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ppt课件.ppt
《方剂学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 ppt课件.ppt(3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方 剂 学绪 言 一.概念 1.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立法原则、分类、治法、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2.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设立治法,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物,妥善配伍,斟酌用量,确定剂型,规定用法,通过这些法度制定的方子叫方剂。,。二.方剂学的地位、重要性和研究范围:1.地位、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四环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治”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2.研究范围:即方剂学定义。3.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
2、方论、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绛雪园医方选注。,3.名词解释:经方: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专指 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专指仲景之方 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后世 家所公认的方剂。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三.方剂的形成与发展:1.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到底成于何时尚无定论。2.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第一章方剂与治法一、治法:即治疗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即所谓“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
3、现.1、从产生来说:“方先于法,法源于方”,即先有 方后有法,如五十二病方。2、当方剂学形成之后:“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即法是制方的依据,方是法的具体体现,无法 则无方,二者不可分割,三、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充实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至清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医学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之名-汗、吐、下、温、清、消、补、和。四、八法之间的关系: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表作医学心悟中所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五、八法的含义: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在此请注意:所谓“汗法”不应单纯
4、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疗:麻疹初起-透疹温病初起-透毒疮疡初起-透邪 凡轻清宣透,可解除在表 疟疾初起-透邪 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汗泄泻初起-透邪 法”,确切地应叫“解表法”咳嗽初起-宣肺止咳 水肿初起-宣肺利水,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法叫和法。治疗的病位:半表半里或脏腑之间,阴阳之间,表里之间 1.狭 义和法:和解少阳,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小柴胡汤 2.广义和法 和解表里柴桂汤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 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肠胃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柴桂证,消法:具有消导和散结功能,
5、使气血,痰食水 虫等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叫消法。1.狭义:单指消食化积,治疗饮食内停,食积不 化的治法,如消导剂。2.广义:指理气法,理血、祛寒、祛湿、祛虫、消食、化痰、利水等等能使有形之邪渐 消缓散的治法。,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自学)一.分类的意义:迄今为止方剂已有十余万首,不分类如何查找、使用、记载?故意在便于查找、记忆、学习、使用。,二.历代分类法:(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组方的意义:1、加强作用,增强疗效 相辅相成:如知母、黄柏,单用不具备泻火养 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川楝子、元胡都入 肝经,疏肝气、调肝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倍。补中益气
