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输电线路双回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总则.docx
《空输电线路双回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总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输电线路双回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总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2008-实施2008-发布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双回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e to the assembly and erectionof the steel towers of 1000kV overhead double transmission line(报批稿)Q/GDW 2008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ICS目 录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基本规定14. 施工准备25. 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26. 内悬浮外(内)拉线回转摇臂抱杆分解组塔127. 落地式外
2、(内)拉线回转摇臂抱杆分解组塔228. 塔式起重机分解组塔25前 言本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双回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是由国网交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单位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参考1000kV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编写的。本标准主要内容如下:范围;基本规定;组塔方式及工艺;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网交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怀清 黄成云 熊织
3、明 朱立明 苏秀成 邱强华 王建国 鲍庆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双回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双回路铁塔组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5009.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 架空电力线路DL/T875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Q/GDW 155 1000kV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
4、艺导则Q/GDW 153 10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000kV架空送电线路同塔双回路钢管塔施工及验收规范3. 基本规定3.1 本标准给出了多种施工方法,不论选择何种方法,在工程开工前均应进行施工技术设计。3.2 施工前应针对所选定的施工方法编制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法在首次应用前应进行试点。3.3 铁塔组立的质量要求,应符合10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及1000kV架空送电线路同塔双回路钢管塔施工及验收规范。3.4 铁塔组立施工应严格遵守DL5009.2及相关规程的规定。3.5 施工技术设计时应对铁塔组立过程中的塔体强度及稳定进行校验。按极限应力法验算塔体强度时,塔材部件
5、的安装应力应小于强度设计值。钢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见表1。表1 钢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 类 别材 料厚度或直径(mm)抗拉、抗压、抗弯(N/mm2)抗剪(N/mm2)孔壁承压(N/mm2)钢材Q2351616404060215205200125120115370Q3451616353550310295265180170155510490470Q3901616353550350335315205190180530510480Q42016163535503803603402202101955605305103.6 抱杆是铁塔组立的重要工具之一,应针对塔型特点及地形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6、,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抱杆进行施工。3.7 铁塔组立施工设计时,必须对所用工器具受力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计算,以受力最大值作为选择工器具的依据。3.8 各种型式的自立式铁塔应采用分解组立方法。分解组立方法有: 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 内悬浮外(内)拉线回转摇臂抱杆分解组塔; 落地式外(内)拉线回转摇臂抱杆分解组塔; 塔式起重机分解组塔;3.9 抱杆及其他起重工器具的设计、制造、使用应符合DL5009.2、DL/T875及相关规程的规定。3.10 从施工的角度考虑,铁塔设计宜满足以下要求:3.10.1 铁塔单根构件重量不宜超过3.5t,单根构件长度不宜超过9m;3.10.2 铁塔的分段
