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模具装配工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docx
《第5章模具装配工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模具装配工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课题第二十八讲 5.1 装配尺寸链 5.2装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装配尺寸链的概念及用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掌握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了解互换装配和分组装配法教学重点用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难点用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分组装配法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教具多媒体主要教学要点5.1 装配尺寸链一、装配尺寸链的概念二、用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5.2装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一、互换装配法1完全互换法 2不完全互换法二、分组装配法三、修配装配法1按件修配法 2合并加工修配法3自身加工修配法四、调整装配法1可动调整法 2固定调整法课
2、后作业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第五章 模具装配工艺第一节 装配尺寸链一、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装配的精度要求,与影响该精度的尺寸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如图5-1a所示,为落料冲模的工作部分,装配时,要求保证凸、凹模冲裁间隙。 图5-1 凸、凹模的冲裁间隙 根据相关尺寸绘出尺寸链图,如图5-1b所示。二、用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与工艺尺寸链的极值解法相类似。 以图5-1所示落料冲模为例。解:为增环,为减环 计算封闭的基本尺寸 计算封闭环的上、下偏差 求出冲裁间隙的尺寸及偏差为,能满足。第二节 装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一、互换装配法1完全互换法(1) 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理、选择和调整即可达到
3、装配的精度要求。 (2)特点装配简单,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装配质量稳定,易于流水作业,生产率高,产品维修方便;但其零件加工困难。试用范围广。2不完全互换法按确定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零件的尺寸公差,可使尺寸链政治中个组成环的公差增大,使产品加工容易和经济,但将有0.27%的零件不合格。适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二、分组装配法1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将产品各配合副的零件按实测尺寸分组,装配时按组进行呼唤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先将零件的制造公差扩大数倍,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然后将加工出来的零件按扩大前的公差大小分组进行装配。2特点1)每组配合尺寸的公差要相等,以保证分组后各组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都能达到原
4、来的设计要求。2)分组不宜过多。3)不宜用于组成环很多的装配尺寸链,一般n4。图5-2为活塞、连杆组装图图5-2 活塞、连杆组装图1-活塞 2-活塞销 3-连杆三、修配装配法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的预留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修配法。1按件修配法在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中预先指定一个零件作为修配件(修配环),装配时,再用切削加工改变该零件的尺寸以到达装配精度要求。例:如图5-4所示。 图5-4 热固性塑料压模 1-上型芯 2-嵌件螺杆 3-凹模 4-铆钉 5-型芯拼块 6-下型芯 7-型芯拼块 8、12-支撑板 9-下固定板 10-导柱 11-上固定板 2合并加工修配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
