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云及资源共享平台方案.docx
《城市公共服务云及资源共享平台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服务云及资源共享平台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服务云及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二O一五年九月39目录第一章CityLive ID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1City Live ID定义11.2City Live ID与政府以往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别11.3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21.3.1建设的必要性21.3.2建设的意义3第二章CityLiveID的应用蓝图52.1总体应用蓝图及应用场景52.2面向企业的应用场景62.3面向个人的应用场景72.4面向职能部门的应用场景92.5面向领导决策的应用场景11第三章系统总体技术方案133.1总体设计思想与建设原则133.1.1总体设计思想133.1.2总栈机制143.1.3服务分类153.1.4建设
2、原则173.2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173.2.1总体目标173.2.2建设内容183.3总体架构设计193.4多领域多租户共享交换云平台203.4.1整体构成213.4.2云资源共享223.4.3云资源目录223.4.4异构数据桥接233.5大数据处理平台243.6聚合服务平台263.6.1云资源聚合中间件平台263.6.2信息聚合任务规划283.7技术路线293.8安全体系设计30第四章项目实施推广方案324.1项目实施推广策略324.1.1项目实施策略324.1.2项目推广策略334.2项目实施推广计划334.2.1项目实施计划334.2.2项目推广计划35第五章产品清单37第一章 City
3、Live ID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 City Live ID定义City Live ID 又称城市公共服务信息总栈,是在借鉴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和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打造的面向市民和企业的个性化、主题化城市综合信息服务云。City Live ID通过云平台聚合了政府行政机构、公共事业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及民间组织有关企业、市民的服务信息。市民、企业可申请一个City Live ID,作为政府唯一认可的互联网虚拟世界的市民或企业标识,也作为政企、政民唯一合法权威的互联网交互服务渠道。这样,City Live ID可将面向企业或市民的各种政策法规、行政审批、公
4、共资源交易信息、科技资助信息、社会救助信息、交通违章信息、城市预警信息等行政服务与执法信息,银行、水电、通讯等各种帐单信息等,直接推送到这个Live ID 的空间,市民或企业通过自己申请的“网络地盘”获取政府的各种服务。逐步实现政府各政务业务系统的全面整合,真正实现网上办事、“无缝政府”、网络政府的建设。1.2 City Live ID与政府以往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别1、与国际先进服务理念接轨政府以往的公共服务平台普遍是从政府本位出发,围绕政府职能自身构建其服务体系。其建设理念更多的是从法律法规和职能范围出发,简单的将部分政府工作“搬上”网络,且更多的是简单的信息服务。City Live ID的
5、建设借鉴了国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服务理念,“以公民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实现“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模式向“以企民聚合服务为中心”电子政务模式转型,为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强力支撑。2、创新“信息找人、任务找人”的电子政务模式目前虽然实现的“全流程”服务,但其范围仅局限于办事指南发布、表格下载、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结果反馈等有限的简单服务。很少或几乎没有全程网上办事的业务,企业、市民仍然面对着结构复杂、功能繁多、说明臃肿的现状。City Live ID通过云技术聚合平台为每个公务人员提供个性化工作桌面,所有信息和任务均自动聚合到工作桌面,实现了从“社会化信息公开”向“个性化信息推
6、送”提升。3、利用先进云计算技术推动政府业务应用的融合服务政府以往公共服务平台受限于技术发展,无法做到更深层次的整合和服务。City Live ID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多领域共享交换等新技术,逐步推动政府后台业务的整合,通过云聚合平台技术,将各种池化的资源聚合成可调用的服务推送给市民、企业用户,实现政府业务应用的融合服务。4、引入互联网、SNS(社交网络)等先进服务理念City Live ID与以往政府服务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互联网、SNS(社交网络)等先进服务理念,建立起了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公共服务社区,极大的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果和用户使用粘性。市民通过City Live ID可以了解其生
7、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朋友近况,也能实时了解自己关心的政务服务状况,比如港澳通行证办理、交通出行信息、积分入户、入学情况等。1.3 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3.1 建设的必要性1、国际政府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际上来看,以服务为中心,重视政府流程重构和应用整合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以公民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的公共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电子政务等技术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满意度成为国际政府普遍做法。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电子政务与政府服务的发展日益要求更为深入的政务服务整合,City Live ID的建设成为重要的突破口。2、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一方面要求政府服务效率
