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标准规范---DR.docx
《1-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标准规范---D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标准规范---DR.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标准规范文件编号KS-DR-0046文件名称模具设计标准规范版本A1页次46/47 目 录一.拉延模的类型 2-3二.拉延模的设计方法 3-47一.拉延模的类型 拉延模的常见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 单动拉延模1.1普通薄板冲压单动拉延模1.2高张力板及厚板冲压单动拉延模1.3普通薄板冲压单动拉延模(含下料)2.双动拉延模3.小件拉延模(钢板模类)二.拉延模的设计方法1.普通薄板冲压单动拉延模的设计方法1.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薄板的拉延模和其他种类拉延模的通用部分 1.2平衡垫块的设定 1.2.1 平衡垫块的作用:用于保持和调整凹模和压边圈之间的下压压力1.2.2 设定
2、原则 a.通常设定在模面端部,保证垫块的安装面距模面边界至少10MM,以防加工时过切b.两垫块之间的距离通常为280-400MM,不宜太远和太近 c.垫块的中心处应位于模面的延长线上,且垫块上下贴面下方必须设置加强筋d.垫块通常安装在下模;小模具通常使用60的垫块,大中型模具使用70-80的垫块,其余情况按客户要求设置垫块的具体设置及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 图11.3 顶杆位置的选取1.3.1顶杆的作用:提供下压的力源1.3.2顶杆的选取原则:程式中心、机械中心和模具中心应尽可能的重合程式中心数模旋转、模具设计及加工的基准点 机械中心压机中心 模具中心模具外形的几何中心1.3.3程式中心与机械中心
3、偏离过大,会造成压机的偏载严重,所以会影响压机的精度和模具上工作部件的间隙, 对模具的三心不重合的情况作如下规定: 程式中心与机械中心偏移量通常最大不超过75MM 机械中心与模具中心偏移量通常最大不超过50MM 程式中心和机械中心偏移量通常最大不超过25MM (如果程式中心与模具中心重合时按50MM计算)1.3.4机台顶杆选取的平衡问题 为了保证机台的稳定性,顶杆应该以机台的中心对称选取,如果选取不对称时,应以机械中心为对称线再进行补选取 如图2-1,黑色的粗线条为分模线,黑点位置为选取的顶杆,此时左侧和右侧的顶杆不对称(左侧选取5排,右侧选取6排),所以应进行补选取,补选取结果如图2-2所示
4、;在后工序的并模中,也可能出现使用顶杆的情况,如果使用顶杆,也应该对称选取,此处不作赘述。图2-1图2-2图21.4压板的行程及顶杆长脚的确定 1.4.1压板行程的判定方法:板件拉伸成型后贴在模仁上,利用压机的顶杆将压板向上顶升并将贴在模仁上的产品脱模,压机向上顶升的距离即为压板的行程。其行程可根据拉延后的产品形状直接在3D软件中进行判定,方法如下:图3 把压板向上移动一个距离ST,保证冲压前投入的毛胚料距离模仁的最高点至少10MM的距离,则此时的ST即为压板的行程,如图31.4.2 顶杆长脚的高度需要根据压机的顶杆行程和压板的行程来确定,设定时应注意:a. 压机的顶杆行程应保留至少20MM不
5、使用b. 顶杆长脚的长度应尽量的缩短至少10MM顶杆长脚的长度H应满足:PAD(ST)+A压机(ST)-20 ,根据A求出H,如图4图4顶杆长脚及下模座的顶杆长脚过孔按图4设定当求出H时:如果H2D,顶杆长脚的形式按图5-1设定如果H2D,顶杆长脚的形式按图5-2设定1.5定位具的设定 1.5.1定位具在板件投入模具时起到粗导向的作用 1.5.2定位具设置要求: a.上模对应的让位孔位置如有肋条应避开布置 b.定位具导向部位的边界(模面边界向内)的区域需要粗加工() c.通常板件造型较平缓时定位具使用75MM的高度,造型较深时可相应加高为125MM或其他尺寸规格,其余情况依照客户要求d.考虑上
