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技术要求.docx
《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技术要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Y 2007GD/J022-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音视频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发布16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13.1 术语和定义13.2 缩略语14 概述25 技术要求35.1 一般要求35.2 接口要求35.3 功能要求35.4 性能要求46 测量方法56.1 标准符合性测试56.2 配置管理功能测试66.3 性能要求测试66.4 码率波动测试76.5 电视广播编码器延时测试76.6 声音广播编码器延时测试76.7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86.8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8I前 言本技术文件规范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中音视频编码
2、器的技术要求,并规定了相关的测量方法。本技术文件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归口。本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数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本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晓强、付光涛、胡军、王东飞、吴敏、李小雨、饶丰、张建强、王标、王宁、陈秋蕊、郑楚升、伦继好。移动多媒体广播音视频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音视频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7移动多媒体广播音视频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 范围本技术文件规定了移动多媒体广播音视频编码器的技术要求与测量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方法也可以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技术文件为准。本技术文件
3、适用于通过卫星和/或地面无线发射视频、音频、数据信息等多媒体信号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音视频编码器的设计、生产、使用、运行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文件。GB/T 14857-93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GB/T 20090.2 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2部分:视频GY/T 156-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GY/T 2
4、20.2-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2部分:复用GY/Z 234-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复用实施指南SJ/T 113682006 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ISO/IEC 14496-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Part 3: AudioISO/IEC 14496-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Part 10: Advanced Video CodingITU-R BS.1534-1 Method for the subj
5、ective assessment of intermediate quality level of coding systemsITU-R BT.1788 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video quality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IETF RFC 3016 RTP Payload Format for MPEG-4 Audio/Visual StreamsIETF RFC 3984 RTP Payload Format for H.264 Video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
6、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文件。3.1.1 类 profile音视频压缩编码标准规定的语法、语义及算法的子集。3.1.2 级 level在某一个类下对语法元素和语法元素参数值的限定集合。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技术文件。AAC (Advanced Audio Coding) 先进音频编码AES/EBU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European Broadcast Union) 音频工程师协会/欧洲广播联盟CBR (Constant Bit Rate) 定码率HE-AAC (High Efficiency Advanced Audio Coding) 高效的先
7、进音频编码MUSHRA (Multi Stimulus test with Hidden Reference and Anchor) 隐藏参考和基准的多刺激法PPS (Picture Parameter Set) 图像参数集RJ45 (Registered Jack-Type 45) 双绞线电缆连接的物理接口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eal 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SAMVIQ (Subjectiv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Video Quality) 视频质量主观评
8、价方法SPS (Sequence Parameter Set) 序列参数集SR (Sender Report) 发送者报文4 概述移动多媒体广播音视频编码器对输入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分为用于电视节目压缩的编码器(简称电视广播编码器)和用于声音广播压缩的编码器(简称声音广播编码器)。电视广播编码器具备格式转换、视频压缩、音频压缩、RTP封装、网管、本地配置等功能,见图1。声音广播编码器具备音频压缩、RTP封装、网管、本地配置等功能,见图2。 图1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广播编码器功能框图图2 移动多媒体广播声音广播编码器功能框图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环境条件5.1.1.1 环
9、境温度工作环境温度:050;运输和储存环境温度:-2060。5.1.1.2 相对湿度正常工作:90%(20);允许工作:95%(无结露)。5.1.1.3 大气压力正常工作:86kPa106kPa。5.1.2 工作电压电压幅度:198V242V AC;电压频率:50Hz3Hz。5.2 接口要求5.2.1 电视广播编码器输入接口:a) 图像:SDI接口,BNC头,阴性,输入阻抗为75欧;b) 声音:AES/EBU接口,卡侬头(XLR),阴性,输入阻抗为110欧;输出接口:压缩码流输出:采用100Mbps或1000Mbps以太网口,物理接口为RJ45;远程配置管理接口:网络控制:采用100Mbps或
10、1000Mbps以太网口,物理接口为RJ45。5.2.2 声音广播编码器输入接口:声音:AES/EBU接口,卡侬头(XLR),阴性,输入阻抗为110欧;输出接口:压缩码流输出:采用100Mbps或1000Mbps以太网口,物理接口为RJ45;远程配置管理接口:网络控制:采用100Mbps或1000Mbps以太网口,物理接口为RJ45。5.3 功能要求5.3.1 输入格式图像输入格式应符合标准GB/T 14857-93,声音输入格式应符合标准GY/T 156-2000。5.3.2 视频压缩电视广播编码器的视频压缩应支持以下标准之一:a) GB/T 20090.2,限定为级2.0;b) ISO/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多媒体 广播 终端 技术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