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果报告.docx
《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果报告.doc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 果 报 告石家庄经济学院二一一年三月十九日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 果 报 告 合同编号:中地调合同2007第117号 中地调合同2008第164号 中地调合同2009第45号 中地调合同2010第一三8号课题负责人:王学评报告主编: 王学评 报告编写人:王学评 周扬明 崔文静 王霓 单位负责人:郝东恒 提交单位(盖章):石家庄经济学院 提交时间: 2011年3月工作项目名称: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跟踪研究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目 录1、原油11.1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综述11.2 2010年原油价格跟踪72、主要金属一五2.1 近年来主要
2、金属价格走势一五2.2 2011年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走势172.3 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主因分析302.4 2011年全球有色金属价格判断33附录:2010年能源及重要矿产品价格、产销量及进出口统计36表1 2010年能源及重要矿产品月均价汇总表37表2 2010年全国能源及重要矿产品产销量累计汇总表39表3 2010年我国能源及重要矿产品进口情况汇总表41表4 2010年我国能源及重要矿产品出口情况汇总表43表5 2010年第三季度世界主要金属产量统计45表6 2010年第三季度世界主要金属消费量统计65课题完成情况说明1、项目基本情况1)任务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课题名称:
3、矿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分析3)课题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能源及矿产资源战略跟踪研究4)承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2、课题目标任务以国内外重要的原油、有色金属等期货市场资料为依据,选择原油、铜、铝、铅、锌、镍、锡、钼、稀土等重点矿产品,适时跟踪国内外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矿产品的价格走势,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事件,结合国内外能源及矿产资源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分析掌握国内外矿产资源市场供需形势,为政府部门科学地制定矿产资源战略提供决策依据。3、2006年以来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2006年以来,按照合同和课题设计的要求,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主要主要有:1)适时提交了20062010年各个季度
4、的能源及重要矿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产销量及进出口状况报告;2006年以来,课题以季度为报告单元,国内外重要的现货和期货市场为跟踪目标,系统搜集分析了国内外原油、铜、铝、铅、锌、镍、稀土、钼等重要矿产资源品价格走势、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并对国内外重要矿产品的产量、消费量、贸易量等数据进行了搜集和报告。2)提交了2006、2008、2009年能源与重要矿产品价格跟踪研究的年度报告;在系统分析当年国内外原油、重要铜、铝、铅、锌、镍、锡等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供需关系、国内外重大事件等要素,分析了这些主要因素对矿产品变化的影响,并对下一年主要矿产品的价格走势作出了进一步的
5、判断。3)协助工作项目完成08年能源及重要矿产资源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统计数据集(国外部分)的收集和整理;39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基础能源大宗矿产品的消费,石油、铁矿石、及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呈线性上升,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然而,矿产品价格及其波动是关系整个矿产资源及其相关行业运营的关键参量,其走势分析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研究课题。同时,国际矿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复杂,涉及全球矿产品供给和需求、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格局、美元指数和突发事件等众多因素。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国际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依然存在,加上我国原油和许多
6、金属矿产对外依存持续扩大,矿产品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尤显重要。本课题2006年以来,在跟踪全球原油、铜、铝、铅、锌、镍、锡、钼、稀土等矿产品价格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国际矿产品的供需状况等因素,对原油、铜、铝、铅、锌、镍、锡等矿产品的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冀望研究结果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原油1.1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综述1.1.1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界初,国际油价处于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油价基本在20-30美元间振荡。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变化可以用惊“心动魄”形容,几年来油价经历“过山车”式的变化。0508年9月份以前,国际油价持续攀升,08年曾上涨至1
7、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9月以后,国际油价迅速暴跌,从14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急跌至30美元/桶左右,2009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回暖,油价逐渐恢复反弹,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在2009年振荡走高的基础上,继续呈现高位振荡上涨的态势(图1-1)。 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格为例,尽管2季度国际油价呈现振荡整理,但2010年整体呈上涨趋势。与2008、2009年同期相比,尽管2010年前三季度低于08年价格水平,但整体高于09年各季度价格水平(图1-2)。图1-1 国际油价走势图图1-2 2008 2010年各季度WTI原油价格水平比较1.1.
