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辰农业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实施方案(1).docx
《华辰农业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实施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辰农业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实施方案(1).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永川区2017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重庆华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编写人员:邹学奎 袁建 蒋荣华编写单位:四川耕旺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七年七月目 录1. 工程概况11.1实施背景11.2 项目名称11.3 工程实施单位21.4 工程建设地点21.5 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21.6 建设期限21.7 工程概算21.8 资金来源21.9 实施效益31.10 股权化改革试点方案42. 项目区基本情况62.1建设地点62.2建设条件62.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92.4项目区农民收入现状与存在问题113. 工程建设必要性123.1 建设背景123.2 项目
2、建设必要性203.3 项目建设可行性224. 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254.1 建设依据254.2指导思想254.3基本原则254.4建设规模及内容275. 工程建设方案305.1 设计依据305.2设计方案305.3 温室配套设施365.4 钢结构工程455.5 玻璃工程496. 环境保护536.1依据536.2环境影响分析536.3环境保护方案556.4 环境影响评价586.5绿色建筑节能设计587. 项目建设管理607.1 项目实施单位607.2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627.3 项目招标方案628. 投资概算648.1概算依据648.2概算范围648.3概算说明648.4投资概算658.5资金来
3、源659. 效益分析669.1社会效益669.2 经济效益669.3 生态效益6710. 股权化改革试点方案6811. 保障措施6811.1 组织保障措施7011.2 资金保障措施7011.3 项目建设管理措施71永川区2017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重庆华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实施方案1. 工程概况1.1实施背景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经重庆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并报市政府同意后,重庆市确定将永川等7个区县纳入市级农村产业融合发
4、展试点示范区县。永川区结合实际情况,重点选择了辖区板桥等7个乡镇街道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域,试点示范类型为产城融合型。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园区是重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永川区重点建设的三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本项目是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园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永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之一,该中心既是园区上档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十里荷香园区从单纯的农业观光园区向旅游景区转变的必要设施。依据重庆市永川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永川区2017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以推进该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顺利实施。1.2
5、 项目名称永川区2017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1.3 工程实施单位本项目实施单位为重庆华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4 工程建设地点永川区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园区(南大街街道八角寺村)。1.5 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拟建智能玻璃温室48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温室主体结构、覆盖材料、通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内外遮阳系统、喷淋降温系统、光照系统、配电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并配置立体无土栽培、加工体验设施设备、农用机具及运输设备等,以及建设道路、蓄水池、景观绿化、停车场等附属设施。1.6 建设期限2017年8月2018年12月。1.7 工程概算项目概
6、算总投资1174.3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002.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15.8万元,预备费55.9万元。1.8 资金来源申请市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占总投资42.6%,主要用于智能玻璃温室主体结构、覆盖材料、通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内外遮阳系统、喷淋降温系统、光照系统、配电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建设,建设单位自筹674.3万元,占总投资57.4%。1.9 实施效益1.9.1 社会效益一是工程示范带动强,有利于促进永川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拓展农业功能,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为永川区其他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业做好示范,促进全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为提
7、供200个季节用工,新增100个固定工作岗位,为农民增收有效保障;三是本项目以设施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技术来维护展览馆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草、药、菌为辅的植物配置格局,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竹木亭阁的园林景观,提供绿色、优美、舒适、悠闲、宜人的观赏环境;四是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2 经济效益一是通过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可大量减少农药投入,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安全标准,大量减少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风险,确保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本项目实施后,将为项目区智能温室栽植的发展提供示范,打造高品质生态特色农产品
8、基地,进而促进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永川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1.9.3 生态效益一是项目采取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以有机肥为主要的培肥地力方式,结合病虫草鼠害生物防治措施,各类农产品基地可降低农药用量80%以上;二是项目对增强区域林木吸收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吸滞粉尘能力,美化环境,提供新鲜的空气等生态产品,对水、路、沟等保土设施进行建设,蓄水保土能力增强。1.10 股权化改革试点方案1.10.1农民持股重庆华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财政补助资金中的50%由项目所在地流转土地的农民和村民小组共同持股,其中农民持股6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股40%,其中
9、农民持股部分按企业流转土地面积平均量化到人(户)。1.10.2股权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持有农业企业财政补助资金股份属于固定分红性股份,不享有持股的经营决策权和退股权,也不承担企业债权债务,只享有分红权,不参与项目的经营管理。持股期限为项目存续期,但不超过土地承包期。若企业倒闭,持股分红自然终止;如企业转让,持股分红由新企业承担实施。1.10.3收益分配项目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按每年持股金额的5%进行固定分红,分红比例为农民6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0%,分红时限为项目存续期,但原则上不少于3年。分红时间从财政补助资金到位时间起,以整年度计算。持股分红资金严格按照张榜公示、统一转
10、入区农委“财政支农资金农民持股分红资金”专用帐户、区农委审签后转入相关镇街财政所账户、镇街财政所发放至持股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四个步骤进行。农民流转土地的分红实行上限控制,分红金额不超过土地流转租金,超过部分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持股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也可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进行二次分配。1.10.4分红资金发放区农委开设专用帐户,到期分红时,企业将分红资金转入专用账户,经区农委审签后转入相关镇街财政所账户、镇街财政所再发放至持股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账户。以12月31日为基准日计算具体分红金额,次年1月份为兑现期,每年分红一次。2. 项目区基本情况2.1建设地点项目
