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闻学理论的体系.docx
《如何构建新闻学理论的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新闻学理论的体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出误区 构建新闻学理论的体系摘 要 目前新闻学的研究应该从概念和逻辑的混乱中摆脱出来,建构起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体系。这个体系由新闻起源、新闻本原、新闻形态、新闻价值、新闻功能、新闻媒介、新闻受众、新闻环境等构成。 关键词 新闻理论 体系 作者简介周建明(1956,蒙古族)黑龙江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目前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第四批援疆工作在新疆财经学院任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传播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的新闻理论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一大批新闻理论学者著述立说,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纷呈异彩,这是新闻学科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新闻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已经得到广泛承认,新闻无学
2、早已成为过去的声音。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困惑的混乱的局面。 无疑,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新闻理论需要发展创新,这种发展创新应该是建立在新闻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简单地引进其他学科,如传播学的一些名词概念,套用解释新闻现象,急于创立新的某某学。 一 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新闻学科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新闻学研究对象问题,我们首先从语义学的角度来分析新闻这个概念。之所以要分析这个概念,是因为新闻是新闻学中的最基本概念,就如同文艺理论中的“形象”,经济学中的商品一样,新闻活动就是围绕它展开的,新闻学也同样要围绕它进行研究。按照辞海的解释,新闻这个概念
3、有四个含义:其一是指“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的信息。一般需经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载体及时传播。”其二是指“新闻文体”。其三是指“最近发生的新事情,新消息,”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其四是指“新的知识”。另外,新闻这个概念也有报纸的意思,也就是新闻纸。在上述这几个含义中,显然其一、其二以及新闻纸是与新闻学有关系的。但是,当今的新闻媒介已经不仅仅是报纸一种了。早期的新闻学研究,也就是有术无学的时期,主要研究的是报纸,即“报学”,这与当时广播、电视等其他新闻媒介尚未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科学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闻学科也不例外。 自从新闻学科问世以来,对新闻
4、的定义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加以定义。其中包括“事实说”,即把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或者是被传播的事实;“报道说”,也就是陆定一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手段说”,将新闻归结于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是政治目的的手段;“兴趣说”,将新闻看作是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特别是引起受众感官刺激的因素;“信息说”,认为新闻是经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事实的信息。尽管事实是新闻的本体,但是,未经报道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因此,事实说是一个不完全的定义。而手段说无意之中将新闻泛政治化了,因为新闻中有大量的并不是政治性的,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常常把各种事情都与政治挂
5、钩,甚至提出了“政治挂帅”的口号,科学仅仅成为政治的附庸,其后果已不用再赘述。新闻确实可以利用为政治的手段,但是新闻绝不等同于政治手段。“信息说”是在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引进到新闻学中的。首先我们来考察信息这个概念。按照辞海的解释,信息的第一个含义是“音讯;消息。”第二个含义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而王雨田主编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一书中对信息概念的解释是:“信息在日常用语中,指的是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等。”而在信息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申农则“把信息看作是不定性减少的量,信息就是两次不定性之差。”可见上述“信息说”的新闻定义如果是借用信息科
6、学中的信息概念,那就变成了“新闻是经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事实的两次不定性之差”。显然,这种定义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它更没有表示出新闻的基本特征。如果按照日常用语来定义,那就是“新闻是经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事实的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等”,或者按照辞海中的第一种解释,新闻的定义就是这样的:“新闻是经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事实的音讯、消息”,这两个定义显然都是一种同义重复。因此,简单地照搬信息概念来定义新闻是不可行的。 丁柏铨先生等将新闻定义归纳为七种类型,其中有四种与蔡铭泽先生归纳的有相同点,另外的三种包括现象论、记录论、传播论。实际上,现象论中讲的是“事实与现象”,因此,可以归类到“事实说”之中
