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发生于近海的一种生物性自然灾害是某些浮游生物尤其是单.docx
《赤潮是发生于近海的一种生物性自然灾害是某些浮游生物尤其是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潮是发生于近海的一种生物性自然灾害是某些浮游生物尤其是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组成员:郑 钰、吴芳芳 孙映青、黄勤伟 指导老师:林宗进 引赤潮生物性自然灾害赤潮是发生于近海的一种生物性自然灾害,是某些浮游生物尤其是单细胞浮游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急剧增殖或聚集引起的生态异常现象。浮游植物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海洋生物的饵料基础。因此,浮游植物的数量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生物资源的盛衰。在适宜的光、温、营养盐的条件下将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然而,当某些条件,如营养盐特别丰富,只适于某些浮游植物生长时,则将可能导致该种植物迅猛发展并抑制其他种类的生长,形成所谓“赤潮”。”赤潮发生时每毫升海水中会有成百上千个赤潮藻类细胞。这些微小的有色藻类大量生长以至使海
2、水变成红色、棕色、甚至绿色、黄色。但是,还有许多有毒的水华并不使海水变色,它也称为赤潮。反过来,改变海水颜色的并不一定是赤潮,无毒无害的藻类积累也可能改变海水的颜色。此外,还有一些浮游植物既不改变海水的颜色也不产生毒素,但却以其它的方式杀害海洋动物。因此,许多不同的现象都被归为赤潮。影响概述赤潮,在我国80年代后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不少地区都受过赤潮灾害之苦。尤其是有毒赤潮发生时常伴有鱼贝等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同时这些大面积的赤潮也使对虾养殖遭受了灭顶之灾。赤潮灾害使虾农尝到了赤潮灾害的切肤之痛,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亿元,是海湾或近海人工养殖的巨大威胁。此外造成的损失还有:零售业、餐饮
3、旅馆及旅游业的经济损失,中毒生病的医疗费及工资损失,水质与海鲜品质检测的费用,公共告示、宣传费用,由恐惧担忧造成的后果等等。可见赤潮带来的灾害几乎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成因概述产生赤潮的原因很多,除了赤潮生物本身快速的繁殖能力以及结构性质外,还需要适当的外部条件:(1) 水体中有丰富的营养因子,包括溶解氮化合物,溶解磷化合物,溶解硅酸盐,溶解铁盐、锰盐及其它几种微量金属盐,溶解维生素类及其它增殖促进有机物;(2) 海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如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水停滞、海面上空气流稳定都有利于赤潮生物集结,是出现赤潮的自然条件;(3) 由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使水底层出现低氧或无
4、氧水团,也会引起赤潮; 所有因素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并影响藻类生长,从而影响赤潮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细菌或细菌的基团还可能对浮游植物毒素的产生起作用,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毒素也许是生活在浮游植物体内或体表的某种细菌产生的。污染现状在我国,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工业和养殖业的不断增多,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进入海洋,导致了赤潮污染不断加重。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沿岸海域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范围也逐渐地扩大,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下面就我国邻海及厦门港海域的赤潮污染进行具体说明。一、渤海资料表明,1989年8月下旬,渤海第一次发生大面积赤潮,面积达
5、200平方公里;1998年9月下旬,渤海再次发生大面积赤潮,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 1999年7月2日渤海又一次发生大面积赤潮。下面以1999年的渤海赤潮为例来看看我国东部沿海的情况:(一)始料不及的灾害这是一次始料不及的突发赤潮灾害,它从开始到消退只有4天5天时间。7月2日,当海监飞机飞抵河北沧州市歧口附近海域时,发现海面以酱紫色为主,且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经监测,该海域发生赤潮,面积为400平方公里,当飞机飞抵塘沽大沽锚地附近时,再次发现同样的赤潮,面积约为25公里。7月3日,飞机再次起飞,发现赤潮面积又扩大趋势,经监测面积达500平方公里。7月4日,上午赤潮海域面积明显扩大,已达150