6、模的强度,上模的让位孔应尽量设计较小e具体的相关设计尺寸请严格按照图6执行;现对A、B、C、D的值做如下规定A:23MM, B:35MM,C:0.10.3MM(图面上可不作表示),D:2030MM 图5-1 图5-2图5图6-1图6-2图6f.感应定位具的设置方法除图7特殊标注外,其余按e项执行;注意感应定位具需要接线,所以压边圈全周需要有完全贯通的过线孔,过线孔直径大小为4050MM 图7-1 图7-2 图71.6 CH孔的设置方法1.5.1全工序试模时使用的基准孔1.5.2 CH孔应尽量设置在平面上(在斜面上最大不超过5)1.5.3 CH孔的位置和大小按D/L图图81.5.4 CH孔的结构
7、图按图8设置; 1.5.4.1 D为图示CH孔的大小,通常为810MM,L至少应为D*2,冲头通常用定位销代替,不需请购,当: D=8 L=25 定位销长度为25+5=30 D=10 L=25 定位销长度为25+5=301.5.4.2 模仁上的凹模孔的大小按模钮的间隙设置的方法设置 1.7到底标记的表示方法 1.6.1 到底标记是为了检测板件的拉伸是否到位1.6.2 设置要求 a.通常设置在平面区域及废料区域,材料移动区域不设置, b.安装的数量及位置按D/L图 c.也可按客户指定用件号标记或特殊标记(如L、R标记或供应商标记等)代替到底标记 d.设置时应考虑板件的基准是上模还是下模,按照图9
8、所示设定到底标记的安装孔的深度e.斜面上设置时,原则上应由工艺科制作平台来放置到底标记(如图10-1) 如果没有制作平台则按图10-2设置到底标记f.上模有镶块的拉延模注意不要设置在镶块拼接线上 图9图10-1 图10-2图101.8 顶出销的布置 1.8.1 顶出销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板件卡在模具内和便于取料 1.8.2 设置要求: a.压板上需要设置且通常设置在四个脚边部位(注意核对拉延后边界的位置再设置) b.上模通常设置在分模线范围以内且尽量设置在平面上,均匀布置 c.通常使用规格为PPJL16-301.9排气孔 1.9.1为了保护模具和便于开模合模通常在型面的R角处钻孔用于排气 1.9.
9、2 设置要求: a. 原则上设置在凸模和凹模的凹角及最后成形墩死部位,保证每200200mm2 上有一个 b. 外覆盖件4-6,内覆盖件6-8 c. 上模排气孔设置时需考虑防尘,应加聚乙烯排气管或出气孔上方整体加盖板; d.设置盖板时的结构按图11 e.外板零件上模定位具让位孔的位置也需要设置盖板图11 1.10 安全护板的设定1.10.1作用:保护冲压操作人员和模具零件部受损坏1.10.2 设置注意事项: a.通常仅设置模具前后侧,左右两侧预留 b.安装贴面大小50*50*10,且其表面不需加工 c.当压板顶升后,安全护板的与压板的重合量至少20MM d设置时注意不能影响U槽的锁固,具体详图
10、参照图12 1.11 刺破刀的设置1.11.1板件拉伸料流不足时,刺破刀将板件撕开以补充其材料流入量1.11.2 刺破的区域及形状根据D/L图1.11.3 刺破刀通常安装上模,下模也可以,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图121.11.4刺破的常见形式有图13两种,2为常用的类型图131.12 压板强度的校核 H(0.12-0.15)L+h h 为制件最大拉延深度 Hmin=150mm W(0.75-0.8)H Wmin=130mm图141. 本标准表示模面端部加工时防止机械工具干扰的事项。2. 模面端部加工时为防止因机械工具和座面或模具引导等的干扰导致损坏机械或工具,因此应该确保如下尺寸。3. 结构1)模面
11、端和平衡块座面 2)模面端和模具引导滑块面模具引导平衡块座模面1. 本标准表示压边圈的设定方法。2. 由于压边圈强度容易不足,因此应该考虑到整个压边圈的刚性后进行设计。 如果压边圈没有刚性,T/O时模具出现挠曲,导致拉延性变差,产品质量不良,因此应该使压边圈具有最大限度的强度。3. 结构1)模面的设定 模面设定尺寸单侧比D/L图所示胚料尺寸还大10mm。2)轮廓部凹槽 轮廓面的凹槽量基本上为10mm,但预计更改凸模轮廓时为确保修正余量,轮廓面的凹槽量为20mm。3)压边圈最小宽度压边圈宽度最小为150mm。4)结构例子(1)双动拉延模具 (2)单动拉延模具凹模凸模(参照D/L图)压边圈压边圈(