7、。记录论确切地说是“记事论”,从丁先生引用的台湾程之行新闻写作中的原话:“新闻是一种记事”中就可以看到。新闻本身就是记事,这种“记事论”也是一种同义重复。而传播论是与本文意图阐明的新闻理论与传播理论的区别这个主题有着直接关系的问题。不妨多用些笔墨。首先考察传播概念,同时考察传播学理论。 传播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可以表述多种多样的现象,传播学者FE丹斯整理出的传播定义就有95种。 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和瑞典学者斯文温德尔(Sven Windahl)在大众传播模式论(COMMUNICATION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
8、ICATION)一书中列举了几例: “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参见SA西奥多森和AG西奥多森,1969年)。 “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参见奥斯古德等人,1957年)。 “传播可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互动作用(参见G格伯纳,1967年)。” 辞海中传播有两个意义,其一是指传布;其二,在传播学中,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换过程。在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中,将传播定义为“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9、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传播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这种社会关系就已经存在,它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延续必不可或缺的条件。至于对于传播的科学系统的研究,从而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则是20世纪的事情。显然,新闻定义中的“传播论”并不是指传播学中所研究的传播这个概念,应该是辞海中“传布”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报道的第一个含义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那么,“传播论”的定义中所指的传播应该是与报道同义的,不过是换了一个词语。笔者认为,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目前为止最为确切的定义。第一,它概括出了新闻的本质:新闻是由
10、事实构成的,所以新闻必须是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是新闻,“事实”应该在时间上受到限定,而且应该是经过报道的,即使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如果没有经过报道,也不是新闻,而报道是有一个时间差的,即使现场转播也是没有例外的,所以,“新近”这个限定词应该包含着“正在发生”的意思,由此第二,这个定义又确定了新闻是有时效性的。第三,它符合新闻的实践,新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事实,事实本身是客观的存在,而新闻则是一种客观与主观的结合,报道就是经过主观的选择的,否则就不会有新闻的价值标准了,我们承认新闻具有主观的因素,并不会否认事实的客观性,而正是把新闻还原到它应有的位置上。承认新闻具有主观
11、的因素,还可以回答为什么新闻媒介中刊播的有些“新闻”不象新闻,甚至不是新闻,原因就出在这个主观因素上,因为在对事实的选择过程中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主观的因素的影响,承认这一点,并不是说新闻不具有客观性,新闻的客观性体现在新闻中的事实上,不论怎样选择事实,都应该遵循事实是真实的,确实存在的,确实已经发生了的,至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应该是指新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哲学或者社会学意义上的命题。第四,按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线索,我们可以描绘出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勾画出新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同样有不同的认识,下面是几种说法。 “现代
12、新闻事业,这就是新闻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寻求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11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12 “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活动、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13 “新闻理论要揭示新闻本身的知识结构,演化为序列性的原理体系。”14 上述的几种说法中将新闻活动限定于“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新闻活动只有人类社会存在,动植物界是没有新闻活动可言的,不用这种限
13、定,任何人都不会产生误解,而传播活动则不同于新闻活动,不仅人类社会存在着传播活动,自然界同样存在着传播活动,因此如果在提到传播时,为了有别于自然界,加以限定是无可厚非的。将新闻事业列为研究对象,容易与报学研究相混同。将新闻工作纳入研究对象容易陷入新闻业务研究之中,难于形成理论。 其实,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新闻活动的规律,通过研究新闻活动的规律,建构新闻学的基本体系。 传播学是研究什么的?也就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同样有不同的认识。 “传播学是研究人们同其生活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其机理和作用。”15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16 郭庆光则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聚焦
14、在社会信息系统,认为“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17应该说,这个界定是准确的。 传播学也有着特定的研究范围。美国学者将其划分为六大类和若干个子题: 人际传播: 双向传播 性别与传播 指导传播 人际影响 人际知觉 人际交流 关系传播 小群体传播:决策制定 家庭传播 群体动力 代际交流 领导能力 问题解决 语言与符号编码: 发展传播 跨文化传播 语言学 非口语传播 语义学 符号语言学 组织传播:商业与专业演讲 健康传播 人类传播技术 协调与调停 组织行为 社会化与同化 训练与发展 公众传播:争辩 传播教育 讨论 环境传播 言论自由 合法传播 行为研究 劝服与态度转变 政治传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构建 新闻学 理论 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