6、汤中黄芪为君,其有5大作用:固表、益气、利水、升阳、托毒生肌,单用黄芪升阳作用较弱,加入方中,使此方升阳作用明显增强,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如此方去黄芪 则无此作用。相反相成:如左金丸,黄连、吴茱萸-疏肝解郁、清泻肝火。吴茱萸引黄连入肝经,从而相互牵制,克服了过于温燥、过于苦寒的弊病。,2、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生姜、半夏相配克服了半夏的毒性。常山截疟,单用则致呕的副作用剧烈,配伍在截疟七宝丹中则致呕的副作消失,且截疟的作用增强。3、随证加减,全面兼顾,扩大适用范围,便于临床运用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带胎产四大证。二、组方原则何为组方原则: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方之规矩,由君、臣、佐
7、、使组成,始见于内经。,君药:针对主病、主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君药的配备:结合辨证,选择最针对病因及主证的、作用最全面的、性能最强的、药力最大的药物。一般选12味,用量应大于臣、佐、使药。应为全方作用的中心。,臣药:(1)辅助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力小于君。如:麻黄汤(麻桂杏草)用桂枝助麻 黄发汗力更强,成为“发汗解表之峻剂”。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石膏君,辅以知母,则退热作用,否则退热作用则大减。,1兼证:与主证不同系列的症状。小青龙汤主证:外寒(外感表实)为急为主,为因为本麻桂为君,外表发汗。兼证:内饮(寒饮
8、停肺)素有水饮-干姜、细辛 为臣。治兼证温肺化饮 助君药发汗表。2设立臣药的原则:(1)一般臣药与君药相须为用。即性味功能相同,相辅相成可增加疗效。如:君:麻、桂臣:干姜、细辛小青龙 汤君臣皆为辛温之品,(2)或性味功效不尽相同,但相使为用,以增强 疗效桂枝汤君:桂辛温 臣:芍酸苦甘凉 阴 调和营卫(3)决定君药的作用趋势 麻黄(君)发汗桂枝(臣)麻黄汤 表实、发汗解表 平喘杏仁(臣)-三拗汤喘咳、宣肺平喘 利水翘、赤小豆(臣)麻黄连翘赤小豆 汤宣肺利水消水肿,(4)不能单独理解为是君药的药力相加:如:止痉散:全蝎、蜈蚣用量:3:1搜风力最强。搜风止痉4,而为67倍(研末冲服:治急慢惊风,破伤
9、风等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熄风止痉)(5)根据病情需要选用:相须(简单病证)、相使(复杂病证)。一般选12味,最多34味,佐药:(1)佐助: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3)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病重邪甚,可能拒药)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总之:佐药一般不可能具备三方面功能,应根据病情选用一某方面的佐药。一般佐助、佐制用得较多,小青龙汤君:麻桂主证:风寒表实解表发汗臣:干姜、细辛兼证:寒饮停肺温肺化饮佐助:半夏辛温性燥,辛散以助君解表,性温燥 以助臣化痰燥湿蠲饮佐制:五味子
10、:性温酸收敛气,助臣药止咳 芍药:性微寒滋润,和营养血 二药制约君臣温燥之性,以防诸辛温燥散之 品,耗气伤津。,反佐:白通加猪胆汁汤真寒假热、戴阳、格阳真寒: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绝-附、姜、葱白假热:面赤口干、烦燥反佐猪胆汁(苦寒),以制约大剂辛热之品伤阴耗气,又可引虚阳 复归于阴中,回阳固脱,阴阳顺接,汗止厥 回,脉即来复。使:(1)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调和药味:校味,以利服用。调和药性过烈。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三、为何运用组方原则?(1)使组方目的明确、主次分明、多而不杂。(2)方中必有君药,但其它药不一定俱全,如独 参汤。(
11、3)君药用量大,臣药味数略多于君药。(4)佐使药因需而用。四、什么是标准的方剂?(1)方剂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2)能体现正确的治法。(3)符合组方原则。(4)用法用量,剂型能切合病情。(5)有良好的疗效,无付作用或付作用降低到最 小限度。,五、方剂组成的变化(成方的变化)1为何要变化:方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也必须有灵活性。因为:病证千变万化,兼挟不同。体质强弱不同。性别男女、老少不同。季节,地域气候不同。因此,必须变化。学方在于学法,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须切合病情,才能治疗有效。2方剂组成如何变化?(1)药味加减。(2)药量加减。(3)剂型变化,(1)药味加减:a、随证加减:
12、主证不变,主要配伍不变,只是增 减次要药物(佐使药)b、配伍变化:主证变化,则主要配伍随之变化麻黄 桂枝风寒表实 石膏肺热喘咳证 杏仁、甘草肺寒喘咳 杏苡风寒痹证,(2)药量的变化:a、量变:病情轻重不同附子、干姜、甘草四逆汤:脉微细真寒无假热1枚、1.5两、2两通脉四逆汤:脉微欲绝真寒假热,格阳戴阳 大1、34、2b、质变:主证、治法改变黄连量吴茱萸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热犯胃之胃痛黄连量吴茱萸玉连丸温肝暖胃止胃痛、治肝寒犯胃之胃痛桂枝汤:风寒表虚 营卫不和:桂芍之比:3:3桂枝加芍药汤:肝木克脾-腹满时痛桂芍:3:6桂枝加桂汤:奔豚气-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寒 上冲-桂芍:5:3,(
