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研究进展课件.ppt
《抗癫痫药物研究进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癫痫药物研究进展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癫痫定义,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由多种疾病、病因引起的综合征。癫痫的发作有两个基本条件,即由各种病因、诱因引起的倾向惊厥发作的脑电活动的变化,以及患者惊厥阈值的减低。,癫痫定义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癫痫发病机制,离子通道功能和结构异常,病因,基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神经元异常放电,癫痫发作,癫痫发病机制离子通道功能和结构异常病因基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神,癫痫发病机制,一、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病”1、电压依赖的钠离子通道产生动作电位的基本离子通道2、电压依赖的钾离子通道由KCNQ1、KC
2、NQ2、KCNQ3组成的M通道,在决定神经元阈下电兴奋性和对突触传入的反应性上起至关重要作用3、电压依赖的钙离子通道不仅调节兴奋性细胞的钙离子内流,还参与了一系列钙离子依赖的生理过程(包括肌肉收缩、激素和神经递质释放及基因表达4、配体门控氨基丁酸的受体调节突触抑制,癫痫发病机制一、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病”,癫痫发病机制,二、神经递质受体等信号传导相关蛋白1、神经元肌醇三磷酸受体2、尼克酰胺能乙酰胆碱受体3、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4、神经胶质瘤失活基因15、快速激肽(神经激肽)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癫痫发病机制二、神经递质受体等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癫痫分类ILAE,2001,一 自限性发作类型(一)
3、全面性发作1强直一阵挛发作(包括开始为阵挛或肌阵挛的变异型)2阵挛性发作(1)无强直成分(2)有强直成分3典型失神发作4非典型失神发作5肌阵挛失神性发作6强直性发作7痉挛(spasms)8肌阵挛9眼睑肌阵挛(1)不伴有失神(2)伴有失神10肌阵挛失张力发作11 负性肌阵挛12 失张力发作13 全面性癫痫综合征中的反射性发作,癫痫分类ILAE,2001一 自限性发作类型,癫痫分类ILAE,2001,(二)局灶性发作1 局灶性感觉性发作具有原始感觉症状(如枕叶和顶叶癫痫)具有经验性感觉症状(如颞顶枕交界处癫痫)2 局灶性运动性发作表现为单纯阵挛性运动发作表现为不对称强直性运动发作(例如附加运动区发
4、作)表现为典型(颞叶)自动症(如颞叶内侧发作)表现为多动性自动症表现为局灶性负性肌阵挛表现为抑制性运动发作3痴笑发作4 半侧阵挛发作5继发为全面发作6 局灶性癫痫综合征中的反射性发作,癫痫分类ILAE,2001(二)局灶性发作,癫痫分类ILAE,2001,二持续性发作类型(一)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1全面性强直 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2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3 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4 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5 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二)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1Kojevnikow部分性持续性癫痫2 持续性先兆3 边缘性癫痫持续状态(精神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4 半侧抽搐伴偏瘫持续状态(摘自Epilepsia2001
5、42:769-803),癫痫分类ILAE,2001二持续性发作类型,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1确诊后尽早治疗。一般癫痫发作2次即应开始用药。2合理选择抗癫痫药。应根据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选用药物。3尽量单药治疗,只有单药治疗确实无效时,再考虑合理的联合治疗。4必要的治疗药物监测(TDM),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临床效应调整剂量。5简化服药方法。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分配好服药间隔。6规律服药。合理换药或停药,避免自行调药、停药以及滥用药物。,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7定期随诊。注意不良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8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9停药后复发,可恢复原方案重新治疗,多数仍然有
