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docx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优势,加快将打造成为国际先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新高地,依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文件的工作部署,现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发展基础2018年以来,紧抓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产业规模、区域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软硬件开发+核心技术研发+行业领域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产业基础扎实,人工智能产
2、业规模、核心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位列国内第一梯队,重点终端产品发展迅速,部分产品全国领先。其中,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02万套,同比增长56.5%,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1.5%;无人机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约为80%。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培育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1500家,已形成大型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支撑,众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区域格局分明,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创新载体多元,积极推动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等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源动力;加速布局
3、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增强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智能算力提升,持续夯实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云脑等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为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智能化应用提供支撑。创新平台搭建,着力打造7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提升技术开源开放共享能力,降低行业技术研发门槛。支撑创新创业人员、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投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扩散与转化应用。应用场景广阔,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深
4、度融合应用,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总体要求(-)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立足国际视野,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推进强基固本聚势成峰创新领航智慧赋能和合共融五大行动,全力构筑共建、共享、共赢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将打造成为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为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二)行动目标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前沿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突破,部分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世界先进
5、水平,开源开放共享创新平台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标杆,力争形成高端引领、开放共享、自主可控、基础夯实的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涌现一批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企业。一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大数据智能、通用基础及大模型、群体智能、知识理解与推理、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前沿与基础理论实现全新突破;跨媒体分析技术、自然语言理解、自主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互联网、人工智能安全、多领域创新应用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学习框架、智能计算、终端产品等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技术取得全面进展;计算架构、数据处理、智能芯片等基础处理器及智能传感器技术达到新高度。到2025
6、年,在基础理论、共性技术、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以及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10项以上全球领先标志性成果或突破性进展。搭建平台生态体系,促成多元平台发展格局。以人工智能重大应用需求方向为牵引,围绕细分行业领域择优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树立平台品牌形象,全面打造完整的平台生态体系。到2025年,建成30个以上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应用中心(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1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5个以上人工智能智库。一一推进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应用场景。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率运行,围绕智能制
7、造、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慧安防、智能无人系统等重点领域,到2025年,打造200个全球领先的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助力核心产业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到2025年,培育形成4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制造、应用和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优化提质现有省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三、重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强基固本行动,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加强前沿与应用基础理论
8、研究。坚持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导向,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实现信息理解、算法模型、底层机制和安全体系等领域突破,支持在机器学习自动化、大数据智能、通用基础模型、无监督跨模态大模型、人机混合群体智能、知识理解与推理、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可解释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专栏1人工智能前沿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机器学习自动化。通过算法选择、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超参调整、迭代建模以及模型评价等技术,攻克机器学习实施成本高、技术经验与人才不足等难题,快速识别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中一切自动化的步骤,减少人工干预,实现任务简化、时间最小化、人力成本最小化。大数据智能。研究跨域存储大数据的随机样本划
9、分模型。针对跨域存储大数据的Non-M叩RedUCe式大数据计算框架,开发Non-MapReduce式跨域存储大数据计算原型系统,即计算随机样本数据块规模的Spark算子、用于跨域随机样本划分数据块融合的Spark算子、支持跨域计算结果集成的Spark算子等的设计与实现。通用基础模型。针对当前人工智能模型依赖大量标注样本、鲁棒性和适应性差、可解释性不足、能效比低等局限,研究受特定神经环路启发,发展具有记忆、稀疏编码、自适应等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通用基础模型。基于线性回归、深度神经网络、逻辑回归、决策树、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等人工智能模型研究BERT、DA1.1.-ExGPT-3等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10、发展泛化性理论,从而适应广泛的下游任务。无监督跨模态大模型。通过特征学习、实体识别、知识图谱、逻辑推理、语言表达、多个模态的数据交互等技术,攻克模型依赖大量标注数据与寻求最佳嵌入空间等难题,由联合特征学习和跨模态关系建立模型,有效利用不同模态内容的相关性进行系统性能优化。人机混合群体智能。以深度推理方法为技术核心,综合专家知识图谱、强化学习等方法,研究专家知识与数据驱动算法高度融合的人机混合群智技术;重点突破复杂决策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与人工介入问题,研究人机协同的模拟仿真技术,结合多情景抽样模拟和多目标优化算法,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智能的决策参考。知识理解与推理。整合知识发现、知识形式化、冲突与异
11、常检测、决策分析等技术,结合逻辑的发现,实现自动化规则的应用或集合和子集的关系等推理。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研究无人智能系统的协同感知与控制方法,建立多任务驱动下的无人智能系统协同控制模型。研发基于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的优化决策算法,构建多目标/多任务冲突下智能系统分析与优化决策理论体系。可解释人工智能。开发新一代的可产生更多可解释模型的机器学习技术,结合先进人机界面技术和可解释模型,攻克以大数据与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不可解释与不可理解的瓶颈。深入研究随机输入取样解释、网络解剖等解释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机器学习系统优缺点的自主表征与对其理解的传达。2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以人工智能三
12、大支柱数据、算法、算力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关键算法,加大对跨媒体因果推理、无监督自然语言处理、群体自主无人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互联网、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多领域创新应用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志性产品。专栏2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跨媒体因果推理。着力推进跨媒体因果推理技术发展,重点突破跨媒体统一表征、因果推断与知识涌现等技术,实现跨媒体知识表征、分析、挖掘、推理、演化和利用。无监督自然语言处理。加强无监督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技术,重点推进深层语义理解、因果推理决策、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对话等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结合多种语境信息的语音计算研究,提高语
