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危害与防护月医疗类(版)课件.ppt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危害与防护月医疗类(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危害与防护月医疗类(版)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危害与防护月医疗类,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危害与防护月医疗类,辐 射 危 害,辐 射 防护,辐射如何伤害人们的身体?,如何做好辐射防护,主要内容,辐 射 危 害 辐 射 防护 辐射如何伤害人们的身体,第一部分:辐射危害,主要内容辐射的生物损伤电离辐射效应类型辐射危害的影响因素,第一部分:辐射危害主要内容,1. 辐射的生物损伤(生物效应),细胞损伤:辐射干扰细胞的正常运转导致细胞 的直接和间接损害。 直接损伤:对DNA分子自身的直接电离。 间接损伤:细胞内形成化学活性高的自由基。,辐射使细胞中水分子电离,产生化学活性高的自由基,自由基导致酶的损伤,自由基打断DNA中的化学键
2、,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损伤,1. 辐射的生物损伤(生物效应)细胞损伤:辐射干扰细胞的正,1. 辐射的生物损伤(续),细胞损伤效应: 对单个细胞的辐射损伤基本上是源于DNA的损伤。3个主要的损伤结果: (1)细胞死亡; (2)细胞发生改变导致非正常的细胞分裂; (3)细胞的遗传信息被改变。,1. 辐射的生物损伤(续)细胞损伤效应:,损伤效应产生的过程和机理,分子水平细胞死亡细胞变异体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功能障碍,1. 辐射的生物损伤(续),细胞修复 细胞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修复机制来恢复不同介质带来的各种损伤。 细胞的损伤速度越慢,细胞修复的几率越高。 如:长时间低剂量辐射(易修复) 短时间高剂
3、量辐射(不易修复) 细胞的修复机制是癌症患者放疗的重要依据。,1. 辐射的生物损伤(续)细胞修复,2. 电离辐射效应类型,按效应出现的时间早晚分: 早期效应:效应发生在数天或数周内 晚期效应:效应需要数年来形成按效应发生在自身或子代身上分为: 躯体效应:受照者本人 遗传效应:影响下一代或随后的几代按剂量-效应关系分: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2. 电离辐射效应类型按效应出现的时间早晚分:,遗传效应:如果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受到辐射的损害,使生殖细胞发生变异,则错误的信息将向后代传递,有可能直接影响下一代或随后的几代。 遗传效应是随机性效应,风险远低于癌症。 动物试验研究:受到大剂量辐射后会发
4、生遗传效应人体受到辐射损害后产生遗传效应未得到确认,后代中的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如果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受到辐射的损害,使生殖,确定性效应:当照射剂量达到一定水平,辐射导致的死亡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必然会影响器官或组织的整体功能,导致器官功能丧失,这种辐射损伤称为确定性效应。 临床表现:乏力、呕吐、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白内障、皮肤红斑、溃疡等不同类型的放射病,直至死亡。,2.1 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当照射剂量达到一定水平,辐射导致的死亡细胞达到,确定性效应的特点: 损害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如皮肤变红、发黑、溃烂 存在剂量阈值 例如: 白内障,皮肤损伤,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不育。,短时
5、间大剂量辐射(意外事故、急性照射),短时间大剂量辐射,器官确定性效应阈值吸收剂量(Gy)急性照射慢性照射睾丸暂时,身体急性照射效应(全身),身体急性照射效应(全身)剂量/Sv效 应12可能引起放射病,事故经过: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然后放入右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2c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丢失探伤机放射源受照事故 2001.9.2,2.1Gy31.2Gy,事故经过: 2001
6、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受照剂量: 全身剂量:1.0Gy0.5 局部剂量:右大腿皮肤 100Gy 右大腿骨中心 8Gy 左大腿 1015Gy 手部 1020Gy 胸部 1015Gy,受照剂量: 全身剂量:1.0Gy,+1d,+2d,+1d+2d,辐射使细胞中水分子电离X、 射线的屏蔽防护先对快中子减速,然后对减速了的慢中子捕获。否则就不能采取这样的行动。确定性效应医疗照射辐射敏感性敏感性:个体差异、年龄细胞损伤:辐射干扰细胞的正常运转导致细胞500mSv(抢救生命)。必须全面贯彻整个放射防护体系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1)防止确定性效应;辐射的生物损伤(生物效应)可能引起放射病(反胃/呕
7、吐/腹泻)非致命事故经过: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中子射线的屏蔽防护(续)核能生产氡及其子体在固定剂量率的放射源下,工作人员受到的总的辐射剂量为:选用的屏蔽材料:常用硼与石腊(或聚乙烯)均匀混合为中子屏蔽材料,也可用水或石腊单独屏蔽。辐射如何伤害人们的身体?,+4d,+5d,辐射使细胞中水分子电离+4d+5d,+9d,+9d,+20d,+39d,+20d+39d,+39d,+39d,+27d,+27d,+27d+27d,+2d,+5d,+2d+5d,+15d,+22d,+15d+22d,随机性效应:受照细胞未死亡,这些损
