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分输血培训课件.ppt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分输血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分输血培训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击伤害,呵护生命,享受生活,抗击伤害呵护生命享受生活,伤后死亡与时间,一般战伤:休克发生率1015%未来信息化高科技战争:休克发生率2530%战创伤死亡伤员中50%因大量失血致死阵亡伤员中40%:伤后立即死亡25%:伤后5min内死亡35%:有可能获救,否则15%:伤后30min内死亡20%:伤后30min后死亡,伤后死亡与时间一般战伤:休克发生率1015%,伤后救治与时效,*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抗休克,伤后救治与时效*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抗休克第一救治时,创伤性休克复苏治疗的历史回顾,创伤性休克复苏治疗的历史回顾时期关注重点复苏技术预后I战时期,美军阶梯救治法与任务,美军阶梯救治法
2、与任务阶梯救治实施者任务能力0战斗救生员自救、,战创伤失血、低血容量的原因,炸伤,如炮弹、地雷引起的多处伤、肢体残缺、骨折、腹腔脏器伤、血气胸等心脏、大血管伤以及内脏出血未被及时诊断或即使诊断而被迅速制止遭受枪弹、弹片伤,或挤压伤后软组织血管内的血浆大量外渗到组织间隙心脏损伤(或受压)心脏的血液回流及搏血障碍DIC或肺动脉栓塞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战创伤失血、低血容量的原因炸伤,如炮弹、地雷引起的多处伤、肢,谁来评估?,经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麻醉科医生:当之无愧失血评估:量、速度、质量有效循环血容量评估:容量丢失情况、心功能情况、容量补充情况、外周灌注情况、晶胶比例及血制品应用情况等目标:通过科
3、学、合理、有效的容量复苏,达到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手术的成功潜在的危险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少:都会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可危及生命滥用血液制品:无论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家庭、对患者有害无益,谁来评估?经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麻醉科医生:当之无愧,评估什么?,伤后失血量: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及氧供情况无形成份即血浆有形成份(主要是红细胞)的丢失结局低容量性休克丢失过多(30%)丢失过快机体不能及时、有效的适应体液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评估什么?伤后失血量: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及氧供情况,评估什么?,临床表现意识清醒者:血压下降、心率增加、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甚至昏睡无意识者:血压下降、心率增
4、加或减慢内容血液无形成份:包括各种血清因子、凝血因子等血液有形成份:红细胞、血小板等意义科学、合理、有效的输血输液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评估什么?临床表现,个体化原则,评估对象的复杂性受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受伤环境受伤类型受伤后处理,个体化原则评估对象的复杂性,怎样评估?,观察法通过对患者的皮肤、口唇、巩膜、球结膜、眼结膜及粘膜色泽(相对于患者术前基础Hct和Hb的相应表现和体征)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对体内Hct和Hb动态变化作出最快的初步判断BP、HR间接反映循环血容量的变化及失血量的多少休克指数(SI=HR/BPs)较单纯BP或HR更能反映患者的失血情况,怎样评估?观察法,怎样评估?,
5、怎样评估?SI*与失血量的关系SI估计失血量(ml)1.01,判断战伤休克的程度及估计失血量,判断战伤休克的程度及估计失血量休克程度轻(代偿期)中重神志清,最简单评估血压的方法,能触及颈A者,能触及股A者,能触及桡A者,收缩压为60mmHg,收缩压为70mmHg,收缩压为80mmHg,最简单评估血压的方法能触及能触及能触及收缩压为收缩压为收缩压,怎样评估?,Hb或Hct测定法 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现时血液稀释或浓缩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基础值评估值: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能、健康、伤情、病史、营养等作出评估实测值实时监测,怎样评估?Hb或Hct测定法 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现时血液稀释,怎样评估?,对
6、于正常健康成人个体来说,公式1可以估算出患者伤前、术后及术中、术后的可能失血量,其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估算正常Hct的准确性若能测得术前正常Hct值,不仅能较正确地、动态性监测失血量,而且对其在术中或术后失血量的耐受性作出评估设定目标Hct 即根据每一手术患者综合体质情况,先确定患者耐受的最低安全Hct值(目标Hct),怎样评估?对于正常健康成人个体来说,公式1可以估算出患者伤前,怎样评估?,实际失血量的估算 确保目标Hct状态下失血量的预计,怎样评估?实际失血量的估算,怎样评估?,纱布失血量的估算 吸引液中失血量的估算容量测定法:Hb测定法,怎样评估?纱布失血量的估算,怎样评估?,合理性?