5、件装配在一起后,再进行机械加工,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例:如图5-5所示。 图5-5 磨凸模和固定板的上平面 四、调整装配法在装配时用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1可动调整法在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位置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如图5-7 所示。 图5-7 可动调整法 1-调整套筒 2-定位螺钉2固定调整法 在装配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如图5-6 所示。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课题第二十九讲 5.3冲裁模的装配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冲裁模装配的技术要求、掌握模架的装配和凹、凸模的装配、了解低熔点合金和粘结技术的应用教学重点模架的装配、凹
6、、凸模的装配难点模架的装配、低熔点合金和粘结技术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教具多媒体、现场主要教学要点一、冲裁模装配的技术要求二、模架的装配1模柄的装配2导柱和导套的装配三、凹模和凸模的装配1凹模的装配2凸模的装配四、低熔点合金和粘结技术的应用1低熔点合金固定法2环氧树脂固定法3无机粘结法五、调整冲裁间隙的方法课后作业补充作业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第三节 冲裁模的装配 以图5-9所示冲裁模为例,说明冲裁模的装配方法 图5-9 冲裁模 1-下模座 2-凹模 3-定位板 4-弹压卸料板 5-弹簧 6-上模座 7、18-固定板 8-垫板 9、11、19-销钉 10-凸模 12-模柄 13、17-螺
7、钉 14-卸料螺钉 15-导套 16-导柱一、冲裁模装配的技术要求1)装配好的冲模,其闭合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模柄装入上模座后,其轴心线对上模座上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大于0.05mm。3)导柱和导套装配后,其轴心线应分别垂直度于下模座的底平面和上模座的上平面。4)上模座的上平面应和下模座的底平面平行。5)装入模架的每对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间隙值应符合规定要求。6)装配好的模架,其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应平稳,无阻滞现象。7)装配后的导柱,其固定端面与下模座下平面应保留12mm距离,选用B型导套时,装配后其固定端面低于上模座上平面12mm。8)凸模和凹模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沿整
8、个刃口轮廓应均匀一致。9)定位装置要保证定位正确可靠。10)卸料及顶件装置灵活、正确、出料孔畅通无阻,保证制件及废料不卡在冲模内。11)模具应在产生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冲出的制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二、模架的装配1模柄的装配图5-10 所示冲裁模采用压入式模柄。 图5-10 模柄的装配和磨平a) 模柄装配 b)磨平模柄端面1-模柄 2-上模座 3-等高垫铁 4-骑缝销模柄与上模座的配合为H7/m6。2导柱和导套的装配图5- 9 所示冲模的导柱、导套与上、下模座均采用压入式连接。导柱、导套与模座的配合分别为H7/r6和R7r6。(1)导柱的装配压入时要注意校正导柱对模座底面的垂直度。导柱装配后的垂直度
9、误差采用比较测量进行检验,如图5- 11所示(2)导套的装配如图5-11所示。 图5-11 导柱、导套的装配1-帽形垫块 2-导套 3-上模座 4-下模座 将装配好导柱和导套的模座组合在一起,按要求检测被测表面。如图5-13所示。 图5-13 模架平行度的检查三、凹模和凸模的装配凹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长采用H7/n6,或H7/m6。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长采用H7/n6,或H7/m6。1凸模的装配如图5-11所示。 图5-11 凸模装配1-凸模 2-固定板 3-等高垫块在平面磨床上将凸模的上端面和固定板一起磨平。如图5-15所示。图5-15 磨支撑面固定端带台肩的凸模如图5-16所示。图5-16 带凸
10、肩的凸模装配四、低熔点合金和粘结技术的应用1低熔点合金固定法浇注时,以凹模的型孔作定位基准安装凸模,用螺钉和平行夹头将凸模、9模固定板和托板固定,如图5-15所示。图5-18 浇注低熔点合金a) 固定凸模 b)浇注低熔点合金1-平行夹头 2-托板 3-螺钉 4-土怒固定板 5-等高垫铁 6-凹模 7-凸模 8-平板2环氧树脂固定法(1)结构形式 图5-19所示是用环氧树脂粘结法固定凸模的几种结构形式。 图5-19 用环氧树脂粘结法固定凸模的形式1-凸模固定板 2-环氧树脂 3-凸模(2)环氧树脂粘结剂的主要成分:环氧树脂、增塑剂、硬化剂、稀释剂及各种填料。(3)浇注如图5-20所示图5-20
