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ppt
《《生理学基础》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基础》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基础,章目录,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重点与难点,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方式及特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的离子基础。,细胞生物电产生原理;骨骼肌收缩机制。,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活动都与构成该器官和系统的细胞群体密不可分。人体内共有1014个,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百余种。每一种细胞主要执行一种特定的功能,也有的细胞可执行多种功能,但对所有细胞或某些细胞群体而言,许多基本的功能活动具有普遍性。,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是包被在细胞表面的薄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
2、的半透膜;将细胞内容物与细胞外液隔开,使细胞独立地存在;直接与内环境接触,是物质进出细胞及信息传递的必经之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1.屏障作用:使细胞内各种物质成分保持 相对稳定,及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2.物质转运功能: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的 进入和排出都经过细胞膜转运。,3.受体功能:细胞膜受体具有识别和接受 刺激信号的能力,并引起细胞内信号转 导过程。,细胞膜的分子排列结构,目前公认的是“液态镶嵌模型”。其基本内容为:细胞膜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类分子,与脂质和蛋白质形成糖脂或糖蛋白。,脂质:又称脂类,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
3、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固醇类)细胞膜脂质中,磷脂占总量的70%,胆固醇占30%,糖脂10%,脂质双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细胞膜的糖类物质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生成糖蛋白或糖脂,具有受体或抗原的功能,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细胞不断地通过细胞膜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交换的物质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各异,这决定了进出细胞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物质跨膜转运形式包括四种类型。,细胞膜脂质双层是一个天然屏障,各种离子和水溶性分子都很难穿越细胞膜脂质双层的疏水区,从而使胞质中溶质的成分和
4、浓度与细胞外液显著不同。,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的跨膜运转根据其是顺浓度差还是逆浓度差,或消耗能量与否,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大类:被动转运 是指小分子物质顺电位差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特点:不直接消耗能量;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转运速率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高低),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脂溶性小分子,一、单纯扩散,1.定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2.转运的物质,O2、CO2,特点: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消耗能量;被动过程。,二、易化扩散,1、定义,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5、转运的过程。,2、帮助易化扩散的膜蛋白 载体、通道,需要膜蛋白帮助;也不消耗能量;被动过程;,类型,经载体扩散,经通道扩散,特点,载体转运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不同的通道有不同的离子选择性:,Na+通道、K+通道、Ca2+通道、Cl-通道,不同的通道有不同的开闭控制条件:,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1)膜两侧(外侧)化学信号,(2)膜两侧的电位差,(3)机械刺激,通道转运特点:,机械门控通道,离子移动的方向取决于该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电位差,三、主动转运,1.定义,逆浓度差、逆电位差(低高)需要泵蛋白帮助消耗能量,膜上“泵”的作用,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2.特点,3
6、.意义,膜内外不均衡离子分布,正常情况下,K+、Na+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有很大的不同,以神经细胞为例:,K+,Na+,细胞内,细胞外,30倍,12倍,这种不均衡的离子分布在所有细胞膜两侧普遍存在,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形成和维持的。,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主动转运,被动转运,顺浓度差 顺电位差,逆浓度差逆电位差,不直接耗能,消耗能量,入胞,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吞噬,吞饮,四、入胞和出胞,出胞,胞纳和胞吐 细胞通过膜的变形和破裂,使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的过程,分别称为出胞和入胞。出胞和入胞均需消耗能量,故也属于主动转运。胞吐:是指细胞内某些大
7、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排出细胞的过程,又称出胞。如:分泌 胞纳: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 的过程,又称胞纳入胞。如:吞噬;吞饮。,胞吐示意图,胞纳示意图,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任何组织细胞在产生功能活动之前,最先在细胞膜上产生的是生物电变化。,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安静状态 静息电位(RP)兴奋状态 动作电位(AP),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 差简称跨膜电位。,1.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RP)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 存在的电位差。静息电位的范围:-10-100mV之间 极 化:以膜为界,外正内负的状态。,(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
8、电位差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70mV-90mV平滑肌细胞:-55mV红细胞:-10mV,一、静息电位(RP),膜电位状态,极 化:安静时膜两侧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的过程。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的过程。超极化:膜内负电位超过静息电位的过程。,只对K+有通透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极低,K+外流,K+外流的动力:膜内的高K+势能,K+外流的条件: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条件:,安静时膜内高K+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是细胞兴
9、奋的标志。(1)上升支(去极相)(2)下降支(复极相),(一)动作电位的概念,二、动作电位(AP),-70 mv+30 mv,+30 mv-70 mv,2.细胞的动作电位:(AP)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 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 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 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 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 是细胞兴奋的指标。,去极化 上升支 反极化或超射 锋电位下降支 复极化动作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单一神经或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性:1.“全或无”定律 2.可扩播性 3.不衰减传导,去 极 相,上 升 支,下降支,动作电位的图形,刺激,局部电位,阈电位,去极化,零电位
10、,反极化(超射),复极化,后电位(负、正),复极相,锋电位、后电位,去极化(除极):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例如由-70-50mV)反极化(超射):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 极性反转过程。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超极化:RP的绝对值增大(例如由-70-90mV),(三)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安静时:K+Cl-Na+A-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1.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离子分布,2.静息电位与K+的平衡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 基础 第二 细胞 基本功能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4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