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pptx
《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ppt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乳腺影像诊断,放射科,正常乳腺解剖乳腺基底部位于前胸壁锁骨中线25肋间,覆盖胸大肌;成年女性乳房呈半圆形,中央有乳头状突起,乳腺周围直径为3cm4cm的圆形色素沉着区为乳晕。乳腺主要由输乳管(影像学中常称乳导管)、腺叶、腺小叶、腺泡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间质(脂肪组织,纤维组织,血管及淋巴管等)所构成。乳腺内以乳头为中心有1520条输乳管呈放,射状向后分布;腺叶又分成许多腺小叶,小叶由许多腺泡构成。输乳管在近乳头处扩大呈输乳窦,在输乳窦以后输乳管逐级分支为排乳管、小叶间导管、小叶内终末导管和腺泡。乳腺组织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浅筋膜的浅层纤维与皮肤之间有网状束带相连,称之为乳腺悬吊韧带,
2、又名为Cooper韧带。在浅筋膜深层与胸大肌筋膜之间,组织疏松呈空隙状,称为乳腺后间隙。,正常乳腺结构示意图,X线表现,1、乳头和乳晕:位于乳晕中央,大小不一。乳晕呈圆盘状,厚度约1-5MM。2、皮肤:呈线样,均匀。约0.53MM。3、皮下脂肪:位于皮肤与浅筋膜之间。透亮,525mm,年轻致密型薄、肥胖者厚。脂肪型乳腺与腺体脂肪不能分辨。4、悬吊韧带:对乳房起支持作用。可呈细线或不显示。前端指向乳头方向。5、浅筋膜浅层:包裹乳腺组织膜。,6、腺体组织:乳腺小叶加上周围纤维间质形成的絮状高密模糊影。分三型:致密型:年轻和未育者,腺体及结缔组织多,脂肪少呈高致密者;脂肪型:生育后的老年女性,整个乳
3、腺全部为脂肪密度者;中间型:中年生育女性,腺体逐渐萎缩,间杂有腺体及脂肪者。美国放射学会按脂肪量不同分四型。即把中间型分成多量和少量脂肪型。7、乳导管:正常人1520支,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走向乳腺深部,并分支直至腺叶。8、乳腺后脂肪:位于胸壁前,呈厚约0.52mm透亮线,俗称无人区。,9:血管:粗细不一,未育者细,哺乳期静脉增粗。动脉可脂肪型显示。动脉钙化呈双轨或柱状。10:淋巴结:正常不显示。偶可为小于1cm圆形结节。投照位置下可呈圆、椭圆或蚕豆状。,正常MRI表现,1、脂肪组织:T1T2均为高信号,抑脂呈低信号。2、腺体组织和导管:T1WI不能区分纤维和腺体。呈低或中等信号与肌肉大致相同
4、。T2WI呈中等或偏高(高于肌肉低于液体和脂肪)各型表现也不相同。增强呈渐进性轻度强化。,脂肪型乳腺,致密型乳腺,疾病诊断一、乳腺纤维腺瘤或腺纤维瘤临床与病理纤维腺瘤(fibroadenoma)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下,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也可多发,多发者约占15;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有轻度疼痛,为阵发性或偶发性,或在月经时疼痛明显。触诊时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活动,与皮肤无粘连。,纤维腺瘤起源于小叶内纤维组织及腺上皮组织。在组织学上,此瘤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还是以纤维组织为主要成分,各例不同,故有的作者称之为腺纤维瘤(adenofibro
5、ma),有的则称之为纤维腺瘤。其发生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反应过强有关。X线表现 通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物,可呈分叶状,多为lcm一3cm大小,边缘光滑整齐;肿物密度近似正常腺体密度,肿块周围可有,薄层晕环,为肿块推压周围脂肪组织而形成;部分患者在X线片上可发现钙化,位于肿块内的边缘部分或中心,可呈蛋壳状、粗颗粒状或树枝状,钙化可逐渐发展,互相融合而成为大块钙化或骨化,占据肿块的大部或全部。纤维腺瘤如发生在青春期的致密型乳腺中,由于其密度接近于正常腺体组织密度,缺乏自然对比,肿瘤常被致密腺体遮盖而呈假阴性。MRI表现纤维腺瘤的MRI表现与肿瘤的组织成份结构有关:在平扫TlWI上多表现为低或中等
6、信号,轮廓边界清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T2WI表现依据肿瘤内细胞、纤维成份及水的含量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信号强度,纤维成份含量多的纤维性纤维腺瘤(fibrous fibroadenoma)信号强度低;而细胞及水分含量多的粘液性及腺性纤维腺瘤(myxoid and glandular fibroadenoma)信号强度高,其内部结构多较均匀,信号一致;肿瘤退化、细胞少、胶原纤维成分多者在T2WI呈低信号。钙化区无信号。约64的纤维腺瘤内有胶原纤维形成的分隔,呈中、低信号强度。,发生在年轻妇女的纤维腺瘤通常细胞成份较多,而老年妇女的纤维腺瘤通常含纤维成份较多;动态增强MRI扫描,纤维腺瘤表现
