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阿尔果木煤矿风险勘查设计.docx
《拜城县阿尔果木煤矿风险勘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拜城县阿尔果木煤矿风险勘查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拜城县阿尔果木一带煤矿风险勘查设计方案新疆中浩矿产勘查资询限责任公司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目的任务一、目的任务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柯兰古塔格煤矿风险勘查是由天业公司与XX公司共同出资进行。勘查工作由新疆中浩矿产勘查公司承担。通过风险勘查初步了解了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了解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可采煤层的分布情况;初步评价煤层稳定性,对勘查区的开发、开采技术条件做初步分析,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地质勘查,为后续勘探提供地质资料。本次普查工作的具体任务是:1、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2、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3、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
2、、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4、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现状;5、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6、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7、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333+334),推断的资源量(333)占总资源量的比例不低于总资源量的30。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工作项目单 位设计工作量一、测绘工作(二)工程测量点20(三)勘探线剖面测量km215.00 二、地质工作(一)110000地质测量km223 (二)110000水文地质测量k
3、m223 (四)12000勘探线剖面测量km15.00 三、探矿工程(一)岩心钻探m1600四、物探(一)二维地震1、地震剖面测量km202、地震物理点个1000(二)综合测井1、井斜测量m16002、井径测量m16003、井温测量m16004、天然测井m16005、自然电位测井m1600四、样品采集1、煤心煤样件302、瓦斯煤样件5 3、力学试验样件154、水质全分析样件4 勘查周期为10个月,2012年6月提交新疆拜城县阿尔果木一带煤矿普查报告及相应图件和附件。(截止目前,该区域内的探矿权属新疆库车县九荣路桥维护有限责任公司所有)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一、位置工作区位于拜城县北东40方向70千
4、米,黑英山乡依干都娃村(十大队)北东,行政区划隶属拜城县黑英山乡管辖。15万国际标准分幅为K4470甲(K44E011019)牙土尔幅。矿区中心坐标:东经823530,北纬421345。矿区东西长约10.3千米,南北宽约2.8千米,面积23.68平方千米,西与拜城县阿尔格敏煤矿隔河相望,东部约30千米为库车县俄霍布拉克煤矿。二、交通矿区位于拜城县黑英山乡依干都娃村北东,由拜城县沿S307省道及X344县道至黑英山乡有柏油路95千米,由库车县沿G217国道、S307省道及X344县道至黑英山乡有柏油路97千米,再由黑英山乡经依干都娃村到矿区20千米有便道可通汽车,外部交通较便利(见图11)。矿区
5、内没有道路,但地形平坦,大部分区域可通行车辆,区内交通条件良好。勘查区距最近火车站及机场均在库车县,直距80千米。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一、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矿区地处天山南麓山前地带,黑英山盆地西北缘,地形地貌属山前洪积扇,海拔16201820米,北西高,南东低,矿区切割较弱,地形平坦。(二)气象水文矿区气候属温带大陆半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干冷,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4左右,一月平均气温在-13.8左右,最冷可达-25左右,八月平均气温21.4左右,最高可达30。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243.4mm,年平均蒸发量1775.6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4