8、2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1)原油市场供需状况美国能源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国际原油供应量需求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与之相伴的是国际原油产量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图4)。图4 1997年-2008年世界原油产量与需求量对比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2009年1月的报告,2008年全球原油需求量为8580万桶,日供应量8620万桶(图5)。从原油供需的基本面上来看,尽管全球石油需求逐年上升,但石油供应也在相应增加, 2005年至2008年,原油供应增长了一三.9%,需求增长了19.2%。尽管2008年原油日供应略大于需求,但显然该供需矛盾的缺口不能完全支持油价从2005
9、年50美元/桶上涨至2008年7月140美元/桶涨幅,也不支持短短5个月内,从每桶140美元到目前每桶40美元左右的急剧跌幅。图5 2005-2008年世界原油供应量与需求量对比资料来源:美国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机构报告2009年1月报告(2)美元汇率的变化,是影响国际油价起伏的重要因素由于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方面会增加原油期货对于持有其他强势货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会推动部分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转而买入原油期货,以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200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在推动油价走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化为例,从2005年11月的1:1.169左右
10、,跌至2008年7月一五日的1:1.6038,而国际原油价格则从47.60美元/桶上涨至一三8.68美元/桶。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不断推出降息举措,以刺激经济发展。而降息进一步导致了美元的贬值。在此推动下,石油价格涨势迅猛,一度冲刺到140美元/桶以上的历史高位。然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数据的影响美元汇率出现反弹,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从7月一五日的1:1.6038上涨至8月22日的1:1.3609,12月16日达1:1.2508,而此时的国际油价也以从历史高位回落到37.58美元/桶(表1)。对比各时期的汇率水平和原油价格,不难发现美元汇率的变化与国际油价变化的形态(图6)十分相似
11、,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图6 20062008年WTI原油价格走势与美元汇率变化(3)国际原油期货投机行为操控油价当前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已成为国际投机资金的运作场所,原油期货投机行为导致了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美国众议院能源商务委员会今年发表的报告称,2000年1月,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交易合约中的37为“投机交易者”持有,到2008年4月这一比例已大幅攀升至71,而“商业交易者”所持合约的比例则大幅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约为2600亿美元,为2003年的20倍。7月份,纽约市场投机原油期货基金,原油净多持仓量最高增至1.2亿桶以上,超过当时日原油
12、消费总量近50%,而当时的国际油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可见,国际原油期货“投机交易者”的投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国际油市的走势。(4)全球金融危机挫伤国际油市2008年上半年,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有明显减速迹象,但国际油价在美元汇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仍维持了高位运行的惯性。然而,2008年下半年,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濒临倒闭的处境等一系列金融事件的出现,加重了对美国财政稳定性的恐慌,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的背景下,美元资金的紧缺,企业面临资金链困难,市场对原油需求的预期必然会减少。作为期货交易,暗淡的未来预期,不可避免地导致
13、油价的下滑。再加之投资者担心经济危机的不断扩大,市场恐慌心理突出,对原油需求的预期进一步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导致油价大幅度下降。 (5)地缘政治鉴于石油的重要战略地位,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狂跌的背后,地缘政治因素更起着深层次的决定作用。而这其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其自身利益采取的各种策略对左右着国际油价变化的格局。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特别是进入2007年以来油价涨势加剧。而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市场发出的一系列信号却在进一步拉动石油价格(图7),而不是稳定市场。显然,这些信号的发出,对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宣布向伊朗军舰开枪英国石油公司宣布罢工事件高盛预测油价
14、突破200美元布什宣布将进一步增加原油储备伊朗核问题争端美对伊朗核问题再次表示不满飓风影响美国墨西哥湾石油生产美宣布增加一倍原油储备图7 市场信号与油价变化油价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深层次上是一个全球战略问题。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美国制造业只占GDP的一三.6%,其中,7%又是具有超额利润的军事工业,石油价格上升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并不大,而石油行业的利润却可大增。相反,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为34%左右,显然,油价的上涨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制约。1.2 2010年原油价格跟踪1.2.1 2010年原油价格走势从价格走势上看, 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在65 -
15、 95美元/桶的区间振荡运行(图1-3)。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市场为例,油价从1月4日的81.52美元/桶起,先是为期一个月的振荡下跌,随后是2月初的强势反弹和急剧复跌,再经历持续振荡回升,于3月初重返80美元/桶,形成一轮“W”走势。此后,油价总体上维持上行态势。4月末突破86美元/桶后再现跳水行情, 并于5月25日跌至前全年最低点64.78美元/桶。6月至9月,油价经历三起三落,基本在70- 85美元/桶范围波动。10月份再次突破85美元,11月进一步盘整上行,12月初接近90美元关口。12月末达全年最高价91.38美元/桶,与1月初相比涨幅为12%。图1-3 2010年 W