8、害造成细胞变异,细胞的变异比正常细胞更迅速分裂并大幅度增加。如果异常细胞侵害正常组织,最后形成癌症或遗传性疾病。 记住:随机性效应是低剂量下唯一可能发生的效应,即使很小剂量的辐射也可能导致癌症。,2.2 随机性效应,低剂量下唯一可能发生的效应,随机性效应:受照细胞未死亡,这些损害造成细胞变异,细胞的变,随机效应的特点: 损害程度与吸收剂量无关; 不存在剂量阈值; 发生的机率随剂量线性增加。 例如: 辐射引致的癌病,遗传效应,随机效应的特点:,辐射效应总结,辐 射 照 射,急性照射,慢性照射,早期效应,晚期效应,红斑,辐射病,不育,癌症,遗传效应,意外事故,公众场合工作场所,白内障,辐射效应总结
9、辐 射 照 射急性照射慢性照射早期效应晚期效应红,辐射的生物损伤(续)点源(d10L)的剂量率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如下:辐射敏感性敏感性:个体差异、年龄在介入放射学中,存在高剂量照射的可能,这些专科医务工作人员,即放射科医师、心脏病专家及神经放射医师等,必须采取甲状腺防护措施 。晚期效应:效应需要数年来形成内照射危害防护基本措施(2)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 辐射的类型和能量;根据年剂量率进行分区 Sv/h当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后,就存在内照射危害。外照射危害防护基本措施7MeV )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与屏蔽材料相互作用产生韧致辐射。16岁周岁以下:不得接受职业照射。随机性效应:受照细胞未死亡,这些
10、损害造成细胞变异,细胞的变异比正常细胞更迅速分裂并大幅度增加。点源(d10L)的剂量率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如下: 管理控制其次是盆腔、头颈、胸部和四肢。应当为辐射源与装置提供最好的实际可行的防护和安全措施。 控制照射时间 时间防护降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时间,电离辐射的种类吸收剂量剂量率分次照射照射部位和面积照射方式辐射敏感性敏感性:个体差异、年龄,3. 辐射危害的影响因素,辐射的生物损伤(续)电离辐射的种类3. 辐射危害的影响因素,电离辐射的种类:由于不同种类的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不同,其生物效应也不同。 吸收剂量:一般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严重。 剂量低于1Gy,效应不明显; 在110Gy之
11、间,剂量与效应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10-100Gy之间,平均生存时间处于一个坪值; 剂量超过100Gy时,平均生存时间又随剂量加 大而缩短。,电离辐射的种类:由于不同种类的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不同吸收剂量的X、射线对人体损伤的估计,不同吸收剂量的X、射线对人体损伤的估计剂量/mGy损伤程度,剂量率:一般情况下,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显著。这是因为高剂量率的照射使机体对损伤的修复作用不能充分显现出来所致。 分次照射: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生物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愈多,各次间隔时间越长,其生物效应越小。其原因与机体的代偿和修复过程有关。,0.050.1Gy/min引起
12、急性放射病,剂量率:一般情况下,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显著。这是因为高剂,照射方式:内、外照射或二者兼有的混合照射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各不相同。 外照射时,多方向照射 单向照射; 内照射时,射线的生物效应 、射线; 混合照射 单一照射的效应更显著。,照射方式:内、外照射或二者兼有的混合照射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生,照射部位与面积: 机体受照的部位不同,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在同一剂量和剂量率情况下,腹部损伤最重 其次是盆腔、头颈、胸部和四肢。 当照射的其他条件相同时,受照射的面积愈大, 机体出现的损伤效应愈显著。 如200cGy的辐射:照射几cm2的皮肤,引起皮肤发红; 照射全身,可发生急性放射
13、病。,照射部位与面积:, 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敏感性:一般情况下放射敏感性随发育过程而逐渐降低。老年人其放射敏感性又高于成年。 个体敏感性差异: 人体各种组织的敏感性差异: 高度敏感组织:淋巴、骨髓、性腺、胚胎等; 中度敏感组织:角膜、晶状体、皮肤上皮、肾、肝等 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组织:肌肉、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辐射敏感性, 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敏感性:一般情况下放射敏感性随发育过程,主要内容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外照射危害的防护内照射危害的防护,第二部分:辐射防护,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辐射防护,1.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所有人都会受到来自天然和人工电离辐射源的照射。人工
