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姜堰市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调研.docx
《对姜堰市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姜堰市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调研.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编号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姜堰市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调查研究学生姓名XXX学 号71064031系 部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 级710640指导教师XXX【讲师、工程师】顾问教师XXX【工程师】二九年六月摘 要步入21世纪以来,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普及程度非常高,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由于其收费低廉,节目丰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因此,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叙述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历程及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概念,然后着重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和它的性能指标,包括其涉及到的各项
2、参数要求,接着描述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几种传输方式,并将它们的构成,技术特征,优缺点做了详细的叙述,最后,分析了有线电视网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不足之处需要改造的地方并将改造的方式,实施方案都做了介绍。有线电视网络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不过通过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有线电视网络将会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现状与趋势,发展前景,升级改造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中国有线电视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一支新兴产业。中国有线电视技术从自
3、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系统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从VHF频段、全频道共用天线系统到750MHz、860MHz有线电视城域网系统,从同轴电缆传输到光缆、电缆、MMDS等多种传输技术的混合应用,从只传输模拟信号到模拟、数字信号的混合传输,从单向广播网到双向交互网络。同时,先进的数据传输设备、数字传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成功运用,中国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日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今天已经确立了它在国家信息化结构框架“三网一平台”的基础网络地位。有线电视技术先进,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总体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小型共用
4、天线系统、大型共用天线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 小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751985年) 大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851995年) 有线电视系统阶段(1996-现在) 。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阶段。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光纤、电缆、MMDS微波等传输技术,在省、市、县各行政区域范围内建设有线电视网。目前正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多功能等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的网络实践,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一个以传输数据为主的B平台已经取得成功。既保证了千家万户收看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又为数据通信和各种信息的传输提供高速率、大容量、低资费、安全可靠的传输手段。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
5、己开通采用数字技术的光缆干线,实现了全省、全市范围内的联网。同时,全国骨干网采用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为开展数字、数据传输业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我国有线电视进人了实现数字化、交互式高速多媒体信息网的实验阶段。 我所调查的姜堰市,有线电视已经十分普及,家家户户早就看上了画面清晰,节目丰富的有线电视,目前,当地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处于由模拟信号传输向数字信号传输的转变之中,估计到2010底,全市人民就能看上节目更加丰富多彩,画面更加清晰的数字电视了1.2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概念(1)有线电视: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2)付费电视:采用加、
6、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方可收看的电视节目。(3)双向有线电视: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4)前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5)分前端:系统辅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中心。其向下传输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同时接收源于服务区内所有用户上行传输的信号。(6)干线系统: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7)光链路: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链路。一般由光发送机(电光转换器)、光纤、光接收机(光电转换器)及其他必需的光器件(如光放大器、光连接器、光分路器和光衰减器等)组
