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整体规划.docx
《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整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整体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府201110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二一一年五月十日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的攻坚时期。为更好发挥金融业的支撑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做强做大金融产业,从整体上提升金融综合竞争力,依据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的建议(苏发201063号)、中共苏州市委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1110号)和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府201166号),结合我市金融业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金融系统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增强金融业的社会服务功能,金融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地方金融实力进一步提升,金融中介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创新进一步丰富,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一
3、)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十一五”期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由“十五”期末的132亿元提高到482亿元,年均增长29.6%;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6%,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98%,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5个百分点。图1:“十一五”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占比情况(单位:亿元)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十一五”期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225亿元,贷款余额10832亿元,双双突破万亿。较“十五”期末均增长两倍,成为全国首个贷款余额超万亿的地级市,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8位和第10位。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93亿元(按原口径),同比增长30
4、%,是“十五”期末的2.6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9位。保险深度为2.11%,较“十五”期末提高0.24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3027元/人,是“十五”期末的2.44倍。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全市累计上市公司达52家,累计募集资金358亿元。全国首支国家级人民币母基金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在苏设立,首期150亿母基金已正式启动。全市各类股权投资机构148家,管理资金规模45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803个,累计投资金额143.7亿元。(二)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全市金融业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450
5、多家。其中:银行业机构47家,网点数量1754个;保险公司56家;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60家;备案创投企业7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04家;小额贷款公司50家。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外资银行在县域设立同城支行的试点城市。(三)地方金融稳步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步伐加快,资产规模质量明显提高,业务拓展能力日益增强。苏州银行成功改制并挂牌开业,开辟了地方金融发展新篇章。全市5家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891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同业前列。东吴证券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投行业务收入占比接近14%。苏州信托在做优本地业务的同时,积极实施跨区发展,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近160亿元。国发集团初步构建了银行、证
6、券、保险、信托、担保、创投“六位一体”的地方金融平台,总资产达到291亿元,为全市地方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图2:“十一五”期间主要金融机构数量增长情况(四)中介服务能力增强。以担保、再担保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为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融资性担保企业注册资金143亿元,新增融资担保额577亿元,在保余额4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2%和66.2%,2010年担保规模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二。苏州国发担保公司、苏州农业担保公司获得全省最高星级五星级担保机构称号。再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级再担保基金已正式投入试运行,全年完
7、成再担保金额10亿元。(五)金融创新成效明显。科技金融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全省首家科技小贷公司苏州融达科技小贷公司顺利开业;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正式挂牌,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累计获批开业小额贷款公司50家,开业公司数占全省的22%,乡镇(街道)覆盖率已达到44%,注册资本总额108亿元,占全省的31%。(六)金融环境不断改善。金融监管和协调职能得到强化,风险防范和社会信用意识不断提高,金融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金融机构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信用环境持续优化。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制定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维护金融债权,不断强化行业自律,依法合
8、规经营意识明显提高,风险防范体系更加健全。反洗钱、反假币、处置非法集资等工作深入推进,有效保障了金融市场秩序。2009年,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城市金融生态评价和全国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研究报告中,苏州分列第6位和第8位。专栏1:“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果指 标“十五”末“十一五”末增长率总体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亿)40279168.9128%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317900.6184%3.金融业增加值(亿)132482265%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3%5.3%61%5.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0.5%13.0%24%6.金融资产总量(亿)103
9、671900083%7.金融从业人数(万)1.894.1117%银 行8.银行业机构284768%9.本外币存款规模(亿)473014225201%10.本外币贷款规模(亿)347810832211%11.不良贷款比率2.3%0.8%-67%保 险12.保险公司数量2156167%13.保费收入(亿)75193157%14.保险深度1.9%2.1%13%15.保险密度(元/人)12423027144%证 券16.证券公司数量总部1家,营业部40家总部1家,营业部60家50%上市公司直接融资17.上市公司数量1552247%18.累计证券融资额(亿)56358539%二、“十二五”时期我市金融业
10、发展环境分析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看,将是我市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这为加快全市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未来五年,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与过去相比,无论是宏观微观还是外部内部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局势:中国金融业迅速崛起。中国金融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但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伴随整个“十二五”时期,国际金融、贸易市场变数极大,现行的国际金融规则和热钱投机炒作也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极大风险和负面影响。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应对国际金融风险,致力化解国
