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docx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机电产品必须完成相互协调的若干机械运动,每个机械运动可由单独的控制电机、传动件和执行机构组成的若干系统来完成,由计算机来协调与控制。由于受到当前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机械传动链还不能完全被取消。但是,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已不仅仅是用来作运动转换和力或力矩变换的变换器,已成为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伺服控制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和选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传动链,而不是取消传动链。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机械传动的主要性能取决于传动类型、方式、精度、动态特性及可靠性等。在伺服控制中,还要考虑其对伺服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和快
2、速性的影响。此外,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链还需满足小型、轻量、高速、低冲击振动、低噪声和高可靠性等要求。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所要研究的三大结构是: 传动机构:考虑与伺服系统相关的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等伺服特性; 导向机构:考虑低速爬行现象; 执行机构:考虑灵敏度、精确度、重复性、可靠性。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链的性能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负载的变化 负载包括工作负载、摩擦负载等。要合理选择驱动电机和传动链,使之与负载变化相匹配。(2)传动链惯性 惯性不但影响电机的启停特性,也影响控制的快速性和速度偏差的大小。(3)传动链固有频率 固有频率影响系统谐振和传动精度。(4)间隙、摩擦、润滑和
3、温升 影响传动精度和运动平稳性。传动机构应能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传动机构的质量和转动惯量要小;转动惯量大会对系统造成机械负载增大(T电=T负+J);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灵敏度降低;系统固有频率下降,产生谐振;使电气部分的谐振频率变低。(2)刚度越大,伺服系统动力损失越小;刚度越大,机器的固有频率越高,不易振动();刚度越大,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越高。(3)机械系统产生共振时,系统中阻尼越大,最大振幅就越小,且衰减越快;但阻尼大会使系统损失动量,增大稳态误差,降低精度,故应选合适阻尼。(4)静摩擦力要小,动摩擦力要小的正斜率;或者会出现爬行。本章从保证稳态精度、
4、快速响应和稳定性的角度出发,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系统和典型机械传动装置。2.1概述2.1.1传动系统的概念与任务 传动系统是指把动力机产生的机械能传送到执行机构上去的中间装置。 传动系统的任务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项目:把动力机输出的速度降低或增高,以适合执行机构的要求;用动力机调速不方便或不经济时,采用变速传动来满足执行机构变速的要求;把动力机输出的转矩,变换为执行机构所需要的转矩或力;把动力机输出的等速旋转运动,转变为执行机构所要求的,其速度按某种规律变化的运动(移动或平面运动);实现由一个或多个动力机驱动若干个相同或不相同速度的执行机构;由于受机体外形、尺寸的限制,执行机
5、构不宜与动力机直接联接时,也需要用传动装置来联接。2.1.2伺服机械传动系统的指标伺服系统是指以机械运动量作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为随动系统。伺服系统中所采用的机械传动装置,简称为伺服机械传动系统。它是伺服系统的一个组成环节。它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计算机外部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伺服机械传动系统是整个伺服系统的一个组成环节。其作用是传递扭矩、转速和进行运动变换,使伺服电机和负载之间转矩与转速得到匹配。往往是将伺服电动机输出轴的高转速、低转矩转换成为负载轴所要求的低转速、高转矩或将回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伺服机械传动系统大功率传动装置,既要考虑强度、刚度,也要考虑精度、惯量
