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石刻博物馆ppt课件.ppt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野苑石刻博物馆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刘家琨,20130514058 唐戌,设计师简介,刘家琨,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工程学院,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工作室。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刘家琨的建筑立场,“我的工作明显分为两部分:乡村建筑和城市建筑。对我而言,无论他们的形式结果如何不同,其方法论是一致的:既如何直面现实,积极应对,尽可能地使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最终都能成为设计依据和资源。好的设计就是
2、对这些资源的创造性利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它突显于灰色的天空和常绿的环境,使建筑物整体在天空和土地之间取得和谐的关系。”。“一条坡道由慈竹林中升起,从两株麻柳树之间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基地环境分析,城市的边缘十亩,河滩野地距河十米之内属于国有,不允许任何永久性建筑,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简介,鹿野苑这个名称来自汉字鹿野,它意味着一个鹿跑的原野并指有佛教教义的地方,其中塑有释迦牟尼的化身。建筑师为游客设计了一条蜿蜒的小路,一条支路将游客带到一个设有办公室和储藏室的简单辅助性建筑,另一条支路越过一个以旧稻草农舍改建的讲堂,经过一片竹林间的空地,最后通向跨越小莲池的长混凝土坡道。,入口
3、设置,“沿着森林散步然后穿越它的过程对营造心理空间序列很重要,”刘家琨说建筑师通过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欣赏到景色的转变从而为游客参观博物馆做好铺垫。随着坡道伸过池塘,坡道缓缓升起,从两株柳树之间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游览路线,演变过程,建筑师将整个项目分解为两大部分(皆两层高):中心巨石(被服务空间),容纳所有的展览空间,置于基地北部;四块一组的小石头,或混凝土“筒体”(服务空间),其中两个分别容纳办公室和楼梯间加洗手间,另两个共同容纳一个多功能厅,其中一个屋面还向北面纵深方向延长,覆盖了博物馆西入口的过渡空间。这里值得赞叹的一个细节是建筑师娴熟地利用外墙凹槽,将一个本来较大的多功能厅体
4、量在外部形象上“分裂”为两个小体量,与旁边的办公室和楼梯间加洗手间筒体尺度相当,使它们在基地南边共同排成四块一组,整齐划一的石砌壁垒,与十米开外优美如画、水平洄转的溪流和浅滩形成强烈对比,建筑师继续在下一个层次上切割体量和空间,在中心巨石的西南角切割出贯穿两层高的门厅中庭。与此背靠背,在二层中部偏东南部位切割出一个屋顶庭院,这样中心巨石的剩余部分便是最终的室内展览空间。其它一系列小空间,如西边坡道入口处的灰空间,二层屋顶平台东南端大台阶顶端“陈列亭”空间等,都可被看作以同等手法切割而成。,平面布局,刘家琨运用虚实对比为从汉代到宋代的佛教石雕创造了生动的展示场景。这座面积达900的博物馆由混凝土
5、构筑而成,贯穿室内外的入口坡道直达二层,游客由坡道进入博物馆,穿过一个两层高的空间来到展室。二楼的展示空间环绕一个屋顶庭院,经由室外楼梯上至一个有顶的楼梯平台,这为二楼的展示空间增添了吸引力,并为欣赏府河及周围区域景色提供观景点。在一楼,建筑师布置了更多的展室以及一个小型多功能厅和一个办公室。,路径分析,路径从经过草地和室外展场开始,从断面看,先浇筑了T形混凝土基层,再铺以条形青石,路径一开始就是高于草地以脱离寻常的体验。主要展览路径完整而线性;先经过长长的贯通室内外的坡道,从二层下到一层。但从二层下到一层的同时,也可从楼梯边的小门进入露天展室。部分观者可以从露天展室临河一侧的梯段到达二层屋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鹿野苑 石刻 博物馆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7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