8、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要有满意的服务效果。这就要求政府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服务模式。包括从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途径、服务效果等各方面的整体改变。所以,City Live ID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是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3、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电子政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投入规模日益扩大,建设效果却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近年来,“信息化黑洞”的言论逐渐升温。为控制不断增加的信息化投入,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势在必行。City Live ID的建设整合的各种政务资源,提供了统一的对外服务渠道,改变了以往分散建设,各自
9、为政的局面。1.3.2 建设的意义1、促进政府后台业务系统的整合City Live ID的建设能够形成倒逼机制,通过服务的推进能够整合各个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协调各部门服务办事,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公民或企业登录City Live ID办理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政府部门的站点,而是按照业务流程,在City Live ID中逐项完成所有这些业务相关手续,从而打破部门式孤立的电子政务信息化模式,迈向区域型集约化的云计算模式,促进政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真正实现“网上办事”和“无缝政府”。2、提高政府服务的满意度City Live ID实现了“以政府职能为中心”向“以企民聚合服务为中心”政
10、府服务模式的转型,创新了“信息找人、任务找人”的电子政务模式,实现了从“社会化信息公开”向“个性化信息推送”提升。并且能使市民、企业感受到“我的政府”,政府服务是围绕市民和企业的需求来开展的,使得政府服务更为贴切、效果更好。3、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应该是机会的均等,市民、企业能公平的获得各种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必须实行基本信息服务的均等化。企业、市民能够通过City Live ID获取各种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也能通过City Live ID主动推送相关公共服务。4、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市民、企业可以通过这个政府认可的City Live I
11、D直接向政府进行信访、投诉、举报,为市民、企业提供一个电子化的、可管理的民怨民怒民愤疏通渠道,可有效减少市民、群体上访等负面事件的发生。还可向监管部门实时推送个人、企业发布的信用信息,减少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同时,政府可以通过Live ID 随时了解人与企业、人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社会维稳工作提供科技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5、加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节省政府财政开支City Live ID的建设,采用了云技术,整合的政务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硬件资源、服务资源等,建立了统一的对外服务渠道,有效改善以往以部门为中心的政府信息
12、化巨额投入,大大节省了政府财政开支。第二章 CityLiveID的应用蓝图2.1 总体应用蓝图及应用场景公共服务云平台参照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和社会管理经验,打造面向市民和企业的个性化、主题化城市信息服务云,云平台中聚合了政府行政机构、公共事业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及民间组织有关企业、市民的服务信息。市民、企业可申请一个城市Live ID,作为政府唯一认可的互联网虚拟世界的市民或企业标识,也作为政企、政民唯一合法权威的互联网交互渠道。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应用蓝图:平台以个人、企业为中心,引导政务、商业等各类应用系统的交互信息经过感知聚合统一推送到个人或企业的Cit
13、y Live ID,从而形成政企、政民唯一合法权威的电子交互渠道。通过此平台:1、可向企业实时推送政策法规、行政审批、政府招标、政府采购、各类资助、行业动态等信息;2、可向家庭推送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教育、医疗服务等;可向个人实时推送便民信息,如学生入学通知、交通违章、社保公积金、投诉建议反馈、水电费通知、各类办事结果等信息。3、加强社会管理,维护互联网秩序。政府可以通过平台随时了解人与企业、人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治安维稳,建设平安社会;同时,每个人有了确定的身份后,可减少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有利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
14、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方便安全。4、同时市民、企业可以通过这个政府认可的Live ID 直接向政府进行信访、投诉、举报,为市民、企业提供一个电子化的、可管理的民怨民怒民愤发泄渠道,可有效减少市民、群体上访等负面事件的发生。2.2 面向企业的应用场景企业城市公共服务信息总栈企业公共服务信息汇总,属企业专属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将与企业相关的所有政务服务信息(政策法规、行政审批、政府招标、政府采购、各类资助、行业动态等信息)推送至企业空间,使企业通过互联网登陆企业信息总栈就能查看、办理企业有关政务服务事宜。企业信息总栈的应用蓝图:企业信息总栈界面图:City Live ID企业空间界面2.3 面向个
15、人的应用场景个人城市公共服务信息总栈公共服务个人信息汇总,属个人专属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将与个人相关的所有政务服务信息(如政府行政服务信息、公共事业服务信息、文化教育信息、城市执法信息、计生保健信息、社会保障信息以及个人家庭的学生入学通知、投诉建议反馈、水电费通知、各类办事结果等信息)推送至个人空间,使个人足不出户在家通过互联网登陆个人信息总栈就能查看、办理个人有关政务服务事宜。个人信息总栈的应用蓝图:个人信息总栈界面图:City Live ID市民空间界面2.4 面向职能部门的应用场景公共服务云平台可将行政区域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有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整合,用于支撑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16、公共服务、纪检监察等领域的日常管理工作。平台为每个公务人员提供个性化工作桌面,所有信息和任务均自动聚合到工作桌面,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彻底改变以往的政务信息化模式:n 改“各局办委自建”模式为“基于云计算中心的统规、统建、统用、统管”模式 ;n 改“以职能为中心”模式为“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中心”模式 n 改“以功能为中心”模式为“以人为中心的信息自动找人、任务自动找人”模式 职能部门办公界面图:政府管理人员界面政府工作人员界面2.5 面向领导决策的应用场景公共服务云平台提供行政区域内业务运行顶层监控,为领导实时掌握效能、监察、统计分析等方面的情况,除了为领导提供
