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粉技术指南最终稿(DOC34页).doc
《橡胶粉技术指南最终稿(DOC3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橡胶粉技术指南最终稿(DOC34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JLJTG/T E03-2016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送审稿)(本稿完成日期:2015年12月10日) - - 发布 - - 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I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符号35 原材料35.1 一般规定35.2 橡胶粉性能指标要求35.3 基质沥青技术要求45.4 外加剂要求56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要求56.1 一般规定66.2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67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67.1 一般规定77.2 改性设备及场地要求77.3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88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9
2、8.1 一般规定98.2 橡胶粉改性CRMA-AC配合比设计98.3 橡胶粉改性CRMA-SMA配合比设计118.4 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29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129.1 一般规定129.2 现场储存工艺149.3 试验段实施149.4 拌和159.5 运输159.6 摊铺159.7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159.8 开放交通及其它要求1610 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1610.1 一般规定1610.2 材料要求1610.3 施工工艺1710.4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1711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1811.1 一般规定1811.2 施工前检查1811.3 施工过
3、程中质量检测18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成型试验20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试验24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冻断试验27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测试方法28前言根据吉林省公路建设需要,交通运输厅于2014年下达了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编制任务,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主编单位,负责本指南的编制工作。本指南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对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多年来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全面总结了国内外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吸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公路建设中成熟和先进的技术,针对橡胶粉改性沥青在吉
4、林省公路工程中适用性以及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在总结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在吉林省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标准。本指南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工厂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橡胶粉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指南颁布后,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地址:长春市进化街908号,邮编:130012,
5、电话:0431-81792926,邮箱:178465243),以便修订时参考。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编写人:陈志国、闫秋波、姚冬冬、于丽梅、栾海、董建中、鲁亚义、崔威武、秦卫军等。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冯德成III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新建、改建及养护二级以上公路工程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其他工程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
6、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T 7982011 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粉改性沥青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橡胶粉 crumb rubber 由轮胎经过粉碎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细度规格的颗粒状或粉末状材料。3.2 子午线胎胶粉 radical tire crumb rubber汽车子午胎经粉碎得到的硫化橡胶粉。3.3斜交胎胶粉 bias tire crumb rubber汽车斜交胎经粉
