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和住宅市场调研报告.docx
《城市发展和住宅市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发展和住宅市场调研报告.doc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威海市城市发展和住宅市场调研报告二一年四月目 录第一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1一、城市概述1(一)地理位置1(二)历史沿革2(三)行政区划3(四)地理环境3(五)自然资源3(六)人口构成4(七)综合实力4(八)交通运输6二、青烟威荣高速铁路对威海发展的影响10(一)城际铁路北站及汽车北站规划选址情况11(二)两站合设的规划说明11(三)青烟威荣高速铁路对威海房地产市场的影响12三、城市规划性质、职能与城市发展目标一三(一)城市性质一三(二)城市职能:一三(三)城市发展目标一三四、规划城市规模一三(一)市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一三(二)市区人口规模一三(三)中心城人口与用地规模一三五、产业发展与布局1
2、4(一)产业发展重点14(二)产业布局一五六、市域城镇体系16(一)市域城镇发展总体战略16(二)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八(三)城镇职能结构一八(四)市域城镇空间结构19第二部分 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一、发展目标20二、主要指标20第三部分 房地产市场分析22一、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特征22(一)城市住宅市场的发展概况与回顾22(二)威海市房地产市场近六年投资情况24(三)威海市商品房市场分析25二、土地一级市场总体供应及成交特征25(一)近三年商品住宅类土地年出让量25(二)土地成交价格分析31三、威海市区商品住宅市场分析33(一)威海市2004-2010年3月商品住宅供应和销售分析
3、33(二)商品住宅每年1-12月销售情况(成交量、成交均价)分析37(三)威海市2007-2010年3月商品住宅年度成交面积段分析38(四)威海市住宅存量分析41(五)商品住宅面积需求分析42四、城市住房建设与保障规划(2008-2012)42(一)住房发展目标42(二)住房供应体系及建设目标42(三)建设土地来源43(四)供应布局44(五)住房建设时序指引及年度计划45第四部分 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48一、威海市各区域住宅市场分析48(一)环翠区50(二)高区51(三)经区52(四)工业新区53二、各区域板块楼盘分析55(一)环翠区55(二)高区64(三)经区75第五部分 深度调控背景下威海房
4、地产市场浅析83一、房地产政策及全国楼市综述83(一)高首付高利率遏制房贷凶猛83(二)土地供应空前大增83(三)政策变数影响市场预期84(四)开发商担心后市发展85(五)拐点不可能立刻出现85二、房地产新政背景下威海房地产市场预测86第六部分 威海房地产市场综合分析88一、威海房地产特征88(一)开发理念88(二)存在机会88二、威海市SWOT分析88(一)优势88(二)劣势88(三)机会89(四)威胁89三、展望威海楼市89第一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一、 城市概述(一) 地理位置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 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恰好处在中国南北平分线上。威海市北、
5、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西与烟台市接壤。威海以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独特风姿,名闻遐迩,成为中国居住环境最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自1990年荣获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之后,相继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两度授予威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2003年,由于在“改善人居和城市环境方面的突出贡献”,威海市政府获得“2003年度联合国人居奖”。(二) 历史沿革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
6、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夷之地,属青州,有菜夷聚居。 北齐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明洪武三十一年(一三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一八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1950年5月, 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等8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今威海地域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 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今威海
7、地域属之。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 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1987年6月一五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 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三) 行政区划至2008年末,威海市辖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3市和环翠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工业新区(3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派出机构)4区,共50个镇、一八个街道办事处
