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docx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视新闻学电视新闻是什么(内涵)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报道说)陆定一1943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或:新闻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信息说)电视:使用电子技术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什么是电视新闻(外延)电视新闻包括哪些节目样式?狭义:通常仅指消息类新闻报道 广义:指电视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包括: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专题片、新闻纪录片、电视调查报道、电视访谈等等节目样式第一
2、章、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第一节、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一、世界范围(1)口播新闻阶段1936年11月2日,BBC最早播送电视节目,记者编辑写稿,播音员播念(2)影片新闻阶段1947年,NBC和CBS合作生产16MM摄影机和胶片,广播稿(声音)+新闻影片(图像)(3)电子新闻摄录阶段20C70S,美国,ENG(Eh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访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摄录声画同步,声形并茂(4)卫星传播阶段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摄录播同步二、国内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成立并开始播出新闻节目逢“3”变
3、革1973,中国彩色电视正式试播1983,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话说长江、九州方圆,春晚1993,东方时空,改变了电视的语态2003,24小时播出的“CCTV-新闻”开播 “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返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 十年P5第二节、现代电视新闻的发展一、当下电视新闻理念的新态势(1)新时态:新近发生正在发生(2)新语态:百姓话题、事实说话、真诚面对(3)新情态:重视交流,传播平台功能增(4)新技术:制、传、播二、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媒介的挑战与机遇挑战:(1)互联网海量信息,全
4、知全能(2)互联网传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3)互联网带来无障碍传播(4)互联网低传播成本机遇:(1)电视新闻传播可信度高(2)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大(3)电视新闻受众规模最大(4)电视新技术的发展(5)电视新闻理念不断创新第三节、电视新闻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一、时效意识1、TNT(Today News Today)NNN( News News Now),即现场直播,实现了新闻传播时间上的同步。2、新闻时效=(新闻报道-新闻发生)(影响消失-新闻报道) 比值越小,时效性越强,反之越弱。3、时效性的两个层面(1)时新性(2)时宜性 如何坚持时新性与时宜性的辩证统一?一般原则下,新闻必须坚持时新性;同时,要
5、考虑新闻的舆论功能;有些时候是“新闻”,有些时候是“旧闻”,有些时候是“不闻”。 毛泽东4、时效性的意义(1)维护了新闻价值(2)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尽可能的避免信息损耗,包括记者的遗忘和误解,以及外界的干预因素。(3)能发挥电视媒介参与社会危机管理和应急反应的重要作用。5、电视新闻时效意识的实现(1)新闻滚动播出 一般是整点新闻档,现场直播大量运用,突发性新闻变成常态(2)连线报道 双视窗或多视窗,视频+音频或音频(3)字幕新闻 随时插播,迅速及时,不影响正常播出(4)新闻现场直播 电视的核心竞争力6、时效意识的社会功能一般功能:信息、宣传、舆论、知识娱乐、赢利社会功能为电视媒介
6、功能的拓展,电视新闻成为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发生时进行社会沟通最重要的信息传输方式,是维持社会机体运转的“生命线”。因为电视传播迅速、权威、受众面广二、现场意识1、内涵:现场意识不是指新闻的声画信息来自于现场,而是指作为信息采集者的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是否将“我”纳入到现场中去,能充分、及时、准确地补足现场的一切信息,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2、电视新闻的时效意识超越了时间;现场超越了空间3、现场意识的意义(1)能给观众以强烈的真实感,是增强新闻真实性的有效手段信源(媒体)受众(2)对现场的介入的早晚决定了新闻时效性(3)记者在现场是媒体权威性的重要体现(4)
7、新闻现场是展示记者魅力的最佳舞台记者魅力包括:A、信息捕捉能力 B、即兴表达能力 C、场面驾驭能力 D、运用神态、服饰、表情、氛围等非语言符号的能力三、受众意识 CCTV-新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1、科学的受众观 受众大众(1)个体受众受到群体受众的影响(2)受众即“市场”,大众小众(3)接受者参与者 是拥有传播权利的主体,包括知晓权、传播权等(4)受众的需求和动机多元化包括信息、娱乐、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心理等需求2、受众意识的体现受众调查:(1)受众结构特征: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价值观等不同(2)受众收视行为:媒介接触环境决定媒介接触行为方式 电视、电影、网络(3) 受
8、众需求(电视新闻)多方面:审美需求、认知需求、教育需求、娱乐需求、心理需求多层次:接受信息的需求;意义解读的需求;表达自我的需求四、策划意识1、电视新闻策划:在遵循新闻基本规律和电视纪实特征的前提下,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效果,制定相关的报道策略,规划、设计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求最佳采访报道效果而进行的策划。新闻策划的共性特征:(1) 必须遵循新闻规律(2) 以事实信息为基础(3)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4)必须有系统化的战略眼光(5)以最佳效果为追求目标和检验标准创新性和可行性2、电视新闻策划的分类(1)前期采访报道的策划;后期节
