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培训教案ppt课件.ppt
《高效液相色谱培训教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液相色谱培训教案ppt课件.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青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李德英,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概念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仪构成介绍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原理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色谱分析法的一个分支,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分离分析技术。液相色谱包括传统的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20世纪50年代后气相色谱法
2、在色谱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迅速崛起,而液相色谱技术仍停留在经典操作方式,其操作繁琐,分析时间很长,因而未受到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气相色谱法对高沸点有机物分析局限性的逐渐显现,人们又重新认识到液相色谱法可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之处。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才有了很快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还可称为高压液相色谱(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速液相色谱(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分离度液相色谱(
3、high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或现代液相色谱(modern liquid chromatography)。,1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创立 植物色素分离见图示 2、20世纪20年代,许多植物化学家开始采用色谱方法对植物提取物进行分离,色谱方法才被广泛的应用。3、3040年代发表了薄层色谱、纸色谱的论文 4、40年代瑞典科学家Tiselius等在分配液相色谱、吸附色谱和电泳领域取得了成果 5、50年代英国Martin和Synge建立GC色谱 6、60年代GC-MS联用分析已不能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一、色谱法(chromatograph)的
4、起源和发展,图示,固定相CaCO3颗粒流动相石油醚,植物色素混合物,7、70年代HPLC崛起,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逐步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8、1975年,美国Dow化学公司的H.Small等人首先提出的离子色谱的概念,在分离柱后加一个抑制柱,同年商品化的离子色谱仪问世。9、1979年,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J.S.Fritz等人提出的非抑制型离子色谱仪。10、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种新型的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随之出现。11、20世纪90 年代以后,ELSD一种新型的检测器出现,改变了弱紫外吸收物质的梯度检测难题。12、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用于HP
5、LC的MS检测器开始普及,使液相进入定性的时代。,进入21世纪,HPLC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Merck商品化的一体化柱,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色谱柱概念。2004年,Waters提出了UPLC的新概念,超高压液相色谱。借助小颗粒的填料,特殊化的设计,实现超高效和快速、高通量的分析。2004年10月13日,ESA公司向外界宣布了一项高效液相色谱的最新技术突破,Corona带电气溶胶检测器(CAD)诞生,新一代的通用型检测器。2005年,岛津发布了第一个基于Web的HPLC系统。HPLC向高通量、高灵敏、网络化、小型化发展。,二、色谱法定义、分离基础和目的,定义:利用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在流动相流
6、 经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吸附、分 配或其它亲和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速度的移 动,最终达到分离的目的。图例分离基础:差速迁移(例:赛跑)目的:多组分分离,实现定性定量分析,图示,分离机制: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无数次洗脱分开,碳酸钙吸附剂,石油醚流动相,色素,三、高效液相色谱与其它色谱方法的比较,1.HPLC与经典LC的比较,从分析原理上讲,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经典液相(柱)色谱法没有本质的差别,但由于它采用了新型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而使经典的液相色谱法焕发出新的活力。,三、高效液相
7、色谱与其它色谱方法的比较,1.HPLC与经典LC的比较,经典液相(柱)色谱法使用粗粒多孔固定相,装填在大口径、长玻璃柱管内,流动相仅靠重力流经色谱柱,溶质在固定相的传质、扩散速度缓慢,柱入口压力低,仅有低柱效,分析时间很长。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全多孔微粒固定相,装填在小口径、短不锈钢柱内,流动相通过高压输液泵进入高柱压的色谱柱,溶质在固定相的传质,扩散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在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高柱效和高分离能力。,三、高效液相色谱与其它色谱方法的比较,1.HPLC与经典LC的比较见下表,2.HPLC与GC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气相色谱法具有选择性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
8、分析速度快的特点,但它仅适于分析蒸汽压低、沸点低的样品,而不适于分析高沸点有机物、高分子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全部有机化合物中仅有20%的样品适用于气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却恰可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之处,可对80%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此两种方法的比较如下:不同色谱方法适用的分子量范围,2.HPLC与GC的比较,相同:均为高效、高速、高选择性的色谱方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相比,颗粒极细(一般为10m以下)、规则均匀的固定相,(键合相)传质阻抗小,柱效高,分离效率高;高压输液泵输送流动相,流速快,分析速度快;高灵