8、、2536个村民委员会、339个居民委员会。(四) 地理环境威海市属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区内除昆嵛山主峰泰薄顶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米300米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山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构成,山基表面多为风化残积物形成的棕壤性土,土层覆盖较薄,但土壤通透性好。山丘中谷地多开阔,多平谷; 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 其中,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一五.77%,丘陵占52.38%,平原占27.56%,岛屿占0.28%,滩涂占4.01%。河网密布,河流畅通,地表排水良好。地势中部高,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威海北、 东、
9、 南三面为黄海环绕,海岸线总长985.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33%,全国的6%。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沿海有大小港湾30多处,岬角20多个,并有众多优质海滩分布。全市大小海岛114个,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84个,有居民岛屿6个。(五) 自然资源威海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5种,其中金属矿产一三种,非金属矿产30种,能源矿产1种,水汽矿产1种,已探明储量矿产17种。已探明储量矿产总值2000亿元,45种矿产潜在总值7200亿元。黄金、磁铁、石英砂、花岗岩、锆黄砂、铍、地热资源在金国、全省分别占重要地位。威海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陆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
10、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威海旅游资源丰富,有城市景观、海岛风光、海岸、温泉、历史遗迹、名山古刹等10种类型。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三山(圣经山、槎山、大乳山)两点(刘公岛、成山头)一条线(千里海岸线)”的旅游格局。威海是港口城市,沿海有威海港、龙眼港、石岛港、蜊江港、俚岛港、张家埠港、乳山口港等14家有经营资质的港口,港口码头有434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 (六) 人口构成2008年末,威海市总人口2522307人,比上年底增加12754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其中市区人口639436人,比上年底增加7580人。所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人口分别为667472人、641
11、740人、573659人,比上年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七) 综合实力1. GDP:威海市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GDP)1969.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呈逐季回升态势,全年增长1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一三6.3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92.71亿元,增长一三.6%;第三产业增加值640.31亿元,增长12.9%。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43:61.14:31.43优化为6.92:60.56:32.52。 2005-2009年四城市GDP对比 单位:亿元人民币20052006200720082009年均名义增速济南一八76.62一八5
12、.12554.33017.43351.416.6%青岛2695.83206.63786.54436.24890.3316.1%烟台2012.52405.72879.03434.193728.6816.8%威海1169.77一三68.53一五83.451780.351969.36一三.9%按常住人口计算,2009年威海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047元,增长12.4%,以同期美元汇率(2009年12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8282)换算为10258.48美元。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以美元为基准,划分出四个发展阶段,今后
13、20年-30年将是中国房地产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而威海市2009年人均GDP数额远远大于中国平均水平,已经进入了房地产平稳发展阶段。2. CPI: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1.07%,比上年回落3.53个百分点。3. PPI: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100.17%,比上年回落9.一三个百分点。4. 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5.54亿元,全年增速为24.2%。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的趋势比较明显。第一产业投资33.59亿元,下降26.3%;第二产业投资497.03亿元,增长12.5%,其中工业投资482.1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
14、634.92亿元,增长44.6%。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为2.9:42.6:54.5。5. 财政收入: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7.44亿元,同比增长20.4%。6. 城镇居民收入: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7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9226元,增长8.6%,人民收入水平较高。2009年四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人民币城市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城镇居民收入227212236821125201777.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8.46%,上升0.39个百分点,低于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37%恩格尔系数为37%),居民生活质