6、8月多风,以西北风为主,一般23级,最大可达78级。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可达0.89米。矿区内植被、水系不发育,没有常年地表径流。矿区周边水源丰富,紧邻矿区西部有泊尔孜克列格能达里亚河,东部有阿尔腾柯斯河,常年流水,水质好,水量充足。(三)地震矿区地处天山地中海地震活动带,地震较频繁。据记载,近百年来本区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22次,平均每45年发生一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一次发生在1944年3月9日,震中位于拜城县托克逊乡十三大队北,震级7.25级,震中烈度10度,近年来,本区弱地震也较频繁。根椐新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勘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0.15
7、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二、经济状况矿区周边主要居民为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业及畜牧业,生活物资可以自给,但经济相对落后,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向日葵等,矿区的生产生活物资主要靠阿克苏市、拜城县、库车县及当地供应。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解放前,已有中外地质学者到过邻区,积累的地质资料对后来的地质勘探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1、19521953年苏联地质探矿部外事局与第十三航空地质调查大队,在库车拜城广大地区进行过120万综合地质调查,指出“沿卡普斯浪河及其以东地方,有气煤和气肥煤,这些煤虽不能单独炼焦,但可做为配煤,并能炼出良好的焦炭”著有“东天山南麓库车区19521953年
8、地质综合报告”(共3卷)。此项工作对后来煤矿地质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2、1958年,自治区745队在“库车洼地”开展了大规模煤质普查工作,著有库车洼地煤质普查报告,对全区煤层进行了对比和储量计算。对煤质进行了确定,煤层进行了对比。除可采煤层外,大部分对比正确,该项工作对今后在本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具参考作用。3、19811983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完成了包括本次工作区在内的K44(黑英山幅)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对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做了较为系统的划分和研究,是本次工作的重要依据。4、20052006年,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对西邻的拜城县阿尔格敏煤矿进
9、行了勘探工作,详细查明了该井田范围内的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等情况,并估算331+32+333级煤炭资源总量1亿3千多万吨。该井田距离本次工作区约2千米,二者之间及本次工作区内均被第四系山前洪积扇巨厚卵砾石层所覆盖,阿尔格敏煤矿所取得的成果,对本工作区的找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5、2007年5月2008年8月,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和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先后受库车县九荣路桥维护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在矿区内开展了二维地震勘探及钻探工作,主要完成的工作量为:二维地震勘探8.06千米,钻探1365.05米(3孔),大致了解了矿区内的第四系厚度,但由于地震勘探效果不好,未能对钻探工作的布置提供有效依据
10、,仅有ZK102孔见有几层薄的煤层和煤线,根据地层判断,为下侏罗统阳霞组(J1y)之煤层,即通常所称的B组煤。第二章 区域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层矿区地层区划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塔里木地层区(2)、塔里木地层分区(22)中的拜城地层小区(221)。(见图21)。区域内主要沉积了中、新生界的地层,以三叠系、侏罗系、第四系为主,盆地中部被大面积第四系洪冲积层所覆盖,北部中高山区出露有古生界二叠系、志留系、泥盆系的地层(见表2-1、图22)。 区域地层特征一览层表 表2-1系统地质名称及符号岩性厚度(米)名称代号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沉积Q4砾石、砂土、上更新统Q3110中更新统Q24080侏罗统下统克
11、拉苏群阳霞组J1y石英砂岩、粗砂岩、粉砂岩夹煤层212628阿合组J1a砂岩、砾岩、粗砂岩夹煤层、煤线200517三叠系上统小泉沟群塔里奇克组T3t碳质粉砂岩、砂岩夹煤层73420黄山街组T3h砂岩、砾岩夹煤线299下 统俄霍布拉克群T1eh砾岩、砂岩、泥岩547二叠系上 统比尤勒包谷孜群P2by砂岩、砾岩、灰岩、炭质页岩286下统小提坎力克组P1X砂岩、灰岩350志留泥盆系上志统下泥盆统阿尔腾克斯下亚组(S3D1)aa灰岩、硅质568志留系上志留统乌帕塔尔坎组S3w灰岩、结晶灰岩435现将区域内主要含煤地层特征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该组为一套河流相及泥炭沼泽相,岩
