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docx
《XX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概 述一、基本情况根据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实地充分考察论证,受池州市贵池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我院于2015年10月编制了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位于贵池区棠溪镇,棠溪镇位于池州市贵池南部山区,南面分别与石台县的七井、贡溪乡毗邻,东面分别与青阳的阳陵、南陵及九华山二天门接壤,距市区43公里,现有9个村委会,1.2万余人口,国土面积251平方公里,是贵池区面积最大的镇,其中山场37万亩,耕地1万余亩,是一个“九山两河半亩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镇。发源于九华山楼
2、台山的龙舒河,由东而西贯穿全镇,沿途流经石门、百安、曹村、棠溪、留田、双桥、炼剑等村,西去梅村。原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的祖籍就在离乡五公里的姚街村,境内公路主干线齐(山)石(门)县区公路,由北经过乡中心,东去百安、石门,另有几条县乡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信息设施完备。棠溪因山中多野生棠花树,沟壑汇集溪流较多而得名。由于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和溶岩地质构造特征及植被良好、降水充沛等小气候,地上地下资源尤其是水力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矿产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不仅有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等非金属矿,还有铅、锌、钨、钼、铜、磁铁等金属矿。同时,棠溪盛产竹木柴炭,
3、是贵池区主要林产区,盛产久负盛名的历朝贡品“西山焦枣”、“七山茶叶”、“老山香菇”、“珍珠菜”等诸多纯天然绿色食品。棠溪不仅物产丰富,而且风景秀美,境内有一条近上九华、远到徽州的古道,是秋浦仙境三大景区之一,景区内景点多、分布广、密度大,大梅山的悟真寺、虾湖遗址、太白石床、太白长啸处、青莲洞、白笔陂、桃花坞、年关-遗址、胭脂桥、滴水崖仙境、平天河,以及保存完好的高氏宗祠和徽派古民居,海拔1156米的老山原始森林也座落其中,现已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中国家级野生珍稀保护动植物种类繁多,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不失为观光揽胜的好处所。这块曾经因为棠花遍地、溪流纵横而使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留下
4、了“仙山仙水仙世界,石门石壁石弥陀”等千古佳句之地,正以开明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富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项目区涉及棠溪镇西山、东山两个行政村。西山村位于贵池区棠溪镇西部。占地3.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3万亩,耕地面积0.11万亩,海拔500米,16个村民组,350户,全村总人口1180人,流出人口328人,党员37人,流动党员8人,焦枣合作社7家。风景秀丽。“西山焦枣”为该村所特有产品,是历代皇家贡品。西山枣树生产在高海拔的山上,特殊的气候土壤使西山枣树结的枣子青时清甜脆嫩,皮薄核小,肉质细腻,含多种维生素,具有益阳补血,调理生机,养心定神,防止动脉血管硬化等功效。焦枣制作工艺独特,用西山枣子制成的
5、焦枣,色如紫晶,形如玛瑙,人若啖之,经年不忘。这里还有个日服一枣,长生不老的说法,虽然这只是个玩笑,但也说明了焦枣的影响力。东山村合并于2003年10月,位于棠溪镇的东北面,龙须河沿村而过,环境优雅,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戏剧活化石傩戏发源地之一,盛产焦枣、茶叶、中药材、山野菜,辖区面积19005.7亩,现有11个村民组,常住人口1088人。项目区此次规划治理面积为2000亩,其中西山村片及东山村片各治理1000亩。现项目区内土地及山场分别由池州市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徽福田有机农场有限公司流转承包。项目区主要以种植焦枣为主,西山焦枣为安徽省传统名特产,其生产始于五代时期,据记载,从宋仁
6、宗天圣年间(1023-1032)起,“西山焦枣”就是贡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贵池县志记载的贵池十三种地方土特产品中,西山焦枣名列第一位,素有“西山焦枣,贵池之宝;色如紫晶,形似玛瑙;风味独特,国内稀少”的美誉。西山焦枣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益阳补血,调理生机,养心定神,防止动脉血管硬化等功效,鲜枣的Vc含量924.5mg100g果肉,加工成焦枣果品Vc含量773.56mg/100g果肉,钾含量726.97mg/100g,钙含量41.09mg/100g,总皂甙含量220.0mg/100g,含水量20.38%,蛋白质含量4.07g/100g,总糖含量60.15%,其中Vc含量在国内枣鲜果和加工品
7、中名列前茅。(1)西山村片土地由池州市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承包,山上主要种植焦枣,枣园坐落在皖南山区九华山脉,誉为“云间仙枣世界”,海拔450米,山上土壤肥沃,阳光照射充足,日夜温差大,给予了西山焦枣果实成熟,味道上品、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池州市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2011年11月,注册资本1300万元。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建有年产100吨焦枣加工生产线1条,2700亩标准化枣园,加工车间6000平方米,1500吨农产品储藏保鲜库,并聘请了河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以及安徽农
8、科院专家、教授授课,对枣农(大户)进行培训,促使了西山枣业的产出质量化、标准化。金品公司还特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和北京农业研究所引进加工生产工艺,由专门的科研团队现场指导,使产出更加优质化,产业更加合理化。金品公司在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共同研制的“西山焦枣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安徽省科学技术成果,并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立了“池州市贵池区西山焦枣研究所”(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采用北京农学院和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烘制技术工艺所生产西山焦枣在2013年安徽省第三届优质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并在2014年省林业厅组织参加的第七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中获得最佳参展
