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第十七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课件.ppt
《土地经济学第十七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第十七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七章 地价理论及其应用,第一节 地价理论第二节 地价评估第三节 地价管理,第十七章 地价理论及其应用第一节 地价理论,第一节 地价理论,一、地价基本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地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地租和地价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1)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 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2)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3)土地租金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第一节 地价理论 一、地价基本原理,(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现代地价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现代地价理论的核心就是持有土地可能得到的利益,
2、不仅只有土地的利用收益,而且还应把卖掉土地产生的利益考虑进去,因此,不只是土地收益决定地价,而且资产市场也参与了土地价格的决定。,(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现代地价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现代地价,土地经济学第十七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课件,土地经济学第十七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课件,(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弗冯维塞尔(F.V.Wieser)认为,当人们把资本运用于土地上面的时候,当人们把土地和资本拿来互相比较、互相交换的时候,地租资本化的标准就被发现了。“是土地和资本开始按照它们所生产的租金数额来互相交换,于是人们就用资本的价值来表示土地的价值。”“正像资本只有按同一利率来计算的时候才能够正确地互
3、相比较一样,土地和资本也同样地只有采取资本的利率来估价土地的时候才能够正确地加以比较。”,(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弗冯维塞尔(F.V.Wieser),(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土地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伊利认为,土地所能带来的收益是确定其价值的基础。“把预期的土地年收益系列资本化而成为一笔价值基金,这在经济学上就称为土地的资本价值,在流行辞汇中则称为土地的售价。”,(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土地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伊利认为,土地所能,(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现代土地价格理论又可分为土地收益理论和土地供求理论。土地收益理论是以土地收益在资本市场上如何决定土地价格来建立的。现在的地价为q,土地的利用收益为R,利息率
4、(土地以外的资产收益率)为i,以心理预期地价上升额为Vq。在不考虑税收的前提下,资产市场的均衡条件是:土地资产的收益率等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e,(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现代土地价格理论又可分为土地收益理论和,(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公式表示如下:,进一步推导出:式中:PVR(n-1)到 n-1年后的利用收益现 值和;n年后的预期地价。,Q,(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公式表示如下:进一步推导出:Q,(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如果对未来的预期是正确的话,公式(173)的地价与(171)表示的古典地价没有本质区别,因为这时(qn为n年后的现实地价)。但在现实生活中,预期一般是不正确的,因此,公式(173)
5、更具有现实性。,(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如果对未来的预期是正确的话,公式(17,(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土地供求理论的核心是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土地价格。,(二)西方现代地价理论土地供求理论的核心是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二、土地价格的内涵和特点,(一)土地价格的内涵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价格是为获得一种商品或劳务所必须付出的东西,通常用货币表示。但自然土地不是人类劳动产品,不包含人类的抽象劳动。那么,土地价格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二、土地价格的内涵和特点(一)土地价格的内涵,(一)土地价格的内涵,我们知道,
6、土地能向人类永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即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土地本身能产生纯收益,谁垄断了土地,也就垄断了土地纯收益,即地租。由于土地恒久,这种地租是一种恒久的收益流。随着土地权利的转移,这种收益流的归宿也发生转移。购买土地的权利,实际上是购买一定时期的土地收益。因而,土地收益现值的总和就表现为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一)土地价格的内涵我们知道,土地能向人类永续提供产品和服,(一)土地价格的内涵,一般情况下,土地价格是指公开市场条件下形成的土地价格。无论是土地估价还是土地交易,其价格条件一般是指公开市场。在公开竞争的市场里,买卖双方均了解
7、市场行情,公平竞争,没有不正常因素的影响,价值规律能有效地调节市场。,(一)土地价格的内涵一般情况下,土地价格是指公开市场条件下,(一)土地价格的内涵,雷利巴洛维教授认为:“市场价值:(1)如法庭所定义的,是一种财产带到公开市场展销,允许有充足的时间觅到对产品应有的及目前实用的所有用途有全面了解的买者,而出售所得用货币计量的最高价格;(2)经常地指卖者乐意出售,买者乐意购买,并且两者都不受压力时的价格;(3)是在有足够时间找到买方并且买卖双方都有充足信息的期望价格。”,(一)土地价格的内涵雷利巴洛维教授认为:“市场价值:(1,(一)土地价格的内涵,因此,土地价格的本质内涵是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土地