12、性以砂岩、粉砂岩夹煤层组成。为南疆地区主要含煤层位之一,含多层工业煤层,厚73420米。下与黄山街组为整合接触、上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塔里奇克组按岩性可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岩性为深灰、灰、灰黑色的薄层状的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工业煤层。煤层产于上段上部及顶部,共112层,总厚1.324.6米,为一套河流、泥炭沼泽相的多韵律沉积。下段岩性为灰、灰绿、浅灰黄色砾岩、砂岩,为一套河流相碎屑沉积。本组总体有三个由粗到细的旋回组成,每个旋回下部由绿灰色、灰色砂岩、砂砾岩组成,具有交错层,为河流相沉积,上部由灰黑浅灰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可采煤层组成,为泥炭沼泽相。2、下侏罗统
13、阿合组(J1a)该组由于岩性坚硬、单一,在区内常构成陡峻的单面山。又因岩性全由砂岩夹砾岩组成,又称作“标准砂岩层”,为一套河床相或河流三角洲的粗碎屑岩建造,为A组煤层间接找矿标志。下与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与下侏罗统阳霞组(J1y)为整合接触。区域内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区域上夹泥岩及煤线。厚度一般200517米,一般为200300米,变化总体趋势是东厚西薄。6、下侏罗统阳霞组(J1y)该组为一套由河流相、泥炭沼泽相、湖泊相组合的陆相含煤地层。该组含多层工业煤层,主要由灰白、黄灰绿色粗砂岩、砾状砂岩与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泥板岩和煤层组成。为南疆地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
14、。含有丰富的植物及少量孢粉化石。区域上,厚度变化是东厚西薄,厚度212628米,一般为500余米,下与阿合组(J1a)整合接触。本组按岩性可分为四个岩性段,自上而下分别为:炭质泥板岩段、B含煤段、砂砾岩段、下含煤段。炭质泥板岩段为本区标志层,为一套湖泊相,岩性为黑、灰黑色泥板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其余三个岩性段,由于划分不一,故合并为含煤段。此段岩性特征是上、下细而中间粗,如结合阿合组看,本区下侏罗统由下而上明显构成粗细粗细两个完整旋回。本组工业煤层赋存于B含煤段一般有14层,总厚27米,其特点是煤层单层少,但厚度大。下含煤段不含工业煤层均为煤线或无价值的薄煤层,但层数众多,具河流相的典型多
15、阶特点。第二节 区域构造区域大地构造上处于塔里木华北板块(),塔里木微板块(1)塔里木中央地板(11)的北缘,紧邻虎拉山晚古生代裂陷槽(13)。(见图2-3)。虎拉山晚古生代裂陷槽是在华力西构造变动晚期与南天山褶皱回返后发展起来的阿尔卑斯期坳陷,具有多旋回构造变动的特点,自燕山期到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有越来越强的趋势,其强烈的构造运动波及到矿区范围,使次一级断裂较发育。区域构造线总体呈近北东南西向展布,断裂构造主要为工作区北部的阿尔腾柯斯深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主要为工作区西部的琼果勒下游向斜,该向斜平面形态呈膝状,核部为侏罗系地层,两翼为三叠系地层,轴向北西南东向,阿尔格敏煤
16、矿即位于该向斜的内倾转折处,区内褶皱构造总体不发育。地层为总体呈南东倾的单斜地层,倾角20,由北西向南东有变缓的趋势。第三章 矿区地质第一节 地层矿区内地表除西北角出露有约0.2平方千米的下中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T1-2eh)外,其余均被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冲积层(Q3-4pal)所覆盖,厚度数十米,根据钻孔揭露可知,其下还有第四系下中更新统(Q1-2)砾岩层,为洪积扇沉积,自北向南,厚度逐渐增大,DZ1线上最北端的ZK103钻孔中厚140米,最南端的ZK101中厚约280米。由于矿区内几乎无基岩出露,现根据目前已施工钻孔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及邻区阿尔格敏煤矿的地层资料,对矿区内第四系之下的地
17、层做简要叙述。(一)下中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T1-2eh)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主要为褐红色砾岩、砂岩、泥岩互层,区域上该套地层厚度大于600米,矿区内出露厚度约200米。该地层以颜色与其它地层相区分,易于辨认。(二)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分布于矿区北部,为一套深灰色炭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岩屑砂岩组成的湖相沉积,该组地层岩性单一,沿走向延伸稳定,即是区域上的标志层,也是矿区内的标志层,该组地层在本区厚约440米,与下伏俄霍布拉克群(T1-2eh)呈整合接触关系。(三)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分布于矿区中北部,为一套湖泊沼泽相的陆相含煤建造,由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
