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医疗经验)课件.ppt
《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医疗经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医疗经验)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利奈唑胺-恒捷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1,医疗运用,利奈唑胺-恒捷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1医疗运用,血液科各疾病均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以恶性组织细胞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高感染发生率。,韩冰等.血液科 2388 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北京医学.2007;26(9):327-330,2,医疗运用,血液科各疾病均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病种感染发生率恶性组织细,多因素导致血液肿瘤患者易发感染,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疾病本身,白细胞减少,免疫抑制,化疗或放疗,移植,Zhao YS et al.Int J Lab Med.2013;34(16):2176-2077.,3,医疗运
2、用,多因素导致血液肿瘤患者易发感染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疾病本身白细,粒细胞缺乏是肿瘤患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患者出现感染的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包括化疗导致的粒细胞缺乏和功能性粒缺,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预估未来48小时内 ANC将减少到0.5*109/L以下功能性粒缺:因血液恶性肿瘤导致外周循环粒细胞功能障碍(如吞噬作用和杀灭病原体的功能受损),1、Tessier J et al. Infectious Disorders - Drug Targets .2011;11(1):11-17.2、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
3、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4,医疗运用,粒细胞缺乏是肿瘤患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患者出现感染的,粒缺是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严重缺乏是血液病患者感染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当白细胞总数降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时,绝大部分患者易发生感染1,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感染发生率(%),2.5109,是,是,50岁,30天,2.6109,否,否,11-49岁,30天,P0.01,P0.01,P0.01,P0.01,P0.01,对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4、2,N=1483,1、Zhang YX et al.Chin J Infect Control.2009;8(4):255-264.2、Guan RF et al.Chin J Nosocomiol.2009;19(6):642-649.,5,医疗运用,粒缺是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严重缺乏是,粒细胞缺乏越严重,感染发生率越高,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易感性,粒细胞计数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Yong NS et al.Hematology-Basi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3rd ed.Beijing:Harcourt Asia Churchill Li
5、vingstone.2001:297-331.,(109/L),感染发生率,6,医疗运用,粒细胞缺乏越严重,感染发生率越高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易感性,粒,血液科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和肺脏,其他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腹腔、鼻、咽、耳、扁桃体、阑尾、胆囊、阴囊、睾丸、脑, 这些部位发生率或感染死亡率较低(均2.0%),韩冰等.血液科 2388 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北京医学.2007;26(9):327-330,7,医疗运用,血液科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和肺脏其他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腹,血液科感染G+菌的检出率更高,血液科合并感染患者分离菌分布,朱骏等.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临床分离菌分布及
6、耐药性分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1):37-41.,G+菌比G-菌检出率更高,8,医疗运用,血液科感染G+菌的检出率更高血液科合并感染患者分离菌分布G+,血液肿瘤患者G+菌的检出率高,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血液中心G+感染率逐渐上升,甚至超过50%,Montassier E et al.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3;32:841850.,2001-2006 2002-2008 2006-2009,检出率(%),9,医疗运用,血液肿瘤患者G+菌的检出率高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血液中心,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葡萄球菌属是革兰阳性菌
