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三章流域和水系ppt课件.ppt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三章流域和水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三章流域和水系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河流与流域,中国流域介绍,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什么是分水线,流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水系、坡地。2、能够说出水系的拓扑学特征,分析河流的链数目。3、能够陈述河数定律的内容。4、说出河流分级几种不同方法,并分析各自优缺点。,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分水线 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入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去,这一地形上的脊线起分水的作用,称为分水线,即实际分水岭山脊得连线。地面分水线将地面水流分开流向相邻的两条河流,地下分水线则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分开流向相邻的两条河流。举例:秦岭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降落在秦岭以南的雨水流入长江,降落在秦岭以北的雨水则流入黄河。但并不是所有的分水线是山
2、脊的连线,如在平原地区,分水线可能是河堤或者湖泊。像黄河下游大堤,是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二、流域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汇集降落在其中的雨水流到出口的区域称为流域。,中国流域介绍,三、水系,1、水系 流域中大大小小河流交汇形成的树枝状或网状结构称为水系,亦称河系或河网(图33)。,水系形状,2、水系形状对出口流量影响,对面积相同、水系形状不相同的流域,同样一场暴雨形成的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明显不同。平行状水系由于各支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同时性强,所以产生较尖瘦的洪水过程;羽毛状水系由于各支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时间相互错开,所以产生较矮胖的洪水过程;混合状水系产生的洪水过程则介于以上两
3、者之,中国的水系情况,四、河流,(一)河流及其分段 河流:自然界中脉络相通的排泄降水径流的天然输水通道。河流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河源 是河流的发源地,多为泉水、溪涧、冰川、湖泊或沼泽等。上游紧接河源,多处于深山峡谷中,坡陡流急,河谷下切强烈,常有急滩或瀑布。中游河段坡度渐缓,河槽变宽,两岸常有滩地,冲淤变化不明显,河床较稳定。下游是河流的最下段,一般处于平原区,河槽宽阔,河床坡度和流速都较小,淤积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河口是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地方。这一段因流速骤减,泥沙大量淤积,往往形成三角洲。,左岸、右岸:面对下游,左边的河岸称为左岸,右边的河岸称为右岸
4、。凹岸:弯曲河段沿流向的平面水流形态呈凹形的河岸。凸岸:弯曲河段沿流向的平面水流形态呈凸形的河岸。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黄河等;流人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中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或内陆河,如新疆的塔里木河和青海的格尔木河等。,坡地,坡地 流域中水系以外的陆域部分称为坡地。一个流域的水系的水面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10左右,其余90左右即为坡地。按坡面的几何形状,可将坡地分为倾斜面、收敛曲面和发散曲面三种类型,坡地形状,流域基本单元形状,第二节 水系的拓扑学特征,拓扑学特征是指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情况下仍能保持不变的一些特征。因此,拓扑学特征显然只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涉及物体的大
5、小和相互之间的距离。连续改变形状:允许伸缩和扭曲等变形,但不许割断和粘合 注意:平面几何或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度量性质。拓扑学对于研究对象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度量性质和数量关系都无关。,水系的拓扑学特征,水系分叉河流分级河数定律,一、水系分叉,大量的观测资料表明,自然界的天然水系一般属于二分叉树的形状。,链的计算,“树根”称为水系的出口,且只有1个。“树枝”的端点称为河源,简称源,两条河流的交汇点称为节点。相邻节点、出口与相邻节点,以及源与相邻节点之间的河段称为链,其中前两种链统称为内链,源与相邻节点之间的河段形成的链称为外链。N个外链必定有N-1个内链
6、,为什么?总链多少?,二、河流分级,(1)格雷夫利厄斯(Gravelius)分级法(2)霍顿(Horton)分级法(3)斯特拉勒(strahler)分级法(4)施里夫(streve)分级法(5)沙伊达格(Scheidagger)分级法,(1)格雷夫利厄斯(GmveliM)分级法,这是格雷夫利厄斯于1914年提出的方法。该法规定:水系中最大的主流为1级河流,汇入主流的支流为2级河流,汇入支流的小支流为3级河流,依次类推,就可以将水系中所有的干、支流命名完毕。,(2)霍顿(HOrton)分级法。这是霍顿于1945年提出的方法图38(a)。该法将最小的不分叉的河流称为1级河流,只接纳1级河流汇人的河
7、流称为2级河流;只接纳1,2两级河流汇人的河流称为3级河流,其余类推,直至将水系中所有的河流命名完毕。,(4)施里夫分级法。这是施里夫于1966年提出的方法图38(c)1。该法将水系中最小的、不分叉的河流定义为1级河流,两条河流交汇形成的河流的级为这两条河流级的代数和。(5)沙伊达格分级法。这是沙伊达格于1967年提出的方法图38(d)10该法的分级原则与施里夫分级法相同,差别仅是该法将最小的、不分叉的流定为2级河流,这样水系中所有河流的级将均以偶数标记之。,3、斯特拉勒(strahler)分级法,从河源出发的河流为1级河流;同级的两条河流交汇形成的河流的级比原来增加l级;不同级的两条河流交汇
8、形成的河流的级等于两者中较高者。借助于数学符号,后两条规则还可以表达为 w*w=w+1(3-1)w*n=n(nw)(3_2)式中 w,n河流的级,M、nl,2,.m m为水系中最高级河流的级”*两条河流相交汇的运算符号。,四种方法比较,方法比较:,格雷夫利厄斯分级法:水系中河流越小,级数就越大,难以区分水系中的主流和支流,同样为1级的河流可能相差较大。雹顿分级法:2级以上的河流均可以一直延伸到河源,但实际上它们的最上游都只具有1级河流的特征。斯持拉勒法:能通过全流域水量和泥沙量的河流作为水系中最高级的河流的。主要不足是不能反映流域内河流级愈高,通过的水量和泥沙量也愈大的事实。施里夫分级法和沙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811 水文学 原理 第三 流域 水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8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