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孔乙己》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孔乙己》教学实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乙己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先学习一下“孔乙己”这个称呼的来历。生:孔乙己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了这个绰号。师:可见其身份地位的一一生:低微,卑微。师:他的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生“我”,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第1段里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屏显。生齐读。)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师:也就是说,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结合第3段的“所以至今还记得“看,“我”又是一个什么人?生:一个中年人。这篇文章是追忆少年时期关于孔乙己的一些事情,是以少年伙计的口吻来写的。师:说得非常好。故事由成年的“我”叙述,运用的
2、却是少年“我”的视角。在少年“我”的眼中,孔乙己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4、6、7、11等小节。读的时候,把相关的语句圈画出来。(生发言,师总结。屏显突出“笑”的语句。)师:哦,这些句子有共同的特点,说说看。生:都提到了“笑”,说明孔乙己就是人们的笑料。师:除此之外,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是怎样的?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没有钱添置下酒菜坐着慢慢喝,意味着他是一个非常贫穷却又自命清高的人。师:有了这样一种印象后,小伙计对孔乙己的态度怎样?生“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生“我”看不起孔乙己。还有,“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师:你特别关
3、注这句中的哪个词?生“不耐烦”。因为后面还有“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二师:不耐烦和看不起。小伙计对他还有其他态度吗?是否一直不变呢?生:第11节,“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个句子写出了小伙计觉得孔乙己十分可怜,值得同情。师:总结一下,所以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故事的主人公,还要看主人公在叙述者的眼里是什么样的人。那么,孔乙己在鲁镇人心里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涉及的人物很多,我们不妨分类来看。首先是人数众多的一类,他们是生:酒客,喝酒的人。“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二生:有的叫道,“
4、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生:“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师:这句话是怎么说出来的,是平平淡淡说出来的吗?生:“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师:对,这个很重要。还有一一生:“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J师:这里的三句话是不是都是随意说的?他们的目的何在?生:故意说的,借此来嘲讽孔乙己。师:那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的顺序调换一下吗?为什么?(生沉默。)师:这样吧,我们联系孔乙己对这三句话的反应来看。第一句,孔乙己是什么反应啊?生:他不回答。师:第二次呢?生:第二次是争辩。瞪大眼睛,“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师:第三次?生:“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师:看出来了吗
5、?孔乙己的反应是一次比一次强烈,因为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更使孔乙己窘迫,是酒客们有意在一层层地揭孔乙己的精神伤疤。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两次追问,是怎么问的?生“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生“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师:孔乙己的反应呢?孔乙己明明读过书,还替人抄书谋生,对方为什么还这样问?生:嘲笑他,为他设置了一个圈套。师:目的就是让他陷入窘境。同学们现在将第4、6两段酒客们的三句叫嚷、两句追问联系起来看,孔乙己在酒客们心中有地位吗?生:没有,他们不仅一贯将孔乙己作为取笑作乐的对象,而且颇为熟练地专揭他的精神伤疤。师:接着我们看看掌柜心中的孔乙己是什么地位。生: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
