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和抗体医学宣教课件.ppt
《抗原和抗体医学宣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原和抗体医学宣教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的基本概念抗原抗体抗体产生的克隆选择学说,1,免疫的基本概念1,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并排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学反应。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规律的一门学科。,2,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2,一、免疫的基本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正常动物机体能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存在于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识别功能很精细。2. 特异性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针对性)。3. 免疫记忆 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外,也形成了免疫记忆细胞,对再次接触的相同抗
2、原物质可产生更快的免疫应答。,3,一、免疫的基本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正常动物机体能识,二、免疫的基本功能1. 抵抗感染 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免疫防御。2.自身稳定 又称免疫稳定。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3. 免疫监视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自身的变异细胞。,4,二、免疫的基本功能4,第二节 抗 原一、抗原的概念1. 抗原(antigen)与抗原性(antigenicity)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Ag)。 抗原物质具有抗原性,包括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5,第二节 抗 原5,免
3、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抗原作用)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反应原性(reactinogenicity) (抗原反应)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此特性又称为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6,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抗原作用)指能刺,2.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抗原又分为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亦称为半抗原(hapten) 。如荚膜多
4、糖、类脂、脂多糖。半抗原又分为简单半抗原和复合半抗原。,7,2.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7,简单半抗原(simple hapten) 简单半抗原的分子量较小,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不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可见的反应,但能中和相应的抗体阻止其出现可见的反应(用沉淀抑制反应可证实)。复合半抗原(complex hapten) 复合半抗原的分子量较大,有多个抗原决定簇。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沉淀反应。二硝基氯苯(DNCB)、多糖、类脂质、脂多糖等半抗原都为复合半抗原。,8,简单半抗原(simple hapten) 简单半抗原的分子,二、构成抗原的条件(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 异源性
5、又称异物性(foreigness) ,一般说来,只有非自身物质进入机体才能具有免疫原性。微生物、异种组织、细胞及蛋白质均是良好的抗原。通常动物亲缘关系相距越远,种系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好。有以下几种情况: 非动物性抗原 非动物性的物质,譬如植物蛋白(叶绿素等)、微生物等,对动物宿主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异种动物抗原 动物之间血源关系相距越远,生物种系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好。譬如:鸭源蛋白质对鸡的免疫原性较弱,而对兔则是良好的免疫原。 同种异体抗原 同种动物异体间的某些物质也有免疫原性,譬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自身抗原 动物自身的组织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免疫原性。,9,二、构成抗原的条件(影
6、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9,2. 大分子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大小有直接关系。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 ,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子量小于5000其免疫原性较弱。分子量在l 000以下的物质为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3. 分子结构 相同大小的分子如果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不同,其免疫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讲,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好。芳香环结构比直链结构强。,10,2. 大分子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大小有直接关系。免疫原,4. 物理性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可溶性抗原分子聚合后或
7、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例如将甲状腺蛋白与聚丙烯酰胺颗粒结合后免疫家兔可使IgM的效价提高20倍。免疫原性弱的蛋白质如果吸附在氢氧化铝胶、脂质体等大分子颗粒上可增强其免疫原性。5. 完整性 所以抗原物质通常要通过非消化道途径以完整分子状态进入体内,才能保持抗原性。,11,4. 物理性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可溶,三、抗原决定簇1. 概念 抗原分子并非所有的基团都作用一致,决定其免疫活性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抗原区域。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抗原决定基。由于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8、,因而又称为抗原表位(epitope)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12,三、抗原决定簇12,13,13,2. 决定簇的大小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是相当恒定的。蛋白质抗原的每个决定簇由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如肌红蛋白的决定簇由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伸长约为1.92.3nm;多糖抗原由56个单糖残基组成,大小为3.5nm ;核酸抗原的决定簇由5-8个核苷酸残基组成,大小为2.0nm 。,14,2. 决定簇的大小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是相当恒定的。,3. 决定簇的数量 抗原分子抗原决定簇的数目称为抗原的抗原价。单价抗原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如简单半抗原。多价抗原 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为多