14、辐射源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利益,但是这些源的照射会对人造成损害。如何来保护人们免受不必要的或者过量的电离辐射的照射?,辐射防护体系,1.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所有人都会受到来自天然和人工电离辐射源,辐射源及其产生的人均剂量(UNSCEAR2000年报告),辐射源剂量,mSv天然辐射源人工辐射源,医疗照射中子射线的屏蔽防护(续)受照剂量: 全身剂量:1.管理控制是预防或减少内照射危害的方法之一内照射危害防护基本措施 辐射的类型和能量;应该使用声控或脚踏开关,而不是直接用手来操作,要准备好一次性的毛巾和风干器(2)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注意事项:铅有毒,不容易进行操作,大块的铅在没有很好支撑时会下垂。
15、这是因为高剂量率的照射使机体对损伤的修复作用不能充分显现出来所致。氡及其子体 放射安全审管体系,包括工作场所和设备的安全评价;事故经过: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分子量大、含氢原子数大(1)防止确定性效应;必须全面贯彻整个放射防护体系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如何来保护人们免受不必要的或者过量的电离辐射的照射?(1)不要用眼睛在近处直接观察,可透过有机玻璃观察放射源;降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时间即可防护中子又防护射线,医用X射线检查的有效剂量(1991-1996),医疗照射医用X射线检查的有效剂量(1991-1996)检 查,什
16、么是辐射防护?,辐射防护定义为旨在限制辐射造成的人类损害的科学与实践,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已成为核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电离辐射,什么是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定义为旨在限制辐射,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 (1)防止确定性效应; (2)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 (3)为人们提供必要和适当的防护,以最大限度 地保证人们的辐射安全。,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辐射防护的任务 (1)保护从事放射工作者本人和后代以及广大 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安全,保护好环境; (2)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会产生辐射的必要实践 以造福于人类。,辐射防护的任务,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不应独立应用三者同等重要,(1)实践的正当性(2)辐射防护的最
17、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不应独立应用(1)实践的正当性,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性分析。只有在其对个人或者社会产生的利益大于其对健康所致的损害或损伤时,才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不能采取这样的行动。,前提,利益风险,(1)实践的正当性,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性,个人剂量、受照人数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在综合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等因素之后,都应保持在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As Low As Reasonably应当为辐射源与装置提供最好的实际可行的防护和安全措施。,(2)辐射防护最优化,永远的追求,ALA
18、RA,个人剂量、受照人数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在综合考虑了社会,规定个人剂量限值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不会受到不合理的辐射照射。不适用于医疗照射和干预场合。 医疗照射另行制定了供执业医师适用的指导水平。 干预的剂量限值: 50mSv (一般情况) ; 100mSv(紧急情况); 如防止演变成灾难性情况等 500mSv(抢救生命)。,(3)个人剂量限值,允许受照剂量的上限,规定个人剂量限值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不会受到不合,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限值,照射类别剂量限值 职业人员 公众,16岁周岁以下:不得接受职业照射。 16岁18岁学生:孕妇和喂乳妇女: 腹部表面2mSv (
19、ICRP建议)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1/20)ALI,其他职业照射人员的剂量限值,16岁周岁以下:不得接受职业照射。其他职业照射人员的剂量限,直接损伤:对DNA分子自身的直接电离。工作人员在控制区工作时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 增大与源的距离距离防护应该使用声控或脚踏开关,而不是直接用手来操作,要准备好一次性的毛巾和风干器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事故时的密封源(ICRP建议)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1/20)ALI 机体受照的部位不同,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也不同视力损伤(晚期白内障)16岁周岁以下:不得接受职业照射。事故经过: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离辐射 防护 安全 危害 医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