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docx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原系北周(公元557581)大将军宇文护(鲜卑族)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催人奋发向上,
2、激励民族振兴的千古绝唱,早已脍炙人口。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又如畅当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此诗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马戴、司马札、吴融等锋头极盛的诗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但留传至今,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
3、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
4、地,名播遐迩。鹳雀楼立晋望秦,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
5、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座落在华夏历史座标的中点上。这一巧合使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想一想,鹳雀楼所演绎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不能不为之赞叹。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鹳雀楼建成后,经唐历宋,到金章宗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楼还屹立如故,唐河中府录事李逵所书的“鹳雀楼”匾额尚存,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元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戊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 旅游 风景名胜 山西 鹳雀楼 攻略 指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3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