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公共收入课件.ppt
《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公共收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公共收入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公共收入 公债的经济分析,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我国国债的现状 二、公债概念及其结构第二节 公债负担 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 二、财富效应论 三、等价论 四、全过程剖析论 五、归纳与看法,1,第三节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有效性分析及启示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提出的背景 二、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本质 三、公债的财富效应 四、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再解释 五、托宾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 六、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启示,2,第一节 公债概述,一、我国国债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0年首次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1958年,又连续五年发行了“国家建设公债”。此后的19591978年,受“既
2、无外债,又无内债”财政平衡思想的影响,没有发行任何形式的国债。,3,一、我国国债的现状,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最初几年国债发行额并不大,年度发行额通常不超过100亿元。从1994年开始,禁止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全部财政赤字必须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出现了跳跃性的增长,当年的发行额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4,一、我国国债的现状,1994年突破1000亿元,1997年突破2000亿元,1998年突破3000亿元,2000年突破4000亿元。2002年超过5000亿元,2003年超过6000亿元,2004、2005和2006年均接近7000亿元。,5,一
3、、我国国债的现状,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国债实行余额管理。2006年为35015亿元2007年为53365亿元2008年为53271亿元2009年为60237亿元 国债余额与相应年度的财政收入相当(2006年38760亿元、2007年51321亿元、2008年61330亿元、2009年68518亿元)。19982004年,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七年中,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国债每年对GDP的直接拉动高达1.52个百分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6,一、我国国债的现状,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债与市场型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越来突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必须解决的关
4、键问题。国债的其它问题,如国债对财政赤字、财政负担、财政风险等问题,从根本上看,都是与经济增长相关联的,都是由经济增长的状况根本决定的,都是依能否取得经济增长而转移的,因为一旦国债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则将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而财政赤字和风险等问题都是无足轻重的。只有将国债问题放在经济增长环境中才能予以全面认识,国债也只有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尤其是能够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有所贡献才有意义。,7,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公债的概念判断:关于公债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国债即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1国债是中央政府的债务,公债是中央政府及其部门、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负债。1陈共.财政学
5、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08.,8,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1广义公债是公共部门的负债。狭义公债指政府债务,不包括国有企业负债。2国债与公债是有明显区别的,国债是公债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公债以及政府所属机构发行的政府机构债务的总称。1杨志勇等.公共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5.2龚仰树.国内国债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7-19,9,二
6、、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公债与税收的相同点 从资源配置角度,具有相同点,都是经济总体内的当期资源从非政府部门转移给政府部门使用,只不过税收是纳税人的资源转移给政府,而国债是国债承购者的资源转移给政府,如图。,10,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等其他财政收入的区别 第一,自愿性。第二,有偿性。第三,灵活性。,11,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形式是国债我国经济界曾归纳出弥补财政赤字有以下几种方式: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发行国内外债券或向国外借款;增加税收;变卖国有资产。,12,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增税的困难和阻碍以上各种弥补赤字