7、成。(8)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以光纤为干线、同轴电缆为分配网的接人网。(9)光节点位:为HFC网络中完成光、电或电、光转换的节点,以光纤与前端(分前端)相连,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10)下行传输通道: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下行方向从前端或任何其他中心节点分配到用户的网络部分。(11)上行传输通道: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上行方向从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到前端或任何其他中心节点的网络部分。(12)系统输出口连通用户线和接收机引人线的接口装置。(一三)双向用户端口:用户室内的可向下传输信号和向上传输信号的双工接入端口。第二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及性能指标通过在姜堰有线电视台的调查,以及现场
8、工作人员的介绍,大致了解了我国各省市有线电视电视系统的组成和它们各方面的性能与指标。这里,我们将姜堰市的有线电视系统着重叙述一下。2.1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有线电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电缆分配系统。(1)前端位于信号源和传输系统之间,对传输信号进行各种技术处理的设备组合。它是系统信号处理的中枢。前端设备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信号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传输系统对于超大型或大型CATV系统而言,传输系统指远距离传输的超干线或干线。它位于前端系统和电缆分配系统之间。对于干线系统的技术要求是将前端信号传送到各个干线分配点所连接的电缆分配系统。同时必须达到载噪比和非线性失真指标要求。
9、传输系统一般分别采用电缆、光纤或微波多路MMDS三种方式。(3)电缆分配系统位于传输系统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把前端经干线系统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分配。将信号均匀地分配给各用户,并使各用户终端得到规定的电平。同时,各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互隔离作用互不干扰。对于双向有线电视系统还必须符合反向回传通道的技术要求。2.2有线电视系统的常用参数(1)图像载波电平:在7552终端上调制包络峰处(同步头)的图像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衅表示。(2)伴音载波电平:在75,12终端上无调制声音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pV表示。(3)载噪比(CM:图像载波电平有效值与规定带宽内系统噪声电平均方根值之比,用dB
10、表示。(4)交扰调制比(Cm)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峰值对交扰调制成分峰一峰值之比,用dB表示。(5)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的电平之比,用dB表示。(6)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SO):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在带内成簇集聚的二次差拍产物的复合电平之比,用dB表示。(7)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围绕在图像载波中心附近群集的复合三次差拍产物的峰值电平之比(多簇产物时应取叠加功率),用dB表示。(8)交流声调制比(HM):基准调制与峰一峰值交流声调制之比,用dB表示。(9)相互隔离:在待测系统的频率范围内,任意频率上
11、系统某个输出口与另一个输出口之间的衰减,对任何特定的设施,总是取其频率范围内所测得的最差值作为相互隔离,用dB表示。(10)色度亮度时延差:电视信号中色度和亮度分量通过被测系统之后,它们的延时不等称为色度亮度时延差,用m表示。(11)回波值:在规定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系统中由于反射而产生的滞后于原信号并与原信号内容相同的干扰信号的值。(12)上行汇集噪声:源自于用户端、电缆和无源传输设备引人的干扰,以及光纤和有源设备自身产生的噪声在前端或分前端汇集形成的噪声。(一三)上行最大过载电平:保证链路中上行光发射机和放大器不造成严重过载失真条件下,在用户端可以注人的最大上行电平值。(14)上行通道群延时
12、:在规定频段内不同频率信号从用户端到前端接收端产生的传输时间差。(一五)上行通道传输延时:信号从最远路由用户端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传输的总延时。(16)窄带数据频段:适应于传输窄带低速数据的信道频段。(17)宽带数据频段:适应于传输宽带高速数据的信道频段。(一八)通道串扰抑制比:在双向系统运营时,上行信号(满负载时)对下行电视信号产生干扰导致传输技术指标劣化。下行图像载频电平与因此产生的寄生产物电平的比值。(19)上行通道的载波汇集噪声比(CN):用于在规定上行测量信号源电平值为标称值条件下,对上行物理通道作广义性的传输质量判别。CN等于上行信号电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减上
13、行汇集噪声电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20)用户端口保护隔离能力:当某用户端引人强干扰时,可能导致某信号频段(信道)停止服务。系统对其引人干扰抑制的分贝值。(21)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在同一用户室内,规定其用户电视端口(或电视传输物理通道)相对于该用户的双向数据端口(或数据物理通道)对上行传输公共通道具有的抑制(隔离)能力。(22)上行电平:上行信号功率(P1)与基准功率(PO)比的分贝值,即lO1gP1PO。通常用dBwV表示。以在75f负载电阻上产生1 ,V电压的功率(0.0一三3卜助为基准。(23)上行传输增益:在双向用户端口注人电平为A1的信号,经过上行传输通道,在前
14、端或分前端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处侧量到的电平为A2,上行传输增益G=A2-A1,以dB值表示。2.3 系统性能指标2.3.1下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1)系统输出口电平(dBuv)60-80 。(2)载噪比(dB)43(B=5.75MHz) 。(3)载波互调比(dB)57(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载波互调比(dB)54(电视频道内单频互调干扰) 。(4)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dB)54 。(5)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dB)54 (6)交扰调制比(dB)46+10Lg(N一1)(N为电视频道数) 。(7)载波交流声比(%)3 。(8)色亮度时延差(ns)100。 (9)回波值(%)7。
15、(10)微分增益(%)10 。(11)微分相位(度)10 。(12)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dB)330(VHF)22(其它)。 (一三)特特性阻抗75欧姆。2.3.2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要求(1)特性阻抗75欧姆。(2)频率范围(MHz)5-65(基本信道)。(3)标称上行端口输人电平(dB,V)100(设计标称值)。(4)上行传输路由增益差(dB)10(任意用户端口上行)。(5)上行通道频率响应(dB)10 94618MHz)15(32MHz范围内)。(6)上行最大过载电平(dBuv)112(三路载波输人,当二次或三次非线性产物为-40dBc时测量)。(7)载波汇集噪声比(dB)20(Ra波
16、段) 26(Rb、Rc波段),(电磁环境最恶劣时间段测量,一般为一八点-22点,注入上行载波电平为l00dBuv,波段划分见附表)。(8)上行通道传输延时(us)800。(9)回波值(%)10。(10)上行通道群延时(回30(任意32MHz范围内)。(11)信号交流声调制比7。(12)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40。(一三)通道串扰抑制比(dB)54。表1 上行传输通道波段划分波段频率范围(MHz)业务内容传输媒质条件Ra5.0-20.2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管理(上行)共缆Rb20.258_6上行竟带数据业务共缆Rc58.6-65.0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上行)共缆第三章 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
