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综述.docx
《物联网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综述邵华浙江中医药大学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探讨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作出未来展望。关键字:物联网;医疗卫生;FRID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由过去的的幕后走到台前,越来越多的医疗领域的企业开始关注部署物联网。所谓“物联网”,指的就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嵌入到世界的各种物体、设施和环境中与、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1。可以说物联网在卫生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
2、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扫描和追述对于病人的身份进行管理,对药品和食品进行管理,这种技术对于我们整个的医疗安全和提升我们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撑。通过这个技术优势我们可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智慧医疗”、“物联网医院”、“FRID移动护理系统”等等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应用。2011年4月19日,“第三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卫生部信息办副主任高燕婕,就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等话题与记者进行了交流。高燕婕指出,物联网是这几年国家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国家金卡办特别是在前瞻性和预测性方面又走对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
3、向,2004年在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的领导下,我们开始宣传物联网和RFID,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成为了国家的新的新兴产业的热点,并且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二、物联网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两次浪潮,2000年后开始步入疲软阶段。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概念的提出立即得到全球的热捧 ,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2.1、物联网的标准定义2010年 ,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有如下说明: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4、一种网络3。2.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基本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大层次 ,如图 1所示。感知层相当于人体的皮肤和五官、网络层相当于人体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社会分工。感知层包括二维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终端、传感器网络,主要是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管理中心。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类似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
5、。2.3、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概念被提出后 ,各个行业和领域利用当前的技术和网络各自开始发展了 ,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工业监控、智能医疗、城市设施、物流供应等物联网应用,都已经成功的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利益。三、网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FR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各种传感设备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
6、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3.1、远程医疗远程医疗监护,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患的远程会诊和持续监护服务体系。远程医疗监护技术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患者进医院和诊所的次数。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05年的报告,大约50%的美国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他们的治疗费用占全美2万亿医疗支出的3/4以上4。除了高额的高科技治疗和手术费用外,医生的例行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其他监护服务
7、支出大约有几十亿美元。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进步,高精尖传感器已经能够实现在患者的体域网(body-area)范围内实现有效同信,远程医疗监护的重点也逐步从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为及时提供救命信息、交流医疗方案。目前有关技术主要包括:专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而设计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样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宽带射频、MEMS能量收集器。3.1.1、农村和社区远程医疗5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
8、,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如图2所示图表 23.1.2、移动医疗通过监测体温、心跳等一些生命体征,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包括该人体重、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信息的身体状况,实时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并将生理指标数据反馈到社区、护理人或相关医疗单位,及时为客户提供饮食调整、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为医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数据。监控的对象不一定是病人,可以是常人。各种传感器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3.2、疾病控制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并监控受灾地区的卫生环境指标,控制灾后各种流行疾病蔓延。也可以对SARS等急性
9、传染病患者基于传感技术的医疗监测、跟踪定位、防脱逃。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通过互联网,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控制和处理。3.3、药品生产、流通、医疗器械智能化管理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3.3.1、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RFID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例如,把药品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核对,方便地识别假冒药品6。3.3.2
10、、全程实时监控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ID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3.3.3、医疗垃圾信息管理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目前,日本已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医药卫生 领域 应用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