7、重量(特别是横担部分,直接影响到施工吊装方案及抱杆规格),横担宜分为两段,每段应能成为稳定的结构,单段重量不宜超过5t;同时在横担开断法兰连接处联板外侧打2个24的施工辅助孔;3.10.3 施工板(孔)的设置:立塔施工时的抱杆承托板、吊点处的耳板或施工孔,提线或锚线的施工板(孔)、耐张塔临时拉线的施工板,并且设置临时拉线的施工孔;3.10.4 为铁塔安装过程的安全措施增加附件:操作站位平台,操作扶手,安全带挂点,水平拉索挂点,塔脚底板施工挂孔。4. 施工准备4.1 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和铁塔图纸,并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4.2 根据现场调查及图纸会审的结果,选择施工方案、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并进
8、行技术交底。4.3 选择抱杆时应考虑风载荷的影响,推荐的抱杆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表2 推荐抱杆的主要参数抱杆参数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摇臂抱杆分解组塔抱杆长度(m)3440424051最大起重量(t)6782525摇臂长度(m)/1015抱杆断面(mmmm)750750800800900900900900950950注1:本表中推荐的抱杆主材材质采用Q345。4.4 进入施工现场的机具应进行检验或试验。4.5 进入施工现场的塔材应进行清点和检验。4.6 根据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和铁塔结构,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5. 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5.1 工艺特点5.1.1 外拉线通过地锚固定在铁塔以
9、外的地面上,地面外拉线具有易控制、操作灵活等特点,适用于较平坦地形。5.1.2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时,其抱杆拉线固定在已组立塔体上端的主材节点处,适用于场地狭窄等不宜打外拉线的塔位。5.2 现场布置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可根据塔体的结构尺寸、构件重量等条件,采用塔身分片吊装、横担分段吊装或分片吊装。塔身分片吊装的现场布置如图1、图2所示。根据牵引绳在抱杆上的布置方式分成A、B两种工况。A工况: 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从抱杆另一侧经腰滑车向下,如图1a、2a; B工况: 牵引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同侧经腰滑车向下,如图1b、2b。(a) A工况 (b) B工况1抱杆拉线;2抱杆;3承托绳;
10、4牵引绳;5地滑车;6“八”形控制绳;7吊件;8起吊滑车组;9吊点绳;10卸扣; 11补强材;12控制地锚;13抱杆拉线地锚;14动力地锚。图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示意图(a) A工况 (b) B工况1抱杆拉线;2抱杆;3承托绳;4牵引绳;5地滑车;6“八”形控制绳;7吊件;8起吊滑车组;9吊点绳;10卸扣;11补强材;12控制地锚;13动力地锚。图2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示意图5.2.1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布置应遵循下列规定:a) 承托绳固定在铁塔主柱的节点上,四根承托绳应等长,承托绳与塔身的固定宜通过事先安装在塔材上的施工板(孔)联接, 对角两承托绳之间
11、的夹角应不大于90。b) 抱杆外拉线地锚应位于与基础中心线夹角为45的延长线上,离基础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高的1.2倍。当场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验算各部受力并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c) 抱杆两内拉线平面与抱杆的夹角应不小于15。当该夹角小于15时,应采取防止抱杆倾倒的措施。d) 抱杆拉线和地锚应经过计算后选择,吊装前拉线应可靠固定。e) 牵引系统应放置在主要吊装面的侧面,牵引装置及地锚与铁塔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全高的0.5倍,且不小于40m。5.3 工艺流程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图3 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图5.4 主要工艺5.4.1 抱杆组立a) 地
12、形条件许可时,采用汽车吊将抱杆整体组立。b) 地形条件不许可时,先利用小型倒落式人字抱杆整体组立抱杆上段,再利用抱杆上段将铁塔组立到一定高度,然后采用倒装提升方式,在抱杆下部接装抱杆其余各段,直至全部组装完成。5.4.2 塔腿吊装a) 根据塔腿重量、根开、主材长度等,场地条件许可时,可以采用汽车吊组立塔腿段;b) 地形条件不许可时,采用小型倒落式人字抱杆就近塔腿处组立抱杆,利用组立抱杆单根吊装塔腿主材。塔腿主材吊装时应选择合理的吊点位置,采用合适的吊具。c) 单根主材或塔片组立完成后,应随即安装并紧固好地脚螺栓,并打好临时拉线,在铁塔四个面辅材未安装完毕之前,不得拆除临时拉线。d) 利用已立塔