6、效。1 0强调治疗的目标是使患儿拥有最佳生活质量1 1始终突出治疗的个体化原则。抗癫痫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终止发作,同时应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反应,尽可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远期预后和最佳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7定期随诊。注意不良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发展,1、1912年至20世纪70年代 多种一线抗癫痫药陆续上市,临床广泛使用。苯巴比妥最早,以后逐渐出现苯妥英钠、扑米酮、乙琥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等药物。此阶段主要经验性用药,多药联用常见,疗效不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 开展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和研究各种抗癫痫药在不同年
7、龄体内药代。实现药物剂量个体化,强调单药治疗3、20世纪90年代以后 开发上市抗痫新药 药代动力学过程比较简单,与传统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较少,更适合于联合用药,但价格昂贵。,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发展1、1912年至20世纪70年代 多,作用机制PHTCBZBNDPBESMVPALGTTPMVGB,发作类型 药物(依药效顺序排列)简单部分,药 名 每日剂量 半衰期 最佳血浓度,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监测指征,1、服任何剂量的苯妥英钠2、抗癫痫药已用至一般剂量或超过一般剂量仍不能控制发作3、服药过程中出现特殊的神经精神症状,难以诊断处理4、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出现肝、肾、消化道疾病或加用其他可能影响抗癫痫
8、药物代谢与消除的药物5、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抗癫痫药物6、从事科学研究需要,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监测指征1、服任何剂量的苯妥英钠,首次发作开始用药指征,1、发病年龄小,婴儿期起病,尤其伴神经系统残疾如脑瘫、精神运动发育迟滞2、患各种先天遗传代谢病或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苯丙酮尿、结节性硬化等3、首次发作成惊厥持续状态或成簇发作者4、某些癫痫综合征如大田元、West、LennoxGastaut、婴儿严重肌阵挛发作等5、在睡眠中出现的发作6、伴头颅CT/MRI等神经影像学异常尤其局灶异常7、脑电图明显异常如背景活动异常,频繁出现痫样放电,首次发作开始用药指征1、发病年龄小,婴儿期起病,尤其伴神经系,联合用药
9、,1、严格选择适应症,只有那些属于真正难治性癫痫或具有混合性发作特征的患儿才需要联合用药,对于抗癫痫药物治疗不顺利者必要时应重新考虑诊断问题2、在理解癫痫发病机制和抗癫痫药物作用机制基础上,尽量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配伍使用3、尽可能选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合用,避免将有严重不良反应药物联合应用4、熟悉所用药物之间的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血药浓度及(或)临床反应情况调整剂量5、合理配伍应以临床效果最好、患儿经济负担最轻为最终目标,联合用药1、严格选择适应症,只有那些属于真正难治性癫痫或具有,抗癫痫药物配伍药效学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最好 VPA+ESM ALL+VGA VPA+PB/PRM
10、ALL+LTG ALL+TPM ALL+GBP ALL指CBZ、PHT、VPA、PB、PRM,抗癫痫药物配伍药效学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最好 VPA+,抗癫痫药物配伍药效学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较好 VPA+CBZ CBZ+PB/PRM PHT+VPA VPA+CLB不好 PHT+CBZ,抗癫痫药物配伍药效学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较好 VPA+,长期服药,1、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前的病程越长、发作次数越多应坚持较长时间足量服药2、患儿存在多种发作类型,尤其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发作、非典型失神发作,服药时间应较长3、癫痫患儿伴脑瘫、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残疾和(或)神经影像学异常表现者,属于症状性癫痫,应坚持长时间服药4
11、、EEG持续异常,尤其是经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抗癫痫药物才获得完全控制的患儿,如EEG仍有痫样放电,应当延长服药时间,长期服药1、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前的病程越长、发作次数越多应坚持,抗癫痫新药在儿科应用的进展,近年来选择新型抗癫痫药治疗的患儿渐增多。无论对成人或儿童,抗癫痫新药的临床应用是癫痫治疗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近20年国外已有约10种抗癫痫新药陆续投入临床应用,最初主要针对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有些药物也可作为新发病例的单药治疗。总体上看,新型抗癫瘌药物大多具有与传统药不同的作用机制,无或少有肝药物酶诱导作用,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少,除个别药物外,严重不良反应相对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癫痫 药物 研究进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6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