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讲座课件.ppt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讲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讲座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1,1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1,2,第一部分 核心素养,2第一部分 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发展(1)内涵: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发展:发展基础: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途径:经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思想方法;发展目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3,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3,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走出“知识理解”的教学围栏,由“知识理解”向“知识迁移”过渡,再向“知识创新”提
2、升。“知识迁移”的核心是“过程与方法”,“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思维。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着眼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4,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走出“知识理解,2.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性(1)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征、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整合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形成的综合性的、内在的品质和关键能力。它是在特定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思维特征,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接受特定学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
3、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5,2.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性5,(2)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特性1.强大的统摄力与整合性特性2.广泛的迁移力与适应性特性3.持续的影响力与建构性特性4.体现学科特色可教可学,6,(2)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6,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内涵及研制目的(1)内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2)研制目的: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21世纪国家人才核心竞争力。,7,二、中国学生发展核
4、心素养7,2.研制背景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3个方面的背景:背景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部2014年4月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同时还提出了十项措施推进课程改革。,8,2.研制背景8,五个统筹:(1)统筹小学到研究生各学段。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2)统筹各学科。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
5、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9,五个统筹:9,十项推进课程改革的措施:(1)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10,十项推进课程改革的措施:10,背景2: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
6、升教育国际竞争力 随着社会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在思考、研究并提出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战略问题。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就必须研制并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1,背景2: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新加坡学生核心素养,19新加坡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呈现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统一的趋势,20,核心素养研究的不同价值取向1.实
7、现成功生活:OECD、台湾,背景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2)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3)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21,背景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1,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8、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根据整体框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各学科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22,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22,(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点。依据总体框架,各个学科结合本学科的学科特色,研制出学科核心素养,并在课程标准中
9、明确表述学科核心素养。,23,(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23,24,24,25,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26,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逻辑数学直观26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运算,27,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文化思维学习27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8,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科学科学科学态度与责任28物理学科核心素,29,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30,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科学科
10、学社会30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3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料历史国家3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3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区域地理实践力32地理学科核心,33,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33思想,34,第二部分 物理教学,34第二部分 物理教学,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它具有物理学科的特色,是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11、等4个方面,细化为14个构成要素。对每一个方面,物理教学中都将其划分为不同水平。,35,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35,36,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科学科学科学态度与责任36,37,物理观念物质能量观念及应用运动与相互作用37,1.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38,1.物理观念38,(1)物质观念从课程性质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于运
12、动规律。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实物,场。物质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如质量、导电性、导热性等。在物理学中,科学家通过研究,采用各种不同的物理量表示物质的不同性质。例如,用电阻表示导体的导电性,用质量、密度等表示物质的属性,用温度、体积、压强气体所处的状态等。,39,(1)物质观念39,(2)运动与相互作用从物理学视角看,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停的运动,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运动,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运动和相互作用密切联系,通过相互作用,不同运动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摩擦可以生热,通过摩擦这种相互作用,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40,(2)运动与相互作用40,(3
13、)能量观念及应用从物理学的视角看,能量不仅是物理学中的重要观念,而且是最普遍、应用最为广泛的观念。能量是从各种运动形式中抽象出的概念,可以用它对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进行统一的量度。例如,摩擦生热,使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那么,有多少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就可以用能量进行量度。,41,(3)能量观念及应用41,42,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论证科学质疑创新42,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
14、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43,2.科学思维43,(1)模型建构 从物理学视角,模型建构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物理学研究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只有针对自然界实际的物质和运动,抓其最基本最普遍的主要因素,忽略个别的次要的因素,才能达到对自然界本质的物理学认识,这种认识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物理学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型,例如,杠杆、匀速直线运动、点光源、点电荷、,44,(1)模型建构44,(2)科学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一组命题(前提)推出另一命题(结论)的思维方式。从物理学视角看,科学推理不仅对物理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是最重
15、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不管是学习物理或者做物理练习题,还是日常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推理。通过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能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45,(2)科学推理45,(3)科学论证所谓论证是指由判定一个或一些命题的真实性,通过推理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组成。有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等。通过物理学习,学生应该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等。,46,(3)科学论证46,(4)质疑创新质疑创新就是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的
16、意识,“批判”的意思是分析评论,批判性思维就是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的思维方式,是高品质的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够基于证据对问题或已有的结论进行分析评论,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依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追求科技创新。,47,(4)质疑创新47,48,科学探究问题证据解释交流48,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具有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通过物理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发展。,49,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核心 素养 物理 教学 讲座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8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