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1,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孟子的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浩然之气” 和“大丈夫”气概的基本内涵; 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第一则,孟子公孙丑上,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3,2023/1/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译文:(公孙丑问道:)“冒昧
2、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4,2023/1/1,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译文:我因此说,告子不曾懂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
3、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它),也不要促使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跑地去看禾苗,禾苗已经是枯萎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培育工作)没有益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为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自然规律)助苗生长的人,也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不仅仅无益,而且反害死了禾
4、苗。”,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5,2023/1/1,研 习 课 文,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形态,性质,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6,2023/1/1,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
5、但也不妄自助长它。,(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7,2023/1/1,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8,2023/1/1,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
6、精神境界。,小结:,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9,2023/1/1,第二则,孟子滕文公下,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0,2023/1/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真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没有战事。”,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1,2023/1/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孟子说:“这些人哪里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
7、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作为正道的,是妇女之道。,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2,2023/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即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时候),就和民众(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 样才叫他做大丈夫!” 。,贵州
8、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3,2023/1/1,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讨论,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
9、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剑中的李云龙等。,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小结:,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第三则,孟子告子下,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8,2023/1/1,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译文:孟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浩然之气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