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服务型电子政务.docx
《面向未来的服务型电子政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未来的服务型电子政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面向未来的服务型电子政务(2011版)标签: 分类: 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 2010年,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走到十字路口。1.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融合成为大趋势 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常态。但是,没有任何一场变革像行政体制改革这样触及执政根本。过去的五次行政体制改革,基本思路都是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总是难以打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改革主要集中于经济管理部门,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关注不够。 2008年开始的第六次行政体制改革,第一次对行政体制改革进行远景规划和顶层设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
2、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共服务为核心职能的政府,是对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的中国式表述。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必
3、然成为各级政府重要而又紧迫的长期任务。 服务型政府方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情背景。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县域经济壮大,将重塑新的经济增长极,迫切要求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第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大都市圈形成,人口日益流动化和老龄化,迫切要求政府为公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第三,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加大,迫切要求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四,互联网普及和信息社会形成,政治民主化和行政透明化诉求增强,迫切要求政府增强预见性、灵活性、回应性和公信性。所有这些,都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十一世纪初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全面转型期和矛盾凸现期。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
4、DP超过3000美元,将会出现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和结构快速升级的新阶段,经济和社会格局将会出现重大转型和变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滞后,造成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失衡,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东南亚经济危机和拉美现象就是前车之鉴。 在信息化环境下,政府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必将对“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从全球视角来看,起源于政府信任危机,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英两国的行政改革浪潮席卷西方,与同时期的信息技术革命形成合力,对西方国家政府的公共服务产生巨大推动。西方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强调以企业精
5、神改革政府部门,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在线公共服务,并通过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保证总体目标的落地,从而大幅度领先于其他国家,得到广泛认同和成功推行。以韩国为例,作为与传统欧美国家相对落后的亚洲国家,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2010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中,国家排名从2007年第6位上升到2009年第1位,而中国从第65位下降到第72位,这种反差值得反思。图1.联合国2010年电子政务评估之东亚国家排名 先进国家以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的成功实践证明,信息时代的全球化竞争是国家软实力之间的竞争,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是最佳实现路径之一。在服
6、务型政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驱动下,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融合发展已经到达临界点。在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融合这一点上,中国与西方国家不过是殊途同归。2.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如何转型与创新 必须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总体目标并未全面达成,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拖了后腿。与“金字号”工程突飞猛进相比,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存在严重发展不均衡。在东中西部之间、基层政府(地级市以下政府)与上级政府(省级政府)之间、经济管理部门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差异极大。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应用普及基本完成。一些深层次
7、、高水平的综合性和创新型应用系统,如部门核心业务系统、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应用、对内对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正在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新热点。 电子政务发展相对领先的地方政府,大都具有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和信息产业先进的特征。其电子政务建设,一少部分由国家试点带动,大部分由地方自发推动。这些地方政府认识到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身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与之不适应,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推动管理变革和创新的工具和手段。为了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观念、痛下决心,补还历史欠账,解决结构性矛盾。否则,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巨大障碍。 首先,最大问题是纵强横弱
8、,造成地方电子政务长期滞后于金字号工程。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格局将被打破,电子政务重心向基层倾斜,公共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地方政府承担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全部公共服务职能,纵强横弱造成地方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强化公共服务方面的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规模、协调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大大高于“金字号”工程。 其次,部门自建自管模式根深蒂固,难以维系可持续发展。电子政务发展的驱动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以部门业务需求拉动将被以公共服务需求拉动所取代。这只是第一步,还有第二步和第三步,那就是跳出部门局限,强调一级政府作为一个整体的跨部门整合和协同,这是提升整体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保证。这两步经常
9、被忽略,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整合,也就是合并同类项,对公用基础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缺乏整合,一是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较大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二是造成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障碍。协同,也就是推倒内墙和外墙,部门之间实现无边界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缺乏协同,一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二是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大部制改革对组织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调整的要求。 再次,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变革和创新脱节。大部分地方政府都热衷于铺网络、买硬件,应用系统建设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将电子政务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政府上网,或者是部门业务的计算机化。信息化主管领导对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实现
10、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变革缺乏足够认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等重大改革方略背道而驰,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匹配。 最后,电子政务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的指导和规范。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从业务视角出发弄清楚“做什么”,对于方向和目标、任务和项目等已经建立共识。但是,还缺少顶层设计这一重要步骤,也就是从技术视角出发,弄明白“怎么做”,尤其是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对信息技术在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深层次、跨组织应用,提出适度超前、先进适用的总体架构,还做得很不够。 大多数国家政府将电子政务发展过程看作是对原有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希望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构造出
11、一个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谓服务型电子政务,是政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支撑平台、应用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业务流程重组,超越时空限制和部门分离制约,全过程、全方位向企业和公众提供规范、透明的在线公共管理和服务。 因此,无论是从国情实际要求和需求出发,还是从信息技术核心价值出发,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迫切需要进行工作重心调整和管理模式创新从“金字号”工程向地方电子政务倾斜,从部门自建自管向统建共用和IT外包转型。 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瞄准两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第一,就是如何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这场深刻
12、变革。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不能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升级的深层矛盾,实现行政体制改革与信息技术创新互相催化。 第二,就是如何以信息化手段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个大趋势。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不能适应公共服务重心调整的关键问题,根据城市化、流动化和老龄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实现电子政务与数字城市深度融合。 总之,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应该强调地方电子政务这个新增长点,加快从部门自建自管向统建共用和外包转变。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将显现四个基本特征:统筹发展、集约建设、整合资源、深化应用;将进行四个重大转型:重点从服务内部转向服务外部,目标从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思路从复制先进典型转向自主创新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未来 服务 电子政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3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