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ppt课件.ppt
《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方法,主讲教师:柴 波,2,1.1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 1.2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1.3地质灾害测绘1.4 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1.5 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主要内容,3,2.1 地质灾害勘查目的和任务,2.1.1 地质灾害勘察目的,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确定灾害地质体的特征、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和比选防治工程方案,最终确定是否需要治理、采取躲避方案或实施防治工程等不同对策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勘查的最终成果能够满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对地质资料的需求。,4,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2、续1),1. 勘查基本任务(1)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自然演化过程或人为诱发因素,即查明勘查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2)分析研究地质灾害体的成因机制,建立其地质概念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即解决为什么的问题。(3)预测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评价其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危险性,即回答未来怎么样的问题。,5,2.1.2 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续2),2. 勘查内容(1)灾情调查(2)区域调查(3)具体地质灾害体的勘查(4)室内外试验(5)成因机制分析、研究模拟和稳定性评价(6)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提出防治工程规划方案。在以上几方面中,工作重点是(3)、(4)和(5)三部分。
3、,6,2.2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和阶段划分,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中根据危害对象的等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将调查分为重点和一般调查区,并规定了调查的基本工作量。,危害对象等级,7,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续1),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8,2.2.1 地质灾害勘查分级(续2),地质灾害调查分级表,重点调查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和野外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面和剖面测绘,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一般调查区: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核实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对危及县城、集镇、重要公共基
4、础设施安全的灾害点须全部核查,并进行大比例尺剖面测绘。,9,2.2.2 地质灾害勘查阶段,将地质灾害勘查阶段划分为5各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勘查的目的和任务不同,10,2.2.2 地质灾害勘察阶段(续1),11,2.2.3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地质灾害勘查与一般事物的认识过程相同,遵循由表及里、局部全局、点线面相结合的一般过程。在认识过程看,从现象-本质,从局部现象-全局的本质,从点上现象到面上本质;从系统角度看,认识地质灾害是从表象的功能变化到内在的结构演化,从局部要素变化到全局的演化;从方法角度看,认识过程是“面线点线面”。 1. 勘查方法选择原则 (1)针对性。 (2)实用性。 (3)简
5、便高效。 (4)经济合理。,12,2.2.3 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续1),常见勘查方法如下: 地质灾害调查:遥感调查、地质测绘、资料分析等; 地质灾害勘查:钻探、槽探、平硐、物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物理模型试验等。 方法多样,如何合理的组合、部署是关键!,13,2.3 地质灾害测绘,(1)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2)核查、检验遥感解译成果。(3)查明致灾地质体(滑坡)是否存在(古滑坡)的依据。(4)初步查明致灾地质体(滑体)的物质组成(岩质或土质)、变形阶段、性质、形成机理和时代。(5)初步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形状、位置和规模,为地质灾害稳定性计算和危险性评估提供边
6、界条件。(6)指导钻探、坑探、物探、取样、试验、监测工作的布置。(7)查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2.3.1 地质灾害测绘作用,14,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体及其发育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两大方面。1. 地质灾害体 (1) 灾害地质体 构成灾害地质体的要素有: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貌,从专业术语来说,即为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2) 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包括:震动作用(地震、爆破等)、地表水、降水、地下水、风力、重力、人类活动等。 (3) 动力地质作用地质营力与地质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作
7、用。 (4) 危(受)害对象,15,2.3.2 地质灾害测绘的内容(续2),2.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区域稳定性和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6,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调查对象大体可划分为滑坡区、滑坡体、滑坡成因、滑坡危害和滑坡防治五方面内容。 古老滑坡、新滑坡、孕育的滑坡和潜在滑坡,所保存和发生的滑坡迹像不同,其测绘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1. 滑坡地质测绘,17,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18,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2),(1)古滑坡测绘 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滑坡存在与否,判
