄱阳 湖区 水利建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