6、、摩擦、阻尼等因素。小功率传动装置,则主要是考虑精度、惯量、摩擦、刚度、阻尼等因素。伺服系统的基本指标是,高精度,高响应速度,稳定性好及足够的功率。 1.传动精度 传动精度主要是由传动件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传动间隙和弹性变形所引起。 2.响应速度 对于伺服系统,数据的运算和处理速度远比机械装置的运动速度快。而机械传动系统的响应主要取决于加速度。从传动系统的角度看,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主要从减小摩擦力矩,减小机械部件的质量、减小电动机的负载和转动惯量,来提高系统的传动效率。 3. 稳定性 伺服系统不但要求稳态误差小,并且要求能够稳定工作、动态品质好,这与振动、热以及其他许多环境因素有关。
7、要提高传动系统的抗振性,就必须提高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般不应低于50100Hz,并须提高系统的阻尼能力。 在实际设计与使用中,还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和增加必要的指标。2.1.3伺服机械传动系统的传动特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系统的良好伺服特性,要求机械传动部件满足转动惯量小、传动刚度大、传动系统固有频率高、振动特性好、摩擦损失小、阻尼合理、间隙小等方面,还要求机械部分的动态特性与电机速度环的动态特性相匹配。由此才能满足伺服传动系统中传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能好的基本要求。1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时惯性的度量,转动惯量愈大,物件的转动状态就越不容易改变(变速)。利用能量守
8、恒定理可以实现各种运动形式的物体转动惯量的转换,将传动系统的各个运动部件的转动惯量折算到特定轴(一般是伺服电机轴)上,然后将这些折算转动惯量(包括特定轴自身的转动惯量)求和,获得整个传动系统对特定轴的等效转动惯量。传动系统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大所产生的影响有:使电机的机械负载增大;使机械传动系统的响应变慢;使系统的阻尼比减少,从而使系统的振荡增强,稳定性下降;使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因而限制了伺服带宽,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但惯量的适当增大对改善低速爬行是有利的。由于在进行伺服系统设计时离不开转动惯量的计算和折算到特定轴上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下面就给出这方面的常用公
9、式,以便于分析计算。 (1) 圆柱体转动惯量 (kgm2)式中 m一质量,单位kg; R一圆柱体半径,单位m。长为L的圆柱体的质量为密度,钢材的密度为7.8103 kgm3;齿轮、联轴器、丝杠和轴等接近于圆柱体的零件都可用上式计算(或估算)其转动惯量。(2) 丝杠轴折算到电机轴的转动惯量(引伸到后轴折算到前轴) (kgm2) 式中 i电机轴到丝杠轴的总传动比; JS 丝杠的转动惯量。 (3) 直线移动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如图2-1所示为由导程为L的丝杠驱动质量为m(含工件质量)的工作台往复移动,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为 (kgm2)式中,L为丝杠导程,单位m; m工作台及工件的质量,单
10、位kg。(4)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如图2-2所示)图2-1 丝杠回转推动工作台 图2-2 丝杠传动的机械传动系统 (kgm2) 式中 J1小齿轴及电机轴的转动惯量;J2大齿轮的转动惯量;JS丝杠的转动惯量;L丝杠的螺距;m工作台及工件质量。 (5) 齿轮齿条传动时工作台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如图2-3所示) (kgm2) 式中 R一齿轮分度圆半径,单位m; m一一工作台及工件质量,单位kg。(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如图2-4所示)图2-3 齿轮齿条机构推动工作台 图2-4 采用齿轮齿条的传动系统 (kgm2) 式中 J1 、
11、J2一分别为I轴和轴及其上面齿轮的转动惯量; i一传动比; m工作台及工件的质量; R一一齿轮Z的分度圆半径。(7) 工作台折算到钢带传动驱动轴上的转动惯量(如图2-5所示) (kgm2)式中 m工作台及工件质量,单位kg; 一驱动轴的角速度,单位s-1;u工作台移动速度,单位ms。 图2-5 钢带传动带动工作台例2-1 两对齿轮传动(见图2-6),求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等效转动惯量。图2-6 两对齿轮减速器解:例2-2 如图2-7所示为一进给工作台,直流伺服电动机M,制动器B,工作台A,齿轮G1 G4以及轴1、2的数据如表2-1所示,工作台质量(包括工件在内)mA=300kg,试求该装置换算至