9、价抗原。 单特异性决定簇 抗原分子只含有一种特异性决定簇称为单特异性决定簇。,15,3. 决定簇的数量 15, 多特异性决定簇 含有两种以上不同特异性的决定簇。 功能价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能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近,对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起着决定意义的决定簇称为抗原的功能价。 非功能价 隐蔽于抗原分子内部的决定簇谓之非功能价,只有在用酶轻度消化后才能暴露。 天然抗原一般都是多价和多特异性决定簇抗原。,16, 多特异性决定簇 含有两种以上不同特异性的决定簇。16,单特异性决定簇多价抗原,多特异性决定簇多价抗原,17,单特异性决定簇多价抗原多特异性决定簇多价抗原17,18,18,四、抗原的交叉性 不同抗原
10、物质之间存在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这些共有的抗原组成或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两种微生物有共同抗原,它们与相应抗体相互之间可以发生交叉反应。,19,四、抗原的交叉性19,载体效应(carrier effect),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但当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这些小分子物质即为半抗原,实质上就是抗原决定簇,大分子物质即为载体。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首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的抗体 (初次免疫反应),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首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
11、,才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20,载体效应(carrier effect)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现代实验表明免疫系统对半抗原和载体各自的决定簇分别进行识别。T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实际上任何大分子抗原都可看成半抗原和载体的复合物。在抗原分子中载体起着增加半抗原的大小,使其获得免疫原性与免疫记忆的作用。,21,现代实验表明免疫系统对半抗原和载体各自的决定簇分别进行识别。,抗原载体现象,22,抗原载体现象22,五、抗原的分类(一)抗原分类 抗原有多种分类方法,大致如下: 1. 按抗原的性质分类分:,抗原,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简单半抗原,复合半抗原,2
12、3,五、抗原的分类抗原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简单半,2. 按来源分异种抗原 与免疫动物不同种属的抗原,如微生物抗原,异种动物红细胞,异种动物蛋白。同种抗原 与免疫动物同种属不同个体的抗原,能刺激同种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产生免疫应答,如血型抗原、同种移植物抗原。自身抗原 动物的自身组织细胞、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抗原,对自身免疫系统具有抗原性。异嗜性抗原 指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性质相同的抗原(交叉抗原)。该现象首先由瑞典病理学家Forssman (18681947)发现的,故又称为Forssman抗原。,24,2. 按来源分24,3. 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
13、赖性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 这类抗原在刺激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多数抗原都属此类,如异种组织与细胞、异种蛋白及人工复合抗原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如大肠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等。,25,3. 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25,4. 根据化学性质分类,糖蛋白,脂蛋白,脂质,多糖,核酸,抗原,26,4. 根据化学性质分类糖蛋白脂蛋白脂质多糖核酸抗原26,(二)微生物抗原1. 按保护性分 保护性抗原和非保护性抗原。2. 按微生物种类分 细菌抗原 细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每个菌的每种结构都由若干抗原组成,因此细菌是多
14、种抗原成分的复合体。有菌体抗原、荚膜抗原、鞭毛抗原和菌毛抗原等。,27,(二)微生物抗原27,菌体抗原 又称O抗原,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抗原,其化学本质为脂多糖的多糖侧链。鞭毛抗原 又称H抗原。鞭毛抗原主要决定于鞭毛丝。荚膜抗原 又称K抗原。荚膜是细菌主要的表面抗原,成分为多糖或多肽。菌毛抗原 菌毛由菌毛素组成,有很强的抗原性。毒素抗原 外毒素的成分为糖蛋白或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即抗毒素)。,28,菌体抗原 又称O抗原,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抗原,其化学本质, 病毒抗原 各种病毒都有相应的抗原结构。如囊膜抗原、衣壳抗原、可溶性抗原和核蛋白抗原。 囊膜抗原(V抗原) 有囊
15、膜病毒,抗原特异性主要是囊膜上的纤突所决定的。如流感病毒HA和NA,是流感病毒亚型分类基础。衣壳抗原(VC抗原) 无囊膜病毒,其抗原特异性决定于病毒颗粒表面的衣壳蛋白。如口蹄疫病毒的衣壳蛋白VP1、 VP2 、VP3 、 VP4 等属此类抗原。可溶性抗原(S抗原)。核蛋白抗原 (NP抗原)。,29, 病毒抗原 各种病毒都有相应的抗原结构。如囊膜抗,第三节 抗 体一、免疫球蛋白与抗体1.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 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过去曾称为球蛋白,在1968年和1972年两次国际会议上决定以Ig表示。免疫
16、球蛋白普遍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Ig可分为IgG、IgM、IgA、IgE和1gD五类。,30,第三节 抗 体30,2. 抗体(antibody Ab) 抗体 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antibody,简称Ab) 。抗体的本质是Ig,它是机体对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产物,具有各种免疫功能。体液免疫 抗体具有各种免疫功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血清)、淋巴液、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31,2. 抗体(antibody A