8、所有者转移地租的资本化价值。这一地租,或土地纯收益,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价值,在正常市场条件下能够弥补自然土地所应具有价值补偿和凝固在土地中的土地资本价值的补偿。不同的权利所分割的地租量不同,其价格的市场表现值也不同。,(一)土地价格的内涵因此,土地价格的本质内涵是在正常市场条,(一)土地价格的内涵,2001年我国颁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国家标准,规定我国城镇土地估价的价格内涵是:“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未来纯收益的现值总和。其权利特征是出让土地使用权。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承租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其特殊形式,租赁权价格、地役权价格是其派生形式”。,
9、(一)土地价格的内涵2001年我国颁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二)土地价格的特点,1.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 2.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成本的货币表现,不依 生产成本定价 3土地价格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而土 地需求影响更大 4.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 5.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二)土地价格的特点 1.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三、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一)一般因素 1.经济发展状况 2.财税体制 3.相关政策 4.城市规划 5.城镇化速度 6.土地资源禀赋 7.土地产权状况,三、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一)一般因素,三、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二)区域因素 1.区段位置 2.基础设施条件 3.规划
10、限制 4.环境质量(三)个别因素 指宗地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对宗地地价有影响的因素。如宗地面积、位置、形状、临街宽度、宗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状况及规划条件、土壤肥力和地质条件等。,三、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二)区域因素,第二节 地价评估,一、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 土地价格评估是指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土地评估目的,遵循科学的土地估价原则、程序与方法,对土地市场价格的测定。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强调,“土地估价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以及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偿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加强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促进正常交易;为全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城镇土地提供依据
11、”。,第二节 地价评估 一、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和作用,(一)有助于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二)有助于企业投资决策(三)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完善(四)有助于土地市场管理,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和作用(一)有助于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二、地价评估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房地产价格评估,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具体地讲,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原则(二)最有效利用原则(三)替代原则(四)预期收益原则(五)供需原则,二、地价评估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三、地价评估的基本方法,土地价格评估的基
12、本方法有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剩余法和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路线价法也是土地价格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三、地价评估的基本方法 土地价格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市场比较法、,(一)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土地估价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基本估价方法。市场比较法是将待估土地与具有替代性的、且在近期市场上交易的类似土地进行比较,并对类似土地的成交价格作适当修正,以此估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市场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替代经济原理。,(一)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是土地估价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公式,式中:VD 待估宗地价格;VB比较实例宗地价格;A待估宗地情况指数
13、/比较实例宗地情 况指数=正常情况指数/比较实例宗 地情况指数;B待估宗地估价期日地价指数/比较实 例宗地交易日期地价指数;,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公式,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公式,D待估宗地区域因素条件指数/比较实例 宗地区域因素条件指数;E待估宗地个别因素条件指数/比较实例 宗地个别因素条件指数。,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公式D待估宗地区域因素条件指数/比较实例,市场比较法的应用程序,(1)收集宗地交易实例;(2)确定比较实例;(3)建立价格可比基础;(4)进行交易情况修正;(5)进行估价期日修正;(6)进行区域因素修正;(7)进行个别因素修正;(8)进行使用年期等修正;(9)求出比准价格。,市场比较法的应用
14、程序(1)收集宗地交易实例;,(二)收益还原法,收益还原法又称收益资本化法、地租资本化法等,是将待估土地未来正常年纯收益(地租),以一定的土地还原利率还原为一定量的资本,以此估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由于土地具有永续性,因而人们可以期待未来的恒久性土地纯收益。当把未来若干年延续而不断取得的土地年纯收益以一定的还原利率折现为现在的价值时,它就表现为土地的价格。这就是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原理。,(二)收益还原法收益还原法又称收益资本化法、地租资本化法等,,(二)收益还原法,由于土地收益往往是不同生产要素组合的结果,土地只是其中的要素之一,此外还有人类劳动、资本、管理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因此,土地纯收益是在
