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ppt
《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外部形态和面貌。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在三千多年的历史时间里,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看,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图画文字到规整化、线条化的文字发展阶段。汉字的形体与书写材料有一定关系。如甲骨文是用刀刻的,所以方折细瘦,而金文主要是铸造的,所以肥硕圆润。,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外部形态和面貌。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在三千,根据汉字发展的历史阶段,可以把汉字的形体分为甲骨文、金文、篆文(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七类。,根据汉字发展的历史阶段,可以把汉字的形体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一、甲骨文,1.1 甲骨文概说甲骨文
2、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先出土于安阳殷墟,1899年被学界发现。其后在郑州二里冈商代遗址、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等地也有零星发现。1977年在陕西歧山、扶风之间的周原遗址出土了一批西周甲骨。殷墟甲骨距今约有33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材料。,一、甲骨文1.1 甲骨文概说,甲骨刻辞主要是占卜的纪录,也有少量记事刻辞。甲骨刻辞所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山川、方国、职官、祭祀、征伐、刑罚、田猎、农牧、工商、生育、疾梦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殷商后期自然状况、社会历史、语言文字的可靠材料。,甲骨刻辞主要是占卜的纪录,也有少量记事刻辞。甲骨刻辞所记录的,甲骨文的
3、刻写材料是龟甲和兽骨。龟甲以腹甲为主,也有少量背甲。兽骨主要是牛骨,以牛肩胛骨为主,也有少量的牛肋骨,甚至头骨。另外还有鹿、马、猪、虎、兕(犀牛)骨以及人头盖骨。,甲骨文的刻写材料是龟甲和兽骨。龟甲以腹甲为主,也有少量背甲。,甲骨文的刻写工具是青铜刀和玉刀,因玉刀较脆易折,可能青铜刀的使用更普遍。用刀刻决定了甲骨文的形体风格基本上是细劲方折。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甲骨文时代是有毛笔字的。如甲骨文中有“聿”字(“笔”的初文),“畫”字、“册”字、“典”字,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在殷墟出土的甲骨、陶片、玉戈上,有用黑墨或朱砂书写的文字,书写风格与金文接近,这说明甲骨文细劲方折的书写风格是由书写工具和书
4、写材料决定的,并不意味着殷商时代没有其他风格的文字。,甲骨文的刻写工具是青铜刀和玉刀,因玉刀较脆易折,可能青铜刀的,学习研究甲骨文的读本主要有:李圃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刘翔等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朱歧祥甲骨文读本(台北里仁书局,2010年)等。学习甲骨文字形的工具书主要有:孙海波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刘钊等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李宗焜甲骨文字编(中华书局,2012年)、沈建华、曹锦炎甲骨文字形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等。,学习研究甲骨文的读本主要有:李圃甲骨文选
5、注(上海古籍出版,1.2 甲骨文形体的特点1.2.1 象形性强。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甲骨文作为现存最古老的汉字,具有浓厚的象形意味。,1.2 甲骨文形体的特点,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1.2.2 异体繁多。甲骨文的形体结构没有定型,或笔画、部件多少不同,或部件位置、朝向有异,或有是否形声之别。这个特点是由甲骨文的象形性决定的。,1.2.2 异体繁多。甲骨文的形体结构没有定型,或笔画、部件,汉字形体的演变
6、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t整理课件,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中有少量字体的部件的方向、位置不同,这时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代表不同的汉字。“左”和“右”“陟”和“降”,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中有少量字体的部件的方向、位置不同,这时,“出”和“各”,“出”和“各”,“毓”和“保”“三”和“气”,“毓”和“保”,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有273年的历史(竹书纪年云:“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其间字体也略有变化,总的趋势是字形在逐渐简化,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加注声符的现象在增加,字形逐渐稳定。,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有273年的历
7、史(竹,比如董作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分为如下五个时期: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二世四王)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世二王)第四期:武乙、文丁(二世二王)第五期:帝乙、帝辛(二世二王)“字形”和“书体”是董作宾将甲骨文断代分期的其中一项标准,他在“书体”中总括了甲骨文各期书体的特点:第一期,雄伟;第二期,谨饬;第三期,颓靡;第四期,劲峭;第五期,严整。,比如董作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分为如下五个时,有的学者指出,第三期“颓靡”的书风,实际上是学徒的习刻,既然“是徒弟的习契之作,字体稚拙当是情理之中的事。各期甲骨文中都有一些字体不佳的习刻
8、,不应称之为颓靡,更不该把该片作为第期书风的代表。”(参见刘一曼略论甲骨文书体,中国书法2012年第6期),有的学者指出,第三期“颓靡”的书风,实际上是学徒的习刻,既然,二、金文,2.1 金文概说我国使用青铜器的历史很早,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约5000年。商代青铜器发达,著名的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铸有铭文的青铜器主要出现于商代晚期(帝乙、帝辛时期),少则几字、十余字,多则四十余字。,二、金文2.1 金文概说,西周时期,金文有了快速发展。由于宗法礼制的完善,在礼器上铸刻的铭文急剧增多,出现了长达数百字的铭文。比较著名的有毛公鼎499字、曶鼎4
9、03字、散氏盘357字、大盂鼎291字、大克鼎290字。西周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征伐纪功、赏赐锡命、契约文书、训臣臣下、颂扬先祖等各个方面,具有历史文献性质,可以弥补传世典籍之不足。同时,由于篇幅加长,也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字研究价值。,西周时期,金文有了快速发展。由于宗法礼制的完善,在礼器上铸刻,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礼乐崩坏,青铜礼器已不如以前那样受到尊崇,青铜文化走向衰落;再加上铁器的出现和简帛的普及,铜器和铭文逐渐被取而代之。就现有的青铜器和铭文来看,由于列国异政,这时期的铜器和铭文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文字形体方面出现在一些地域性的差异,比较重要的青铜器铭文是秦公簋104字、中山王鼎469
10、字、曾侯乙编钟全套2800余字。,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礼乐崩坏,青铜礼器已不如以前那样受到尊崇,,金文读本,除了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刘翔等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以外,可用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6-1990年,八开四册,选录925器)。,金文读本,除了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关于金文字形方面的工具书,可用容庚编,张振林、马国权摹补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董莲池新金文编(作家出版社,2011年)。金文编第四版摹录准确,形体丰富,正编收字2420个,附录收字1325个,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新金文编所收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形体 演变 整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8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