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心电图分析与临床(印刷)课件.ppt
《全科心电图分析与临床(印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心电图分析与临床(印刷)课件.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与临床诊断关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 李景霞,心电图分析,与临床诊断关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一节 心电图与临床,摘录于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2008年1月10日草拟的心电图报告格式和诊断名词、术语规范化建议(草案),第一节 心电图与临床 摘录于中华医学,第I类:单凭心电图特征就能明确的“心电图诊断名词”。如各类心律失常等。第II类:心电图缺乏特异性,不能明确为某一特定疾病,则采用真正的“描述性诊断名词”。如ST段抬高、压低,T波高尖、低平等。第III类:必须结合临床与心电图特征方能给予诊断的心电图名词。如Brugada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
2、等。,根据心电图特征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程度不同,将心电图诊断名词分为3类,第I类:单凭心电图特征就能明确的“心电图诊断名词”。如各类心,一、阅读顺序(一)看激动起源 正常、异常(寻P波)(二)看节律允齐 有规律、无序(三)看频率快慢 快速、缓慢(四)看房室传导关系 有关、无关(P-R)(五)看室内传导关系 QRS形态及时间(六)看ST-T改变 ST抬高压低、T各种形态(七)看QRS除极与复极的总时间 QT间期,第二节 心电图阅读,一、阅读顺序第二节 心电图阅读,二、简单判断心电图导联安放准确性、综合电位的方向,(一)根据I导联各波的极性确认电极安放的准确性,正常心电图,I导联各波直立,胸前导联R
3、波递增,S波递减,二、简单判断心电图导联安放准确性、综合电位的方向(一)根据I,左右手接错,I导联P波及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为原来I导联的倒影。II与III导联、aVR与aVL导联互换。胸前导联图形未变。,I导联各波倒置,胸前导联图形正常,左右手接错 I导联P波及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为原来,右位心,I导联各波倒置,胸前导联R波递减,S波递增,右位心I导联各波倒置胸前导联R波递减,S波递增,(二) QRS 综合电位的方位判断,1、左右、前后、上下的定位左右看I导联:R波为左,Q波与S波为右前后看V2导联:R波为前,Q波与S波为后上下看aVF导联:R波为下,Q波与S波为上,正常QRS电位起始必须在
4、前,向右、向上电位(Q波)1/4 R波,0.04s,(除aVR导联),(二) QRS 综合电位的方位判断1、左右、前后、上下的定,电轴右偏:I 导联rS1(90-180) III导联R/S1(-90 -180),I,III,2、电轴的估算及意义,意义:右心室肥大(结合病史) 体型瘦长 垂位心脏,电轴左偏:I 导联qR或R型,II III导联R/S1,意义:左前分支阻滞 体型肥胖 横位心脏,电轴右偏:I 导联rS1(90-18,第三节 心电图诊断,一、 心房心室肥大二、ST-T改变三、心肌梗死四、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 交接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激动传导异常 窦房阻滞
5、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捷径传导 心室预激,第三节 心电图诊断一、 心房心室肥大,(一)心房肥大 1 右心房肥大 P波:高尖,2.5mm, 多见于II III aVF V1,一、房室肥大 结合病史,注意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增高,(一)心房肥大 1 右心房肥大一、房室肥大,(一)心房肥大 2 左心房肥大,P波: 1、 时间 0.12 s 2、双峰 0.04 s 3、V1 P t f - 0.04 mm .s,(一)心房肥大 2 左心房肥大P波: 1、,1. V1QRS形态: R Rs rsR qR 2. 电压: V3R或V1 R10mm ; RV1+SV5 12mm ; avR5mm R/q1 3.