11、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浇注固定凸模1-凹模 2-垫块 3-凸模 4-固定板 5-环氧树脂 6-平台 7-垫片3无机粘结法(1)与环氧树脂粘结法相类似,但采用氢氧化铝的磷酸溶液与氧化铜粉末混合作为粘结剂。(2)无机粘结工艺:清洗安装定位调粘结剂粘结几固定(3)特点:操作简便,粘结部位耐高温、抗剪强度高,但抗冲击的能力差、不耐酸、碱腐蚀。五、调整冲裁间隙的方法在模具装配时,保证凸、凹模之间的配合间隙均匀十分重要。凸、凹模的配合间隙是否均匀,不仅影响冲模的使用寿命,而且对于保证冲件质量也十分重要。1透光法2测量法。这种方法是将凸模插入凹模型孔内,用塞尺检查凸、凹模不同部位的配合间隙,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凸、凹
12、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使两者在各部分的间隙一致。测量法只适 用于凸、凹模配合间隙 ( 单边 ) 在 0.02mm 以上的模具。3垫片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凸、凹模配合间隙的大小,在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内垫入厚度均匀的纸条( 易碎不可靠 )或金属片,使凸、凹模配合间隙均匀如图5-25所示。图5-25 用垫片法调整凸、凹模配合间隙1-垫片 2-凸模 3-等高垫铁 4-凹模+4涂层法。在凸模上涂一层涂料(如磁漆或氨基醇酸绝缘漆等),其厚度等于凸、凹模的配合间隙( 单边), 再将凸模插入凹模型孔,获得均匀的冲裁间隙,此法简便,对于不能用垫片法(小间隙)进行调整的冲模很适用。5镀铜法。镀铜法和涂层法相似,在凸模的
13、工作端镀一层厚度等于凸、凹模单边配合间隙的铜层代替涂料层,使凸、凹模获得均匀的配合间隙。镀层厚度用电流及电镀时间来控制,厚度均匀,易保证模具冲裁间隙均匀。镀层在模具使用过程中可以自行剥落而在装配后不必去除。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课题第三十讲 5.3冲裁模的装配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模具的总装、掌握冲裁模试冲时出现的缺陷、原因和调整方法教学重点模具总装、冲裁模试冲时出现的缺陷、原因和调整方法难点冲裁模试冲时出现的缺陷、原因和调整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参与 教具多媒体、现场主要教学要点五、总装1.组件装配2.装配基准的确定3.总装顺序六、试模 冲裁模试冲时出现的缺陷、原因和
14、调整方法1单工序模装配2复合模装配3连续模装配4模具装配机课后作业作业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五、总装图 5-9所示冲模在使用时,下模座部分被压紧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是模具的固定部分。上模座部分通过模柄和压力机的滑块连为一体,是模具的活动部分。模具工作时安装在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上的模具工作零件,必须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能使模具获得正常的工作状态。装配模具时为了方便地将上、下两部分的工作零件调整到正确位置, 使凸模、凹模具 有均匀的冲裁间隙, 应正确安排上、下模的装配顺序。否则, 在装配中可能出现困难, 甚至出现无法装配的情况。上、下模的装配顺序应根据模具的结构来决定。对于无导柱的模具 ,
15、凸、凹模的配合间 隙是在模具安装, 到压力机上时才进行调整, 上、下模的装配先后对装配过程不会产生影响, 可以分别进行。装配有模架的模具时, 一般总是先将模架装配好, 再进行模具工作零件和其它结构零件的装配。是先装配上模部分还是下模部分 , 应根据上模和下模上所安装的模具零件, 在装配和调整过程中所受限制的情况来决定。如果上模部分的模具零件在装配和调整时所受的限制最大, 应先装上模部分,并以它为基准调整下模上的模具零件, 保证凸、凹模配合间隙均匀。反之,则先装模具的固定部分,并以它为基准调整模具活动部分的零件。图5-9所示冲模在完成模架和凸、凹模装配后可进行总装,该模具宜先装下模。一、装配顺序
16、1把组装好凹模的固定板安放在下模座上, 按中心线找正固定板 18 的位置,用平行夹头夹紧,通过螺钉孔在下模座上钻出锥窝。拆去凹模固定板,在下模座上按锥窝钻螺纹底孔并攻丝。再重新将凹模固定板置于下模座上找正 , 用螺钉紧固。钻饺销孔,打入销钉定位。2在组装好凹模的固定板上安装定位板。3配钻卸料螺钉孔。将卸料板4套在己装入固定板的凸模10上 , 在固定板上钻出锥窝,拆开后按锥窝钻固定板上的螺钉过孔。4将己装入固定板的凸模10插入凹模的型孔中。在凹模2与固定板7之间垫入适当高度的等高垫铁,将垫板8放在固定板7上。再以套柱导套定位安装上模座,用平行夹头将上模座6和固定板7夹紧。通过凸模固定板孔在上模座