11、内因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所导致的通胀压力,国家势必适时调整改革发展思路和对外开放格局,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并相继出台与之相应的政策举措。(二)国内态势:长三角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出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付诸实施。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推动长三角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门户。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步伐加快,同城化效应凸显,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任务更显紧迫,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将同步进行,城市形态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将成为“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三)苏州趋势:金融业发展空间广阔。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制造业城市,也是开放型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
12、好的发展环境,为金融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金融功能较为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金融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十二五”时期苏州将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工业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创造了庞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二五”时期,我市金融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地方金融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地方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金融体制创新不足的双重压力。国发集团受到资金补充的约束,持续投资能力有限;苏州银行改制刚刚完成,业务扩张还面临不确定性;东吴证券总体竞
13、争力在全国券商行列中仍然不高,资本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业务发展受到影响;苏州信托注册资本规模偏小,急需进一步增资扩股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东吴人寿尚在筹建中,等等。二是金融中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而苏州不足1%。中高端金融人才紧缺是“十二五”期间苏州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制约。主要表现以下四类人才的匮乏上: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精通外语、法律、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发展壮大地方法人机构所需的总部型管理人才和高端专业人才。三是新金融业态刚刚起步。新金融
14、业态代表着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全市现有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集聚程度较高,但一些新金融业态,如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刚刚起步。三、“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率先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本地实际,面向未来发展,紧紧围绕“三区三城”、转型升级和发展创新型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推动金融创新,抢抓发展先机;着力壮大金融产业,健全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功能;着力完善金融发展环境,优化空间布局,加快金融人才
15、培养;着力转换体制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力争在加强金融服务区域经济上实现更大突破;力争在加快地方金融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力争在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力争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上实现更大突破。努力把苏州建设成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苏州区域经济、辐射延伸金融功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逐步形成银、证、保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区,风投、创投和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的集聚区,企业上市公司的集聚区,金融服务外包的集聚区和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区,即“一个中心,五个集聚区”。(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个中心,五个集聚区”的金融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金融竞争力和影
16、响力明显提升,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化、金融业务的特色化和金融服务的精细化。到“十二五”期末,金融资产总量翻一番,由“十一五”期末的19000亿元提高38000亿元,年均增长15%;金融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期末的482亿元提高至1200亿元,年均增长20%;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5.26%提高至7.5%;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12.98%提高至15.5%;金融从业人数由“十一五”期末的4.1万人增加到5.5万人。具体发展目标为:银行业。形成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全国性(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骨干
17、,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并存,外资银行有序发展,功能齐备、分工合理、信贷投融资功能强大的现代银行业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由“十一五”期末的47家增加至65家以上。本外币存款规模由“十一五”期末的14225亿元提高到24000亿元,年均增长11%;本外币贷款规模由“十一五”期末的10832亿元提高到21000亿元,年均增长14%;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保险业。形成中资保险、外资保险、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共同发展,主体多元化、竞争差异化的开放有序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由“十一五”期末的56家增至70家以上,组建一家总部设在苏州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由“十一五”期末的19
18、3亿元(按原口径)增长至400亿元(按原口径),年均增长18%。保险深度由“十一五”期末的2.11%增长至2.5%,保险密度达到6000元/人。资本市场。形成活跃的资本市场融资局面,建成股票、债券、基金等种类齐全、各类证券机构发达的证券市场体系。上市公司数量由“十一五”期末的52家增加至100家以上;累计直接融资规模由358亿元增加至800亿元。在苏注册设立的股权投资公司由“十一五”期末的71家增加至120家以上,创投基金规模由400亿元增加至2000亿元以上。建成以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产权交易为主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地方金融。形成以“主业鲜明、功能互补、运作良好、
19、治理规范”的地方金融发展体系。以国发集团为代表的地方金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资产规模达到1200亿以上。苏州银行资产总量达到2500亿元以上,五家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东吴证券主要业务指标进入全国前20位,苏州信托存续资产规模300亿元以上,东吴人寿保费收入40亿元人民币以上。专栏2:“十二五”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十一五”末“十二五”目标国发集团资产规模(亿)291.891200苏州银行资产规模(亿)540.262500不良贷款比率0.63%2%行业综合排名3320五家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亿)18913000行业综合排名15,至少1家上市东吴证券投行业务收
20、入占比13.9%20%行业综合排名2820,首发上市指 标“十一五”末“十二五”目标苏州信托注册资本(亿)5.915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亿)160300行业监管排名2520东吴人寿保费收入(亿)无40行业综合排名无30中小金融服务机构。形成与传统金融互补、功能较为完备的多层次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期末,融资性担保企业数量150家以上,担保总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再担保业务规模超过50亿元,典当公司超过50家,小额贷款公司100家,开业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10家以上。新金融。形成以交易和结算为主要特征、以投资和理财为主要目的的新型金融机构集聚区。包括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市 金融业 发展 十二 整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