6、 电轴: 右偏 90度,重者 110度。 4. ST-T: 右胸导联T波双相,倒置, S-T段压低,(二)心室肥大 1 右心室肥大 以V1QRS形态改变为主,电压仅作参考,1. V1QRS形态: R,诊断1、心房颤动2、右心室肥大3、T波改变(V4-V6导联T波倒置1.5-3mm),特点:1、P波消失 2、QRS电轴右偏 3、V1导联呈QR型 ,V5-V6呈rS型 4、V1-V6导联T波倒置,诊断1、心房颤动2、右心室肥大3、T波改变(V4-V,特点:1、P波增高 2、QRS电轴右偏 3、V1导联呈Rs型 ,V5-V6呈rs型,诊断1、窦性心律2、右心房肥大3、右心室肥大,特点:1、P波增高
7、2、QRS电轴右偏 诊断,(二)心室肥大 2 左心室肥大,1. 电压:RV5(or)V625mm, V115mm, RV5+SV140mm,(女35mm) RI15mm, RavL12mm RavF20mm,RI+SIII25mm2. 电轴:不偏或左偏-30度3. QRS时限:0.10-0.11s,但不大于0.12s4. 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双相、 倒置、ST段压低,(二)心室肥大 2 左心室肥大 1. 电压:RV5(,诊断:1、窦性心律2、左心室肥大(RV5=37mm,SV1+RV5=55mm),诊断:1、窦性心律2、左心室肥大(RV5=37mm,SV,诊断1、窦性心律2
8、、左心室肥大伴ST-T改变(RV5=32mm,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水平型压低1-3mm,伴T波倒置1.5-8mm),诊断1、窦性心律2、左心室肥大伴ST-T改变(RV5=3,(二)心室肥大 3 双心室肥大,1. 正常心电图:二侧心室的综合向量互相抵消 2. 表现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被掩盖 3. 双室肥大图型: V1呈Rs,或R型; V5R25mm,(二)心室肥大 3 双心室肥大 1. 正常心电图,双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一)ST段改变 1、等电位线,2、心率快,T-P段不明显以P-R段为基准。3、基线不稳,T-P段不明显时可以2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为等电位线,ST段的测量点为J点后60ms或
9、80ms计(根据心率调整)。,二、 ST-T改变,1、以T-P段为基准。,(一)ST段改变 1、等电位线2、心率快,T-P段不,(一)ST段改变 2、ST段抬高,(1)正常人群:肢体导联 1mm V1-V3 3mm V4-V6 1mm (2) 急性心肌缺血:有明确对应导联,可伴有心律失常(3) 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4)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5) 心胸外科手术后(6) 心室早期复极,(一)ST段改变 2、ST段抬高(1)正常人群:肢体,ST-T 改变(描述有关导联相应的改变) 变异型心绞痛,ST-T 改变(描述有关导联相应的改变),ST-T 改变 变异型心绞痛,ST-T 改变,急性心包炎ST
10、段呈凹面向上抬高,急性心包炎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1)ST段压低有价值的形态:水平型、下垂型、近似水平型等(2)最常见的原因心肌缺血、心肌桥、心肌病、交感兴奋、电解质紊乱、药物等(2)ST段的压低不作定性解释,(一)ST段改变 3、ST段压低,(1)ST段压低有价值的形态:水平型、下垂型、近似水平型等(,运动试验阳性:左前降支中远段心肌桥,运动试验阳性:左前降支中远段心肌桥,(二)T波改变 1、正常T波,(1)正常T波的形态: a、R波为主的导联T波应直立,顶端圆滑,两肢不对称,幅度同导联R波的1/10。 b、III导联的T波可以低平、双相、倒置,aVF导联可以低平,但不能倒置。 c、V1-
11、V2导联的T波如为直立,V3-V6导联T波必须直立;V1-V2导联T波如倒置,V3导联T波可低平,V4-V6导联的T波必须直立。,T波的测量以等电位线为基准,(二)T波改变 1、正常T波(1)正常T波的形态:T波,(1)T波的形态不符合正常T波特点的均视为T波改变。(2)T波改变最常见的原因植物神经紊乱、心肌梗死各期、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等。(3)T波改变一般只做描述性诊断,不作定性解释,但可提示诊断 。,(二)T波改变 2、 异常T波,(1)T波的形态不符合正常T波特点的均视为T波改变。(二),高血钾,高血钾,ST-T改变(.)提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RV4R V5,ST-T改变(.)提示
12、心尖肥厚型心肌病RV4R V5,三、 心肌梗死,(一)心肌梗死定位 根据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所在的导联定位,三、 心肌梗死 (一)心肌梗死定位,(一)心肌梗死定位,1、常见心肌梗死的部位,(一)心肌梗死定位部位导联前间隔V1、V2前壁V3、V4侧,(一)心肌梗死定位,2、右心室心肌梗塞:V1-V4R以ST段抬高为标准。在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出现ST段抬高应加做右胸导联 注意:下壁心肌梗死应加做右胸及后壁导联3、心房梗死:在心室梗死的基础上,出现P-R段的抬高或降低;P波宽大畸形并呈动态改变,提示有心房梗死。,(一)心肌梗死定位 2、右心室心肌梗塞:V1-V4R以ST,介入治疗干预后心肌梗死