7、有效性?时间性?,(丢失血质和量的不确定性),怎样评估?正常血管舒张血管收缩血管输液输血血液丢失第三间隙/,怎样评估?,+手工或自动回收血的评估?,怎样评估?+手工或自动回收血的评估?,非显性失血的评估,手术创面的水份或血浆成份的丢失手术部位创面大小手术时间长短医术水平呼吸道皮肤,非显性失血的评估手术创面的水份或血浆成份的丢失,输血理念的转变,随着对血液中有形、无形成分的生理功能的认知,对过去沿用几十年的输血作用或输血理念亦发生革命性转变输血可以救人也可害人能不输血就不输血全血不“全”“保存性损害”及活性成分和功能的丧失新鲜血并不比保存血好急性出血并不需补全血成分输血输血原则:“出什么、补什么
8、;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输血理念的转变随着对血液中有形、无形成分的生理功能的认知,对,全血不全的原因,抗凝保存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而设计的只能有效保存红细胞不能保存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V、VIII,全血不全的原因抗凝保存液,全血不全的原因,各种血液成分保存条件相差甚远全 血-4保存2135d血小板-2024,震荡保存 15d白细胞-室温保存,不超过8h凝血因子V、VIII-18以下冰冻保存 同一条件下不可能有效保存所有成分,全血不全的原因各种血液成分保存条件相差甚远,全血不全的原因,全血中有“几多”“几少”“几多”引起不良反应血浆多(引起循环超负荷)细胞碎片多乳酸、钾、钠、氨等代谢
9、产物多枸橼酸多(可致低钙)“几少”达不到预期疗效血小板白细胞凝血因子,尤其不稳定凝血因子(V,VIII),全血不全的原因全血中有“几多”“几少”,全血不全的原因,全血不良反应多,传播疾病多 不良反应: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传播疾病:血液成分携带病毒能力不同白细胞、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全血”不全,输全血并不能达到理想疗效 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新时代,全血不全的原因全血不良反应多,传播疾病多,安全用血的新战略,WHO:安全输血的新战略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杜绝不合理用血提倡和推广成分输血及自身输血使有限的血源发挥最佳的作用把输血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安全用血的新战略WHO:安全输血的新战略,个体化输
10、血原则,即结合患者原有Hct或Hb水平、体质、年龄、营养、心肺功能等综合情况而定对患者失血量和循环血容量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这不仅是科学、合理输血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更是维持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基本保证确需输血时,应该考虑给患者输什么?何时输?输多少?输多快?,个体化输血原则即结合患者原有Hct或Hb水平、体质、年龄、营,临床用血的现状,喜“五”个不断输血再认识、新理念的转变不断增强,但任重道远新的血制品,甚至人造、重组血制品不断问世血制品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血使用量不断减少成分用血、自体血回输不断增加,临床用血的现状喜“五”个不断,临床用血的现状,忧 临床用血量继续攀升+血资源的浪费与
11、滥用加剧“血忧、血荒”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不力、监督更乏力个别医院或医生仍习惯用全血,特别是新鲜全血血浆等血制品的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 变相输全血(红细胞+血浆)和搭配性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重视不够输血理念的更新明显迟后+使用方法和(或)保存方法不当血源供应不足:无偿献血缺口达1/3劣质血源仍不断流入,临床用血的现状忧,临床输血进展方向,输 全 血 成分输血替 补 性输血 治疗性输血人源性血制品 生物技术制品异 体 输 血 自体输血新成分品种、新制备方法的涌现,临床输血进展方向输 全 血,输血指征?,以往观点:Hb100g/L、Hct30%(10/30规则)不能接受手术严重贫血?严重脾功
12、能亢进?终末期肾病?临床观察和研究证实:即使Hb100g/L、携氧能力降低,但只要维持足够的血容量,组织仍能保持正常氧合人的携氧能力是需要氧量的4倍,是重要的生理储备硬性规定输血的指征为100g/L可能是不合理的使许多危重病人因此失去救治的机会,输血指征?以往观点:Hb100g/L、Hct30%(10,输血指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和美国医师学会输血阈值定Hb为70g/L美国血库协会输血阈值定Hb为80g/LHebert等(ICU病人)低危病人Hb以70g/L90g/L为宜高危病人Hb最好维持在100g/L120g/LASA输血规范Hb60100g/LHct2528%,输血指征?美国
