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给水部分检修工艺规程.docx
《汽轮机给水部分检修工艺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机给水部分检修工艺规程.doc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C300/22016.7/0.3537/537型汽轮机给水部分检修工艺规程目 次1范围12DG600240 /FK6G32AM给水泵组检修工艺12.1 DG600240 /FK6G32AM给水泵概况12.2 汽动、电动给水泵组拆装顺序和工艺要求42.3 前置泵拆装顺序、工艺要求和检修质量标准272.4 给水泵附属设备检修工艺342.5 给水泵组找中心标准402.6 故障原因与处理412.7 备品备件422.8 专用工具443 R16K.1型液力偶合器检修工艺453.1 型式、规范、技术参数453.2 设备概述453.3 拆装顺序和工艺要求483.4 偶合器故障及处理方法593.5 电动给水泵
2、电机轴瓦检修634 加热器系统644.1 设备概述644.2 高压加热器技术参数644.3 高加的结构674.4 高压加热器的检修工艺684.5 高加系统阀门715 附图73C300/22016.7/0.3537/537型汽轮机给水部分检修工艺规程2DG600240 /FK6G32AM给水泵组检修工艺2.1 DG600240 /FK6G32AM给水泵概况2.1.1 给水泵型式、规范、技术参数汽动给水泵 型号: DG600240流量 556 m3/h 扬程 2269.7 m转速 5239 r/min 轴功率 3840.4 kw必需最小汽蚀余量 30.72 m制造厂家: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电动
3、给水泵 型号: FK6G32A(M) 流量: 346 m3/h 扬程: 2281.9 m 转速: 4604 r/min 轴功率:2470.6 kW 效率: 80.5% 质量:6000 kg 制造厂家: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2.1.2 设备概述300MW机组的给水泵组由二套汽动泵组(各50%容量)和一套电动泵组(30%容量)组成。汽动泵组的驱动方式及配套型式为:前置泵由前置泵电机单独驱动,给水泵由汽轮机驱动。电动泵组的驱动方式及配套型式为:前置泵是由电机副轴伸端直接驱动,给水泵由电机的主轴伸端通过液力耦合器来驱动。各设备之间是通过叠片式挠性联轴器来传递动力,每个联轴器在可拆卸的保护罩内。汽动泵
4、组给水泵的轴承润滑油由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供应,而电动泵组给水泵的轴承润滑油由液力偶合器润滑油系统供应。每套泵组都配有一前置泵进口滤网、给水泵进口滤网、给水泵出口逆止阀和最小流量再循环系统。最小流量再循环系统包括一个再循环阀,两个再循环截止阀以及差压开关和再循环减压装置。差压开关的信号来自前置泵和给水泵管道上的流量孔板或给水泵出口的流量喷嘴。前置泵、给水泵、电机、偶合器、汽轮机装在各自的底座上。2.1.3 汽动和电动给水泵为水平、离心、多级筒体式,有下面两个主要部件组成:2.1.3.1 筒体:组成泵的主压力边界的一部分,焊接在管路上,中心线位置处支承在型钢结构的泵座上。2.1.3.2 泵内部组件:
5、可以整体从泵筒体内抽出,与筒体一起构成泵的主压力边界。水泵由进口侧泵脚下的一对横向键轴向定位在联轴器端,筒体下有一轴向键,这种布置,使泵能在所有温度情况下保持与驱动机的对中性,并将管道载荷传递到泵座上。在泵脚和泵座间装有铜质滑块,从而保证能自由地热膨胀和良好的接触。泵的出入口管道都焊接在筒体上。这种结构,使得在拆开联轴器和附属管路并松下大端盖螺栓后,就能将整个芯包作为一个整体拆下来。泵体内部每一级结构相同,都是由隔板和导叶、叶轮组成,在每一级内隔板内孔和导叶内孔安装有可更换的密封环,防止介质在级间泄漏,而每级的内泵壳(隔板)之间为金属止口硬密封。进口第一级导向件在泵进口侧由一闭式止口套接定位,
6、以保证安装芯包时其内部组件的对中性,保证了进口导向件可由拉紧环紧固地定位在筒体上,同时又能在热波动时自由膨胀。而出口侧由末级导叶和出口大端盖间的蝶形弹簧固定在筒体上。这种弹簧在组装和停机时给结合面提供足够的静压力从而允许内部组件自由膨胀。当泵运行时,水力压差建立,从而保证接合面间严实的密封。2.1.4 转动元件 该泵采用刚性转子,从而可以保证极高的机械可靠性,使发生超标准振动或内部接触的风险微乎其微。2.1.5 水力部件 泵中所用的叶轮及导叶都是用13%铬不锈钢精密铸造而成,具有很高的表面光洁度和强度,大大提高了泵的运行效率。2.1.6 中间抽头 泵的中间抽头设在第二级上,由二个密封圈在芯包与
