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件绪论.pptx
《农村社会学课件绪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会学课件绪论.ppt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 论,绪 论,目 录,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边界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目 录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边界,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边界,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农村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对农村社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农村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把握存在着区别。,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边界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一)国外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国外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农村社会学初步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即“二战”以
2、前),主要以农村具体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2、农村社会学深入发展阶段(即“二战”以后),主要以农村整体社会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对象。,(一)国外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变化,1、“二战”前侧重于农村具体社会问题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正经历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农村两极分化、人口流动、贫穷、种族歧视等各种社会问题。威廉姆斯:我们的农村社会 吉勒特:农村社会学 索罗金、奇默尔曼:乡村-城市社会学原理,1、“二战”前侧重于农村具体社会问题研究,2、二战后侧重于农村社会整体结构变化研究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逐渐聚焦于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农村社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农村社会各个方面及其相
3、互关系。纳尔逊:乡村社会学 罗吉斯:乡村社会的社会变迁 鲁米斯、比格尔:乡村社会系统 乡村社会学变迁的战略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农村社会学家转向其他领域或转向其他国家。,2、二战后侧重于农村社会整体结构变化研究,(二)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导向1、以陶孟和、李景汉为代表的社会调查研究导向 社会调查导向的研究者注重农村社会状况的调查,打破了从人文传统意义上分析农村社会的模式。研究对象:农村人口和经济,侧重农户家庭生计、农村经济发展概况的调查和分析 代表人物及成果: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1928年)卜凯:中国农家经济(1930)中国土地利用(1937)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
4、年),(二)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导向,2、以梁漱溟和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研究导向 乡村建设导向研究的突出特点是社会运动式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包括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尤以农村文化及农民组织为重点。代表人物及观点:梁漱溟:认为中国农村社会的问题主要在于组织制度落后,以期通过制度创新来“重整乡村组织”,进而复兴乡村。晏阳初:认为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的愚、穷、弱、私,希望通过开展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2、以梁漱溟和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研究导向,3、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社区研究导向 社区研究导向的研究者秉承社会学从整体考察社会的传统,
5、致力于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研究对象:农村社区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吴文藻:借鉴芝加哥大学的社区调查和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农村开展社区研究。费孝通:江村经济,被视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的经典。,3、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社区研究导向,4、以孙本文、杨开道等为代表的“学院派”理论研究导向 中国早期社会学学院的大多数学者都有留学欧美的经历,他们对农村社会的研究侧重于对社会学一般原理的研究。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孙本文:社会分析必须从构成社会交互性和群体性的诸因素起步,找到起连带责任的结构和机制的本质。杨开道:中国农村不同于一般的“共同社会”,它是一种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农村地方社会”。,4、以
6、孙本文、杨开道等为代表的“学院派”理论研究导向,5、以毛泽东、陈翰笙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导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农村研究以农村社会调查为基础,侧重于分析农村中的生产关系。研究对象:农村社会各阶级及其阶级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及其成果: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寻乌调查(1930年)、兴国调查(1930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等陈翰笙:根据在保定清苑县的农村调查,制定了划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的经济标准。,5、以毛泽东、陈翰笙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导向,6、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学术取向其
7、一,费孝通所倡导的社区研究得以发展,小城镇被纳入农村社会学者的视野之中;其二,人类学取向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对家族与宗族组织等现象及其深层结构和功能需求展开研究;其三,政治学取向的农村社会学围绕乡村治理问题展开研究。,6、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学术取向,二、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二者的联系:从二者的产生来看,社会学先于农村社会学;从发展过程来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的区别:从研究对象上看,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存在重合与交叉,但又不能相互替代;从研究方法上看,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研究传统,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社区的研究中。,二、农村社会学与
8、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二)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农村社会学要全面地认识农村社会的本质,必须要借鉴农业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农业经济学要全面阐明农业经济问题,也必须借助于农村社会学,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农业经济活动,理解农业经济活动所嵌入的农村社会结构大背景。二者的区别:从学科性质来看,农村社会学属于社会学学科,农业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这就决定了两者研究视野不同;从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看,在具体的方法选择上存在差异。,(二)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三)农村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二者的联系:从研究对象来看,农村社会学是以现代社会或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之中的农村社会为研
9、究对象,而人类学最初以原始群落为研究对象,后来也慢慢扩展到农村社会和现代社会。从研究方法来看,人类学注重长期的田野调查和整体主义的方法论,这些方法与社会学中的社区研究传统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之中,共同开创农村社区研究传统。二者的区别:研究对象上:农村社会学是以农村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人类学则侧重对农村社会中的人和文化现象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农村社会学主要是定性与定量结合,人类学侧重人文主义的定性研究传统。,(三)农村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可概括为以下四点:其一,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其二,社
10、会运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三,社会是处于经常发展中的动态有机体;最后,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是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正是依据这些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农村社会学确定了本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既揭示了客观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中思维发展的规律。在农村社会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要把对农村社会的静态考察与动态考察、整体考察与局部考察、历史传统考察与现实变化考察结合起来,而且要把对农村社会的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结构研
11、究与机制研究、社区研究与区域差异研究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则1、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农村社会学应该明确当今农村社会事实的分类,即根据目前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现有研究的手段与水平,对农村社会的事实进行分类,并且明确哪一类是可以测量的,哪一类在目前研究水平下尚是不可以测量的。,(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则,2、结构分析与机制分析相结合结构分析强调分析的总体性,即一个社会每个生产生活的片段,都应回归到社会总体结构的基本特性上去强调构成结构的每个环节的特性,着力寻找总体结构的每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社会学 课件 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4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