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敷贴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治病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药液等调成糊状,或用油脂(如凡士林等)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敷贴于穴位、患处(阿是穴)等部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作用,达到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1/5/2023,2,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敷贴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10/2/20222,一、敷贴疗法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
2、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敷贴治病的起源。,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一、敷贴疗法起源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芥子泥敷贴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春秋战国时期,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1/5/2023,4,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蚖,东汉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敷贴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
3、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神农本草经“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1/5/2023,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东汉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雄黄膏、五毒神膏等。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1/5/2023,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
4、热少,或但寒不,宋太平圣惠方“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宋圣济总录“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明普济方“鼻渊脑泻,生附子末,葱涎和如泥,罨涌泉穴。”明本草纲目“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1/5/2023,7,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宋太平圣惠方“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这一疗法既见于官方著作,如政府组织撰写的医宗金鉴: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
5、刺激,以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见于民间,如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二书,广泛收集了民间走方医的治疗经验,有不少穴位敷贴的验方。,1/5/2023,8,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这一疗法,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纂辑,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其中不乏穴位敷贴之法,仅以神阙一穴而言,就有何首乌贴脐中治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9,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纂辑,又名得,“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
6、一书。书中每病治疗都以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敷贴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1/5/2023,10,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应用本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传染病以及其他疑难
7、病种。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敷贴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11,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尤为可喜的是开始注意吸收现代药学的成果,用来改革剂型和敷贴方式:有加入化学发热剂后配制成的熨贴剂,如代温灸膏等;用橡胶和配合剂(氧化锌、凡士林等)作为基质,加入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浸膏制成的硬膏
8、剂,如麝香虎骨膏、关节止痛膏、麝香通经膏等;使药物溶解或分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的药膜状固体帛制剂或涂膜剂,如斑蝥发泡膜等;还有在敷贴方中加入透皮剂吸收促进剂来促进治疗性药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透过皮肤的敷贴剂,如复方洋金花止咳平喘膏等。,12,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尤为可喜的是开始注意吸收现代药学的12敷贴疗法,二、敷贴疗法应用原则(一)辨证论治 敷贴疗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一种体现。理瀹骈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出了外治法与内治法治疗机理相同,但给药途径不同。,1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二、敷贴疗法应用原则 13敷贴疗法医学知,敷贴疗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和粘
9、膜,使之吸收,并配合经络腧穴的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这也是外治所独具的治疗方法。敷贴疗法的运用同内治法一样,除了要进行辨证施治外,还要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不同的阶段,邪正的盛衰等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14,敷贴疗法医学知识,敷贴疗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和粘膜,使之吸收,(二)选经取穴 1、经络与腧穴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概指经脉和络脉。“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人体重要组成
10、部分。,1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二)选经取穴1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数计的浮络、孙络等。,经络系统的组成,1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 16敷贴疗法,经络系统中有经气的活动。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气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循环流注、如环无端、昼夜不休。人体通过经气的运行,以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活动,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了协调和相对平衡。,17,敷贴疗法医学知识,经络系统中有经气的活动。所谓经气,即经络之,腧穴归纳为
11、三类:,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奇 穴,阿是穴,腧穴,18,敷贴疗法医学知识,腧穴归纳为三类: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奇 穴阿是穴腧穴1,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十四经,十二经,督脉,任脉,19,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1)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12、。历代对奇穴记载不一。,20,敷贴疗法医学知识,1)十四经穴20敷贴疗法医学知识,3)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是穴无一定数目。,21,敷贴疗法医学知识,3)阿是穴21敷贴疗法医学知识,2、十四经病候与主治 1)手太阴肺经病候:咳嗽、气喘、呼吸短促、肺部胀满、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发热、汗出、肩背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或掌中发热等。2)手阳明大肠经病候:
13、目黄、鼻衄、口干、齿痛、鼻流清涕、咽喉肿痛、颈肿、肠鸣腹痛、泄泻、下利赤白、颈肩部及上肢伸侧前缘疼痛等。,22,敷贴疗法医学知识,2、十四经病候与主治22敷贴疗法医学知识,3、足阳明胃经病候:脘腹胀满、胃脘痛、水肿、呕吐、肠鸣、口眼歪斜、唇疹、咽喉肿痛、颈肿、鼻衄、惊惕、发狂、热病、胸部及膝髌等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4、足太阴脾经病候:嗳气、胃脘痛、腹胀、呕吐、食不下、大便溏泄、水肿、痞块、黄疸、身重乏力、心烦痛、舌根强痛、小便不利、股及膝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2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3、足阳明胃经病候:2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5、手少阴心经病候:心悸、心痛、口渴、咽干胸胁痛、盗汗、