7、筒体间密封,并在前二级泵壳外形成一轴向空间,在第二级内泵壳上有一圈径向孔,使得第二级压力水进入周向空间。在筒体上有一抽头口,使次级抽头水从周向空间输向中间抽头接头,中间抽头管插入泵体,并在其两者之间装有密封件以防止液体泄漏。2.1.7 平衡装置 泵的水力平衡装置为平衡鼓装置,平衡鼓装在轴的末级叶轮后面,平衡鼓在固定于大端盖上的节流衬套内旋转,成为一减压装置,出口压力作用于末级叶轮不平衡区,使得总有一指向进口端得剩余推力存在,使轴处于拉伸状态。平衡鼓压装在轴上,轴向由轴肩定位,并在低压侧由一螺母拧紧。平衡鼓在节流衬套内旋转,节流衬套内孔上加工有一组浅的平衡槽,在端面加工了若干旋流断口,这种结构提
8、高了流体静力刚度,同时又大大减少了泄漏。2.1.8 轴承2.1.8.1 径向轴承:泵轴是由一对普通圆柱型径向滑动轴承所支承,采用强制润滑,润滑油来自主润滑油系统,轴承由轴承压盖固定,轴承压盖固定在下半部轴承支架上,而轴承支架固定在泵体两侧端盖上。2.1.8.2 自位瓦块式推力轴承:该轴承对两个方向的推力载荷是有相同的承受容量的,适用于两个旋转方向。推力环组件由支承环组成,瓦块均布在支承环上各单独的定位件之间,瓦块外径嵌在支承环的法兰内,瓦块通过定位件的头部嵌在其两侧的凹槽内来较松的定位,使得工作时瓦块能自由倾斜但不会掉下来。推力轴承安装在一轴向中分的轴承腔内,该腔体在自由端轴承室内,而轴承室也
9、是轴向中分的。2.1.9 轴端密封 汽动给水泵轴封采用装有固定衬套注射密封水卸荷型迷宫密封,保证泵在运行时密封水不进入泵而泵送水不泄漏出来。冷凝水注射到密封腔内向泵送水方向流去,在卸荷环内与外漏的泵送水相遇,在那里通过管道联通到前置泵的入口,只要密封水压力保持高于前置泵进口压力,就不会从密封腔内漏出热水。还有一些凝结密封水沿着迷宫密封泄漏经U型管到凝汽器。迷宫密封是平行单直径布置,固定衬套是锯齿孔型或密封轴套和衬套分别加工反向的双头螺旋槽。电动给水泵两端都由机械密封加以密封,每个机械密封由闭式循环水冷却,密封循环水由各自的冷却器冷却并有滤网过滤,冷却器及机械密封体用来自外部的清洁水源进行冷却。
10、2.1.10 泵座泵座是轧制型钢的焊接件结构,布置成在中心线处支承水泵。泵座整个结构设计为既能保证刚性又能保证无变形。2.1.11 汽动泵暖泵系统(见附图1)暖泵系统是用来保证给水泵不产生热分层而造成筒体变形。该暖泵系统仅用于汽动给水泵,该系统使汽动给水泵处于常规运行的启动状态,为两台汽动给水泵提供暖泵水。对每台锅炉,有2台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和1台30%容量的电动给水泵,暖泵管路与三套泵组的中间连接管相接,该三条管路在一母管接头处汇合,以保证每台汽动泵的暖泵水供应。2.2 汽动、电动给水泵组拆装顺序和工艺要求2.2.1 汽动、电动给水泵组解体准备2.2.1.1 汽动、电动给水泵组解体应注意
11、事项a) 解体时,对所有部件要慎重保护。b) 拆装零部件要按顺序排放,并将其放在清洁的木板或胶皮上,同时用纸或清洁的布覆盖,以免碰伤、划伤密封面。c) 部套、部件的解体,应根据本规程的规定或制造厂图纸要求,解体前在各相对应位置打好钢字头,对需要准确对正位置的地方可划线作记号(以上要求如有记号不必再做)同类构造的零部件同时拆开时使用的钢字头或记号应能区别,禁止在零件的工作面上打记号。d) 对于给水泵要仔细清洗后才能复装,对O型密封圈,不能接触油类或二硫化钼,原则上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更换。e) 石棉密封垫、缠绕垫片使用一段时间必须更换,更换的密封垫必须符合图纸要求。f) 安装时所有可能互相摩擦的部
12、件均应涂以干燥的二硫化钼粉(不许含油脂)。g) 所有密封面、配合面都必须保持清洁,不允许有划痕。h) 各零部件之间密封垫、调整垫拆装时进行厚度测量并作好记录。i) 推荐的螺纹紧固件的力矩值组装泵时须用下列力矩拧紧螺栓,所有螺栓的螺纹及其头部下侧须加润滑油:螺纹紧固件 推荐力矩(Nm)轴承支架 130保持环 27筒体螺母 4780密封衬套 16密封箱体 27端盖 130内泵壳 182.2.1.2 准备工作a) 在开始任何一种维修作业之前必须按下列步骤隔离给水泵。b) 切断电机电源及润滑油系统电源。c) 切断所有仪表的电源。d) 检查泵组的进、出口阀和再循环阀门是否关闭。e) 切断冷却水源。f)