17、上钻锥窝,拆开后按锥窝钻孔,然后用螺钉将上模座、垫板、凸模固定板稍加紧固。5调整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将装好的上模部分套在导柱上 , 用手锤轻轻敲击固定板7的侧面, 使凸模插入凹模的型孔。再将模具翻转 , 从下模板的漏料孔观察凸、凹模的配合间隙, 用手锤敲击凸模固定板 7 的侧面进行调整使配合间隙均匀。这种调整方法称为透光法。为 便于观察可用手灯从侧面进行照射。经上述调整后,以纸作冲压材料,用锤子敲击模柄,进行试冲。如果冲出的纸样轮廓齐整,没有毛刺或毛刺均匀,说明凸、凹模间隙是均匀的,如果只有局部毛刺,则说明间隙是不均匀的,应重新进行调整直到间隙均匀为止。6调好间隙后,将凸模固定板的紧固螺钉拧紧
18、。钻绞定位销孔,装入定位销钉。装入定位销钉将卸料板4套在凸模上,装上弹簧和卸料螺钉,检查卸料板运动是否灵活。在弹簧作用下卸料板处于最低位置时,凸模的下端面应缩在卸料板4的孔内约0.51mm 。装配好的模具经试冲、检验合格后即可使用。六、试模冲模装配完成后,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冲,通过试冲可以发现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缺陷,找出产生原因,对模具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理后再进行试冲,直到模具能正常工作,冲出合格的制件,模具的装配过程即告结束。模柄装配导套装配模架装配下模部分装配上模部分试模导柱装配图5-9所示模具在总装时是先装下模部分,但对有些模具则应先装上模部分,以上模工作零件为基准调整下模上的工作零件,则
19、较为方便。如图5-27所示垫圈冲裁复合模,当模具的活动部分向下运动,冲孔凸模1 进入凸凹模,完成冲孔加工,同时凸凹模9进入落料凹模4内,具的凸模和凹模是用同一组螺钉与销钉进行连结和定位,为时便于装配和调整,总装时应先装上模。将凸凹模插在凸模和凹模之间来调整好两者的相对位置, 完成冲孔凸模和落料凹模的装配后,再以它们为基准装配凸、凹模。对于连续模,由于在一次行程中有多个凸模同时工作,保证各凸模与其对应型孔都有均匀的冲裁间隙,是装配的关键所在。为此,应保证固定板与凹模上对应孔的位置尺寸一致,同时使连续模的导柱、导套比单工序导柱模有更好的导向精度。为了保证模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卸料板与凸模固定板上的
20、对应孔的位置尺寸也应保持一致。所以在加工凹模、卸料板和凸模固定板时,必须严格保证孔的位置尺寸精度,否则将给装配造成困难,甚至无法装配。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低熔点合金和粘结技术固定凸模,以降低固定板的加工要求。或将凹模作成镶拼结构,以使装配时调整方便。为了保证冲裁件的加工质量,在装配连续模时要特别注意保证送料长度和凸模间距(步距)之间的尺寸要求。模具装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传统的装配作业主要靠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在装配过程中常常要反复多次将上、下模搬运、翻转、装卸、启合、调整、试模,劳动强度大。对那些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如复合模、级进模)、大型模具,则越显突出。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模
21、具装配的机械化程度和装配质量,缩短装配周期,国外进行模具装配时较广泛地采用模具装配机(也有称模具翻转机的)。模具装配机主要由床身、上台板、工作台(下台板)及传动机构等组成。装配时在上台板及工作台上可分别固定上、下模座,使其具有可以分别装配模具零件的功能。上台板上的滑块可根据上模座的大小确定位置,通过螺钉和压板将上模座固定在适当位置上。上台板通过左、右支架以及四根导柱与工作台和床身连接通过相关机构可使上台板在360范围内任意翻转、平置定位;沿导柱上、下升降,从而能调整模具的闭合高度以及对准上下模、合模、调整凸、凹模配合间隙。模具可在装配机上进行试冲。有的模具装配机还设置有钻孔装置,可以在模具装配
22、正确后直接在装配机上钻销钉孔。但是,不设钻孔装置的装配机结构简单,装配时自由空间较大,装配更为方便尸钻销钉子七的操作则需在钻床上进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课题第三十一讲 5.4弯曲模和拉深模的装配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弯曲模和拉深模的装配特点教学重点弯曲模和拉深模的装配特点难点弯曲模、拉深模试冲时出现的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教具多媒体、现场主要教学要点一、弯曲模1同冲裁模相比, 弯曲模具有的特点2弯曲模试冲的目的有两个3弯曲模试冲时出现的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二、拉深模1同冲裁模相比,拉深模具有的特点2拉深模试冲的目的有两个3拉深模试冲时出现的缺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 装配 工艺 安徽 机电 职业 技术学院 校园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