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docx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沈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技术报告沈阳市环境保护局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11.2 目的和意义21.3指导思想与原则31.3.1实事求是的原则31.3.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1.3.3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31.3.4水质达标原则31.3.5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41.3.6公众参与的原则41.4划分范围42划分依据62.1相关法律法规62.2主要技术标准、规范62.3已经批准实施的相关规划63 饮用水保护区区域、流域背景情况73.1自然概况73.1.1地理位置73.1.2地形地貌73.1.3 气候特征83.1.4水文特征83.2社会经济概况103.2
2、.1行政区划103.2.2人口及发展趋势103.2.3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113.3水资源概况133.3.1地表水系概况133.3.2水资源及分布概况193.3.3供水及用水概况204饮用水水源地概况224.1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224.1.1大伙房水源地224.1.2李官水源地224.1.3于洪水源地234.1.4工人村水源地234.1.5丁香水源地234.1.6翟家水源地244.1.7北陵水源地244.1.8河南水源地244.1.9百鸟水源地244.1.10淞江水源地254.1.11中医水源地254.1.12龙江水源地254.1.13芳士水源地264.1.14中山水源地264.1.15河北水源
3、地264.1.16 太原水源地274.1.17久合里水源地274.1.18南塔水源地274.1.19万泉水源地274.1.20二一水源地284.1.21东工水源地284.1.22三好水源地284.1.23李巴彦水源地294.1.24砂山水源地294.1.25竞赛水源地294.1.26苏西水源地304.1.27黄家水源地304.1.28尹家水源地304.1.29石佛寺水源地304.1.30张士经济技术开发区胜科水务一分厂水源地314.1.31张士经济技术开发区胜科水务二分厂水源地314.1.32张士经济技术开发区胜科水务三分厂水源地324.1.33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水厂水源地324.1.3
4、4浑南新区沈阳浑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地324.1.35新民市柳河水源地324.1.36辽中县西水厂水源地334.1.37辽中县新立屯水源地334.1.38康平县八家子水源地334.1.39康平县潘家岗子水源地344.1.40法库县南水源水源地344.1.41法库县东水源水源地344.2水源地水质状况及评价354.2.1监测项目354.2.2监测点位354.2.3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354.2.4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评价364.3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现状及管理状况384.3.1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现状384.3.2水源地保护区管理状况39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及结果415.1保护区划分的技术原则4
5、15.2保护区划分方法415.3保护区划分结果435.3.1保护区范围的确定435.3.2 参数的确定445.4保护区划分的具体结果445.4.1大伙房水源地445.4.2李官水源地445.4.3于洪水源地465.4.4丁香水源地485.4.5工人村水源地495.4.6翟家水源地505.4.7北陵水源地525.4.8河南水源地545.4.9百鸟水源地555.4.10淞江水源地565.4.11中医水源地575.4.12龙江水源地595.4.13芳士水源地605.4.14中山水源地625.4.15河北水源地635.4.16太原水源地645.4.17久合里水源地655.4.18南塔水源地675.4.