17、b) 31,32,32,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在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抗原受体,其本质也是免疫球蛋白,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简称(SmIg)。 关于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现代免疫学中的一大突破。在19591963年R.Porter和GEdelman采用酶及还原剂消化和分离免疫球蛋白技术,弄清了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从而提出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模型。,33,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33,二、Ig的分子结构 IgG、IgE、血清型IgA,IgD均是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IgM是以五个单体分子构成的五聚体,分泌型IgA是以二个单体构成的二聚体。,34,二、Ig的分子结构34,二、Ig的分子结构1. 单体
18、分子结构 所有种类Ig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即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四条肽链构成的“Y”字形的分子。,35,二、Ig的分子结构35,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所有Ig单体分子结构相似,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Y”字型结构分子。,36,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 所有Ig单体分子结构相似,由2条重,重链 又称H链,大约是由42044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为5000077000,两条重链之间由一对或一对以上的二硫键互相连接。,37,重链 又称H链,大约是由42044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可变区 重链从氨基端(N端)开始最初的110个氨基酸(约占整个重链的1/4)的排列顺序以及结
19、构是随抗体分子的特异性(与抗原对应)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一区域称为重链的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H,简称V区),它赋予抗体以特异性。,38,可变区 重链从氨基端(N端)开始最初的110个氨基酸(,恒定区 其余的氨基酸(占重链的3/4)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称为恒(稳)定区(constant region, CH,简称C区)。,39,恒定区 其余的氨基酸(占重链的3/4)数量、种类、排列顺,高(超)变区 在重链的可变区(VH)内部,有四个区域的氨基酸最易发生变化,称为高(超)变区,氨基酸残基位置分别位于31-37,51-58,84-91,101-1l0,其余的
20、氨基酸变化较小,称为骨架区。,40,高(超)变区 在重链的可变区(VH)内部,有四个区域的氨, 轻链(light chain) 又称L链,是由213-21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22500。两条相同的轻链其羧基端(C端)靠二硫键分别与两条重链连接。 轻链从N端开始最初的109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结构随抗体分子的特异性(与抗原对应)变化而有差异,称为轻链的可变区(VL),其余的氨基酸比较稳定,称为恒定区(CL)。,41, 轻链(light chain) 又称L链,是由21,抗原结合部位 Ig的重链的可变区(VH)与轻链的可变区(VL) 相对应,构成有结合特异抗原决定簇功能的区域为抗体分子的抗原
21、结合部位。,42,抗原结合部位 Ig的重链的可变区(VH)与轻链的可变区(V,IgG、IgE、血清型IgA,IgD均是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IgM是以五个单体分子构成的五聚体,分泌型IgA是以二个单体构成的二聚体。,43,IgG、IgE、血清型IgA,IgD均是以单,2. Ig的功能区功能区 Ig多肽链分子折叠形成的几个(由链内二硫键连接)环状球形结构,称为Ig的功能区。Ig每条重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称为VH、CH1、CH2、CH3;IgM和IgE有五个功能区,即多了一个CH4。轻链有两个功能区,即VL和CL。此外,在两条重链之间二硫键连接处附近为Ig的绞链区。免疫球蛋白每个功能区都是由约110
22、个氨基酸组成。,44,2. Ig的功能区44,45,45,46,46,47,47,48,48,49,49,50,50,51,51,3. 绞链区(hinge region)CH1与CH2之间大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区域为免疫球蛋白的绞链区,由2-5个链间二硫键、CHl尾部和CH2头部的小段肽链构成。,52,3. 绞链区(hinge region)52,53,53,4. 水解片段及其生物学活性,54,4. 水解片段及其生物学活性 54,水解片段 Porter(1959)应用木瓜蛋白酶(papain)将IgG水解,可将其重链于链间二硫键近氨基端处切断,得到大小相近的三个片段。其中有两个相同的片段,可与
23、抗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结合片段(Fab),分子量为45000;另一个片段可形成蛋白结晶,称为Fc片段(Fc) ,分子量为55000。,55,水解片段 Porter(1959)应用木瓜蛋白酶(papa,后来,Nisonoff又应用胃蛋白酶(pepsin)将IgG重链于链间二硫键近羧基端切断,消化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片段,一个是具有双价抗体活性的F(ab) 2片段,另一个为若干小分子多肽碎片,称为pFc片段,后者无任何生物学活性。,56,后来,Nisonoff又应用胃蛋白酶(pepsin)将IgG,57,57,Fab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结合抗原的活性由Fab所呈现,由VH和VL所组成的抗原结合部位
24、,可结合抗原,是决定抗体分子特异性的部位。,58,Fab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结合抗原的活性由Fab所呈现,Fc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该片段无结合抗原活性,但与抗体分子的生物学活性有密切关系:选择性地通过胎盘;如人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就与Fc片段有关;Brambell已证实,胎盘母体一侧的滋养层细胞能摄取各类血浆蛋白,但其吞饮泡内只有IG的Fc受体而无其它种类Ig的受体。与受体结合的IgG可得以避免被酶分解,进而通过细胞的外排作用,分泌到胎盘的胎儿一侧,进入胎儿循环。,59,Fc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该片段无结合抗原活性,但与抗体分子,与补体结合活化补体;补体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其结合位
25、点就位于抗体分子Fc片段的CH2上。,60,与补体结合活化补体;补体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其结合位点,61,61,决定Ig分子的亲细胞性(即与带Fc受体细胞的结合);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表面都具有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受体,因此,免疫球蛋白可通过其Fc片段与这些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与这些细胞Fc受体的结合部位因其种类不同而有差异,IgG与巨噬细胞,K细胞,B细胞Fc受体的结合部位是CH3,而IgE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Fc受体结合的部位是CH4。,62,决定Ig分子的亲细胞性(即与带Fc受体细胞的结合);一些免,63,63,64,64,与Ig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原 抗体 医学 宣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