12、电动机轴的总等效转动惯量,并判断是否满足惯量匹配原则。图2-7 进给工作台表2-1 进给工作台的工作参数齿 轮轴 工作台电动机制动器n速度/(r/min)G1G2G3G412AMB72018018010218010290m/min720J/(kgm2)JG1JG2JG3JG4JS1JS2JAJMJB0.00280.6060.0170.1530.00080.00080.04030.0055 解:按如下步骤进行(解题参考范例)(1)所有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不包括电机本身转动惯量)(kgm2)(2)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等效转动惯量(包括电机本身转动惯量)(kgm2)(3)判断是否满足惯量
13、匹配原则(kgm2)不符合小惯量13的条件,固不匹配。关于惯量匹配原则:实践与理论分析表明,比值大小对伺服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且与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种类及其应用场合有关,通常分为两种情况:1)对于采用惯量较小的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伺服系统,其比值通常推荐为13当3时,对电动机的灵敏度与响应时间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伺服放大器不能在正常调节范围内工作。小惯量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惯量低达 kgm2,其特点是转矩/惯量比大,机械时间常数小,加减速能力强,所以其动态性能好,响应快。但是,使用小惯量电动机时容易发生对电源频率的响应共振,当存在间隙、死区时容易造成振荡或蠕动,这才提出了“惯量匹配原则”,并在数控
14、机床伺服进给系统采用大惯量电动机的必要性。2)对于采用大惯量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伺服系统,其比值通常推荐为 0.251所谓大惯量是相对小惯量而言,其数值=0.1O.6 kgm2。大惯量宽调速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特点是惯量大、转矩大,且能在低速下提供额定转矩,常常不需要传动装置而与滚珠丝杠直接相联,而且受惯性负载的影响小,调速范围大;热时间常数有的长达100min,比小惯量电动机的热时间常数23min长得多,并允许长时间的过载,即过载能力强。其次转矩/惯量比值高于普通电动机而低于小惯量电动机,其快速性在使用上已经足够。因此,采用这种电动机能获得优良的调速范围及刚度和动态性能。因而在现代数控机床中应用较广
15、。2摩擦当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产生相对运动,其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库仑摩擦力和粘性摩擦力(动摩擦力=库仑摩擦力+粘性摩擦力)三种。负载处于静止状态时,摩擦力为静摩擦力,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发生在运动前的瞬间。运动一开始,静摩擦力消失,静摩擦力立即下降为库仑摩擦力,大小为一常数F=mg,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摩擦力成线性的增加,此时的摩擦力为粘性摩擦力(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尼称为粘性阻尼)。由此可见,仅粘性摩擦是线性的,静摩擦和库仑摩擦都是非线性的。摩擦对机电一体化伺服系统的主要影响是: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引起系统的动态滞后和产生系统误差;在接近非线性区,即低速时产生
16、爬行。机电一体化伺服传动系统中的摩擦力主要产生于导轨副,其摩擦特性随材料和表面形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金属滑动摩擦导轨易产生爬行现象,低速稳定性差。滚动导轨与贴塑导轨特性接近。滚动导轨、贴塑导轨和静压导轨不产生爬行。在使用中应尽可能减小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差值,并使动摩擦力尽可能小且为正斜率较小的变化,即尽量减小粘性摩擦力。适当的增加系统的惯性J和粘性摩擦系数f,有利于改善低速爬行现象,但惯性增加会引起伺服系统响应性能降低;增加粘性摩擦系数也会增加系统的稳态误差,设计时应优化处理。根据经验,克服摩擦力所需的电机转矩Tf与电动机额定转矩TK的关系为0.2TKTf0.3 TK所以要最大限度的消除