13、3)剂型的变化:组方的药物不变,只是剂型攻变,一般主要用于病势的缓急。3组方的步骤:辨证 立法 按组方原则选药 确定用量 选择剂型 制定用法按以上步骤组成的方剂才为标准的方剂。第四章、剂型和用法(自学)一、剂型:重点掌握:汤、散、丸、膏、丹、注射剂、胶囊、冲剂、的特点。二、用法:煎煮火候、时间、服药时间。,解 表 剂【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立法】“因其轻而扬之”-病邪轻、病情轻、病位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作用】发汗、解肌、透疹发汗:直接开泄毛孔,使表邪从汗而出。解肌:作用缓和的发汗方法,解除肌腠之邪的方法。
14、【适应证】表证:外感风寒、风热、温病初起、麻疹初起、水肿初起、疟疾初起、痢疾初起、疮疡初起,凡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者。,【分类】根据体质及表邪性质(寒、热)不同分三类。1辛温解表祛风解表、渗湿风寒、风湿表证 证(水肿、痢疾初起亦多用)-麻黄汤、桂枝汤2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透疹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桑菊饮、银翘散3扶正解表散表补虚扶正正虚外感 败毒散【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温覆保暖、取微汗 辨清表里 先后缓急 禁忌:虚证水肿、麻疹已透、疮疡己溃、阳证痢疾,吐泻失水者禁忌使用。,麻 黄 汤 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组
15、成】麻、桂、杏、草【方解】麻(君)辛苦温,发汗、解表、平喘桂(臣)辛甘温、解表散寒,助麻发汗解表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杏(佐)苦辛、降肺气 合麻黄一宣一降,调肺平喘炙草(使)甘温 调和 防麻、桂过汗伤 亡阳,【运用】为止咳平喘的基础方,经加减可治多种咳喘。a、风寒表实咳喘原方使用 b、风寒闭肺咳喘去桂三拗汤偏于平喘,加桂偏于解表 c、风寒挟痰湿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华盖散 d、风热犯肺之咳喘去桂加石膏麻杏石甘汤【特点】(1)为经方之典范(2)为辛温发汗的峻剂,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3)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之要方,代表方。(4)止咳平喘的基础方。(5)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
16、【附方】1.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发汗解表,散寒祛湿-外感风寒挟湿证。(见:风寒湿痹,身体烦痛,无汗。)2 2麻杏苡甘汤-(此四药组成)-解表祛湿-外感风寒挟湿之轻并证,并有化湿之倾向。(见: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3 3大清龙汤-麻黄汤倍用麻黄石膏、大枣、生姜-发汗解表,清热除烦-外感表实重证兼里有郁热。(见: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使用注意】表虚自汗,气血阴阳虚者,虽有表证亦不可用。,桂枝汤 伤寒论【主治】(1)外感风寒表虚证。(2)各种原因所致之营卫不和证(多见于病后、产后体虚所致)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1、外感风寒表虚:是指感邪较轻,肌腠疏松的
17、 表寒证2、营卫不和:即卫强营弱。卫强:非卫气强盛,实指肌表有风邪营弱:卫浮于外,与邪相争,营阴不能内守【组成】桂、芍、姜、草、枣【功用】解肌发表,长于调和营卫【方解】,桂辛温甘解肌散寒,温经通阳、调卫散芍药酸寒敛阴以和营收二药配伍使营卫调和,辛散而不伤阴,酸敛而不 碍邪。桂芍之比3:3生姜辛温助桂发表,温胃止呕炙草、大枣调和 补中益气【服法】“适寒温”服之。药后缀热粥。“温覆”注意保温。取微汗。禁食生冷等不易消化之品。禁过汗。【加减】兼咳喘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 汤伤寒兼项背强几几桂枝汤+葛根桂枝加葛根 汤伤寒,营卫不和的内伤杂病:病后,产后发热加当归、白薇妊娠恶阻证加砂仁、姜半夏痹证(
18、寒痹尤上肢)威灵仙、桑枝手足麻木:VB1缺乏证加黄芪月经不调(经脉有寒者)炮姜、艾叶、香附【特点】(1)为辛温发汗的和剂(桂芍之比3:3),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2)为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之要方,代表方。(3)长于调和营卫,又可调和阴阳、气血。,【附方】桂芍量相等桂枝汤桂芍药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奔豚气,气上冲心。桂芍药桂枝加芍药汤-肝木乘脾之腹痛 芍药柔肝和木,缓急止痛【比较】共性:风寒表证 麻黄汤-发汗力强,辛温解表重剂,且宣肺平喘 解表散寒 风寒表实,肺实喘咳。桂枝汤-解表力弱,辛温解表和剂,长于调和 营卫风寒表虚证,营卫不和之内伤杂 病。,方 解,特 点,败 毒 散(又称人参败毒散