15、量非常高。8.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42元,增长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41元,增长一五.8%。 9. 城市化率: 58.67%,超过全国2009年平均水平,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10.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0.9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27平方米。(八) 交通运输1 城市外部交通威海交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铁路开通了至济南、北京、青岛、淄博的旅游列车;航空开通了至北京、广州、哈尔滨、上海、深圳、武汉、天津、南京、西安、成都等几十条航线;海上开通了至韩国仁川、大连等航线。(1) 机场发展规划机场功能定位:山东省的4D级的干线机场。发展策略:完善
16、机场相关配套设施,机场跑道由2600米向南延长至3600米,并于近期进行威海机场二期改造工程。努力开辟新的国内航线,尽早开通威海至日本、香港及东南亚的周末航线,远期扩建为4D级标准国际空港。集疏运通道规划:机场快速路通道规划为:环山快速路嵩山路威荣公路机场路,其建设标准为双向46车道快速路。(2) 港口发展规划港口功能定位:山东省的干线港口,兼具周边青岛、烟台等大港的专业配套服务。发展策略:威海港口建设应遵循规模适中、专项功能突出、分工协作的原则,从山东半岛港口整体发展角度出发,避免与周边青岛、烟台等大港恶性竞争。集疏运通道规划:威海港区未来应形成以铁路和快速路为主的疏港系统。铁路:扩建现有疏
17、港铁路一线形成复线;新建疏港铁路二线。图26 威海新港疏港系统示意图快速路:续建现有疏港一路并延伸至现有港区,形成双向四车道的快速路疏港道路;配套规划新建港区新建疏港二路,形成双向六车道的快速路疏港道路。港口客运站布局:海运客运站是客运滚装码头配套的接驳设施,其主要作用是为乘客候船用。考虑与客运滚装码头距离远近、周边用地条件等因素,推荐在海埠路以南设置港口客运站。(3) 铁路发展规划市域铁路网布局:形成以桃威、威石、疏港铁路为主的货运骨干网络,以青烟威城际铁路为主的快速客运网络。市区站点布局:结合青烟威城际铁路线位和现有桃威铁路站点设置,规划在威海市区共设置四个铁路客运站和一个草庙子货运站。客
18、运站为现有威海火车站和规划威海火车北站以及远景预留的大学城客运站和桥头客运站;货运站为图29 威海铁路火车站市区布局图规划草庙子货运站。(4) 公路发展规划功能定位:依托国家高速干线公路形成连接青岛烟台威海的区域主走廊,依托山东省级高速干线形成青岛威海、潍坊荣成区域主走廊,承担区域内和跨区域的长距离出行。骨架网络规划:区域主要走廊:烟威高速、青威高速、荣潍高速。区域快速通道:基于威海的放射线,威海大水泊石岛、威海成山;基于威海、荣成、文登组合城市的干线,荣成文登潍坊、文登烟威高速;基于滨海沿线的快速干线,石岛荣成成山泊于崮山威海。2 城市内部交通(1) 道路等级划分道路网络系统由城市快速路、主
19、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构成。(2) 规划目标完善道路布局,优化道路功能,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次干路为辅,衔接良好的城市道路网络。增加道路容量,提高道路供应水平,远期能满足高态势下每天30004000万标准车公里(包含外地来威海车辆出行)的车辆出行要求。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道路运行车速,远期高峰小时中心区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20公里/小时,外围区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30公里/小时。(3) 总体布局威海市区道路网络布局总体为“一环四射,纵横交错”。一环四射:以环山快速路为内环,并通过四条快速放射路连接外围组团。纵横交错:是指东西和南北向的快速路、主干路,连接各组团和对外公路。(4) 快速路布局规划保留
20、原总体规划方案中的环山路快速路构成城市的快速环路,考虑到环山路周边基本无建设用地,建议采用双向六车道的无辅道形式的地面快速路。规划保留原总体规划方案中的连接烟威高速放射线,形成快速路系统与对外高速公路的快速联系,其断面形式为双向六车道无辅道地面快速路。规划保留原总规方案中的机场快速路、温泉快速路方案,通过这两条快速路将大水泊机场与城市快速路系统直接连接,建议断面形式其中机场路为双向四车道的地面快速路,威荣公路为高架的双向四车道快速路。规划确定青威高速通过嵩山快速路连接,形成对外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的直接联系,其中青威高速连接线在草庙子段目前按照与相交道路平交来进行建设,建议进行改造,将与连接线
21、相交的次干道做成分离立交,而与区内GZ2号主干道可以通过设置互通立交来连接草庙子工业区。结合港区开发,建议将现有疏港一路延伸至现有港区内部,在东侧新建疏港二路,配套为新增港区和中韩轮渡项目服务,疏港一路、二路的断面分别为双向四、六车道的高架道路。为了加强与崮山泊于片区的联系,考虑将成大线(齐鲁大道泊于行政中心)升级为快速路,并按照快速路形式对现有成大线进行红线控制,经区齐鲁大道段按照地下双向四车道快速路控制。(5) 主干道调整结合环山路新建,配套建设环山路与各组团、片区连接的主干路,包括与核心区连接的统一路、古寨东路,高区的科技路、吉林路,张村的昌华路,羊亭的FZ1、FZ4路,形成服务机动车交
22、通的车流主通道。新威路(渔港路和平路)段扩容。采用地下通道的形式建设,单向两车道隧道,行驶方向由北向南单向行驶,两端出入口分别在渔港路以南和和平路以南。(6) 次干道调整统一南路由原总规中的主干路等级降为次干路,其作为服务于环翠区塔山以南区域南北向内部集散交通的道路,不应吸引经区与核心区间的过境交通通过,因此应适当降级其规模,以服务片区内部出行为主。延长渔港路连接环山快速路,将渔港路通过双向两车道的高架连接环山路,以作为空中客车码头区域的主要集疏运道路。总体规划在世昌大道以南、上海路以北区域规划了一定的东西向主干路,如崂山路、胶州路、平度路、海峰路、渤海路,这些道路长度都在一公里左右,其功能主
23、要是服务于中心区与经区之间片区的东西向集散交通,根据模型测算其高峰小时双向流量都在5001000PCU/小时,因此不论从其承担功能来看还是流量规模计算,这些道路的等级都应该降低成次干道,做为区域内部的东西向内部集散道路使用。(7) 立交规划市区内原则上不宜过多建设立交。根据用地条件、交通负荷、环境影响和国标规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规划确定了75处立交,其中新建的为70处,新建包括24处互通立交、27处半互通立交和19处跨线桥。(立交规划一览表详见附表二)(8) 评价规划路网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总规模为1717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0.73km/km2,道路面积率一八.5,人均道路面积19.7m2。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发展 住宅 市场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8812.html