7、碎得到的硫化橡胶粉。3.4硫化橡胶 vulcanized rubber硫化橡胶,也叫熟橡胶,是通过橡胶分子间的化学交联作用将基本上呈塑性的生胶转化成弹性的和尺寸稳定的橡胶,硫化后的橡胶物性稳定,使用温度范围扩大,具有不变黏,不易折断等特质。3.5天然橡胶 crude rubber天然橡胶是一种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成分中91%94%是橡胶烃(聚异戊二烯),其余为蛋白质、脂肪酸、灰分、糖类等非橡胶物质。橡胶粉中天然橡胶含量直接决定其品质。3.6橡胶粉改性沥青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把一定比例橡胶粉及改性剂(如SBS
8、改性剂)按一定掺配比例组合,作为改性剂添加到基质沥青中,在一个专门的特殊设备中,经高温、添加剂和剪切混合等一系列作用制成的黏合材料,依据橡胶粉、改型剂掺配比例的不同可划分为A级、B级。3.7粘度 viscosity流体或半流体抵抗流动的一种特性。3.8旋转粘度 rotational viscosity采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的粘度。3.9弹性恢复 elastic recovery除去作用力之后,沥青变形恢复的能力。3.10离析 segregation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分子由于物性相同而发生集聚,进而引起改性剂与沥青相互分离的现象叫离析。3.11工厂化橡胶粉改性沥青 industrialized cr
9、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工厂内,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大型设备,规模化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3.12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CRMAC指用热拌方式将橡胶粉改性沥青与级配集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CRMAC可以是密级配、断级配或开级配的混合料。3.13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 rubber asphalt synchronous chip seal橡胶粉改性沥青名称统一碎石封层是利用橡胶粉改性沥青名称统一作为粘结剂,在路面基层顶面喷洒橡胶粉改性沥青名称统一和撒布碎石,再由轮胎压路机碾压,
10、使粘结料与集料之间有最删除充分的粘附,形成保护原有路面或桥面建议改为“路面基层”的防水粘结层或应力吸收层。4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CRMA 工厂化橡胶粉改性沥青;CRMA-AC 密级配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MA-SMA 橡胶粉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条文说明 因篇幅有限,本规范中出现的符号、代号未在本表列出的。5 原材料5.1 一般规定5.1.1 橡胶粉专指废车轮胎制成的橡胶粉,不包括任何其他来源的橡胶粉。5.1.2 橡胶粉、SBS改性剂、基质沥青等原材料进场后需进行质量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改性沥青的生产。5.2 橡胶粉性能指标要求5.2.1 橡胶粉宜选择天然胶含量较高的子午线
11、胎或斜交胎加工而成的胶粉。5.2.2 橡胶粉细度宜控制在40目60目(0.25mm0.425 mm)范围内。条文说明 对掺加细度分别为30目、40目、60目、80目胶粉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高温状态下,橡胶粉越细,越容易在沥青中混合、溶胀,反应时间缩短,但过细的胶粉在高温沥青中容易被降解,使橡胶粉改性沥青过早失去粘性,失去了改性的作用,同时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橡胶粉细度控制在40目-60目时,沥青粘度和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因此推荐橡胶粉细度控制在40目-60目。5.2.3 橡胶粉应质地均匀,不应含有木屑、砂砾、玻璃和污物等杂质,不应含有目测可见金属丝和纤维颗粒。条文
12、说明 加工胶粉应采用货车废旧轮胎,其主要由纤维、钢丝及橡胶组成,其中橡胶含量为50%60%。在生产橡胶粉时需要分离纤维与钢丝,否则橡胶粉中纤维、金属含量过高或含有木屑、砂砾、玻璃、污物等其他杂质将直接影响其改性沥青的效果。5.2.4 橡胶粉质量应满足表5.2.4中相关要求。表5.2.4 橡胶粉性能指标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灰分%8GB/T 4498丙酮抽出物%22GB/T 3516炭黑含量%28GB/T 14837纤维含量%1含水量%1GB/T5757金属含量% 0.03GB/T 9874橡胶烃含量%42GB/T 14837天然橡胶含量%25GB/T 13249相对密度g/cm3
13、1.1-1.3GB/T 533条文说明 橡胶粉的化学组成包括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碳黑、交联剂等,其中天然橡胶的含量对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影响显著。南非对于胶粉中天然橡胶的含量要求大于30%,Arizona州为22%39%,Florida州为16%45%。增加天然橡胶的含量,可加快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反应速度,提高橡胶粉对沥青的改性效果。在美国ASTM D6503标准中,主要以丙酮抽出物、灰分含量、橡胶含量、碳黑含量、金属含量、纤维含量等指标评价废旧胶粉的质量。在借鉴美国与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指南提出了废轮胎橡胶粉技术要求。胶粉密度与胶粉组成、细度有关,规定胶粉密度对控制胶粉成分有一定作用,另外有
14、利于减少胶粉与沥青的离析程度。一般要求胶粉密度在1.1g/cm31.3g/cm3 之间。5.2.5 橡胶粉应存储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淋、防潮措施及消防措施。条文说明 橡胶粉易吸潮,如存储环境潮湿则会增大材料内部含水量,影响改性沥青的效果。5.2.6 橡胶粉存储时间不宜超过90天,如果超过该存储时间再次使用之前,应检测胶粉质量,满足表5.2.4要求后方可使用。条文说明 橡胶粉存储时间过长会对其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提出现场储存时间不宜超过180d,如果超过该储存时间,在再次使用之前,应检测废胎胶粉的性能,满足表5.2.4技术要求后方可使用。5.3 基质沥青技术要求5.3.1 生产橡