13、关闭中间抽头阀门。j) 打开放水阀和排气管,放气筒体内的水。k) 进行任何维修之前,必须保证泵壳内已无压力。2.2.2 FK6G32A(M)型电动给水泵拆装顺序和工艺要求2.2.2.1 传动端轴承a) 拆下联轴器上下罩壳。b) 拆下联轴器对轮之间的联接套。c) 使用专用工具,采取加热的方法拆下联轴器对轮。d) 取下上瓦盖和上瓦,分别测量有下瓦和无下瓦情况下的抬轴量。e) 用合适的木棒撬起轴,将下瓦和挡油圈转出。f) 拆除轴瓦支架(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g) 检查轴瓦和轴颈部位有无损坏和磨损现象,并检查挡油环是否磨损,若磨损严重必须更换新的。2.2.2.2 自由端轴承a) 取下上瓦和挡油圈
14、,分别测量推力瓦间隙、有下瓦和无下瓦情况下的抬轴量。b) 拆下端盖、轴承盖及径向轴承压盖、推力轴承压盖(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c) 顶起轴,将下瓦和挡油圈转上来并拆下。d) 松开弹簧,拆下润滑油密封圈及端盖的润滑油密封圈。e) 按下述方法依次拆下整个推力轴承。(见附图2)f) 推力轴承的电阻测温探头是擦插入推力瓦块内的并固定在推力轴承撑板上,首先应将测温导线从外部拆开并将导线送出来。g) 弄平推力盘锁紧垫圈的舌片,用专用板手取下推力盘螺母和取下锁紧垫圈。h) 加热推力盘轮毂,用推力盘拆卸工具将推力盘从轴上拆下,拆下推力盘键。i) 查轴承轴颈及推力盘,润滑油密封圈和挡油圈是否损坏或磨损,必
15、要时更换新的零件。2.2.2.3 传动端机械密封(见附图3)a) 按2.2.2.1节所述步骤a)到f)取下传动端径向轴承。b) 拆下紧固件联轴器螺帽的螺钉,用专用板手拆下联轴器螺母。c) 用联轴器拆卸工具拆下对轮,取下联轴器键和其上的固定螺钉。d) 拆下轴承支架上的紧固螺栓螺母和定位销,拆下传动端轴承支架。e)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抛油环。f) 拆下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g) 拆下机械密封芯子,从轴上取下密封轴套的键。h) 取下机械密封腔体与进口端盖的紧固螺钉,拆下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去掉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上的O型圈。i) 按下述步骤继
16、续进行:j) 解体机械密封芯子。k) 检查机械密封各元件,如有必要更换新件。l) 组装好机械密封芯子已备安装。m) 机械密封压缩量6mm8mm。2.2.2.4 自由端机械密封a) 按2.2.2.2节步骤a)到f)拆下自由端的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b) 拆下自由端部轴承支架与大端盖间的紧固螺栓螺母和定位销,拆下轴承支架。c) 弄平推力盘锁紧垫圈的舌片,用专用扳手取下推力盘螺母和锁紧垫圈。d) 用推力盘拆卸工具将推力盘从轴上拆下,拆下推力盘键。e)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取下抛油环。f) 拆下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j) 拆下机械密封芯子,从轴上取下密封
17、轴套的键。h) 取下机械密封腔体与大端盖的紧固螺钉,拆下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去掉机械密封腔体和冷却套上的O形圈。i) 按下述步骤继续进行:1) 解体机械密封芯子。2) 检查机械密封各元件,如有必要更换新件。3) 组装好机械密封芯子已备安装。4) 机械密封压缩量6mm8mm。2.2.2.5 检查轴向运转位置和推力轴承间隙a) 在传动端上必须安装轴承支架和下瓦。b) 在自由端上必须安装轴承支架、下瓦、推力盘、键、推力盘螺母和锁紧垫圈及端盖。c) 按下述方法检查轴向运转位置:1) 将转子尽可能的向泵传动端靠足,以推力盘的外侧面为基准,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划一道线。2) 将转子尽可能的向自