13、音交互在高噪、多口音真实场景中的可靠性、鲁棒性和适应性。群体自主无人智能技术。重点突破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海量的数据并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这不同于传统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是在此基础上赋予其更智能化的特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智能互联网。针对智能需要网络,网络需要智能的发展前景,着力推进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立设施完善、兼容性强、互联能
14、力广泛的生态环境以支撑智能互联网传输与计算需求高、网内实体身份复杂、知识数据种类广泛等特点,解决智能度量与建模、协议设计、激励机制以及智能发现等问题。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内生安全技术攻关,重点推进对抗样本及后门生成与防御、可证明安全与隐私、公平正义性度量、透明可解释等方向的技术攻关,促进人工智能在国防、生命攸关等复杂任务环境下的落地应用。多领域创新应用技术。加大智能云服务、自动驾驶、消费者边端智能、认知域对抗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重点推进机关系统安全、通信安全、医疗基因数据安全、自动驾驶安全、智能信贷风控安全、深度伪造内容安全等领域共性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
15、成果。3 .加强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研究。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无人驾驶系统等领域,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服务器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开源基础软件,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开源软件生态建设,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软件基础。专栏3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针对机器学习、云计算、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前景应用,推动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并共享,研发开放式、模块化、可重构的通用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实现知识加工、深度搜索、可视交互等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高效应用,满足通用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对视觉、语音、文本等多模态
16、数据的自主交互需求,支持海量软件系统的实时与分时交互。服务器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研发具备海量数据并行分析、异构计算、轻量级容量管理等功能的服务器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提高人工智能服务器的可靠性,实现高速互联和高效拓展,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提供强大计算支撑。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依托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蓬勃发展,大力推动智能终端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研发,利用人工智能推理、认知、学习等功能,拓展智能终端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鼓励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与手机游戏、视频应用、位置服务、社交网
17、络等领域深度融合,优化用户体验,创新商业模式。开源基础软件。整合全球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支持面向云端训练和终端执行的开发框架、算法库、训练库等研发,支持基础软件开发平台、开放技术网络和开源社区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开源软件生态。研究机器视觉、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交互、知识处理、控制决策等人工智能基础解决方案,支持面向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构建基于开源开放技术的公共数据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库、云服务平台等各类通用开源软件和开放技术平台。4 .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处理器及智能传感器研究。发展人工智能
18、计算架构,实现人工智能基础处理器自主研发;加强芯片工程能力建设,提升人工智能基础硬件算力密度;突破智能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集成化的智能传感器;推进面向智能制造、无人系统等新兴领域的视觉、触觉、测距、位置等智能传感器研发及转化应用。专栏4人工智能处理器及传感器人工智能基础处理器。大力发展适配人工智能技术的混合硬件计算架构,实现基于混合异构硬件计算架构处理器在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应用;加强面向硬件友好的神经网络结构优化与自动搜索技术,通过软硬协同的全局优化发挥人工智能基础处理器高性能计算能力;重点突破低能耗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技术,以及智能数据处理、计算存储融合等算法设计、仿真、FP
19、GA验证以及ASIC设计关键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算法高效率处理,实现人工智能基础处理器自主研发。人工智能传感器。加强芯片工程能力建设,储备超大封装、Die间高密互连、3D堆叠等工程能力关键技术,提升人工智能基础硬件算力密度;突破智能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集成化的智能传感器;着力推进面向智能制造、无人系统等新兴领域的视觉、触觉、测距、位置等智能传感器研发及转化应用。(二)着力推进聚势成峰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集约化发展1 .打造人工智能区域发展新格局。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进行战略部署,支持、结合产业基础,发挥独特优势,以
20、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应用为牵引,探索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充分发挥省内其他地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2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蓬勃发展。支持现有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提质增效,加快产业集聚发展。重点依托中心城市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小镇、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载体,加快专业园区战略性、全局性布局。专栏5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布局依托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国际创新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引进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带头人,吸引优秀的企业和项目在落地,推进人工智能和相关产业发展。依托
21、科技生态园、软件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形成总部基地+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的一轴两廊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因地制宜、特色集聚、协同发展。依托新区、无人船科技港、数字产业园等产业基地,打造无人船、无人航运、数字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吸引国内外优质人工智能项目落户珠海,构筑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依托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机器人谷等园区,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机器学习自动化、人机混合群体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提升工业、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高地。3 .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梯队。充分利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先发优势,加快进行人工
22、智能创新企业梯队建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原创性创新研究,抢占重点方向技术制高点,培育人工智能行业标杆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加快发展,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降低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提高超级计算、智能云服务的公共供给水平,提供研发工具、检验测评、系统安全等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专栏6人工智能创新企业梯队培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紧抓战略性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前沿化、规模化、国际化为方向,在前沿与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技术等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相关重点方向,培育和打造若干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的
23、国际一流、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世界级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形成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打造行业标杆龙头企业。鼓励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开放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算法框架、共性技术和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智能、通用基础及大模型、群体智能、知识理解与推理、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打造4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加强省内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及金融政策扶持,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增信和风险投资机制,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鼓励支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加快培育300家以上人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一代 人工智能 创新 发展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