15、胶粉改性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宜采用A级90#沥青,性能指标应满足表5.3.1相关要求。表5.3.1 基质沥青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针入度 25,100g,5s (0.1mm)80100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44T060615延度(cm)不小于100T060510延度(cm)不小于30T060560动力粘度(Pas)不小于140T0620蜡含量(%)不大于2.2T0615闪 点(COC)()不小于245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57T0604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8T06055.3
16、.2 考虑橡胶粉与沥青反应中对轻质油分的吸附特性,宜选用饱和分、芳香分等轻质油分含量较高的基质沥青。条文说明 大量试验显示,掺入胶粉后,橡胶粉吸收沥青中轻质油分进行溶胀,沥青中轻质油分含量越多,与胶粉的溶胀性越好,鉴于此,提出此项要求。5.4 外加剂要求5.4.1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中应掺加稳定剂,稳定剂类型及掺量应根据厂家生产工艺、原材料性能指标以及实体工程需求等合理确定,所选用的稳定剂应起到以下作用:1 提高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阻止橡胶粉离析。2 可综合提高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条文说明 当前改性沥青稳定剂种类繁多,总体归类大致可分为含硫稳定剂、聚烯烃类稳定剂、无机酸或无机金属氧
17、化物类稳定剂以及无机黏土类稳定剂,不同种类稳定剂所起作用也大不相同,如含硫稳定剂可使沥青内部体系形成网络结构,提高沥青耐热性、耐候性、弹性及机械性能。无机酸类稳定剂可提高沥青贮存稳定性。在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所用材料种类以及实体工程需求的不同,所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产品性能要求也有所差异,对掺入的稳定剂要求也就有所不同。6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要求6.1 一般规定 6.1.1 橡胶粉改性沥青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合理的改性方式。6.1.2 为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6.2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6.2.1 橡胶粉改性沥青可划分为A、B级两
18、个等级,各自适用条件见表6.2.1。表6.2.1 橡胶粉改性沥青等级及适用条件橡胶粉改性沥青等级橡胶粉掺量(%)SBS改性剂掺量(%)适用范围A18%20%不低于2%特重、重交通等级公路沥青面层B18%23%不掺加中、重交通等级公路沥青面层6.2.2 A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6.2.2技术指标要求。表6.2.2 A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针入度 25,100g,5s (0.1mm)6080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180旋转粘度(Pas)14T06255延度(cm)不小于20T060525弹性恢复(%)不小于75T0662闪 点(COC)()
19、不小于24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5.5T0661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0T0604残留延度5(cm)不小于10T06056.2.3 B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6.2.3中技术指标要求。 表6.2.3 B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针入度 25,100g,5s (0.1mm)6080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55T0606180旋转粘度(Pas) 14T06255延度(cm)不小于15T060525弹性恢复(%)不小于55T0662闪 点(COC)()不小于240T0611贮存稳定
20、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8T0661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0T0604残留延度5(cm)不小于10T06057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7.1 一般规定7.1.1 生产厂应配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量大、效率高的生产设备。7.1.2 生产厂应合理处置生产废气,达到国家环保标要求。7.2 改性设备及场地要求7.2.1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厂应配备2台以上功率不低于110KW,生产能力不低于50m3h的沥青胶体磨设备,采用一用一备形式。 条文说明 沥青胶体磨是生产设备中最为关键的设施之一,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橡胶粉
21、改性沥青黏度大,生产过程中对沥青胶体磨损耗极大,需定期对该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因此为保证工程建设期间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产量和质量,生产厂应根据实体工程沥青需求量配备合理数量的沥青胶体磨,其数量不应少于2台,做到1开1备。7.2.2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厂须配备自动化的沥青生产上料设备,可精确的控制基质沥青、橡胶粉、SBS改性剂添加质量,该仪器应保证添加材料时其质量控制精度达到误差不超过1kg。 条文说明 人工上料精度较差,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要求厂配备自动上料设施,以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时各种原材料上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7.2.3 沥青生产厂应具有精确的沥青生产及发育的温控装置,包括大功率的加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橡胶 技术 指南 最终 DOC3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8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