8、别滑坡堆积体与第四系(坡残积、坡洪积、崩坡积)和断裂带及风化带的区别 。,19,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3),(1)古滑坡测绘, 查明古滑体外围的地层岩性,并进行详细分层。 查明古滑坡体的岩土类型、破碎程度及空间分布。 圈定可能古滑体的边界及周界微地形。 两侧非动体层状地形(阶地、剥夷面等)的分布高程和延展稳定性。 古滑体井泉位置及分布。,20,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4),(2)新滑坡测绘,查明滑面(带)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滑坡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性质、褶皱、断裂、水文地质条件。 滑体
9、的宏观形态及规模、边界特征、表面微地貌形态等形态要素,内部岩土体类型结构和破碎程度,裂隙发育等。,21,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5),(2)新滑坡测绘,查明滑面(带)的形态、滑体物质组成及工程性质、滑体内部结构、厚度、边界、规模,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滑动面(带)形态、位置、数目及物质组成。 滑床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影响滑坡的动力因素。 滑坡所造成的危害。,22,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6),(3) 孕育的滑坡测绘,对于滑坡完整单一循环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蠕动(滑) 滑移 剧滑 稳定,滑坡发生前形态,6月3日前缘小坍滑,6月15日滑坡发生后,23,2.3.3 常见地质
10、灾害测绘(续7),(3) 孕育的滑坡测绘, 变形体(可能滑体)后缘裂隙发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开始发生的时间及在发展演化过程与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关性。 变形体前缘局部小型崩塌、滑坡现象。 变形体表面及其古墓、树木、各种工程建筑物等变形迹象。 通过以上调查,判别滑坡的演化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预测滑面(带)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以及稳定性演化趋势。,24,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8),(4) 潜在滑坡测绘,测绘任务:查明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各种动力因素,预测最危险滑动面的组成、位置、形态,进一步预测斜坡的稳定性。 对土质斜坡主要查明第四系的成因、土的类型及工程地质性
11、质、土体结构、各土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 对岩质斜坡主要查明地层岩性的类型、工程地质性质、厚度和空间分布,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根据测绘资料构建和预测斜坡最危险性滑动面(带)的形状和位置。,25,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9),(4) 潜在滑坡测绘,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据李铁锋),26,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0),2. 崩塌灾害测绘,27,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1),2. 崩塌灾害测绘(1)不仅对崩塌危岩体和潜在危岩体进行调查测绘,同时,对崩塌堆积体也应进行调查测绘,并分别评价它们的稳定性和危险性。(2)崩塌区宜以地面测绘为主,可采用拍照录像及其室内解译。
12、(3)进行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对于长大节理裂隙,测绘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单独编号。(4)在岩体结构面详细测量基础上,分析岩体结构和坡体结构的特征,建立危岩稳定性评价地质模型。(5)据坡体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状态,分析危岩破坏的形式(滑移、倾倒、坠落)。(6)综合分析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28,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2),3. 泥石流灾害测绘,29,2.3.3 常见地质灾害测绘(续13),3. 泥石流灾害测绘,30,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1滑坡的识别(1)识别滑坡的方法 利用遥感资料解译,如航片、彩红外照片; 通过现场地面调查测绘; 采
13、用勘探方法(钻探、井探山地工程等)。,31,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2)识别滑坡的一般标志 微地形标志滑体分布区及其纵坡坡度比两侧非动体低,整体呈上凹下凸的坡形,与非动体地形不连续;滑体后缘常呈圈椅形,前缘外凸,逼近河岸或将河流向对岸推移;滑坡台阶(缓坡)、反坡岩阶、水田、沼泽、池塘;双沟同源; 滑坡鼓丘;滑体前缘、后缘、中部及两侧运动中产生的不同性质的裂缝。 滑体岩土特征及破碎程度 地物变形标志房屋、道路、坟墓等形变; 马刀树,醉汉林。,32,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2),2. 滑动面识别,(2) 判别方法 勘探方法(钻探、山地工程、物探); 变形观测,如钻孔测斜仪观
14、测; 据现场调查测绘资料分析,大致确定滑面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初步计算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或据此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的布置和设计。这里只介绍根据现场测绘资料,采用作图法确定滑面位置和形状。,(1) 判别的标志 滑带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与其上部滑体和下部滑床的不同; 滑面(带)出露位置及其产状。,33,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3),34,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4),顺向岩质坡,已知沿层面呈单平面滑动,在滑坡主轴剖面上已知滑面任一点的产状(倾角),沿该点滑面产状(岩层产状)延伸至与原地面线相交,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35,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5),岩质顺向坡沿层面和后缘同向