17、摩擦力,节省电机转矩用于驱动负载。 如图2-8所示反映了三种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如把图下部分上翻,且考虑非理想情况,就得到如图2-9所示的摩擦特性。图2-8 理想摩擦力与速度的特性关系图2-9 不同导轨的摩擦特性机械系统的摩擦特性随材料和表面状态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例如机械导轨在质量为3200kg重物作用下,不同导轨表现出不同的摩擦特性,如图2-9所示。滑动摩擦导轨摩擦特性出现较大非线性区,易产生爬行现象,低速运动稳定性差;滚动摩擦导轨和静压摩擦导轨不产生爬行。贴塑导轨的特性接近于滚动导轨,但是各种高分子塑料与金属的摩擦特性有较大的差别。另外摩擦力与机械传动部件的弹性变形产生位置误差
18、,运动反向时,位置误差形成回程误差。3爬行从上分析可知,产生爬行的区域就是动静摩擦转变的非线性区,非线性区越宽,爬行现象就越严重。下面从爬行机理来进行分析爬行现象。如图2-10所示是典型机械进给传动系统模型,当丝杠1作极低的匀速运动时,工作台2可能会出现一快一慢或跳跃式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爬行。 图2-10 进给系统模型1)产生爬行的原因和过程 如图2-11所示为爬行现象模型图。匀速运动的主动件1,通过压缩弹簧推动静止的运动件3,当运动件3受到的逐渐增大的弹簧力小于静摩擦力F时,3不动。直到弹簧力刚刚大于F时,3才开始运动,动摩擦力随着动摩擦系数的降低而变小,3的速度相应增大,同时弹簧相应伸长
19、,作用在3上的弹簧力逐渐减小,3产生负加速度,速度降低,动摩擦力相应增大,速度逐渐下降,直到3停止运动,主动件1这时再重新压缩弹簧,爬行现象进入下一个周期。如图2-11 爬行现象模型图由上述分析可知,低速进给爬行现象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之差,这个差值越大,越容易产生爬行。 进给传动系统的刚度K越小、越容易产生爬行。 运动速度太低。2)不发生爬行的临界速度 临界速度可按下式进行估算 (m/s)式中 F-静、动摩擦力之差(N); K-传动系统的刚度(N/m); -阻尼比; m-从动件的质量(kg)。以下两种观点有利于降低临界速度,通过降低临界速度增大进给速度范围:适当的增
20、加系统的惯性J和粘性摩擦系数f,有利于改善低速爬行现象,但惯性增加会引起伺服系统响应性能降低;增加粘性摩擦系数也会增加系统的稳态误差,设计时应优化处理。3)实际工作中消除爬行现象的途径 提高传动系统的刚度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各传动件或组件的刚度,减小各传动轴的跨度,合理布置轴上零件的位置。如适当的加粗传动丝杠的直径,缩短传动丝杠的长度,减少和消除各传动副之间的间隙。b尽量缩短传动链,减小传动件数和弹性变形量。c合理分配传动比,使多数传动件受力较小,变形也小。d对于丝杠螺母机构,应采用整体螺母结构,以提高丝杠螺母的接触刚度和传动刚度。 减少摩擦力的变化a用滚动摩擦、流体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1、,如采用滚珠丝杠、静压螺母、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等。从根本上改变摩擦面间的摩擦性质,基本上可以消除爬行。b选择适当的摩擦副材料,降低摩擦系数。c降低作用在导轨面的正压力,如减轻运动部件的重量,采用各种卸荷装置,以减少摩擦阻力。d提高导轨的制造与装配质量,采用导轨油等都可以减少摩擦力的变化。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传动部件的摩擦特性的要求为:静摩擦力尽可能小;静动摩擦力的差值尽可能小;动摩擦力应为尽可能小的正斜率,因为负斜率易产生爬行,会降低精度、减少寿命。4阻尼 机械部件振动时,金属材料的内摩擦较小(附加的非金属减振材料内摩擦较大)、运动副特别是导轨的摩擦阻尼是主要的。实际应用摩擦阻尼时,
22、一般都简化为粘性摩擦的线性阻尼。伺服机械传动系统,总可以用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来描述(大多数机械系统均可简化为二级系统),这样的环节称为二阶系统,从力学意义上讲,二阶系统是一个振荡环节。当机械传动系统产生振动时,系统中阻尼比越大,最大振幅就越小且衰减得越快。系统的阻尼比为:= 式中 B粘性阻尼系数; m系统的质量; K一系统的刚度。阻尼比大小对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有不同的影响:(1) =0时,系统处于等幅持续振荡状态,因此系统不能没有阻尼,任何机电系统都具有一定的阻尼。 (2) l称为过阻尼系统;1称为临界阻尼系统。这两种情况工作中不振荡,但响应速度慢。(3) 01称为欠阻尼系统。在值为0.5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系统 中的 机械传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6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