7、的方式,比较有意义的是增税和举债。其他方式不是数额太小,就是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等。增加税收要修改原有的税法或建立新的税法,而这一过程可能不受政府控制。就三权分立的政体而言,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政府只是执行机构,政府往往受立法机构左右,而不是相反。,13,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被认为是一种负担,是其资源的牺牲;与此相反,对于国债承购者来说,国债或许不被看作为负担,还有可能认为是其财富的增加。税收主要是满足经常性支出需要的,如果收不抵支是某一时期的现象,就不宜运用税收方法;若出现长期连续赤字,即使是采用增税的办法,其潜力也会被挖掘殆尽,而无力通过增税来弥补赤字尤其是大规模赤字。,
8、14,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所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增加税收易遭非政府部门的抵触,而国债则可能会受普遍欢迎。由于这些原因,当政府想要追加收入时,较倾向于依赖国债。,15,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我国在1988年以前发行的国债基本上都是不可流通和转让的。1988年后,随着国债流通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运营,使国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同时也要求,可转让国债的比重有所提高。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发行的国债种类中,可转让国债品种有记账式国债、无记名国债、保值公债和国家建设债券等;不可转让国债品种有凭证式国债和特种定向债券等。不同的国债各具特点。,16,二、国债
9、概念及其结构,记账式国债它是通过以记账的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的国债。投资者进行记账式国债的买卖,必须具有在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账户。在发行期内购买记账式国债,不收取手续费;发行期结束后,进行记账式国债的交易按成交额的0.2收取手续费。记账式国债是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使国债发行和交易变为无纸化,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又使国债发行和交易更为安全。但由于需要依附于各个交易场所的电脑系统,这种国债具有交易对象受限制、技术要求高等不利之处。,17,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无记名国债它是一种实物国债,以实物券面的形式记录债权。历年来发行的无记名国债券面的
10、面值分别为1、5、10、20、50、100、500、1000、5000、10000元等。在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承销机构的柜台上购买;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申购。发行期内,购买无记名国债不收取手续费,发行期结束后,实物券面持有者可以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面在证券交易所托管后,通过交易所系统卖出,成交后按成交金额的O.2缴纳手续费。无记名国债由于不可记名,不能挂失,可上市流通交易和在全国通兑,因而具有流动性较高、购买方便等特点,同时由于是实物形式而导致成本高、安全系数低。,18,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凭证式国债它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以记名、挂失。凭
11、证式国债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凭证式国债不可上市流通,从投资人购买之日起开始计息。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变现时,可到原购买网点提前兑现。提前兑现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付,经办机构按兑取本金的0.2收取手续费。凭证式国债到期兑付时,不收取手续费。凭证式国债可以通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储蓄网点和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购买。,19,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特种定向债券它是面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定向发行的国债,发行对象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特种定向债券是以“特种定向债券收款
12、凭证”记录债权,以便于更好地管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并使其稳定增值。,20,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特殊型国债主要有定向债券、特种国债和专项国债等几种。定向债券:为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采取主要向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简称:“两金”)及其它社会保险基金定向募集的债券,称为“特种定向债券”,简称“定向债券”。,21,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特别国债: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批准,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13、,2007年6月29日开始,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2008年4月17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财政国库工作会议上说明,已顺利完成了15500亿元的特别国债发行任务。,22,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专项国债: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财政部于1998年9月面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1000亿、年利率5.5%的10年期附息国债,专项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投入。,23,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当代负担论1从经济总体着眼分析国债负担,