6、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可见掌柜注重钱财,并不注意孔乙己的生活状况。师:是啊,在掌柜心里孔乙己还不如那十九个钱重要呢!如果换作是你,遇见一个熟人遭此残疾厄运,人之常情,你会如何?生:会关心一下他。而掌柜却还像平时一样取笑孔乙己,并没有因为他己这样而去同情孔乙己。掌柜在这里显得十分冷漠。师:甚至是“冷酷”,没有一丝人情味儿。但此时的孔乙己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有激烈的反应了吧?生:嗯。“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师:这样的恳求有用吗?生:没用,掌柜仍旧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师:更不幸的是,“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一一
7、生“便和掌柜都笑了师:可见在掌柜和酒客的心中,孔乙己是没有地位的。丁举人和何家人呢?生:他们随意地虐打他,就更加不在乎孔乙己了。师:丁举人和何家人自然不把孔乙己放在眼里,可“喝酒的人”和“掌柜”,还有小伙计,这些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面对同样处于社会底层并苦苦挣扎于艰难生活中的孔乙己,他们不但没有给予同情和关怀,反而无情地取笑他。对此,孔乙己毫无招架之力,既不能阻止,也无法逃避。如此,孔乙己的地位简直是“底层中的底层”了。他的命运实在是一出悲剧。时隔多年,成年后的“我”,在叙述中有没有对这个底层人的悲剧进行反思?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老师先引导大家一下,要学会关注颇有意味的用词。(屏显。)第4节:
8、“叫”“故意的高声嚷、师:这里为什么不用“说”?生:因为当时是在酒店里,人比较多,“叫”和“嚷”比较符合酒店里的气氛;而且这个人是故意想让周围人都听见,想让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出丑。师:你说得真好,作者选择用这样的词来叙述,你觉得作者内心同意这种做法吗?你能接着说说吗?生:不太同意。应该是内心怀着隐隐的排斥。师:很好,排斥。除了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同样是对孔乙己偷窃这件事情的描述,文章第5节和第10节的叙述有什么不同?读读看。(一生朗读第5节。)师:如果是我来读的话,我可能会着重强调某些词语,比如说悻而”“可惜”“没有法“免不了”等。同学们可以给这些词标上记号,想想它们的作用。生:我觉得这些词的
9、使用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己的怜悯与同情,因为孔乙己当时只是想靠读书寻找出路,而最终没有进学,所以“我”对他当时的处境十分怜悯、同情。师:那咱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一一同样是对偷窃一事的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什么不同?请看屏幕,第10段可不是这样说的,有一个酒客说“他总仍旧是偷二你能对比一下这两种说法吗?生:我觉得第10段中酒客这样说,就根本没有同情孔乙己,他觉得丁举人打孔乙己就是孔乙己自己招致的麻烦。师:他在公然维护丁举人的地位,承认他的做法。还有,为什么说“总仍旧”?生:酒客们为了将孔乙己当笑料,总是故意夸大他的缺点,借此来取笑他。师:而第5段中“偶尔”这一类词则表达了成年“我”对他的怜悯,甚至是理解。
10、少年时期的“我“早已经认识到孔乙己是人们的笑料,成年后的”我“回想起这些,有没有新的认识?在成年的“我”看来,孔乙己的地位是怎样的?生“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师:这句话在文中是个过渡句,不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包含了成年后“我”对孔乙己地位的再认识。成年的”我“记述当年酒客和掌柜谈论孔乙己,使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呢?揣摩酒客与掌柜的对话语气,想想、他们在谈论孔乙己时各是什么心态。生:都是当谈资、趣事来讲的,没有体现出对一个人应有的尊重。巴不得这故事越曲折越离奇,以便满足他们的口味。师:说到“死”这个话题时,掌柜又是怎样的表现?生:掌柜便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
11、账。师:不再问了,因为没什么好听的了。第13节也谈到了死,可以说是对这一段的一个回应。“我”记挂到如今,可以推断成年的“我”是怎样的情感?生:对孔乙己命运的挂怀。师: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上重新想一想:成年的”我“对孔乙己的命运有没有过反思?生:有!师:答案是肯定的。从表述过程中行为动词的选用方面,从对同一个事件人们叙述的差异上,联系作者插叙一个相关事件的表述,从对人物悲剧命运不同的态度中,我们读出了二十多年后的叙述者对这段往事的反思一一孔乙己是值得同情的,而那些看客的做法是值得批判的。本文正是借少年“我”的最述和成年“我的反思,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更揭示了一群人对悲剧的态度和反应一一他们凉薄、冷酷和麻木,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社会和民众的批判与否定。读一篇小说,我们就是要像今天的学习一样,不仅关注人物的命运,还要关注叙述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由此来推断讲故事的人的情感态度,并由此进一步发现作者借助叙述者的口吻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这堂课就上到这里。最后我们留一个作业:在鲁迅笔下,孩子的纯真总是受到热情的赞美,小说的第8段也写了一群天真的孩子,历来被评论家们认为是这篇小说中最温,情的一幕。品读第8段,通过作者所写推断作者在本文中的寄托。下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