17、技术3.1 电缆传输技术3.1.1 电缆传输系统的组成电缆传输系统采用同轴电缆做传输线,构成CATV网的干线或超干线。电缆传输系统主要由同轴电缆和干线放大器间隔配置、级连构成,附属设备有过电型分支器、分配器,用于干线分路。供电器和电源插入器用于干线放大器的电缆芯线供电。图3-1 电缆传输干线示意图3.1.2电缆的传输特性及其补偿(1)同轴电缆的结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导体和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常用的有:藕芯型、封闭竹节型和物理发泡型。图3-2 同轴电缆的结构图(2)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特性阻抗:75欧姆衰减特性:高频衰减大于低频衰减。细芯径电缆衰减大于粗芯径电缆衰减。衰减与电缆长度成正比。温
18、度特性:随温度的升高,电缆的衰减量增大。一般电缆的温度系数约为0.2%度。屏蔽特性:优质的电缆外导体有良好的屏蔽作用,传输信号不受外界干扰,也不会向外幅射、干扰其它信号。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用屏蔽衰减表示,单位为dB。机械特性:包括抗弯曲性能、防潮抗腐蚀性能和结构稳定性。(3)电缆传输特性的均衡和补偿:由于同轴电缆的衰减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干线要远距离传输,必须对电缆的传输特性进行补偿。干线放大器用来补偿电缆对信号电平的衰减,均衡电缆的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干线放大器使用特性相同的放大器,各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平值相同。采用“单位增益法”设计。3.1.3对远距离传输的限制同轴电缆传输系统采用干线放
19、大器级联的方法实现对电视信号的远距离传输,传输距离越远,需要放大器的级连N越大,系统指标下降越多。随着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发展,干线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越来越大,而放大器级联增多导致噪声、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积累,使得信号指标下降。而且电缆的温度特性增加了系统设备的复杂度,远距离传输时,可靠性差。系统的维护管理任务繁重,服务水平难以提高。3.2微波多路MMDS传输技术3.2.1MMDS的技术特征(1)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的定义:用微波频率以一点发射,多点接收的方式把电视、声音广播及数据信号传输到各有线电视站、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前端或直接到各用户的微波系统。(2)频率范围:空间传输2500
20、-2700,接收分配111-750MHz。(3)传输方式:多路微波信号采用空间传输方式。发射与接收应在视距范围内进行。3.2.2MMDS传输系统的构成由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发射系统的设备包括发射机、合成器、馈缆和发射天线;接收系统的设备包括接收天线、下变频器和供电器。3.2.3受无线传输缺陷的局限性MMDS传输系统属于无线传输,带有无线传输的通用缺点,如信号怕遮挡、反射出重影、易受干扰。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人口稠密、高层建筑林立的大中城市。3.3光纤传输技术3.3.1光纤传输技术的特征(1)光纤传输损耗小,可实现电视信号的远距离干线传输,保证电视信号的技术指标(2)光纤频带宽,可以保证多路有线
21、电视信号均衡地传输到各光节点。(3)光纤无中继传输距离长,且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靠性高。(4)光纤传输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它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一个开放平台,是宽带综合业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3.3.2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最基本的光纤传输系统由电光变换器(E/o)、光纤和光电变换器(OE)组成。也称之为光链路。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很大的传输容量,在系统中实行着多工传输。(1)空分多工:(SDM)。(2)时分多工:(TDM)。(3)波分多工:(WDM)。(4)副载波多工:(SCM)。3.3.3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开放平台光纤有线电视网不仅仅局限于有线电视业务,它可以为开展宽带综
22、合业务传输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是宽带综合业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光缆构成广域的包括电视业务在内的多媒体网络具有广阔的前景。传输技术作为有线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线电视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省市对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技术的建设与发展都十分的看重,姜堰市作为一个县级市,财政并不是十分富余,在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上采用了传统的电缆传输技术,因此有些农村的有线电视信号并不是十分清晰,不过由于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逐步提高,使得当地广电部门有了充足的资金对现有传输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将原有的同轴电缆为主的树型结构网改造为以光纤为传输媒质的HFC网,HFC网是一个频带宽、抗干扰
23、能力强、可靠性高的双向交互式网络(图3-3),所以,现在姜堰无论是市区还是农村,都能收看到十分清晰的有线电台了。图3-3 HFC结构示意图第四章 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作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网络之一,从80年代末到今天有线电视用户就从各厂矿的闭路电视系统发展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联网的第二大公用网络。有线电视以其收费低廉,节目丰富迅速地进入千家万户。 科技高度发达、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IP技术、ATM技术、SDH技术、光通信技术、数字压缩技术、数字机顶盒、Cable Moden等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各种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可选的技术方案多种多样,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各种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姜堰市 有线电视 网络技术 调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2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