16、TI/Brent原油价格变化1.2.2 影响2010年油价走势因素分析2010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呈现大起大落,整体上行的态势。影响本轮油价变动的主要因素除了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情况、原油库存、货币价格变化外,产油国政策、地缘政治因素和游资投机活动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1)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国际油价走向不确定性是2010年经济形势的关键词。世界银行6月份的报告指出: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脆弱的复苏必将会受到来自大量刺激计划缩减和货币政策调整等举措的影响,世界经济仍然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2010年以来,不确定新的经济数据,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年初,由于世
17、界各国在金融领域和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所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出现复苏迹象。一季度,美国物价水平略有上升、就业市场明显改善、工业生产改善、消费出现好转;3月份的CPI月比增加0.7%,同比增加6%,为2008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ISM制造业指数升至59.6,创2004年7月来的最高水平;一季度的消费支出较去年四季度增加0.7%。与此同时,日本、欧盟零售额呈现不断攀升,商品贸易额增速明显,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也呈现良好经济复苏状态。但2010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数据出现波动。一方面,美国制造业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增幅回落,欧元区国家PMI5月份开始连续两
18、个月下降,同时,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二季度的工业订单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也出现下滑。二季度,道琼斯指数跌1082.61点,至9774.02点,跌幅超过10%,是自 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季度下滑。另一方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处于高位,初级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高负债等因素,影响了经济复苏的进程,各方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猜测甚嚣尘上。进入2010年三季度,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不确定性仍然存在。8月份后美国制造业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增至56.3,远高于预期的53.0。但美国就业状况仍无改善。7-9月经季节调整后失业率分别为9.5%、
19、9.6%和9.6%,已连续17个月超过9%;欧洲区16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2010年7月的56.7降至55.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7、8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均为10.1%;日本出口动能出现减弱迹象。8月份出口环比下降2.3%,增速连续6个月放缓,失业率仍然较高,7-9月分别为5.2%、5.1%和5.0%,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恶化。正是由于全球经济增势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了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四季度,受中国、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的影响,加上欧元区850亿欧元的爱尔兰救助计划拖动,国际油价再次呈现振荡上行的态势。图1-4 WTI原油价格与道琼斯指数变化比较(2)供需关系,影响原油价格变化方向
20、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的分析数据,尽管 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原油消费量出现明显下滑,但2004年至今,国际原油的消费量持续上涨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2007年达到消费量的高峰值约87百万桶/天后, 2010年日消费量再次突破87.5百万桶/天。同时,EIA预测2012年日消费量将达到90百万桶/天(图1-5,1-6)。 图1-5 全球原油消费趋势图1-6 全球石油消费趋势EIA九月份发布的报告称,受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提振,第三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加1.8%或149万桶至8605万桶;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加1.9%或162万桶至8595万桶;2011年全
21、球的石油日需求量预计增加1.6%至8736万桶。IEA称,OEPC11个限产成员国8月份石油日均产量为2680万桶,维持在7月份的水平,完成减产目标的比例在53%。包括伊拉克在内的OEPC12个成员国8月份石油日产量同比下降了0.2%至29一五万桶。需求增长,产量下降成为影响2010年油价回升的关键因素之一。(3)美国原油库存开始下降 EIA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OECD 的原油库存相对稳定,金融危机后,原油库存大幅上升,油价应声下跌;09年下半年后,OECD 库存回落(图1-7)。进入 2010年以来,美国原油库存续走高,创造了10周增长的纪录。四月初,在美国原油高库存的背景下,油价依
22、然冲至90美元/桶的高位。然而,当原油库存5月21日达到3.65亿桶的半年最高峰时,对于供给过剩的恐慌促使当周油价下跌至70美元附近的4个月最低点。进入六月后,美国进入了夏季用油高峰期,美国原油库存一度走低, 一直延续到7月末。尽管8月初库存再度走高,但9月份美国原油库存进一步走低,10月下旬起,库存减少,12月份美国原油库存创下8年来最大的周跌幅。美国原油库存变化与原油价格基本呈反向变化的规律。图1-7 OECD 国家日库存水平(4)金融因素影响原油价格走势对比2010年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走势,不难发现,二者的走势呈反向变化,年初美元指数走强,油价则走弱,7-10月份美元指数走低,油价振荡回
23、升(图1-8)。11月份美国出台了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油价抬升。图1-8 2010年原油价格与美元走势图另外,投机基金的进出变化,也影响了国际油价的走势。(5)突发事件影响影响国际油价走势 2010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是冰岛火山的喷发,造成了3月和4月欧洲多个重要空港被迫关闭,每日平均有上百架航班不能起飞,据估计,停飞日节省的燃料油约在100万桶左右,占每日全球飞机燃料用油的1/5,而由于对火山喷发何时停止并没有科学的预测,市场的担忧情绪被放大,加剧了5月份国际油价的下跌程度。4月末,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一原油泄露事故也称为影响原油市场价格走向的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产品 价格 走势 跟踪 研究成果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3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