18、由端靠足,用相同的基准,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再划一道线,测量两条线之间的距离,该值应该是约9.25mm。3) 在轴承支架内放上内侧的推力轴承撑板、推力瓦块和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将转子再向传动端尽可能的靠足,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芬面上画第三线(以相同的基准)该线到内侧那条线之间距离应是约4.25mm。d) 按下述方法检查推力轴承间隙:装上外侧的推力瓦和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装上百分表,来回移动泵轴并仔细测量其间隙(可以通过调整推力轴承衬垫的厚度来调整),推力轴承间隙:0.40mm。e) 换上备用的推力轴承组件时,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查:1) 转子至于其轴向运转位置,在轴承支架的推
19、力轴承室上精确测量其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用同样方法精确测量外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外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2) 内侧和外侧推力轴承撑板上的衬垫(调整垫),并精确的加工到入下所给的尺寸:内侧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的厚度所测的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外侧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的厚度所测的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推力轴承轴向间隙)。3) 将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转到推力轴承撑板上,重复进行前面的步骤d)检查工作。2.2.3芯包拆卸2.2.3.1 芯包拆卸的准备工作a) 按2.2.1.2节所述作好准备工作。b) 拆下所有影响拆
20、卸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道。c) 检查所有起吊设备和专用工具是否良好。注:传动端的泵轴螺母是左旋螺母,而自由端的泵轴螺母都是右旋的,为了便于组装,必要时在部件上重新标上记号。2.2.3.2 用螺栓液压张紧装置按下述步骤进行,拆卸给水泵大端盖螺母(M483mm):a) 将螺栓液压张紧装置放在对称的双头螺栓上,手动拧紧其本体,使底架紧贴在大端盖上。b) 启动螺栓液压张紧装置油泵,增加油压至75MPa,用旋棒将螺母松开。c) 操纵增压泵上的阀门释放系统中的油压,断开油管拆下液压张紧装置。d) 拆除大端盖螺母,分两组进行,每组10条螺栓。e) 重复a)c)直到松开所有大螺母。2.2.3.3 抽出芯包(见
21、附图4)a) 拆去泵筒体与进口端盖之间的保持环,密封挡圈,取出O型胶圈。b) 用螺栓将拆卸板固牢在传动端轴承座上,旋入第一级拆卸管,将拉紧螺栓旋紧至轴端上,再装压紧板垫圈并螺母拉紧芯包,将槽钢支撑板固定在泵座上,将滚筒其顶组件安装在台板上,调节其高度,使其与第一级拆卸管接触。c) 将吊环装在给水泵大端盖上,系上钢丝绳套;适当拉紧钢丝绳套后,用专用工具拆下端盖螺母,用顶丝将芯包顶出筒体。d) 使用天车用绳索将扁担型芯包专用起吊工具吊牢,在芯包专用起吊工具两头用绳索一端接在大端盖吊环,一端接在拆卸管上,并使扁担型芯包专用起吊工具与芯包保持水平位置,逐步移出芯包。e) 调整行车高度保持芯包水平,确认
22、安全套环在拆卸芯包的每一步时,每次拆卸管,逐步将芯包移动直至第一级拆卸管露出筒体。f) 吊开芯包移至工作区域,水平搁置并楔牢。2.2.3.4 泵芯包解体a) 拆卸传动端轴承和轴封1) 拆下所有拆卸工具。2) 按2.2.2.1节所述步骤c)f)和2.2.2.3节所述步骤f)、g)、h)拆下轴承和密封轴套。b) 拆下自由端推力轴承、径向轴瓦和机械密封(参见附图2、附图3)按2.2.2.2节所述步骤b)f)和2.2.2.4节所述步骤f)、g)、h)拆下轴承和密封轴套。2.2.3.5 内泵壳解体吊起芯包至垂直位置放到支架上(注:起吊时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泵轴支撑芯包重量)。a) 吊起大端盖,起吊大端盖时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轮机 给水 部分 检修 工艺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6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