12、参照D/L图)凸模凹模 min10为相对于D/L图平面尺寸的尺寸5)双动模具中由于凹模面宽度小,由于规的凹槽导致强度不足,这时轮廓加工面最小5mm或者最大200mm,强度不足的情形将加强筋厚度设置为最大限度,确保强度。注意零件,外部零件规的凹槽部6)设置翻边面时翻边面应该比模面低15mm以上。模面压边圈轮廓8)最小剖面尺寸(1)双动模具不连接在外冒口的位置也可以在铸件上形成凹槽 外冒口开放口压边圈轮廓行进方向连接注:1.压边圈高度H为凸模长度的25以上(Hmin300 压边圈开口长边尺寸L(mm)最小厚度尺寸H(mm)最小宽度尺寸W(mm)800360200801100038010011250
13、40012511600420160120004502001260048026013150500注)与外滑块或外冒口的接触量原则上机械前后方向在150mm以上 左右方向为50mm以上OGI和用户双方的接触量都应该满足上述条件。(2)单动模具行进方向压边圈开口长边尺寸L(mm)产品拉延进深(mm)最小厚度尺寸H(mm)最小宽度尺寸W(mm)50080030150150315018051802001808113025020013120032080110005018015051802001808113025020013120032020132045032010011600502001505180250
14、1808113030020013120040020132050032016012000503001505180400180811304502001312005002013206003209)视孔(铸孔)的设置 为了确认凸模的工作情况,在小设置60以上的铸孔型零件上设置1个60以上的铸孔,在大型零件上设置至少2个60以上的铸孔,设置位置在机械的前后侧,操作人员可以直接看得到。但是该铸孔一般不是做为视孔,而是作为空气的排气孔设置的。因此为防止空气变形,提高排气效率,凸模和压边圈铸孔位置全部在平面图上(保证最短 道),在所有的加强筋上设置铸孔。(滑块除外)10)压边圈的加强筋间距为250300mm左
15、右,标准为300mm。(注意强度不够)模面平衡块加强筋间距压边圈压边圈侧面图1. 本标准表示安全把手的设置标准。2. 目的 双动拉延模具的凸模离开斜楔时为防止凸模脱落而设置安全把手。3. 设置基准1) 凸模上设置凸起部,压边圈使用基准面(底面)。但安装把手间的空隙不能保证时将压边圈的底面向下设置。2)落下凸模时,在压边圈的凹口处设置安全把手,保证防磨板不干扰。 防磨板上面距离压边圈凹口的间隙为(安全把手间的空隙20(min))。3)原则上安全把手间的空隙为50mm。外滑块(参照设计或冲床规格)4)考虑到重心,至少设置2处以上。外冒口(中型、大型零件设置4处)安全把手间隙5) 压边圈冒口和安全把
16、手间的间隙至少50mm。安全把手间隙206)安全把手部详细尺寸如下图所示。小型零件大型零件1. 本标准表示拉延凸模旋转吊具设定方法。2. 目的 拉延模具凸模由于凸模重心和吊钩位置的平衡性不好,所以如果旋转时凸模突然发生旋转,那么钢丝可能脱落,因此从安全上考虑设置旋转辅助吊具。3. 设定 1)拉延凸模旋转重量平衡非常差,所以在所有的拉延凸模上设置旋转阀、螺钉吊钩、连接螺栓等辅助工具,辅助旋转。OGIHARA公司内制作模具第一优先使用连接螺栓。2)螺钉部为加工自攻螺钉。3)使用最大螺钉直径为M48.4)充分考虑到凸模重心决定旋转辅助工具的安装位置。5)设置高度为接近轮廓面的位置。4. 设定结构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覆盖 冲压 模具设计 标准规范 DR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7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