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大师聚服务与聚产业.docx
《聚大师聚服务与聚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大师聚服务与聚产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大师 聚服务 聚产业苏州中国工艺文化城的探索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7日 04 版)在5.23.3毫米的珍珠上创作微雕作品登鹳鹤楼。工艺师精雕细琢制作产品。资料照片制作精美的景泰蓝花灯。 方寸小价值大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常世琪微雕作品寿山石红芙蓉飞鳌,印高7.16厘米,在下方微雕沈石田的安居歌。大师技艺高超,刻一个字值5000元,印章共200多字,仅工艺价值就超过一百万元。常量摄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各地兴办了许多文化产业园区,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文化地产或文化圈地的“地产概念炒作”,文化、文化人才的“内容空心化”,文化产业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知识化的内容生
2、产或创意经济基础薄弱,智力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创新基础薄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苏州中国工艺文化城的调研,对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有诸多启示。 “荒田荒地,不荒手艺”,紫砂壶、木雕、陶瓷、玉器、首饰、硬木家具等有着千百年传统的中国工艺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擦亮历史的尘封,形成新的经济亮点:独家独户的手工作坊,要对接现代文化市场;村野乡下的民间工艺,要融入当今文化创意;精雕细作的民俗作品,要成为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一件件饱含中国能工巧匠心血和智慧的工艺美术作品,凝结的是传统的文化价值和全新的市场价值,可谓“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
3、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 聚大师 古树发新芽 白墙灰瓦、小桥人家,这里有云集全国工艺美术的“大师坊”、有珍藏工艺美术品的“中国工美集团珍宝馆”、还有集中展示交易工艺美术品的“中国工艺第一街”中国工艺文化城在苏州光福镇拔地而起,虽只有两年多时间的酝酿规划和建设,但却倚重苏州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活力,迅速成为苏州工艺美术产业的“排头兵”。作为苏州市五个“十二五文化产业重点支持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唯一一个由民营资本投资的项目,中国工艺美术城的高起点、高规格、大规模建设引起了业界的注意,总规划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
4、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秉承“与工艺相伴,与大师为邻”,目前已有30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500家企业入驻。 “不仅是荒地中建起了城,而且招来了商,未来这里将打造工艺美术产业最大的集散地,有最完善的工艺美术产业链,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最大的孵化地,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呈辉工艺文化城董事长陈辉信心满怀地勾勒着中国工艺文化城的未来。 陈辉的信心是有根据的,苏州自古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高地,精致细腻的“苏做”工艺与“京做”和“广做”相媲美,尽管历经风雨兴衰,现在苏州以工作室和个体作坊为主的工艺美术企业仍达6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年经济总量超过50亿元。仅中国工艺文化城所在的苏
5、州吴中区光福镇就有从事刺绣、玉雕、核雕、木雕、佛雕、红木等手工艺人17000多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产业支撑。 一针一线绣出栩栩如生的韩熙载夜宴图,连人物的胡须、衣服上的图案、印章的深浅都和原画如出一辙,刺绣大师薛金娣说,传统的苏绣是日用品,而现在的苏绣是艺术品,这幅全长4米多的绣品,凝结了她4年的心血和20多年的工艺水平,价格也自然很高,有人出价百万元,她都舍不得卖。她希望借助中国工艺文化城这样的大平台,让她的绣品更有价值。 除了苏绣,传统的工艺都成为“香饽饽”,年逾七旬的玉雕大师孙林泉的作品件件是精品,供不应求,还在创作时就被预定一空,一件作品至少30万元。他说,光福镇的玉雕工艺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师 服务 产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3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