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pptx
《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目录,1,2,3,4,绪论,第一编 教育的一般目的,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第三编 道德性格的力量,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
2、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教育思想,1、教学阶段论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学生领悟和掌握。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2、教育性教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
3、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所以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3、训育,绪论,Der dumme ist nicht der tugend.愚蠢的人不可能是有德行的。赫尔巴特,主要内容,-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科。,-
4、教育学的意义-他认为“教育学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门学科,但他们还应当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论证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一、思想基础与目的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持这样一种人性假设:儿童生来并无意志,有的只是一种不服从的烈性,在这种烈性和欲望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倾向,也是儿童“不守秩序的根源”,“是必须克服的”。为此他强调对儿童的管理,“以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了避免现在或将来对别人或儿童自己造成危害;而是为了避免不调和矛盾本身;三
5、是为了避免没有充分群里参与社会却被迫参与的那种冲突。因此,管理并非是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赫尔巴特强调儿童管理是为了使儿童遵守社会秩序,而非培养守秩序的奴隶。他强调守秩序,就像我们现在人多要排队、遵守交通规则是一样的,通过培养儿童的社会公德与协作意识达到培养而用心灵的目的。,儿童的管理,二、儿童管理方法1、监督 赫尔巴特认为监督是儿童管理的重要方式。不过,他充分认识到单纯地监督只能造成儿童完全丧失诚意的服从的危险。另外,监督还会妨碍儿童控制和考验自己,使他们不能认识那些在教育圈子中永远看不到的事物。同时,对于经常处在监督之下的儿童,他们也不可能机智敏捷,具有创造力。
6、2、威胁赫尔巴特提出,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威胁的方法,如果父母或教师在儿童的眼泪和请求之下,就因此退却,教育就达不到任何效果。所以,若有必要运用威胁,就要坚持运用,不过赫尔巴特更担心威胁的危害性。,儿童的管理,二、儿童管理方法3、惩罚 赫尔巴特认为,在儿童管理过程中,如果监视、威胁等手段未必能够奏效,或当它们都不能收到训育的效果时,实施相应的惩罚包括体罚也是必要的。但是他警告家长和教师,对于体罚必须极少采用,体罚时也一定要考虑到受罚者的难堪心理,惩罚的时间要尽量的短。他曾说过:“少年回忆他在儿童的时代被打过,这是无伤大雅的”;再者,假如现在以相同的标准去衡量,觉得应得惩罚,这也是无伤大雅的。
7、但是,假如严重到伤害他的自尊心,这便是真正地伤害他,或者他受到严酷的毒打、接受更多的鞭挞,这也是伤害他,其结果造成很大的冷漠。很明显,赫尔巴特不反对体罚,但绝不赞成体罚的经常使用,尤其不能使用那些具有伤害性的体罚。,儿童的管理,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美国哈佛大学,一、教育的目的是单纯的还是多方面的由于德国当时正处于科学统一的思潮时期,所以思想家常常陷入一种错误的境地:从知识的统一性推导出事物的统一性,而且以前者的统一性来假定后者的统一性。但这种观念还存在问题,而且还是多方面的。,真正的教育,二、三大问题1、是否能够同一概念建立对应的科学方法?2、是否真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教育学 教育家 赫尔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6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