7、所致菌血症中最主要的致病菌,Paul M, Gafter-Gvili A, Leibovici L, Bishara J, Levy I, Yaniv I, Shalit I, Samra Z, Pitlik S, Konigsberger H, Weinberger M. The epidemiology of bacteremia with febrile neutropenia: experience from a single center, 1988-2004. Isr Med Assoc J. 2007 Jun;9(6):424-9.,10,医疗运用,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葡萄球菌
8、属是革兰阳性菌所致菌血症中最主,感染是血液肿瘤患者的一大威胁,Tessier J 和Sifri CD教授“细菌感染是严重威胁血液肿瘤患者的并发症”1血液肿瘤患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高2,感染发生率,感染病死率,百分比,对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1993-2004年2388例次住院患者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1、Tessier J et al. Infectious Disorders - Drug Targets .2011;11(1):11-17.2、韩冰等.中华医学杂志.2006;10:664-668 .,N=2388,11,医疗运用,感染是血液肿瘤患者的一大威胁Tessier J 和
9、Sifri,感染是导致粒缺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粒缺感染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对美国115家医疗中心41779例粒缺发热肿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Kuderer NM et al. Cancer 2006;106:225866.,12,医疗运用,感染是导致粒缺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粒缺感染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明显,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显著增加粒缺患者死亡率,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 vs 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死亡率增加18倍,未及时进行有效抗生素治疗指未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抽取血液样本后24小时内经静脉途径给药血液标本分离菌株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依据桑福德抗生素治
10、疗指南定义,抗生素对分离菌株的临床疗效应为有效或中度有效,Lin MY,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8;52(9):31883194.,一项在1523例血流感染患者中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率的影响,13,医疗运用,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显著增加粒缺患者死亡率未及时使用有,抗菌治疗原则,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4; 20 (Suppl. 4): 1936,起始充分抗菌治疗 在得知病原体后,结合风险因素,进行降阶梯治疗,14,医疗运用,抗菌治疗原则Cl
11、in Microbiol Infect 20,充分治疗 vs 不充分治疗,1、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4; 20 (Suppl. 4): 1936,不充分治疗会增加全因死亡率和感染相关死亡率 延迟治疗增加死亡率及ICU入住时间,2、Chest 1999; 115: 462474.,3、Chest 2000; 118: 146155.,15,医疗运用,充分治疗 vs 不充分治疗1、Clin Microbiol,特定人群的抗菌药物选择,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4; 20 (Suppl. 4): 1936,2005ATS指南和2011IDSA指南指
12、出,对于特定的患者人群,与万古霉素相比,应首选利奈唑胺: 肾损伤患者 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患者 大于65岁的患者 万古霉素治疗失败的 使用其他具有肾毒性的药物,16,医疗运用,特定人群的抗菌药物选择Clin Microbiol Infe,在很多欧洲医院,万古霉素是MRSA-NP治疗准方案;但是有证据显示对于危急的NP患者来说万古霉素并非最佳选择,因为其肺部穿透力有限;增加剂量会增加肾毒性,同时耐药菌的检出也会升高治疗失败率。 利奈唑胺已被证实在VAP患者中具有更好的上皮细胞衬液穿透力,在IV期临床研究中显示:与万古霉素相比,利奈唑胺具有更优越的临床疗效。,Clin Microbiol I
13、nfect 2014; 20 (Suppl. 4): 1936,17,医疗运用,在很多欧洲医院,万古霉素是MRSA-NP治疗准方案;但是,存在下述因素,易导致万古霉素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万古霉素肾毒性,此时应选择利奈唑胺治疗: 年龄65岁 肾功能不全或正在使用肾毒性药物 万古霉素MIC 1.5mg/L或VISA/hVISA 既往万古霉素治疗史,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2015) ISSN 1752-6981,2015年亚洲MRSA肺炎指南共识,18,医疗运用,存在下述因素,易导致万古霉素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万古霉素肾毒,万古霉素的局限性,Clin Mic
14、robiol Infect 2014; 20 (Suppl. 4): 1936,缓慢的杀菌活性 与其他抗葡萄球菌抗菌药物相比清除MRSA需要更长的时间 耐药菌株的检出:VRSA、VISA、hVISA MIC值漂移,治疗失败率增加 组织渗透因炎症程度而不同:肺泡上皮衬液渗透有限 难以优化治疗(曲线下面积/MIC400 or 谷浓度15-20mg/L) 肾毒性,19,医疗运用,万古霉素的局限性Clin Microbiol Infect,国内一项关于hVISA菌株的研究,收集了2002-2007中国各医院的1012株MRSA菌株。以改良菌群谱型分析曲线下面积法(PAP-AUC)作为检测hVISA的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奈唑胺 血液科 应用 进展 医疗 经验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