9、奖,同时 “来枣我”牌西山焦枣也获得了第七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池州市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以来,通过不断的开展产学研合作,公司基地和合作社社员的种植和烘制技术有较大的提升,公司一直坚持“一流设备、一流工艺、一流质量、一流品质”生产的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好评,产品畅销,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于2012年被评为池州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公司生产的西山焦枣在2013年在安徽省第三届优质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公司研制的“西山焦枣示范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安徽省科学技术成果,2014年获“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此外公司还制定了绿色无公害“西山焦枣”加工标
10、准,完善了集约型西山焦枣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并通过了QS质量体系生产许可认证,于2012年注册申请了“来枣我”商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领办成立了“池州市真心西山焦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350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种植、加工、销售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也增加了农户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多年的研究,2014年研究所选育出适宜于本地枣栽培区的鲜食及加工优良品种“晶瓜枣”,项目采用优质丰产栽培综合新技术营造“晶瓜枣”丰产示范林300亩、标准化育苗示范基地100亩,带动周边农户新发展枣园2000亩,生态效益显著提高,并申请相关专利6项。栽培优良品种“晶瓜枣”,加之优
11、质丰产栽培综合新技术的应用,亩产量提高20%以上,枣果品质和价格显著提高,预计仅池州市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两年后可实现年产鲜枣果达300万kg,可加工焦枣60万kg,产值可达6000万元,利税可达900万元。自2002年起,池州市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在修筑盘山公路以及果园间道路;开展西山焦枣质量体系认证等一系列的措施,如今山上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条件十分方便,并通过推行良好农业规范、无公害食品焦枣生产技术规范、焦枣质量安全控制规范,推广晶瓜枣良种等措施,大力发展示范枣园,来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品科技含量,并通过省林业厅组织地方良种审定,其矮化密植栽培技
12、术也在合作社成员中予以推广应用,同时,公司通过紧密的利益关系和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使枣农能够自觉的按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企业的效益与发展,就是农民自身的效益与发展,保障焦枣的安全质量,提高焦枣的品质,是枣农的共同选择,因此直至目前,公司带动农户350户,户均增收2万元,年产量65吨焦枣,预计到2018年,公司将带动农户达到600户,户均增收5万元,年产量达到两百吨,力争建立焦枣科技示范基地4000亩,完善建立焦枣加工生产线2条,拓展相关加工产品2-3个,再选育适宜焦枣加工的新品种1-2个,最终达到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目标。池州市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枣园种植基地都采用无农药栽培
13、,所有肥料皆为有机无污染肥料,在虫害方面,采用的是频振式杀虫灯、粘虫黄板以及阻虫带,确保所有产品皆为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2)东山村片土地由安徽福田有机农场有限公司流转承包。安徽福田有机农场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14人,主要经营主体:池州市特色农产品枣树的种植、研发,各类果树种植、果蔬研发及深加工,销售;中草药,茶叶种植及销售。公司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响应政府的农业振兴计划,现已承租贵池区棠溪镇东山村3020亩山地开垦枣园,承租时间50年,其中山场2556亩,山地464亩,公司遵循以研发为先导的原则,在枣园规划、开垦、苗圃、枣树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储蓄和
14、加工等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并且聘请了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杨军教授为代表的课题组为技术指导,深入到 规划、育苗、种植和管理各个环节把关,在经费投入上高起点、严要求,为枣树种植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从2012年元月开始,公司在山场整理,山地修渠,修路,平整,通水,通路,通电,及育苗栽培等方面已投入1700万元,完成2000亩枣树的栽植,今年计划再投入1500万元,完成一期承租的所有面积种植。二期2000亩土地承租正在恰谈中,预计2016年完成5000亩种植目标。枣树嫁接育苗当年结果,两年枣龄树,当年的收入可以满足当年的所有管理费用,三-五年枣龄树,每棵树可以结枣50公斤,每亩栽植50株,鲜枣按10元/
15、斤计算,一期收益,盛产期可产鲜枣5000吨,产值达亿元。完成所有种植目标,加上林下经济种植,产值可达数亿,经济效益可观,又能带动周边老百姓的发展。 安徽福田有机农场公司产品规划将来枣园跟池州旅游结合,作为一个景点对外开放,带动产业更进一步发展。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位于棠溪镇境内,项目区内受益村为西山、东山两个行政村,治理流域面积共2000亩。项目计划于2016年1月份实施,2016年4月份完工。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项目区内广大干群艰苦奋斗,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这与当前农业和农村
16、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项目区内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区内由于处于山区,大部分土地均为林地,现有的排涝干渠均为自然状态,每到洪水季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严重阻碍了项目区内农村经济的发展;(2)项目区内的配套建筑物相当少,沟渠缺少必要的桥、涵等建筑物,导致生产交通因洪水经常中断;(3)项目区内现有的机耕道路不仅数量少,而且路况差,均为砂石路,洪水冲刷后形成的雨淋沟使得原有的道路坑凹不平,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难度很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4)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为提水灌溉以及收集自然降水,因此缺少必
17、要的蓄水设施。东山片道路现状西山片道路现状项目区内部分道路现状道路经过排洪沟处无桥涵配套设施二、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国家农发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基本任务,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本次规划设计总体思路和原则是:(1)坚持统筹协调