18、、炭质泥岩、泥岩煤层沉积旋回组成。是区域上的主要含煤地层,也是矿区内的主要含煤地层,称为A含煤组。该组地层在矿区一带厚约270米,与下伏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呈整合接触关系。在矿区内可分为上、下两个段,二者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1、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下段(T3t1)为一套河流床相的粗碎屑岩沉积,岩性以灰色、灰褐色及杂色中厚层状砾岩为主,夹有灰白色粗砂岩,岩性较单一。砾岩砾石成份复杂,砾径大小悬殊,磨圆度中等,分选性极差。该段厚度约201米。2、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上段(T3t2)为一套湖泊、泥炭沼泽相的中细碎屑岩沉积,是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煤层,地层总
19、厚度约70米。与下伏T3t1、上覆J1a地层均呈整合接触关系。(四)下侏罗统阿合组(J1a)分布于矿区中部,为一套河流相的粗碎屑岩系,岩性主要为灰白、灰褐色中厚层状砾岩、砂砾岩、粗砂岩,全区变化不大,发育稳定,厚度约366米左右,与下伏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呈整合接触关系。(五)下侏罗统阳霞组(J1y)分布于井田南部,为一套河流相的中细碎屑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薄中层状细砂岩、粉砂岩,底部含煤层,地层厚度约400米,与下伏下侏罗统阿合组(J1a)呈整合接触关系。第二节 构造经钻孔验证,矿区内构造总体表现为沿走向具有一定起伏的单斜构造, 为琼果勒下游向斜北翼地层逐渐转为正常后延伸入本
20、区。根据矿区以北出露的下中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T1-2eh)地层可知,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倾向210-220,倾角约6070。各钻孔所揭露地层的岩心倾角一般在30-40之间,个别接近50,5号勘探线上所揭露之下侏罗统阳霞组(J1y)地层岩心倾角一般在60左右,这一点与北部出露地层一致。另外,经二维地震勘探解释,矿区内存在一些小的逆断层,断层走向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倾角4566之间,断距960米,这些断层目前均未进行钻探验证。第四章 煤层第一节 含煤性一、区域含煤性区域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下侏罗统阳霞组(J1y)和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J2k)。根据含煤建造的岩性、岩相、
21、煤层组合等特征,将含煤地层分为三个含煤组,这三个含煤组在区域上可以进行对比,即下部的塔里奇克组(T3t)为A含煤组,中部的阳霞组(J1y)为B含煤组,上部的克孜勒努尔组(J2k)为C含煤组。二、矿区含煤性矿区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下侏罗统阳霞组(J1y),目前矿区内所施工钻孔中的3个见煤孔所揭露出的煤层经判断均为阳霞组(J1y)之B组煤,而在区域上十分稳定的A组煤由于钻孔布置问题尚未揭露出来,现根据邻区阿尔格敏煤矿含煤性及目前钻孔揭露成果对矿区含煤性进行简述。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共含煤5层,均赋存于塔里奇克组上段(T3t2)内,自下而上依次编号为:A11、A1-2、A2
22、、A3、A4,其中A11、A2、A3、A4煤层为可采煤层,矿区内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平均厚270米,煤层平均总厚为26.66米,含煤率为9.87。下侏罗阳霞组(J1y)中、下部含有煤层及煤线2-3层,自下而上依次编号B1、B2、B3,煤层厚度0.3-4.0米,其中B1、B2为可采煤层。矿区内下侏罗阳霞组(J1y)平均厚400米,煤层平均总厚为5.5米,含煤率为1.38。第二节 可采煤层矿区内可采、局部可采的煤层共6层,由下至上编号依次为A11、A2、A3、A4、B1、B2。其特征见表4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41煤层编号平均厚度(米)煤层结构煤层间距(米)顶、底板岩性夹矸数夹矸厚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拜城县 果木 煤矿 风险 勘查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3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