15、土地收益中扣除非土地因素对土地收益的贡献量。这种土地纯收益是因使用土地而带来的,理应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因此,它实质上就是地租。收益还原法以土地纯收益的确定为前提,因此,它只适用于有收益的土地和建筑物或房地产的估价。,(二)收益还原法由于土地收益往往是不同生产要素组合的结果,土,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在第一年末得到的土地纯收益a元,如欲将其折算成现值,则乘以贴现率(即复利率)即可。式中:R1第一年纯收益贴现值。第n年土地纯收益贴现值为:,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在第一年末得到的土地纯收益a元,如欲将其,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n年土地纯收益贴现值的总和就是n年期土地价格,即有限年期的土地价格:,收益还
16、原法的基本公式n年土地纯收益贴现值的总和就是n年期土地,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当n时,即无限年期的土地价格。,a,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当n时,a,收益还原法的应用程序,(1)收集相关资料;(2)测算年总收益;(3)确定年总费用;(4)计算年纯收益;(5)确定还原利率;(6)选用适当的计算公式;(7)试算收益价格;(8)确定待估宗地地价。,收益还原法的应用程序(1)收集相关资料;,(三)成本逼近法,成本逼近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客观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增值收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方法。成本逼近法是从投资成本角度来考察土地的价值,但事实上它难以完全反映土地
17、的真实价值。成本逼近法一般用于新开发土地。既无收益又无比较实例的公建、公益用地的价格评估,选择该方法时应慎重。,(三)成本逼近法 成本逼近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客观费,成本逼近法的基本公式,式中:V土地价格;Ea土地取得费;Ed土地开发费;T税费;R1利息;R2利润;R3土地增值收益;VE土地成本价格。,成本逼近法的基本公式,成本逼近法的应用程序,(1)判断待估土地是否适用成本逼近法;(2)收集与估价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息、利润及 增值收益等资料;(3)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求取待估土地的土地取 得费、土地开发费及相关的税费、利息、利 润;(4)确定土地开发后较开发前的价值增加额;(5)按地价公
18、式求取待估土地的土地价格;(6)对地价进行修正,确定待估土地的最终价格。,成本逼近法的应用程序(1)判断待估土地是否适用成本逼近法;,成本逼近法的应用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土地开发后较开发前的价值增加额,即土地增值收益,是指确定待估土地因改变用途或进行土地开发,达到建设用地的某种利用程度而发生的价值增加,是土地开发或再开发后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在不同地区,不同利用方向的土地具有不同的土地增值收益率。,成本逼近法的应用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土地开发后较开发前的价,成本逼近法的应用程序,运用成本逼近法是否进行年期修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当土地增值收益是以有限年期的市场价格与成本
19、价格的差额确定时,年期修正已在增值收益中体现,不再另行修正;(2)当土地增值收益是以无限年期的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确定时,土地增值收益与成本价格一道进行年期修正;(3)当待估宗地为出让土地时,应进行剩余使用年期修正。,成本逼近法的应用程序运用成本逼近法是否进行年期修正,要具体情,(四)剩余法,剩余法又称假设开发法,是在预计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本及有关专业费用、利息、利润和税收等,以价格余额来估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土地投资者预计获得多少报酬,这个潜在的报酬就决定了土地价格的高低。剩余法的理论依据与收益还原法基本相同,都是对未来剩余收益的计算。收益还原法
20、中的地租或土地纯收益,是对土地收益的非土地因素扣除,而剩余法则是直接从资本化后的价格中扣除非土地因素的贡献。,(四)剩余法剩余法又称假设开发法,是在预计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四)剩余法,剩余法主要适用于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估价,一 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待开发土地的估价;(2)待拆迁改造的再开发房地产的估价;(3)仅将土地或房产整理成可供直接利用的土地 或房地产的估价;(4)现有新旧房地产中地价的单独评估,即从房 地产价格中扣除房屋价格,剩余之数即为地 价。,(四)剩余法剩余法主要适用于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估价,一,剩余法的基本公式,V=A-(B+C)式中:V待估土地的价格;A总开发价值或开发完成后
21、的不 动产总价值;B整个开发项目的开发成本;C开发商合理利润。,剩余法的基本公式 V=A-(B+C),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公式,式中:V土地价格;A 房屋预期总售价;CB建筑费用;CP 专业费用;R1利息;CM 销售费用;T税费;R2开发商利润。,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公式,剩余法的应用程序,(1)调查待估宗地的基本情况;(2)确定待估宗地的最有效利用方式;(3)估计开发建设周期和投资进度安排;(4)估算开发完成后的土地总价值或房地产 总价值;(5)确定待估宗地的土地价格。,剩余法的应用程序(1)调查待估宗地的基本情况;,(五)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通过对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的
22、分析,对各城镇已公布的同类用途同级土地基准地价进行修正,估算待估宗地价格的方法。由于基准地价是区域平均价,因此,要评估该区域中某一宗地的价格,还必须根据该宗地的个别条件,对区域平均价进行修正,方能得出宗地价格。宗地地价的修正因素及系数,均为基准地价的成果之一。对宗地地价进行评估时,只需将待估宗地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与之对照比较,即可得出修正系数,求得地价。它主要适用于已公布基准地价成果的城镇。,(五)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通过对待估宗地,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基本公式,式中:V土地价格;V1b某一用途土地在某一土地级别 上的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各项修正系数;Kj估价期日、容积率、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经济学 第十七 土地价格 理论 应用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8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