6、19 万泉水源地685.4.20二一水源地695.4.21东工水源地715.4.22三好水源地725.4.23李巴彦水源地745.4.24砂山水源地755.4.25竞赛水源地775.4.26苏西水源地785.4.27黄家水源地805.4.28尹家水源地825.4.29石佛水源地845.4.30沈阳胜科饮用水有限公司的一分厂水源地875.4.31沈阳胜科饮用水有限公司的二分厂水源地885.4.32沈阳胜科饮用水有限公司的三分厂水源地905.4.33沈阳浑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区水源地915.4.34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水厂水源地925.4.35辽中县新立屯水源地935.4.36辽中县西水厂水
7、源地955.4.37新民市柳河水源地965.4.38康平县八家子水源地975.4.39康平县潘家岗子水源地985.4.40法库县东水源地995.4.41法库县南水源地101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状况102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1037.1采取措施,逐渐消除地质性超标和超标水源井1047.2加速我市的东水西调,大伙房引水工程1057.1.1工程简介1057.1.2工程进程1067.3加强水源井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及保护区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措施1067.3.1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目标1077.3.2具体措施1077.3.3实施保障115附表1 沈阳市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结果表11
8、6附表2 沈阳市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结果表117附表3 沈阳市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状况137附表4 沈阳市饮用水水源井坐标158- IV -1总论1.1项目背景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据2003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
9、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而根据1996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
10、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辽宁省政府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作为省政府十大惠民工程之一,该工作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
11、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我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1.2 目的和意义沈阳市水源保护区划分是将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地、取水井)进行分类,按照水源的水质保护标准、地理位置、环境功能定位、水源井井深、取水量、水力影响半径等一系列因素,划分水源的红线区(一级保护区)、黄线区(二级保护区)和缓冲区,确定保护区的控制保护范围及保护级别,确定每一保护范围的保护措施,明确各级保护区的地理界线,设立警示牌,使全市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源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分级划分沈阳市水源保护区和制定各级保护区的控制管理规定
12、,将对全市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技术规范作用,并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保证饮用水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指导思想与原则1.3.1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求真务实;国内外比较分析、保护区划分方案制定、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防护政策制定中,均应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1.3.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划中切实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1.3.3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划分方法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的可操作性。1.3.4水质达标原则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
13、,必须保证防止水源附近地区对水源的直接污染,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到规定标准。1.3.5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沈阳市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保护应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规划,并贯彻预防为主的超前保护原则;1.3.6公众参与的原则饮用水安全关乎全社会千千万万民众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1.4划分范围沈阳市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范围是沈阳市负责供应建成区的所有饮用水水源地、浑南和张士两个开发区的饮用水源地以及辽中、康平、法库、新民4县(市)政府所在地的饮用水源地,具体包括:1、沈阳市负责供应建成区的饮用水源地,共有28个水源地,具体包括大伙房跨界水源地和李官、于洪、工
14、人村、丁香、翟家、北陵、河南、百鸟、淞江、中医、龙江、芳士、中山、河北、太原、久合里、南塔、万泉、二一、东工、三好、李巴彦、砂山、竞赛、苏西、黄家、尹家、石佛寺一期、二期等。2、浑南和张士两个开发区的饮用水源地,共有5个水源地,具体包括浑南新区的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水厂饮用水源地和浑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饮用水源地,张士开发区的沈阳胜科饮用水有限公司一、二和三水厂。3、辽中、康平、法库、新民4县(市)政府所在地的饮用水源地,共有7个水源地,具体包括:法库县的东水源地和南水源地、康平县的八家子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和康平县潘家岗子饮用水地下水源地、辽中县的辽中县(西水厂)和新立屯饮用水源地、新民市的柳