14、失眠、目黄、手心热、厥冷、上肢内侧后缘疼痛等。6、手太阳小肠经病候:目黄、耳聋、咽部痛、少腹胀痛、尿频、颌部颊部肿胀疼痛、肩臂外侧后缘疼痛等。,24,敷贴疗法医学知识,5、手少阴心经病候:24敷贴疗法医学知识,7、足太阳膀胱经病候:小便不利、遗尿、尿浊、尿血、头、痛、迎风流泪、鼻塞流涕、鼻衄、目黄、癃闭、疟疾、痔疾、癫狂、胎位不正、项、背、腰、骶、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等。,2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7、足太阳膀胱经病候:2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8、足少阴肾经病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咳嗽、气喘、尿赤、气短、咯 血、面色灰黯、嗜睡、心痛、饥不欲食、头昏目眩、惊恐、黄疸、泄泻、口
15、舌干燥、咽喉肿痛、水肿、足心发热、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厥冷。,2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8、足少阴肾经病候:2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9、手厥阴心包经病候: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遗精、目赤、目黄、腋下肿、手心热、上肢拘急、酸痛等。10、手少阳三焦经病候:耳聋、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颊肿,汗出、遗尿,水肿,耳鸣,目赤痛,耳后肩、臂、肘外侧痛、无名指不能运用。,27,敷贴疗法医学知识,9、手厥阴心包经病候:27敷贴疗法医学知识,11、足少阳胆经病候:口苦、往来寒热、善太息、胁痛、偏头痛、锁骨上窝肿痛、腋下痛、瘰疬、面色灰黯、目外眦痛、颔部肿、目眩、下肢外侧酸痛、足第四趾不能运用。12、足厥阴肝经病
16、候:胸满、腰痛、疝气、呕吐、呕吐、呃逆、泄泻、胁肋胀痛、尿闭、遗尿、面色灰黯、咽部干、遗精、妇女少腹痛等。,28,敷贴疗法医学知识,11、足少阳胆经病候:28敷贴疗法医学知识,13、督脉病候:角弓反张、脊柱强痛、头重、眩晕、冲心痛、不孕症、尿闭、遗尿、痔疾、小儿惊厥、嗌干等。14、任脉病候:疝气、月经不调、带下、流产、不孕症、少腹肿块、遗尿、小便不利、遗精、阴中痒痛等。,29,敷贴疗法医学知识,13、督脉病候:29敷贴疗法医学知识,3、腧穴主治规律 1)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30,敷贴疗法医学知识
17、,3、腧穴主治规律30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如眼区及其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及其周围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经穴均能治疗胃痛;膝关节及其周围的鹤顶、膝眼等奇穴均能治疗膝关节疼痛;阿是穴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的病痛等。,31,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如眼区及其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脉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奇穴也具有一定的远治作用,如二白治疗
18、痔疾,胆囊穴治疗胆道疾病等。,32,敷贴疗法医学知识,远治作用32敷贴疗法医学知识,特殊作用 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疗心动过速;,3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特殊作用3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又如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的胃运动减弱。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34,
19、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又如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2)特定穴 特定穴的意义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十类:“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3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2)特定穴3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五输穴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共有60个。名称:“井、荥、输、经、合”5组。主病特点:荥穴和输穴-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合治内腑”。井穴-用于急救,荥穴-
20、治疗热证。,3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五输穴3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原穴: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为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37,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原穴: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十二,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协助诊断。络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证外,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38,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十
21、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作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39,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12个。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40,敷贴疗法医学知识,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
22、的腧穴,40敷贴疗法医学知识,背俞穴和募穴的作用,1、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2、治疗与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俞、募穴配合运用,发挥其协同作用,就是俞募配穴法,即是前后配穴法,41,敷贴疗法医学知识,背俞穴和募穴的作用 1、治疗相关脏腑的病,下合穴,六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合穴共有6个,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作用:六腑疾病选相应的下合穴治疗,下合穴也可协助诊断。,42,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下合穴六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合穴,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分
23、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作用: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43,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位于腕踝部的上下。作用:治疗奇经八脉病证。,44,敷贴疗法医学知识,八脉交会穴44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交会穴具有治疗交会经脉疾病的特点。,4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交会穴45敷贴疗法医学知识,4
24、、腧穴处方组成规律 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选取适当的腧穴和治疗方法组合而成。是取得疗效的关键。选穴原则是循经选穴。常用的选穴方法有:近部取穴 远道取穴 辨证取穴 对症取穴 经验取穴,4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4、腧穴处方组成规律46敷贴疗法医学知识,1)近部取穴:是指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阿是穴、体表阳性反应点),或临近的穴位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局部选穴”。这一选穴原则的根据是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普遍规律。多用于治疗病位较局限和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的病症。如鼻塞选迎香;口歪选颊车、地仓;胃痛选中脘、梁门;肩痛选肩髎、肩髃;眼病选睛明、瞳子髎;
25、耳病选耳门、听宫等。,47,敷贴疗法医学知识,1)近部取穴:47敷贴疗法医学知识,2)远部取穴:是指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又称“远道选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人体的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症。其临床应用时有本经选穴和异经选穴。,48,敷贴疗法医学知识,2)远部取穴:48敷贴疗法医学知识,3)对症取穴 亦称随症选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穴的方法。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来的,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往往难以明确其病变部位,如发热、失眠、多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敷贴 疗法 医学知识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6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