6、0平方公里,范围在大沽锚地至歧口附近海域之间,当飞机向南飞至老黄河口外海域时,发现多年从未发生过赤潮的该海域同时发生赤潮,面积为400平方公里。7月7日中午,监测人员在赤潮发生区河北歧口附近海域取样发现,水体中赤潮生物种类为无毒的闪光原甲藻、佛氏翅甲藻、旋沟藻sp,均低于形成赤潮的密度,赤潮现象已消失。此外,据渤海沿岸有关省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不完全报告,在大连湾、兴城菊花岛附近海域也发生不同程度的赤潮。 (二)原因何在渤海连续发生大面积赤潮是什么原因呢?除了赤潮生物的生物学因素外,还有一个被公认的环境因素,它分为自然和人为两部分。一份关于1998年黄骅赤潮研究报告指出:1)诱发黄骅赤潮的因素有
7、:人海河流排污、虾池废水、人海石油等;2)诱发赤潮的条件有:气温偏高、海面无风、干旱少雨,阳光辐射、水动力条件等。而1999年7月2日,渤海再一次突发赤潮,原因何在?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正值北方高温天气,几条渤海西岸的主要排污河的沿岸,都能看见污浊的河水不停的向渤海流淌。在海河口船闸,船闸内外的海水混浊不清,白沫横生,且水面漂浮着一些垃圾污物。在这样长时间的高温下是极可能诱发赤潮的。从监测的情况看,此次赤潮发生和发展的速度都很快,但持续时间较短,也与那几天连续刮风、降雨,温度降低有关。二、厦门港一、 环境因素 (一).水温 海水温度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水温对生物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8、。在适温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加速生物的新陈代谢,增加繁殖速度。赤潮一般都发生在水温较高的季节。据报道,日本的赤潮一般发生在水温1525摄氏度间,通常在2025摄氏度时发生赤潮。厦门西港是一半封闭内湾,依靠潮流与外海进行交换。在不同季节里受到浙闽沿岸水及海峡暖流水等不同水系的影响。此外,由于湾内水浅,因此气温也对本海区水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盐度 盐度是浮游生物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报道认为,降雨引起的海水盐度下降是浮游生物异常繁殖的物理刺激因素,也是发生赤潮的重要因素。 厦门西港周围无大陆径流直接排入,仅九龙江水的间接影响。本海区的盐度,除受外海水影响外,降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
9、,其年平均盐度为28.30,其变范围在18.9832.33之间。各月(大、小潮)盐度平均值示于表1、图1。由其可见,厦门西港的盐度以9月份最高(30.83),79月的盐度均在29以上,这可能是由于高温高盐的暖水入侵引起的。4月份最低(26.01),4月和6月海水盐度的均值均为26左右,这可能是由于降水引起了盐度下降。 调查海区盐度垂直变化的特点为底层一般比表层高0.51.0左右,但是在雨季的4月和6月相差较大,往往超过1。 而盐度的平面分布则由湾口向湾内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三).PH 海水的PH值是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同时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也对海水中的PH值产生影响。当浮游植物大量繁
10、殖时,由于光合作用增强,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将使海水的PH值增加;反之,当浮游生物呼吸或死亡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使PH值下降。通常海水的PH值在7.58.4之间。而厦门西港的PH在7.908.46之间,80%以上测站的PH值在8.008.30之间。各月PH的平均值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表层PH以5月份最高(8.31),10月最低(7.98),26月较高,均在8.2以上。810月为低值期,46%测站的PH21umol/dm3的高峰期,其他月份在721umol/dm3之间。按上述评价富营养化的标准,本海区的无机氮的含量达到轻度富营养化(12umol/dm3)的标准。 4 活性磷酸盐 活性磷酸盐(以
11、下简称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元素,尤其在中国南方海区一般都存在着富氮乏磷的现象,磷在这些海区往往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 (六).底质有机质和硫化物 底质中的有机物和硫化物能较稳定地反映海区的有机污染状况。本调查对10个测站的底质有机质和硫化物测定结果列于表6。有机质含量在0.842.26%(m/m)之间,平均含量为1.75%(m/m);硫化物均值为239*10-6 (m/m)。从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平面分布可以看出,从13号站以北至湾顶区域的含量比较高,1318号站有机质的均值为2.0%(m/m)。1318站的硫化物含量一般都在0.1*10-3(m/m)以上,17号站竟高达1.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潮 发生 近海 一种 生物 自然灾害 某些 浮游生物 尤其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