13、腿段抬吊铁塔四个面辅材:利用主材上挂点首先抬吊横隔材与大斜材,再逐根吊装小斜材。e) 分片吊装塔腿片时,抱杆和其他工器具应按整体组立铁塔施工进行计算。5.4.3 提升抱杆a) 铁塔塔腿段组立结束,塔材全部装齐且紧固螺栓后即可提升抱杆。由于抱杆较重,应采用两套滑车组加一套平衡滑车组进行提升。抱杆提升现场布置如图4所示。b) 提升过程中应设置不少于两道腰环,腰环拉索收紧并固定在4根主材上,两道腰环的间距不得小于6m。抱杆高出已组塔体的高度,应满足待吊段顺利就位的要求。外拉线未受力前,不应松腰环;外拉线受力后,腰环应呈松弛状态。(a)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 (b)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1拉线调节滑车
14、组;2腰环;3抱杆;4抱杆外拉线;5提升滑车组;6已立塔身;7转向滑车;8牵引绳;9平衡滑车;10牵引滑车组;11地锚;12缓松器;13内拉线图4 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提升布置示意图c) 在塔身两对角处各挂上一套提升滑车组,滑车组的下端与抱杆下部的挂板相连,将两套滑车组牵引绳通过各自塔腿上的转向滑车引入地面上的平衡滑车,相互连接,平衡滑车与地面滑车组相连,利用地面滑车组以“2变1”方式进行平衡提升,提升时依靠两道腰环及顶部落地拉线控制抱杆。d) 抱杆提升过程中,应设专人对腰环和抱杆进行监护;随抱杆的提升,应同步缓慢放松拉线,使抱杆始终保持竖直状态。e) 抱杆提升到预定高度后,将承托绳固定在主
15、材节点的上方或预留孔处。f) 抱杆固定后,收紧拉线,调整腰环使腰环呈松弛状态。调整抱杆的倾斜角度,使其顶端定滑车位于被吊构件就位后的结构中心的垂直上方。5.4.4 塔身吊装a) 塔身吊装时,抱杆应适度向吊件侧倾斜,但倾斜角度不宜超过10,以使抱杆、拉线、控制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受力更为合理。b) 在吊件上绑扎好倒“V”形吊点绳,吊点绳绑扎点应在吊件重心以上的主材节点处,若绑扎点在重心附近时,应采取防止吊件倾覆的措施。c) “V”形吊点绳应由2根等长的钢丝绳通过卸扣连接,两吊点绳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20。5.4.5 横担吊装a) 吊装双回路铁塔横担,根据抱杆承载能力、横担重量和塔位场地条件,上横担部
16、分可采用整吊、分段或分段分片吊装方式。采用分段吊装时,靠近塔身段利用抱杆吊装,外侧段利用辅助抱杆吊装;如图5所示。1抱杆;2辅助抱杆;3起吊滑车组;4起吊绳;5吊件(上横担);6抱杆滑车组;7抱杆外拉线;8承托机构;9抱杆内拉线;10铁塔井口图5 上横担分段吊装(抱杆两种安装位置)示意图b) 吊装双回路铁塔横担时,吊点绳宜绑扎在横担重心偏外的位置。起吊时,横担外端略上翘,就位时先连接上平面两主材螺栓,后连接下平面两主材螺栓。双回路铁塔的上层横担强度满足吊装下层横担时,可利用上层横担作支撑进行吊装,否则应采取补强或其他措施进行吊装。c) 利用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吊装铁塔横担时,在铁塔井口处应采用腰环
17、防止抱杆向塔正面倾倒。5.4.6抱杆拆除a) 铁塔组立完毕后,抱杆即可拆除。b) 收紧抱杆提升系统,使承托绳呈松弛状态后拆除,再将抱杆顶部降到低于铁塔顶面以下,装好铁塔顶部水平材。c) 在铁塔顶面的两主材上挂“V”形吊点绳,利用起吊滑车组将抱杆下降至地面,逐段拆除,拉出塔外、运出现场。“V”形吊点绳位置应选在铁塔主材的节点处。d) 拆除时应采取防止抱杆旋转、摆动的措施。5.5 主要受力计算5.5.1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施工计算应包括主要工器具的受力计算及构件的强度验算。主要工器具包括抱杆、抱杆拉线、起吊绳(包括起吊滑车组、吊点绳、牵引绳等)、承托绳和控制绳等。工具受力计算应先将全塔
18、各次的吊重及相应的抱杆倾角、控制绳及拉线对地夹角进行组合,计算各工器具受力,取其最大值作为选择相应工器具的依据。5.5.2主要工器具受力分析图如图6、图7所示。 (a) A工况 (b) B工况 图6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图(a) A工况 (b) B工况图7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图5.5.3 控制绳对于分片或分段吊装时,绑扎吊件处的控制绳应采用左右各一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对地的夹角宜为3060,以保证塔片平稳提升。其合力计算式为: (1)式中:F控制绳的静张力合力,kN;G被吊构件的重力,kN;起吊滑车组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控制绳对地夹角,()。5.5.4 起吊绳如图6、
19、图7所示,起吊绳(起吊滑车组、吊点绳)的合力计算式为: (2)式中:T起吊绳(起吊滑车组、吊点绳)的合力,kN。5.5.5 牵引绳的静张力 (3)式中:T0牵引绳的静张力,kN;n起吊滑车组钢丝绳的工作绳数;滑车效率,=0.96。5.5.6 抱杆的受力计算a工况: 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及腰滑车后引至地面 抱杆受力分析如图8图8 (4)式中:N0起吊绳、抱杆拉线对抱杆产生的轴心压力,kN。 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中: (5) 抱杆的综合计算压力中应包括牵引绳对抱杆的压力,故: (6)式中:N抱杆的综合计算轴向压力,kN。抱杆拉线合力线对地夹角,();抱杆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即抱杆倾斜角),();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电 线路 回路 铁塔 施工工艺 总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6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