18、。根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新增千亿斤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以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任务和目标为主线,结合各地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科学布局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注重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相衔接,形成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2)坚持连片开发。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确定重点建设地区,统一规划设计,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开发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努力发挥高标准农田的规模效益。(3)坚持综合治理。针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抓住
19、关键、多措并举,切实把田间水利灌排工程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实行水利、农业、道路、林业和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目标。(4)坚持多元投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充分调动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鼓励农民筹资投劳。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努力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5)坚持机制创新。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不断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培育壮大农民股份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新机制、新举措,努力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持续发
20、展。本次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目标是:通过渠道衬砌及蓄水工程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通过项目区工程配套,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总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使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农田稳产高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总体规划项目区开发治理总体工程规划布局为:以项目区内现有蓄水池及当家塘为主要灌溉水源,通过新建多处蓄水池为区内提水灌溉提供优越保障,彻底解决项目区的灌溉水问题;通过硬化道路及新建路边排水沟渠解决区内排水以及生产道路问题,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基本要求对项目区进行治理。(1)排灌沟渠工程:以现有的十条干支渠为骨架,规划新建浆砌砖衬砌渠道4.5km;
21、(2)机耕道路:在原有机耕路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结合沟渠开挖,按照机耕农路标准对项目区内主要道路进行整修,道路面层浇筑18cm厚砼。规划修筑机耕路4.5km。(3)配套建筑物工程:对规划布置的沟、渠、路要进行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以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需新建机耕桥4座。(4)小型蓄水工程:规划新建蓄水工程14座,其中:新建50m3蓄水池9座,发酵池5座。四、开发治理措施1)、水利措施:a、排灌渠系工程:以现有的十条干支渠为骨架,规划新建浆砌砖衬砌渠道4.5km;b、配套建筑物工程:对规划布置的沟、渠、路要进行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以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需新
22、建机耕桥4座。c、小型蓄水工程:规划新建蓄水工程14座,其中:新建50m3蓄水池9座,发酵池5座。2)、农业措施:规划修筑机耕路4.5km。在原有机耕路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结合沟渠开挖,按照机耕农路标准对项目区内主要道路进行整修,道路面层浇筑18cm厚砼。五、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1、总投资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土地治理面积达2000亩,工程总投资为21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2.8万元。在总投资中,水利措施134.63万元,农业措施75.29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9.88万元。2、效益分析通过综合治理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枣
23、树亩产由过去的每亩75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产出率提高近6.7%,这样,项目区枣子产量将增加175吨,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扣除生产成本后,项目区全年将增加收入127万元,人均收入增加561元。通过棠溪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改善小流域面积2000亩,一是提高项目区行洪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可接纳部分农村劳动力,为农民解困和劳动力转移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三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逐步完成后,将为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旅游环境、投资环境,有效地促进该地区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利于维护地区生态涵养和当地水质的安全保障,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肯定能培养一批生态治理工程的科技骨干,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 国家 农业 综合开发 池州市 贵池区棠溪镇 生态 综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3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