14、代表这种观点的是勒纳。假定:政府偿债是用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在国债发行时,承购国债的一代人因为购买债券而向政府付出资金,这是将其所掌握的真实资源转移给政府使用,形成了负担。1 认购人负担、政府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24,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勒纳认为内债不会给后代带来负担。他的观点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非常流行。他还认为,在一个总人口不变、封闭的充分就业的经济中,任何一项政府支出的成本仅仅发生在政府支出发生的那一个时期,在政府支出发生的时期政府支出的真正成本或负担就是从私人部门转移出去的实际资源。因此,通过举债为赤字融资不可能将实际资源从未来转移到现在,而将
15、来为偿还国债而征税并没有消耗任何资源,仅仅是资源在纳税人和债券持有者之间的转移。,25,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下代负担论是从个体角度分析国债负担,代表这种观点的是J布坎南。这一观点认为:政府发行国债时,国债承购者虽然用其一部分收入购买国债,但这只是他对自己收入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在各种投资上选择的结果,并无经济负担。也就是说,投资者在投资代价上作了边际选择,比较的结果认为购买国债最有利,所以决定把资源转移给政府使用,故不应看成有负担。,26,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相反,政府偿还国债时,由于偿债资金来自税收,纳税就会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故纳税人实际承担了政府债务,形成
16、负担。于是得出结论:国债负担是落在国债偿还时的纳税人身上。,27,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下代负担论者认为:勒纳的分析框架中,一代人是由某一时点活着的所有人组成的。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假设一代人是年龄相近的那些人也许更加合理,这样一来,任一时点便有几代人同时并存。世代交叠模型正是在这样的假设下说明债务负担是如何在各代之间转移的。假定一个社会由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组成,每一代为20年。在这20年内每个人有1.2万美元的固定收入,没有储蓄,即每个人消费掉他的全部收入。这种情况被认为可以永远持续下去。20012021年间,老中青三位代表的收入水平被描绘在下表中。,28,一、当代负担论和下
17、代负担论,29,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假定在2001年政府决定为公共消费借款12 000美元,期限20年。由于老年人估计20年后他已不在人世,所以只有青年人和中年人愿意借钱给政府。假定青年人和中年人各承担12 000美元的一半,则他们个人的消费水平在20012021年期间会下降6 000美元。假设政府将借款筹集来的12 000美元均等地向每个人提供等量的消费,则每个人会收到4 000美元。因此,没有借钱给政府的老年人也得到政府借款带来的好处。,30,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当20年后的2021年政府债务到期时,2001年的老年人已离开人世,新的青年一代降生了,那时的中年人已成为老年人
18、,青年人已成为中年人。为了归还2001年借的12 000美元,政府必须征税12 000美元。事实上,政府对每人征收4 000美元便能够实现这一目标。2001年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从政府借款中享受了4 000美元的好处,因此,4 000美元的税款对他们来说正好相等,他们不赔也不赚。,31,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2001年的老年人享受了政府借款带来的好处,却因2021年已经去世而无需承担任何代价。对于2021年的青年人却恰好相反,他们没有享受政府借款带来的好处,但要承担政府为还债增加的税收,4000美元从2021年青年人手中转移到了2001年的老年人手中。上表记录了政府借款、使用借款筹集来的资金
19、以及归还借款的全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债务负担是如何在各代之间转移的。在世代交叠模型中,政府债务是内债还是外债是无关紧要的,即使政府债务全是内债,债务负担也会在代际之间发生转移。,32,二、财富效应论,这一理论是从财富效应和资本形成的角度来探讨国债负担问题,其代表人物是F莫迪利安尼。他认为:国债的结果使资本存量减少,引起产量减少,从而使后代形成负担。为说明这一观点,莫迪利安尼有一些假设:其一,每个人在年轻时将一部分收入储蓄,以备晚年使用;其二,排除技术进步因素;其三,若无国债,人们的资产积累将全部采取实物资产形式。,33,二、财富效应论,现在政府发行国债,以支持其支出的增加。人们承购国债后
20、,从财富观念上看,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其财富增加了。而在消费函数当中,财富是一个自变量,消费一般将随财富的增加而增加。于是,在国债幻觉的影响下,人们将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的结果是抑制了投资。从资本形成看,国债属于金融资产,承购者购买国债后,其资产积累就将采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双重形式,也即意味着实物资产的减少。从整个社会看,这将使资本积累降低,从而导致以后的产量损失。而且,这种变化是持久性的,故将给后代留下负担。,34,二、财富效应论,如果是用税收来支持政府支出的增加,情况会怎么样?莫迪利安尼认为:政府增加税收,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于是,人们将改变终身的消费计划,一般的做法是把可支配收入因增
21、税而减少的部分通过压缩今后消费来分摊。当然,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多少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个社会的储蓄,从而资本积累也相应减少。但是,这种增税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不像国债那样是持久性的,而是暂时的。因为随着未受增税影响的下一代人出世,以及受增税影响的上一代人去世,储蓄额就会恢复到过去增税前的水平。,35,二、财富效应论,这样,比较增税和国债对资本积累产生的不同影响,由于国债会持久降低资本积累,故会造成后代负担。,36,三、等价论,这一观点认为:财富效应论忽略了未来偿债时的税收。实际上,发行国债只不过是未来税收的预征,因为将来国债偿还是要课以相同金额的税款,故国债筹资与增税筹资是一样的。这种国债与增税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经济学 第六 收入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3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