9、敏度检测器,灵敏度大大提高。紫外检测器最小检测限可达109g,而荧光检测器最小检测限可达1012g。,四、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与气相色谱法相比,不受试样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应用范围广;可选用各种溶剂作为流动相,对分离的选择性有很大作用,选择性高;一般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分离,不需要高柱温。,优点:“三高”、“一快”、“一广”,缺点:,按分离机制分类:分配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空间排阻色谱法,第二节 HPLC分类,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对于不同的分离机理,K的含义不同。吸附色谱 吸附系数 分配色谱 分配系数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系数 统称K 分子排阻色谱 分子排阻系数,1.吸
10、附色谱(液-固吸附色谱):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如硅胶、氧化铝等,较常使用的是510m的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可以是各种不同极性的一元或多元溶剂。2.分配色谱(液-液分配色谱):早期通过在担体上涂渍一薄层固定液制备固定相,现多为化学键合固定相,即用化学反应的方法通过化学键将固定液结合在担体表面。,3.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为无机酸或无机碱的水溶液。各种离子根据它们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4.空间排阻色谱(凝胶色谱)以凝胶为固定相。凝胶是一种经过交联的、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和不同孔径的多聚体的通称。如葡聚糖凝胶、琼脂糖等软质凝胶;多孔硅胶、聚苯乙烯凝胶等硬质凝胶
11、;,(一)吸附色谱法,要求:固定相吸附剂(硅胶或AL2O3)具表面活性吸附中心分离机制:见图示,吸附系数,注:Ka与组分的性质、吸附剂的活性、流动相的性质 及温度有关 next,吸附平衡 Xm+nYaXa+nYm,图示,分离机制: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无数次洗脱分开 back,(二)分配色谱法,要求:固定相机械吸附在惰性载体上的液体 流动相必须与固定相不为互溶 载体惰性,性质稳定,不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发生化学反应分离机制见图示,分配系数,注:K与组分的性质、流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 以及柱温有关 next,图
12、示,分离机制 利用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溶解度差别实现分离,连续萃取过程 back,分配色谱法分类,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弱于固定相的极性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强于固定相的极性,正相分配色谱:极性强的组分后被洗脱。(库仑力和氢键力),反相分配色谱:极性强的组分先出柱。,(三)离子交换色谱法,要求: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水为溶剂的缓冲溶液被分离组分离子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分离机制见图示,选择性系数,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X+RSO3-X+H+,注:Ks与离子的电荷数、水合离子半径、流动相性质、离子交换树脂性质以及温度有关 next,图示,分离机制:依据被测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交换能
13、力(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back,(四)空间排阻色谱法,要求:固定相多孔性凝胶 流动相水凝胶过滤色谱 流动相有机溶剂凝胶渗透色谱 分离机制见图示,渗透系数,注:Kp仅取决于待测分子尺寸和凝胶孔径大小,与流动相的性质无关 next,图示,分离机制:利用被测组分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上选择性 渗透实现分离 back,结论:,四种色谱的分离机制各不相同,分别形成吸附平衡、分配平衡、离子交换平衡和渗透平衡 K分别为吸附系数,狭义分配系数,选择性系数和 渗透系数,除了凝胶色谱法中的K仅与待测分子大小尺寸、凝胶 孔径大小有关外,其他三种K值都受组分的性质、流 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以及柱温的影响,按
14、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按溶质在色谱柱洗脱的动力学过程分类:洗脱法 前沿法置换法,洗脱法(elution method)又称淋洗法,将含有不同组分的样品注入色谱柱,流动相连续流过色谱柱,并携带样品组分在柱内向前移动,经色谱分离后,样品中不同组分依据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相互作用的差别,而顺序流出色谱柱。前沿法(frontal method)又称迎头法,如将含三个等量组分的样品溶于流动相,组成混合物溶液,并连续注入色谱柱,由于溶质的不同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则与固定相作用最弱的第一个组分首先流出,其次是第二个组分与第一个组分混合流出,最后是与固定相作用最强的第三个组分与第二个组分和第一个组分混合一起
15、流出。此法仅第一个组分的纯度较高,其他流出物皆为混合物,不能实现各个组分的完全分离。置换法(displacement method)又称顶替法,当含有三种组分的混合物样品注入色谱柱后,各组分皆与固定相有强作用力,若使用一般流动相无法将他们洗脱下来,为此可使用一种比样品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更强的置换剂(或称顶替剂)作流动相,当他注入色谱柱后,可迫使滞留在柱上的各个组分,依其与固定相作用力的差别而依次洗脱下来,且各谱带皆为各个组分的纯品。,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一、应用范围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的、受热不稳定易分解的、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生物活性物质
16、和多种天然产物;合成的和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等。涉及石油化工产品、食品、合成药物、生物化工产品及环境污染物等,约占全部有机化合物的80%。其余20%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永久性气体,易挥发低沸点及中等分子量的化合物,只能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依据样品分子量和极性则要选择相应的HPLC分离方法。,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应用广泛。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烃、碳水化合物、药品、多糖、高聚物、农药、抗生素、胆固醇、金属有机物等分析,大多(80%)是通过HPLC来完成的。,应用,各种HPLC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对象,二、方法的局限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虽具有应用范围广等的优点,但也有下述局限性: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
17、使用多种溶剂作为流动相,当进行分析时所需成本高于气相色谱法,且易引起环境污染。当进行梯度洗脱操作时,它比气相色谱法的程序升温操作复杂。2、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缺少如气相色谱法中使用的通用型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能替代气相色谱法,去完成要求柱效高达10万块理论塔板数以上,必须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组成复杂的具有多种沸程的石油产品。4、高效液相色谱法也不能代替中、低压柱色谱法,在200kPa至1MPa柱压下去分析受压易分解、变形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化样品。,综上所述可知,高效液相色谱法也和任何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一样,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作为使用者在掌握了高效液相色谱
