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doc-第二章中药化学成.docx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doc-第二章中药化学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doc-第二章中药化学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目的要求】1.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一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2.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生合成及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教学内容】1. 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及生合成简介。2. 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声波提取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3. 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 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结晶法及各种色谱法等。4.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简介: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一维谱:1H-NMR谱、13C-NMR谱、INEPT谱
2、、DEPT谱;二维谱:1H-1H COSY谱、HMQC谱、HMBC谱应用简介)、质谱(EI-MS、FD-MS、FAB-MS、MS/MS等)、旋光谱、圆二色谱等在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及晶体X射线衍射法简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10学时)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1学时)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6学时)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3学时)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一、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一) 糖类分为单糖类、低聚糖和多聚糖类及其衍生物。低聚糖通常是由29个分子的单糖脱水
3、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多糖通常是由10个以上至上千个单糖脱水而形成的高聚物,水解后能生成相应数目的单糖。 (二) 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三)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包括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化合物。(四)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其中香豆素和木脂素为其典型化合物。 (五) 黄酮类化合物最早发现的黄酮为2苯基色原酮。泛指具有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六) 萜类和挥发油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其基本母核的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
4、为萜类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类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可以挥发称挥发油或精油。(七) 生物碱 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氮原子多结合在环内,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八) 甾体类化合物 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甾核的化合物。 (九) 三萜类化合物 是一类基本骨架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 (十) 鞣质 又称单宁或鞣酸,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透水的化合物。二、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许多化合物在分子结构中都包含着某些基本组成单位。如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C6-C3单位,萜类
5、化合物具有重复的C5单位,脂肪酸、酚类、醌及聚酮类化合物具有C2单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氨基酸单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C6-C3-C6单位等等。按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一次代谢产物和二次代谢产物。一次代谢产物是每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存的必需物质,如叶绿素、糖类、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二次代谢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氨基酸等作为前体或原料,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生物碱、黄酮、萜类、皂苷等。因二次代谢产物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因此成为中药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中药二次代谢产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一) 乙酸
6、-丙二酸途径 (AA-MA途径) 通过这一途径能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等化合物。1. 脂肪酸类 乙酰辅酶A为这一生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丙二酸单酰辅酶A起延伸碳链的作用。 乙酰辅酶A 丙二酸单酰辅酶A 缩合 乙酰乙酸 (acertoacetic acid) 还原 缩合 (Cn+2,n为偶数)图2-1 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2酚类乙酰辅酶A直线聚合后再进行环合生成各种酚类化合物。 CH3-CO-S-CoA + 3 bCH3-CO-CH2-CO-CH2-CO-CH2-CO-Enz a c a b c 苔色酸 乙酰间苯三酚 四乙酸内酯 (间苯二酚型) (间苯三酚型) (内酯型)图2-2 酚类的生物
7、合成途径3醌类 多酮环合生成各种醌类化合物或聚酮类化合物。如中药决明子中部分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 红镰刀菌素 决明内酯 Torachrysono大黄素甲醚图2-3 决明子部分成分的生物合成(二)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 这一途径生成萜类、甾类化合物。 甲戊二羟酸单酰辅酶A 乙酰乙酸辅酶A 甲戊二羟酸 MVA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MAPP) 焦磷酸异戊烯酯 (IPP) 甲戊二羟酸5焦磷酸 磷酸香叶酯 单萜 三萜类 甾体 焦磷酸金合欢内酯倍半萜类 反式角鲨烯 六氢番茄烃 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 类胡萝卜素二萜类 图2-4 甲戊二羟酸途径(三)莽草酸途径又称桂皮酸途径这一途径衍化生成具有C6-C3及
8、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去氢奎宁酸 去氢莽草酸赤藓糖4-磷酸 莽草酸 莽草酸3磷酸 分枝酸 苯丙氨酸 予苯酸 丝氨酸邻氨基苯甲酸 色氨酸 酪氨酸图2-5 莽草酸途径 -Oxidation 桂皮酸 对羟基桂皮酸 对羟基苯甲酸 香豆素 咖啡酸 原儿茶酸 阿魏酸 香草酸 木脂素 (C6-C3)2 芥子酸 丁香酸 图2-6 C6-C3,C6-C1 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四) 氨基酸途径 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 多巴胺 Mannich反应 多巴 3,4-dihydroxyphenyl pyruvic acid ()网状番茄枝碱 ()网状番茄枝碱 全去甲劳丹诺苏林 (+)-salutar
9、idrine 小檗碱 罂粟碱Salutaridinol 蒂巴因 可待因 吗啡 莨菪碱 石榴皮碱 麦角酸鸟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图2-7 氨基酸途径(五)复合途径由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产生分子中的各个部分,即复合途径。如查耳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A环和B环分别由乙酸-丙二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生成。一些萜类生物碱分别来自甲戊二羟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或乙酸-丙二酸途径。图2-8 查耳酮、二氢黄酮生成的复合途径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基础。这一过程一般应在生物活性或药理学指标跟踪下进行。 一、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根据被提取
10、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来提取。 作用原理是溶剂穿透入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1溶剂的选择常用于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20个大气压);中压液相色谱(MPLC,520个大气压);低压液相色谱(LPLC,5个大气压)快速色谱(flash chromatography,约2个大气压)等。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意义:为探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以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前提:必须是单体化学成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中药 化学成分 一般 研究 方法 doc 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