19、)钱己小儿药证直决【主治】1.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2.寒湿痢疾初起 有表证者要点:气虚:声低气弱,体倦乏力,面色恍白,体弱易病。风寒表实重症:憎寒壮热,无汗,头强痛 鼻塞声重、咳嗽有痰。湿象:头昏蒙重痛,肢体酸痛,胸膈痞 闷,苔白腻,脉浮乏力。【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生姜、甘草,【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解】君:羌、独,臣:川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佐助:柴胡、薄荷辛散解表、前胡、桔梗、枳壳理气化痰、宣肺止咳(桔-升肺气、前-降肺气)佐制:人参、苓、生姜、甘草益气健脾助正 气奋起祛邪 人参:扶正以助祛邪。补气以防辛散耗伤气 阴。,【使用注意】外感风寒湿邪化热
20、、阴虚外感者忌用【特点】1.祛邪解表之中佐少量人参,散中有补,祛风解表不伤正;扶助正气祛邪外出。2.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用本方体现了逆流挽舟法【比较】九味羌活汤 兼有内热-黄芩、生地 外感风寒湿邪 兼正虚-参、苓、姜、草败毒散 兼湿象参苏饮气虚外感 兼痰阻气滞:胸膈满闷,咳嗽痰白气虚、表实,泻 下 剂【定义】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 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作用】通便排除肠胃积滞 泻热荡涤实热 里实积滞之证 攻积攻下寒积食滞 逐水攻逐胸腹水饮,【适应范围】里热积滞实证,里寒积滞实证,肠燥津枯便秘证,里实正虚便秘证,水饮壅盛于里证。【分类】1.寒下-泻热通
21、便-里热积滞实证:大承气汤2.温下-温里祛寒通便-冷积内停-温脾汤3.润下-润肠通便-燥热积滞、体虚便秘 麻子仁丸4.逐水-逐水通便-水蓄胸腹肌肤之重证:十枣汤5攻补兼施-攻邪扶正-邪实正虚黄龙汤,【使用注意】1辨清表里:表未解,里未成实者忌。2.辨清虚实:凡孕妇、经期妇人、老人、伤津亡血者,宜润下,忽犯虚虚实实之诫。3.易伤胃气,得效即止。4.注意配伍行气药,行气以助泻下。,大 承 气 汤伤寒【主治】1.邪热与宿屎相结于胃肠,灼伤津液-阳明腑实证-体现了“急下存阴”法要点:痞-脘腹满闷,压重感 满-脘腹坚满而痛,拒按,矢气不减 燥-大便干燥硬结,按之有块,舌苔焦燥起刺,可有口渴 实-一派实热
22、之象,苔黄燥起剌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2.里热炽盛,积滞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 而下-热结旁流体现了“通因通用法”要点:痞、满、燥、实。兼见下利清臭粪水3里热实证之痉病或发狂、热厥体现了“寒因寒用”法病机:里热炽盛,(实热内结或热极生风;或热扰神明;或热深厥深),阳气被遏不能达于四末要点:痞、满、燥、实。兼见或厥、或痉、或狂。,【治法】峻下热结 大黄、芒硝-峻下热结,荡涤积热燥 枳实、厚朴-宽肠下气,行气除满【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病即止。【特点】为泻剂之祖。苦寒泻下药配行气药。体现了“苦寒泻下”法、“急下存阴”法(釜底抽薪)、“寒因寒用”法、“通因通用”法。煎法: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
23、硝冲服。重用厚朴(半斤).,【比较】增液承气汤-黄,硝,玄,地,冬-阴虚便秘大承气-黄、硝、枳、朴-峻下-痞满燥实 调胃承气:硝、黄、甘草-缓下-燥实-大黄同煎、芒硝冲服 小承气:黄、枳、朴-轻下-痞满实-大黄同煎,温 脾 汤 备急千金要方【主治】脾阳虚,冷积内停腹证要点:便秘,腹绞痛。脾阳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少,舌淡、苔白,脉沉弦迟。【组成】大黄、芒硝、附子、干姜、当归、人参、甘草【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方解】温:附子、干姜温阳散寒下:硝、黄与诸温热药相伍,去性取用,润肠软坚,泻下冷积。,补:当归、人参、甘草益气和血,补阳先益气,止痛软坚【特点】为人参四逆汤 十 大黄、芒硝、当归而
24、成。大黄同入煎。药量:温热药 寒凉药(附子、干姜、当归、人参大黄、芒硝)。为温下的常用方、名方。配伍特点:寓温补与泻下之中,苦寒泻下而不伤阳、不耗阴,温阳补益而不碍泻下攻积。【思考题】本方为泻下剂,为何重在温补?兼以攻下?,麻 子 仁 丸 伤寒【主治】胃肠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小便频脾约证【组成】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杏仁、白芍、白蜜【功用】润肠通便,行气泻热【方解】麻、杏、芍、蜜-润肠通便 润而不腻小承气:枳、朴、黄-行气泻热 下而不伤正,【特点】(1)为小承气(枳、朴、黄)加味麻、杏、芍、蜜而成。(2)重用麻子仁二升,也可称为大承气的变方,以麻、芍、杏、蜜代替芒硝软坚。,济 川 煎景
25、岳全书【主治】肾虚精亏,升降开合失司-肾虚便秘 要点:便秘、难解 肾亏:小便清长,腰膝酸 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迟。【组成】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治法】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君:肉苁蓉甘咸性温,长于温补肾精,滋润滑肠,性温和有从容之态。臣:当归甘辛温通而苦泄,为血中之 气药,补血,行血,和血,滋润通便。牛膝补肾善下行,引诸药入肝肾。佐:枳壳宽肠下气、以助通便 升麻轻宣升阳,取欲降先升之意,升清阳以助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洒陈于六腑,使大便得津液濡润,以达到通便之效。,泽泻补肾,缩尿止遗,淡渗(利邪水、固正水。本草“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ppt课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8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