9、目编排的策划;(2)对既有新闻事实的策划;(感动中国)对未有新闻事实的策划(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不是对新闻事实本身的制造,还是对报道什么新闻事实和怎么报道进行谋划)。(在路上)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思考: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新闻策划策划新闻及新闻造假、抄作、宣传、广告“新闻策划”中, “策划”作名词, “新闻”修饰“策划”,合起来讲意思是“(关于) 新闻报道的设计谋划”。新闻是目的, 策划是手段。“策划新闻”中,“策划”作动词,“新闻”是“策划”这个动作的对象,合起来讲
10、意思是“设计谋划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3、策划意识的体现(1)创新报道(从内容到形式)(2)整合资源 A、横向(各媒体信息资源荟萃) B、纵向(过去、现在、将来)4、 策划意识运作的组织结构文人时代制片人时代策划人时代记者编辑中心制策划中心制(或主持人中心制)(1) 大编辑部制(2) 重新定位采编关系 大记者小编辑智慧之脑后置(3)频道化运作 节目栏目频道五、品牌意识1、什么是品牌品:品质、品格、本质牌:标牌、标志品牌:有特定品质的标志首先是一个商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些有稳定品质、独特理念、鲜明标志
11、,及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广受欢迎和瞩目,并产生了较高价值超过产品本身成本价值的那些产品。不仅指市场流通的产品,还扩展为制造、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公司和经营者、生产者、制造者。品牌brand,烙印,消费者的忠诚度,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竞争力的象征媒体品牌,指媒体名称、节目标志、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等的总和。是让人不换台的一种原因。2、品牌意识的体现(1)理念识别系统 哲学观念、精神追求、指导思想(2)行为与视觉识别系统频道、栏目、记者作为品牌通过形象包装(如LOGO)和活动六、互动意识1、互动传播的优势接受者信息源、传播者、接受者点对点单向传播多点对多点的双
12、向传播网络的优势:A、互动的(2.0,共享、平等)信息互动、情感互动B、体验的(参与性) 可以提供新闻线索,发表个人意见、态度,及时、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C、个性的(主动选择性、分众性)电视媒体会被网络媒体取代吗?很多年以后仍然会有报纸印刷工业。报纸、电视还会和新媒体一起在人类发展史上共同存在很长的时间。 比尔.盖茨网络缺什么?2、互动意识在电视新闻中的发展空间电视自身的优势:同步、现场、真实、过程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与网络的结合,主要是借助网络更好地互动,电视也像网络一样成为一个民主、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对受众而言,既看电视又上网成为现代观众获取信息的理想方式。结合的形式:(1)观众通
13、过网络反馈民意和参与讨论(互动性)CCTV新闻我的今日之最多媒体互动直播节目(2)网络对电视新闻信息提供补充(信息容量、记录性)电视台官网、其它商业网站,相关信息和文字信息(3)网站或软件播放电视节目(选择性、记录性、传播范围、受众范围)土豆、优库、TVUPLAYER、PPLIVE、中国网络电视台第二章 现代电视新闻职能电视的新闻职能OR电视新闻的职能电视的功能:新闻信息、知识教育、提供服务、文化娱乐等,最本质的还是新闻功能新闻立台VS娱乐立台媒体本应该成为公众的议院,现实却成为观众的剧院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电视是一个场(即平台),承载着政治、经济、文艺等不同的场,贯穿着过去、现在
14、、将来,联系政府和公民。电视新闻的职能:传播信息,发布政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愿望,起到沟通情况、上下交流的作用,它影响、引导社会舆论,密切为政治服务,是党和国家的主要舆论阵地。第一节、电视新闻与信息1、新闻信息涵义信息:能够减少或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传播学角度)信息使新闻的内涵扩展了,凡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点引发某种观点、见解,且观点具有新意、新质的都是新闻信息。2、传播信息“接受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外界环境中的种种偶然性进行调节,并在该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着的过程。” 维纳(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信息不足,或信息过剩(熵定律:信息越多,可吸收、保
15、留和利用的信息就越少)熵:在信息论中,熵表示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 事物不确定性越大,熵也就越大,把它搞清楚所需要的信息量也就越大。信息服务:通过媒介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从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的社会行为3、解读信息是什么为什么会如何“信息爆炸”时代,解读信息,梳理思路,确立观点第二节、电视新闻与政治媒体的政治属性,阶级舆论工具毛泽东:“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运作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必须为政治服务,为社会安定团结,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按照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办报(媒体),即为以政党为代表的阶级服务。1、党务、政务公
16、开1986年,专题报道人大会议1987年,播出人大会议的实况录像1988年,现场直播人大会议和十三大 十三大提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2004年,两会直播,分析、解读,政治更公开,决策更透明2010年两会十大关注问题: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百姓住房问题、全国社保统一、反腐倡廉、政策公开、科技创新、收入分配 、物价 群众关注新闻关注政治议题(关注)新闻关注群众参与“两会”的电视报道、网络互动让“两会”成了全体公民的“两会”,而不只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两会”。有了媒体的报道,“两会”才可能成为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平台2010“两会”雷人提案、议案:1、取缔社