15、陡倾结构面(如断层、长大节理裂隙)组成的滑面滑动,当已知滑坡剪出口位置和后缘陡倾结构面的位置时,在滑坡主轴剖面上,由A点沿岩层层面上延,由B点沿结面倾角下延,二者相交于C点,则ACB即为所求之滑面位置。,36,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6),判别方法可在现场沿破碎带追索,对于露头不良的部位可用探槽揭露,若沿破碎带走向延至坡顶乃至穿越地形分水岭时,则为断层;碎破带走向发生变化,并未穿过地形分水岭时,可能为滑坡边界破碎带。,3. 滑体侧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的判别,37,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7),4. 滑坡形成时代的判别,(1)滑坡运动中破坏的最新地层;或被滑坡堆积覆盖的最新地层
16、,则滑坡形成于该最新地层之后。(2)根据滑坡剪出口的位置判断滑坡形成时代。当滑坡剪出口位于河谷河床或斜坡的坡脚附近时,则形成的时代较新;若剪出口位置在谷底或坡脚以上不同高程时,则滑坡形成时代不定,须借其他方法判别。(3)据滑体上的房屋、基础设施工程、坟墓、古塔的变形破坏情况,判断滑坡形成的时代。如已知滑坡体上房屋建筑时代不同,有的房屋变形破坏,而有的没有变形破坏,则滑坡形成时间在这两类房屋建筑的时间之间。(4)据马刀树、醉汉林中最小树木的栽培时间和树岭,来判别滑坡的形成时代。,38,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8),39,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9),5. 古老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
17、的区别,古老滑坡体由于遭受长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其变形破坏迹象和微地形特征已消失贻尽,与第四纪沉积物(残坡积物、坡洪积物、冲洪积物等)的鉴别仅靠地面调查常是较困难的。古老滑坡体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区别的区别在于:,(1)存在滑动面;(2)滑体异常破碎,结构松散,有时岩块成架空现象;(3)岩性与滑体范围内相同,一般无外来岩石混杂;(4)大致保持原来的层序。,40,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0),6 滑坡力学性质的判别,滑坡按力学性质可分为牵引式、推移式和平移式三种滑坡,对这几种滑坡性质的判别,可通过滑体变形破坏的特点作为依据。如滑体前部横向张裂缝发育,说明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如巴东某
18、滑坡);若滑体前部形成“鼓丘”隆起地形,则为推移式滑坡。对于潜在滑坡力学性质分类可通过“滑坡源”(始滑点)位置的预测,当滑坡源位于滑坡前缘(下部)时,可能为牵引式滑坡;当滑坡源位于滑坡后缘(上部)时,可能为推移式滑坡。,41,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1),42,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2),7. 破碎带的多解性问题,在滑坡勘探中,常将岩体的异常破碎、泥质含量较多、颗粒受磨光、擦痕等现象,当着滑带看待。 滑体中的破碎带不仅滑坡可以形成,断裂、卸荷、风化作用也可以形成,即破碎带存在多解性,判断破碎带是否滑面,不仅要查明是否存在破碎带,还应查明破碎带产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破碎带两侧
19、岩体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其与构造断裂产状的关系。,43,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3),8. 滑坡局部变形与整体变形破坏的关系,(1)在地形较陡、岩土体强度和稳定性较差的部位,可能产生局部变形破坏现象,但整体是稳定的。如滑坡体中冲沟两侧的局部崩滑现象。 (2)地表局部变形破坏现象是整体变形破坏现象的外观表象。如滑体表面产生的裂缝、鼓丘隆起等现象,是滑坡整体变形破坏时各部位移动速度不同所致。 (3)局部变形破坏可能是整体变形破坏的前兆。如已经处于稳定阶段的滑坡,其前缘不断遭受河流的侵蚀,或因人工切坡而产生局部变形破坏,当其继续发展可能诱发滑坡整体复活。,44,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
20、续14),10. 泥石流堆积与冰碛的鉴别沉积构造角度鉴别:1)是否存在流动型各种构造,冰碛中不存在任何类型的流动构造;2)冰碛的沉积构造主要是以冰川固体性质有关的,如倾斜层构造、带状构造等同生构造和与推挤有关的各种次生构造;流动的泥石流内部存在着差异性运动,碎屑可以左、右、上、下交叉混合,不会形成带状构造;3)泥石流中所发现的圆度较好的土类泥球(泥球构造)在冰碛中是没有的,在冰川强有力的推挤下任何土类都会被压碎;4)冰川沉积存在沉积旋回,但泥石流沉积旋回更为发育,泥石流频率比冰川进退频率高得多。泥石流旋回是通过冲刷砾石层、底泥层反映出来的,是特有的。,45,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5
21、),46,2.3.4 若干地质现象识别(续16),地形地貌及环境角度鉴别:泥石流: 切割强烈的地貌,不同的气候环境,更多的是热带亚热带冰川:高原地貌,寒冷的气候;U形谷,冰斗,羊背石,冰臼等标志性地貌。植被(化石)类型不同,47,2.4 地质灾害勘探与试验,勘探常用的手段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三类。 钻探和坑探工程是直接勘探手段,能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可以简便而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且具有立体透视性的优点。但其勘探成果具多解性,使用时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局限。 布置勘探工作时应综合使用,互为补充。,2.4.1 常见勘探方法和适用
22、条件,48,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1),49,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2),常用坑探方法示意图,1. 坑探,50,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3),51,2.4.1 常见勘探方法及适用条件(续4),2. 钻探 钻探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直接观察岩心和取样,勘探精度较高;能提供作原位测试和监测工作;勘探深度大,效率较高。与一般的矿产资源钻探相比,地质灾害钻探有如下特点: (1)钻探工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需重点考虑地质灾害的特点,以揭露地质灾害重点部位岩土结构为主要目的。 (2)除了专门地质问题钻探外,常采用小型、轻便的钻机。 (3)钻孔多具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勘查 技术 方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