18、法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局限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就可在解决实际分析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概念,一、什么是高效液相色谱?二、色谱过程三、常用的基本术语,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是一种区别于经典液相色谱;基于仪器方法的高效能分离手段:高性能的色谱柱,高精度、耐高压的输液泵以及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医药/环保/石化/生命科学/食品及农业 在技术,理论及应用上仍处于发展阶段。,一、什么是高效液相色谱?,二、色谱过程,色谱过程:指物质分子(被分离组分)在相对运
19、动的 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平衡过程,以吸附色谱为例见图示色谱过程:吸附 解吸再吸附 再解吸 反复多次洗脱被测组分分配系数不同 差速迁移 分离,图示,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微小差异 与固定相作用差异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不等 差速迁移 色谱分离。,三、常用的基本术语,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2、基线、噪音和漂移3、峰宽柱效参数4、峰高和峰面积定量参数5、保留值定性参数6、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相平衡参数7、等温线8、分离因子和分离度分离参数,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流出曲线(色谱图 chromagtogram):电信号强 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色谱峰(peak
20、):流出曲线上突起部分,2基线、噪音和漂移 base line,noise and drift,基线:仅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时产生 的信号曲线。反映检测器噪音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稳定平直直线)噪音:仪器本身所固有的,以噪音 带表示(仪器越好,噪音越小)漂移:基线向某个方向稳定移动(仪器未稳定造成),3峰宽 peak width:色谱柱效参数,峰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切线与基线相交的截距,标准差:为正态分布曲线两拐点间距离的一半。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注:小,峰窄,柱效高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所对应的峰宽,注:除了用于衡量柱效,还可以计算峰面积,图示,峰高(peak height;h):组
21、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检测信号,即色谱峰顶至基线的距离。峰面积(peak area;A):色谱曲线与基线间包围的面积。,4峰高和峰面积:色谱定量参数,5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保留时间 retention time,t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时间,即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死时间dead time,t0: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相当于流动相到达检测器所需要的时间,调整保留时间tR:组分由于和固定相作用,比不作用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等于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值,表示组分在色谱固定相内滞留状态的参数,(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图示,续前,
22、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要的 流动相的体积。VR与tR和Fc(流动相流速mL/min)的关系,死体积V0: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 体积。包括从进样器到色谱柱导管的体积、固定相的孔隙及颗 粒间隙、柱出口导管及检测器内腔体积的总和。,(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续前,调整保留体积VR: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即组分 停留在固定相时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6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相平衡参数,分配系数K(partition coefficient,平衡常数):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后,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比,注:K为热力学常数 与组分性
23、质、固定相性质、流动相性质及温度有关 实验条件固定,K仅与组分性质有关不同分离机理的色谱中,K名称虽有所不同,但物理意义都 一样,表示平衡状态下两相中浓度之比,讨论:色谱条件一定时,tR主要取决K的大小(色谱法基本的定性参数),分配系数K不容易获得,不常用,tR(保留时间)与K(分配系数)的关系:,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容量比,分配比)k: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色谱分离前提各组分分配系数不等,注:应选择合适分离条件使得难分离的组分K不等,2)色谱条件(s,m,T)一定时,K一定 tR一定,7、等温线:,定义:指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中分配达平衡时,在
24、两相 中的浓度关系曲线,即cs对cm的关系曲线 图示,(1)线性等温线(理想)对称峰(2)非线性等温线凸形拖尾峰(常见)凹形前沿峰,固定相表面活性吸附中心未达饱和,K一定,与溶质浓度无关,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活性不均,溶质分子先占据强吸附中心再占据弱吸附中心,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溶质与固定相作用,改变其表面性质,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斜率=K,线性:对称峰,凹形:前沿峰,凸形:拖尾峰,对称因子:(拖尾因子),fs在0.951.05之间,fs小于0.95,fs大于1.05,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衡量色谱峰对称性,8.分离因子和分离度:分离参数 描述相邻组分分离状态
25、的指标,(1)分离因子(分配系数比或选择性系数)定义:两种物质调整保留值之比,分离因子1是色谱分离的必需条件,(2)分离度(resolution,R):衡量色谱分离条件优劣的参数定义:相临两组分间峰顶间距离是峰底宽平均值的几倍,讨论,设色谱峰为正常峰,W1W2=4,第三章 HPLC仪器介绍,高压输液系统:储液罐、吸滤器、高压 输液泵、脱气装置及梯度洗脱装置进样系统:进样器,进样阀分离系统:色谱柱,恒温箱检测系统:检测器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记录装置、色谱工作站,1、贮液器和吸滤器:,一、高压输液系统,贮液器:0.5-2L的玻璃瓶,溶剂吸滤器:Ni合金,孔约0.45 m,防止颗粒物进入泵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色谱 培训 教案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7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