13、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和美国医师学会,输血指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重新制定了新的较为合理输血指征: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在7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从而使输血指征个体化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临床实践过程中滥用输血指征的现象,输血指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重新制定了新的较为合理输血指,临床输血的功与过,成就“功”输血事业经过160年的风风雨雨,推动了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抢救外科失血或其他危重病人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至今仍是抢救此类病人的重要手段,成分输血走向新的辉煌,临床输血的功与过成就“功”成分输
14、血走向新的辉煌,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输血感染与HIV1985年法国爆发了“输血感染”案19811989年法国输血感染疾病(8.21%)2001年发生在中国河南上蔡、山西运城的“爱滋病村”河南文楼村非法献血员HIV感染43%1520%HIV经输血及血液产品传播我国已有80100万HIV感染者,并以30%/年递增,2010年将达1000万,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输血感染与HIV,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我国是人口大国、肝炎大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1.2亿人一些特殊人群HCV携带者:70%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3000万人1995年美国输血感染HCV
15、:17万人阜外医院手术输血引起肝炎:20%30%我国每年死于原发性肝癌:13万人HCV:90%经输血及血液产品传播,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我国是人口大国、肝炎大国,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输血后免疫抑制、术后肿瘤复发率高NK细胞活力下降T淋巴细胞杯样转变抑制T细胞抑制因子增加,免疫功能在抗感染和恶性肿瘤细胞播散十分重要输血后免疫抑制与输注全血时白细胞有关成分输血,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输血后免疫抑制、术后肿瘤复发率高免疫功能在抗,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输血量越大,并发症越多,MOF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越高大量输血创伤后二次打击全血中含有大量细胞毒性因子和炎性介质库血凝血块及碎屑微粒增大,不能被过滤渐渐形
16、成微血栓急性肺损伤出血倾向,乃至DIC,临床输血的功与过输血量越大,并发症越多,MOF发生率和死亡率,血液不安全性:当前无法避免带病毒血液,献血者已感染肝炎、爱滋病,血清学指标 未出现改变的“窗口期”献血低水平肝炎、爱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抗体效价低于可检阈值的献血者献血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不高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假阴性”,血液不安全性:当前无法避免带病毒血液献血者已感染肝炎、爱滋病,输血及血制品病毒感染几率,输血及血制品病毒感染几率病毒窗口期(天)感染几率HIV161,输血警钟,血源告急量:供需不平衡供不应求质:劣质、非法血不断涌入忧虑输血安全性必要性合理性,输
17、血警钟血源告急,我国血源情况,血源需求量(告急):年临床用血量达1000吨(2002),年递增10%血液保护意识 薄弱血液保护措施 不力容量治疗观念 落伍“安慰血”、“营养血”、“人情血”、“扩容剂”依然时尚血源质量让人忧虑:量供不应求,质难以保证无偿献血仍不理想(发达国家每年献血人数为总人数5%10%)指令献血仍占相当比例职业卖血没有完全取替非法买卖血没有彻底取缔,北京、武汉、兰州、广州血源告急,我国血源情况血源需求量(告急):年临床用血量达1000吨(2,我国血源情况,血源质量让人忧虑:量供不应求,质难以保证98年10月1日实施献血法,完全废除血液买卖,临床用血量将出现新的缺口边远地区采、
18、供血机构混乱检测人员素质低设备陈旧使用伪劣试剂血液病毒有一定漏检率地下血站屡禁不止血头血霸活动猖獗,广州日报,我国血源情况血源质量让人忧虑:量供不应求,质难以保证广州,滥用血液/血制品的表现形式,输血指征、适应症掌握不严:可输可不输的,输了;可用可不用的,用了容量复苏的观念陈旧:如丢什么补什么、丢多少补多少血液保护意识不强、血液保护措施(开源与节流)不得力失血量评估不正确,估计失血量实际血液丢失量血制品使用前缺乏客观依据盲目使用血制品凭经验用血恐再出血变相输全血,如RBC与血浆、凝血因子搭配使用,滥用血液/血制品的表现形式输血指征、适应症掌握不严:可输可不,滥用血液/血制品的结局,浪费血资源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伤 病人 失血 评估 成分 输血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4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