11、实施地点在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园区内,位于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南大街街道处于永川区南部城乡结合带,距永川城区7公里,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本项目实施区域涉及南大街街道八角寺村。2.2建设条件2.2.1社会经济概况南大街街道辖7个村,7个社区居委会,2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人。南大街街道把握永川城市“南拓”契机,以“民生共富、和谐发展”为导向,坚持“依法立街、物流强街、统筹富街、文明兴街”原则,全力打造“永川商贸物流新区、渝西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强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示范样板区”,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黄瓜山百里果乡”、“十里荷香”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来龙湖生态园、桃花源休闲山庄、大佛寺等景区旅游热
12、点,探花公园、竹柳园、梨博园、杨梅园、泛黄瓜山旅游区是永川的第三大旅游精品。2.2.2区位交通永川区交通四通八达,有成渝高铁、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西三环高速公路贯穿永川区全境,可以方便各地游客的进出,其中重庆西三环高速永川段下道口紧邻永川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园区,园区位于永川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南大街街道,位居昌州古八景之八角寺、黄瓜山片区乡村旅游核心区,毗邻乐和乐都主题公园,是永川区黄金旅游线重要连接点,属永川区物流园区核心板块,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项目位置示意图2.2.3地质地貌永川地处长江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1025m,最低点海拔200m,相对高差825m。境内地貌形态多
13、样,主要以丘陵、缓丘坪坝和低山三大类为主,其中相对高差大于50m的缓丘坪坝面积为70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丘陵面积577 km2,占36.7%,而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低山面积为287 km2,占18.3%。2.2.4土地资源按其土壤宜种性与肥力等级,全区土壤可分为沙溪庙组灰棕紫泥、自流井组暗紫泥、遂宁组红棕紫泥、嘉陵江组石灰岩矿子黄泥、飞仙关组粗暗紫泥、须家河组冷沙黄壤、冲积土及老冲积卵石黄壤8大类。耕地以紫色土为主,酸碱度适中,肥沃、好耕作、粮食产量高。2.2.5气候项目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全年日照少,湿度大,年平
14、均气温17.8。空气质量常年处于优良状态,是重庆市适于人们活动的地区。2.2.6基础设施十里荷香现代农业园区道路交通体系完善,已经建成有2.7公里观光大道、1.8公里长环道、生产便道、人行便道、游步道共计建成约30公里,园区有公交车直达永川城区,游客出入方便迅捷。此外,园区电力、网络设施完备。目前园区已经建成1个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园区网络、闭路已经接入。园区现已建成移动4G网络,可同时满足100余台电脑上网需要;无线wifi信号覆盖整个休闲区域;高清闭路电视专线也已接入园区。2.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2.3.1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与农业发达地区比较,项目区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
15、总体数量不多,且实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伴随着农业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增加,多数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较短,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难以进入外围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率较低水平,增长速度缓慢。2.3.2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总体覆盖领域小、融合深度不足、惠及面有限。“一产业”品种繁多,种植规模小,示范带动力不强。“二产业”发展缓慢,加工能力弱,品牌影响力不强。“三产业”乡村旅游档次不高,同质化较重。莲藕产业作为项目区的主导产业,产量较大、产值较高,配备的横纵向产业不够完善,未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生产质量,丰富主导产业的衍生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2.3.3科技
16、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项目区虽有以市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为主的专家大院和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但未能形成健全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科技投资主体不多,农业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新技术研发机制不活,成果转化动力不够。2.3.4利益联结机制较为薄弱项目区产业融合多采取流转承包农业,合作形式单一,此种情况下,失地农民多数成为龙头企业临时雇佣劳动者,基本未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缺乏可持续生存发展技能,难以满足未来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现有农业合作社由于缺乏发展能力,尚未完全发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壮大农业产业化规
17、模的引领作用,难以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2.3.5农业基础设施有待提档升级农业生产道路、沟渠、管网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需要。部分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年久失修,排灌能力得不到保障,亟需更新改造。2.3.6农村居民快速增收面临挑战项目区现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城镇居民少,同时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依然较低,增速也比较缓慢。受长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意识影响,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意识较差,积极性不高,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数量较少,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规模小、竞争力差,化解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较低,增收致富有效技能相对缺乏。2.4项目区农民收入现状与存在问题
18、2.4.1农民收入现状项目区总人口1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5000元,比永川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略高。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为5250元、7200元、1245元、1305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5%、48%、8.3%、8.7%。收入结构还需优化,财产性收入占比有待提高。2.4.2农民收入存在问题农民收入结构单一。项目区内一二三产业链尚需完整,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农业附加值提升空间仍较大,二、三产业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农业延伸出的农业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业所带动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力度较小,农业附加值不突出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力度较小。农民收入
19、渠道相对狭窄。项目区农民收入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订单”农业比较普遍,其他渠道收入很少,严重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只有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才能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项目区部分农民因未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及相关服务技能,自身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导致自身从业空间狭窄,影响收入提高。3. 工程建设必要性3.1 建设背景3.1.1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
20、度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并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
21、广阔天地。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
22、宜养的森林景区。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
23、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要与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利益机制相联系。巩固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纠纷调处等服务。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247号)指出,以构建农业和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为关键,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深入挖掘特色农业基地、特色村镇、农村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十里荷香 现代农业 展示 中心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5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