15、河水源地。4、大伙房水源地是沈阳市的跨界水源,通过管道将大伙房水库水引入沈阳,该水源地的保护区不在本次划分范围内。2划分依据2.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2主要技术标准、规范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2、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6、(GB3838-2002)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3已经批准实施的相关规划1、沈阳市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3 饮用水保护区区域、流域背景情况3.1自然概况3.1.1地理位置沈阳市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的中部,东与抚顺市相邻,南与本溪市、辽阳市相连,西与阜新市、锦州市相依,北与铁岭市、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沈阳市处于东经1222591234824和北纬41115143213之间,东西宽115公里,南北长205公里,国土总面积1.298万平方公里。沈阳市具体地理位置见沈阳市位置图。图3-1 沈阳市位置图3.1.2地形地貌沈阳市地处长白山余脉与
17、辽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50米左右,最高海拔高度为447.2米,在法库县境内;最低海拔高度为5.3米,在辽中县境内。沈阳地区地势东高西低不利于冬季污染物的扩散。东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区,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地貌是沈阳市主体地貌,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8%。沈阳市地貌类型分布情况见沈阳市地貌类型表。 表3-1 沈阳市地貌类型表 单位:平方公里地貌类型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冲积平原其它面积百分比(%)面积百分比(%)面积百分比(%)面积百分比(%)指标1584.3512.24830.3337.26466.2049.8100.000.83
18、.1.3 气候特征沈阳市气候属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降水分布由南向东北和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全年四季分明,冬季漫长;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热而多雨,空气湿润;秋季短促,天高云淡,凉爽宜人。近年来由于世界性气候的变化,沈阳市的平均气温亦有上升。3.1.4水文特征(1)地表水沈阳市地处辽河流域,境内有浑河、辽河两大水系及太子河的一条支流河北沙河,市区内有北运河、南运河、卫工河构成的环城水系。其中浑河流经市区,且接纳城市污水,在沈阳市水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浑河主要有5条支流,为蒲河、细河、满堂河、杨官河、白塔堡河。辽河属过境河流,在沈阳境内基本无污水汇入,只有流经新民市
19、时汇入少量城镇污水;辽河主要有15条支流,为八家子河、王河、拉马河、秀水河、养息牧河、长河、左小河、柳河、绕阳河、东马莲河、西马莲河、李家河、蚂螂河、南小陵河、公河。这些河流总体特点为汛期流量大,水位高,夹砂量大,枯水期流量小,部分支流河有季节性断流。全市现有水库54座,总库容58152.44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1座,库容5048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16座,库容6912.04万立方米,小()型水库27座,库容760.4万立方米。全市水库多数集调洪灌溉、水产养殖为一体,部分开发为旅游和为工业、民用供水。(2)地下水全市东部低山区为裂隙水和喀斯特裂隙水,平原区主要为第四纪冲积洪积层之孔隙潜
20、水。地下水分布有三种区型:一是平原地区,属河流冲积扇,补给充足,属富水区;二是柳河、蒲河两岸和蒲河附近的山前平原,为弱水区;三是东部低山区,因属吉林省哈达岭延伸山地,山前平原地下水贫乏,为贫水区。沈阳多数地区水质较好,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在0.5克升以内。3.2社会经济概况3.2.1行政区划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中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在总人口693.9万人中,市区人口492.3万人,占市域总人口70.94%。国内生产总值1900.7亿元,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9923公顷。下设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新区、苏家屯区、东陵区
21、、沈北新区、于洪区9个市区和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4个县(市)及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区县下设街道办事处124个,乡政府57个,镇政府64个。沈阳市行政区划情况见沈阳市行政区划图。图 3-2 沈阳市行政区划图3.2.2人口及发展趋势(1)人口总量2006年,沈阳市人口为720.4万人(包括外来人口), 沈阳市户籍人口689.3 万人,沈阳市外来人口31.1万人,沈阳市总户数为222.8万户,沈阳市平均每户人口规模3.23人。(2)人口发展趋势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003.8万人以内。其中,户籍人口799.3万人,流动人口204.5万人。五年间,户籍人口增加100.3万
22、人,流动人口增加134.5万人。3.2.3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十五”前,沈阳市产业结构中传统工业企业比重过大,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也日益低下,沈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低潮。为实现沈阳市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十五”期间沈阳市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即坚持工业立市,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五”期间,沈阳市从实际出发,彻底改变了过去全面开花、门类混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采取了有退有进、重点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同时,坚持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前沈阳市
23、已告别了冶炼、造纸等传统高污染行业,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结构。首先调整支柱产业,做强优势产业,保持工业迅猛发展。沈阳市将 “三大支柱、八大优势产业”作为工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基本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集群。即做强做大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和飞机制造、化工、冶金及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疗器械及制药、家用电器和林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退出了有色冶炼、草浆造纸、金属压延加工等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行业,城区已全部退出钢铁、有色冶炼、建材、造纸四大重污染行业,关停、搬迁装备落后、污染严重、耗能高、效益低的企业600多家。其次是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饮用水 水源 保护区 划分 技术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5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