13、的心电图可表现为不典型,甚至为正常,心电图诊断应视心电图的实际表现书写,(二)心肌梗死分期,(二)心肌梗死分期,1、急性期:发病一个月内。期间可见心电图多种变化,如见ST段已下降,伴T波深倒置,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2、亚急性期:发病一个月后至三个月内。3、陈旧性期:发病三个月后。4、提示室壁瘤形成:发病三个月后梗死部位的ST段仍抬高者,应提示室壁瘤形成,但不要直接下诊断。 超急性期:多为描述后提示诊断,(二)心肌梗死分期,1、急性期:发病一个月内。期间可见心电图多种变化,如见ST段,超急性期心肌梗死 T波两肢对称,基底部变宽,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及前侧壁心肌梗死 II III a
14、VF V3-V6 导联呈QR或QS,ST段抬高,急性下壁及前侧壁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胸导联ST均压低,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亚急性)前间隔、前壁心肌梗死 V1-V5导联呈QS,ST段抬高,伴T波倒置,(亚急性)前间隔、前壁心肌梗死,前侧壁心肌梗死 I aVL V3-V6导联呈QR及QS型,前侧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 II III aVF V6-V9导联呈Qr型,T波倒置,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脑血管意外或感染性疾病可出现一过性的病理性Q波横位心:III可出现Q波,但II导无Q波,可用吸屏试验作鉴心肌病心室预激 肺栓塞注意:诊断心梗时,一定要结合临床病史,(三)心肌梗死
15、鉴别诊断:,异常Q波脑血管意外或感染性疾病可出现一过性的病理性Q波(三),肺栓塞,肺栓塞,心肌病 室间隔肥厚,V5、V6 Q波 R/4,0.04s,V1 R /S=1,心肌病 室间隔肥厚 V5、V6 Q波 R/4,0.,心室预激,II III aVF 出现向下的预激波,心室预激 II III aVF 出现向下的预激波,四 、心律失常,(一)激动起源异常 主动 各种早搏、心动过速、颤动扑动 被动 各种逸搏及逸搏节律(二)激动传导异常 1、 生理性传导异常 干扰与脱节 2、 病理性传导异常 窦房传导异常 房室传导异常 心室内传导异常 3、捷径传导 心室预激,四 、心律失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一
16、)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特点 1. P II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 PR间期0.12s,0.20s 3. PP互差0.16秒 4. 频率60100次/分,(一)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特点,窦性心动过缓 60bpm,窦性心动过速 100bpm,窦性心律不齐 P-P互差0.16s,正常,不同频率的窦性心律,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率变化,窦性心动过缓 100bp,窦性暂停 出现长PP间期,且不是短PP间期倍数,窦性暂停,窦房传导阻滞,II度I型: 1 P-R固定 2 P-P逐渐缩短,至出现PP长问期 3 长P-P非短PP整倍数 4 周而复始,注意:需与窦性心律不齐
17、鉴别,窦房传导阻滞 II度I型: 注意:需与,窦房传导阻滞 II度II型,1 PR固定 2 PP固定,出现PP长间期 3 长PP是短PP整倍数,窦房传导阻滞 II度II型 1 PR固定,(二)早搏 早搏的心电图特点,配对周期:早搏与其前正常心搏的周期。折返性早搏的配对周期基本相等,互差0.08s,形态基本一致。异位兴奋性增高的配对不等。 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正常窦性心律的间期 完全性代偿:代偿间歇是正常窦性心律的两倍,室性早搏多见 不完全性代偿:代偿间隙小于正常窦性心律的两倍,房性早搏多见,(二)早搏 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配对周期:早搏与其前正常,代偿间歇是否完全,取决于早搏是否重建窦房结节律
18、,S,S-A,A,A-V,V,代偿间歇是否完全,取决于早搏是否重建窦房结节律S,融合波:舒张晚期的早搏易产生。交接性及室性早搏均可产生房性融合波,室性早搏产生室性融合波。 房室干扰现象:早搏可使正常激动的传导延缓或中止,是传导过程中的电生理现象 心室差异传导:室上性早搏下传心室,心室处在相对不应期出现传导延缓的现象,QRS畸形,(二)早搏 早搏的心电图特点,融合波:舒张晚期的早搏易产生。交接性及室性早搏均可产生,*,*,室性融合波,融合波,*室性融合波融合波,II,房室连接处干扰 室早前或后有窦性P波,II房室连接处干扰 室早前或,心室差异传导 房性早搏,先确认正常T波的形态,然后注意异常Q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电图 分析 临床 印刷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