17、直观的图表式决策分析环境外,还利用云资源聚合中间件平台提供Web化的数据魔方池的创建和管理,用户可以根据政务基础数据库情况,自行创建数据魔方(Cube)、自定义分析主题,同时提供达20多种解魔方图表控件,支持下钻、上钻、旋转、切片、筛选等OLAM(在线分析挖掘)操作。用户可以方便利用它进行从分析主题定义到动态监控、多维分析、关联分析、趋势预测,为领导提供直观的图表式决策分析环境;同时可以将分析和预测结果输出为EXCEL文件及云端可寻址的资源。图表控件包含如下:图表控件顶层监控界面:第三章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3.1 总体设计思想与建设原则3.1.1 总体设计思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18、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平台建设过程中,将遵循“资源集约化使用”的云计算核心思想,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模式和WOA架构技术,按照“八统”思想来设计。八统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访问授权、统一资源整合、统一资源共享、统一消息告知、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接口服务、统一数据访问。统一身份认证机制平台建设的应用支撑环境创建平台用户池,并在平台用户池之上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为用户登录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访问各个子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统一访问授权机制项目建设的应用支撑环境构建统一的访问授权机制,统一对整合后的资源进行访问授权,系统管理员不需要再逐一地对各子系统进行授权。统一访问授权机制需
19、以用户/用户组为中心,业务机构、应用资源、角色权限三位一体,即不同应用资源的访问权限属于不同的业务机构、不同的角色,支持与层次化机构相适应的逐级授权,同时可以对跨业务机构的虚拟用户组授予一个或多个角色权限。统一资源整合根据云计算的“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核心思想,构造统一的资源整合机制,有效整合县、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各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本次项目需要重构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系统、行政绩效管理及电子监察系统和电子监察监控中心,以及未来新建的业务系统的应用资源和数据资源,以形成简洁的资源池,包括:应用资源池、数据服务池、数据魔方池、平台用户池、初始代码池等等,确保电子政务用户能良好地享受政府提
20、供的各类服务。统一资源共享构建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试点县各级部门办公协同、资源共享,以达到系统联动的目的。统一消息告知构建统一的消息告知机制,聚合各种告知消息,譬如:通知公告、会议纪要、邮件提醒、短信提醒,以及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消息和事项提醒等,实现信息主动找人。统一标准规范根据先进地区及市其它部门的建设经验,标准体系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县、乡、村多级应用体系的建设。以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化标准体系为指导,参照现有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研究、整理、规范试点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标准体系。统一接口服务云资源聚合平台为各个子系统提供统一标准化的接口服务,便于未来的系统扩展,以及对接口的统一
21、维护。统一数据访问严格遵循SOA、WOA设计思想和规范,提供统一的REST样式的数据服务生成,包括:审批数据库的数据访问服务、各子系统的数据访问服务,实现统一服务发布,统一服务存储,统一服务管理。3.1.2 总栈机制一、总栈机制栈作为一种数据结构,是一种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特殊线性表。它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存储数据,先进入的数据被压入栈底,最后的数据在栈顶,需要读数据的时候从栈顶开始弹出数据(最后一个数据被第一个读出来)。在计算机系统中,栈是一个具有以上属性的动态内存区域。程序可以将数据压入栈中,也可以将数据从栈顶弹出。图:栈的模型信息总栈是根据栈的原理和模型,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用来为企
22、业、市民提供更好服务的一种信息采集、推送机制。它通过多领域多租户共享交换云平台实现“栈”信息的采集和推送,通过大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处理,通过云聚合中间件平台实现各种政务服务的聚合及推送,最后通过政府分配给企业或市民一个“网络地盘”(City Live ID)来提供各种政务服务。这一整套机制就是信息总栈的运行机制。3.1.3 服务分类一、企业服务分类企业服务分类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从注册设立到破产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根据各行业企业的共性提供主题服务。按照分类方法,对面向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进行服务主题划分,包括设立变更、经营许可、证照资质、高新技术、项目申报、广告许可、财政税收、质量检查
23、、农林牧渔、公共资源、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商务投资、对外交流、交通运输、建设管理、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法律司法、知识产权、年检年审、破产注销、其它等主题服务。二、个人服务分类个人服务分类采用以公众生命周期法和需求层次法相结合,设计面向公众的服务内容的分类方法。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覆盖了个人的全生命周期(个人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在内容上不仅限于个人需求,也包含社会施加的管理型服务需求。按照分类方法,对面向公众的服务内容进行服务主题划分,包括婚姻登记、生育收养、户籍身份、居住登记、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兵役优抚、个人税务、社会保障、卫生保健、土地住房、交通出行、旅游服务、文化体育、出境入境、公共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公共 服务 资源共享 平台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