17、会网吧严琦(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扫黄”改为“扫色”王全书(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3、老婆做家务须发工资 张晓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兼总编辑) 4、回老家买房论陈华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化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宝安分公司经理)5、大学生掏粪论:“大学生从事掏粪工作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并且无论是在思维,还是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都具备优势” 朱军(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著名主持人) “新闻形成社会,因为它给社会以形式。是新闻,实际上也只有新闻,能使潜在的现实明朗化,能够左右潮流,能够引发千百万条件相似,渴望寻觅知音的人民的共同感应。
18、除新闻之外,没有别的东西能把人民连通起来。” (法)贝尔纳2、传播政党方针、政策3、展现政治领导人魅力第三节、电视新闻与舆论舆论: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某种社会传播活动,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这一种社会思想,它具有支配人的行动道德的一定权威性和无形约束力。1、舆论引导舆论导向:运用舆论影响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意向,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舆论引导的原因:(1)社会舆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2)社会问题、现象纷繁复杂,人的认识容易有限性或产生错误舆论导向的作用:(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2)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3)就某
19、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舆论导向的“四个人”: 科学理论武装、正确舆论引导、高尚精神塑造、优秀作品鼓舞“三项要求” 激励人民、服务大局、加强管理“祸福说”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舆论监督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以批评揭露为主。宏观而言,两者是教育引导和舆论民主的关系;微观而言,是正面宣传与批评揭露的关系舆论监督的原则:(1)出发点积极(2)事实无误(3)分寸有度(4)后果利弊(5)注意回声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势:影响更大,更真实可信舆论监督的话语霸权:1、话语垄断:盛气凌人,断章取义2、结构垄断:按单方面的需要结构双方谈话内容和通过调整谈话篇幅表达主
20、观判断。3、背景信息垄断:隐瞒背景信息,只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舆论生态平衡:1、结构的平衡(内部结构):总量的平衡,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的平衡2、动态的平衡(外部环境):不能逾越大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与进度3、选择中的平衡(自身特点):节目对事实的选择,以及这些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是“述”与“评”的平衡关系。第四节、电视新闻与观众1、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以群众的意见为出发点),到群众中去(为群众的利益服务)2、服务观众(1)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2)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要(3)注意对观众的引导观众的“注意”1、 无意注意(不经意观看)2、 有意注意(从有意需要出发,集中精力观看)(3)隐意注意
21、(主动思考分析)电视新闻传播要努力做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隐意注意观众的判断(1)在了解客观事实基础上独立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2)对于复杂事物,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再自己判断“只有完整的事实和深入的背景才能把观众带进新闻深处。当远方的观众自己完成了从了解到理解,从认知到认可的过程之后,传播与到达的距离就不远了。”十年P142第三章、现代电视新闻报道原则第一节、电视新闻共性规律及时、真实、客观、公正1、及时“新”是新闻的灵魂(1)时效性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有传播效果,才有价值。A、时新性报道时间越接近新闻事实发生时间,新闻价值越大B、时宜性 既指观众当
22、然最需要的信息,也指报道题材内容最适合当前形势需要的信息的传播。新闻时效性包括了上下结合、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结合、报道速度与报道效果结合,且要把握分寸非事件性新闻,没有具体的某一事件,如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经验报道、成就报道。(2)抢播出时间表和播出时效“快”,但要以“真”和“准”为基础方法上:口播画面同期声,连续报道表述上:“截至XX时间”、“到记者发稿时止”、“目前已经证实”、“至少”2、真实(1)只有(电视)新闻需要真实吗?哲学的真实在于反映了事物本质文学的真实在于反映了现实生活宗教的真实在于信仰的真诚(2)电视真实吗?影视作品与现实的相似性,使得人们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之中将影视作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播电视 新闻学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