7、亦可各异,但大多数纤维腺瘤表现为缓慢渐进性强化,少数纤维腺瘤可呈快速显著强化;强化类型与乳腺癌鉴别困难,所以准确诊断除依据强化程度外,还需结合病变形态学表现综合判断,以减少假阳性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要点患者多为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无明显自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可有分叶;肿块一般表现为密度或信号均匀,在X线、CT、超声检查可见有较粗的钙化;MRI增强扫描,大多数纤维腺瘤表现为缓慢渐进性强化。,纤维腺瘤本身所构成的X线征象与其他良性肿瘤相似,常常难以区别。纤维腺瘤与乳腺癌鉴别要点 乳腺癌边缘不光滑,有毛刺;乳腺癌的钙化多为簇状细小钙化;MRI增强扫描
8、,乳腺癌信号强度趋向于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减低;,乳腺癌患者年龄多在35岁以上,有一定的临床症状。,乳腺纤维腺瘤X线与MRI表现肿物轮廓清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a);T1WI肿物呈低信号(b),T2WI肿物呈高信号(c),右乳腺纤维瘤MRI表现a, MRI增强前,b,c,d, 分别为MRI增强后1.5、3、7分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信号强度随时间渐进性增加,且边缘整齐,轮廓清晰,二、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breast)本病为女性乳腺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病变;发病高峰年龄在30一40岁;可单侧或双侧发病。患者主诉多为乳房胀痛和乳腺内多发性肿块,症状常与月经周期有关。,X线
9、表现因乳腺增生成分不同而表现各异。乳腺内局限性或弥漫性片状、棉絮状或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阴影,边界不清。注意在致密增生阴影中可合并癌瘤,易造成假阴性诊断。MRI表现 T1WI增生的导管腺体组织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与正常乳腺组织信号相似;T2WI信号强度主要依赖于组织内含水量程度,含水量越高信号强度越高;,动态增强扫描时,增生导管腺体组织的强化程度与增生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增生程度越严重,强化越明显;度乳腺增生MRI表现有时类似于乳腺恶性病变,正确诊断需结合其形态学表现;正常乳腺实质仅表现为轻度强化;本病的MRI诊断应密切结合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生育史及月经情况等;本病的MRI检查最好在经后12
10、周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患者多为3040岁;病变常为两侧多发;临床症状与月经周期有关,增生的乳腺组织多表现为弥漫的片状或结节状致密阴影,结合病史一般不难诊断。局限性乳腺增生须与浸润型乳腺癌鉴别,前者通常无血运增加、皮肤增厚及毛刺等恶性征象出现,若有钙化,亦多较散在,不像癌瘤那样密集,且增生多系双侧性,必要时可摄对侧乳腺片对比。,乳腺增生病X线表现女性,36岁。双侧乳房胀痛半年,为经前痛,发现双乳肿块1月,钼靶照片A,右侧;B、C,左侧示双乳散在分布片状、絮状,雪花状高密度影,部分呈肿块样改变,双乳囊性增生病x线和MRI表现a右乳X线头尾位;b左乳X线头尾位;cMRI平扫横断面T1WI;
11、dMRI平扫横断面T2WI。X线表现双乳多发大小不等圆形卵圆形影,边缘光滑、锐利,密度与邻近腺体密度近似;MRI平扫显示双乳腺内多发大小不等肿物,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呈液体信号特征,边缘清晰光滑,内部信号均匀,三、乳腺积乳囊肿概况临床上患者多为40岁以下曾哺乳的妇女,多在产后15年内发现,偶可在10余年后才发现。由于囊肿较柔软,临床上可触及不到肿块而由x线或超声检查意外发现,或可触到光滑、活动肿块。若囊壁纤维层较厚,则肿块亦可表现为较坚韧。如发生继发感染,则可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及体征。少数积乳囊肿亦可自发性吸收消散。,病理积乳囊肿因其内容物为乳汁或乳酪样物而不同于一般囊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腺 影像 诊断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